12.06 「方誌論壇」地方誌資料的社會功能

「方誌論壇」地方誌資料的社會功能

關注我們

☀定期推送廣西地情:廣西之最,地名由來,風土民情 ,八桂古建,歷史人物等諸多優質內容,關注我們妥妥沒錯!

我國有2000多年的修志傳統。正如江澤民《在上海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所說:“編修地方誌是我國特有的歷史傳統,在世界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歷史上存留下來的舊志約8000多種,比其他典籍留存的總和還要多。20世紀80年代起至目前為止,第一輪新編志書已經基本完成,第二輪新志編修在全國陸續展開。首輪新編的省、市、縣三級志書共6000餘部,約合40億字;再加上4萬多部部門志、專業志、名山大川志、鄉鎮村街志以及地方的綜合年鑑等,成為前所未有的文化建設工程。豐富無比、巨大承載的新志和舊志資料,會對經濟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起到難以估量的作用,會對社會科學研究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地方誌資料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決策是人類社會實踐中一種固有的無所不在的重要活動,是人們為了達到或實現一個目標而進行的活動”,而“決策活動,是人們的重要職能,是一切個人或事業成敗、興衰的關鍵活動,對於一個組織和領導者來說則尤其重要”。領導機關和領導者的任務主要有兩條,瞭解情況和制定政策。瞭解情況,一要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二要查閱已有的文獻資料。地方誌是重要的地方文獻,志書的資料有其他文獻無法比擬的特點。它豐富翔實而沒有宣傳色彩,它系統完整而不是片面零碎,它真實科學而排除虛假水分。領導機關和決策者在決策前,要了解情況,要掌握相關資料,就必須查閱地方誌。

「方志论坛」地方志资料的社会功能

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重視地方誌資料。毛澤東主席在戰爭年代,每解放一個縣城,總是要找當地的縣誌看。1958年3月,成都會議期間,毛主席不僅自己調閱了大量的四川方誌,還輯選了部分方誌,推薦給到會的領導同志,提倡利用方誌,提高領導水平。2000年5月至2004年1月,朱鎔基總理和溫家寶、回良玉副總理先後到河北省豐寧縣考察工作時,均閱讀了該縣縣誌。2002年5月2日,全國人大林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林科院院長江澤慧一行來津考察工作時,特意向市領導索要天津的新編志書,他閱後高興地說:天津的志書編得很好,對了解天津的情況很有幫助。一些外國領導人也通過地方誌資料瞭解中國的情況。

決策者如果瞭解地方誌資料,就可做出正確決策。如黑龍江省饒河縣領導參照外地經驗,按照上級安排,決定大面積推廣烤煙和高產玉米的種植。經過二三年的實種,結果產量低、品質差,致使農民收入減少,並同政府產生了矛盾。縣裡組織有關專家,詳查了縣誌1939-1985年的氣象等資料,得出該地區不適宜種植烤煙和高產玉米的科學結論,從而糾正了原來不切實際的決策。

地方誌作為“一方之全史”,不僅全面記述一地的現實狀況,而且全面記述一地的歷史。它將一地的歷史和現狀,有機地連接了起來。地方誌資料可以證實歷史事實,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中央電視臺2006年1月中旬曾報道:某村有一個公路橋,由於年久失修,一名女學生不慎從橋上掉了下去,造成生活不能自理。家人先後找到3個有關部門,要求賠償。3個部門都推說不歸自己管理。家人委託律師告上法庭。律師依據當地縣誌記載,以該橋修建資料舉證,最後法院判定由公路管理部門承擔責任。使受害人得到經濟補償,並使公路橋得以修復。

地方誌資料,可以用以解決地域、山域、海域等爭端。位於江蘇省連雲港以東海面海州灣中的前三島(牛車山島、平山島、達山島),改革開放以來,在海洋捕撈、養殖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引發了蘇、魯兩省權屬爭端。1992年,國家海洋局專家考察組來到贛榆,要求贛榆縣地方誌辦公室提供相關史料,證明前三島歷史上即屬江蘇省,使糾紛得以解決。

地方誌資料,還可以提供國際事務的史證。2003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發生了震驚中外的“8•4”日軍侵華遺留毒氣彈洩露事件,市志辦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和領導報送了《關於侵華日軍陸軍化學研究所有關情況的報告》,為與日方交涉,提供了證據。

地方誌資料為科學研究提供史料

胡喬木同志曾經講過:地方誌“涉及許多學科,從歷史學、各種專門的史學、史料編纂學、自然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到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也可以作為人文地理學一部分)、社會統計學、社會學、民俗學等等”。這就是說,地方誌是綜合性的社會科學資料著述。地方誌書包含有各種社會科學著作,乃至自然科學著作所需的資料。正像有的專家說,新編地方誌會對社會科學研究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方志论坛」地方志资料的社会功能

20世紀90年代中期,天津市紅橋區修志者在修志過程中發掘了大量的舊志和有關史料,做了深入的考證研究工作,證實中華名園水西莊是《紅樓夢》中“大觀園”重要原形之一,撰寫並發表了多篇文章,在學術界和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認為這是紅學研究的突破性發展,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還專程來到紅橋區水西莊進行考察。著名歷史學家、浙江大學孫達人教授,根據《蘭溪縣誌》記載的有關同治《蘭溪縣魚鱗圖冊》及其收藏情況,於1998年在揚州召開的中國史學界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介紹,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美籍著名經濟史學家趙岡,多次託人瞭解資料的詳細情況。

地方誌記述的是地方的資料,雖然沒有國史的大範圍、高層次,但是卻比國史的資料更深入、更細化、更具體。它的資料不僅可以涉及到省、市、縣,而且可以觸及到鄉(鎮)、村、街。國史中沒有的資料,地方誌中不但有,並且很豐富。所以研究地方的事物,就不能不用地方誌資料。

2002年7月,兩院院士、著名建築學和城市規劃學專家、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對南通博物苑新館進行規劃、設計。他首先閱讀了《南通市志》“城市規劃”卷,然後找來相關資料和民國南通地圖進行印證,提出南通在中國近代第一個有完整城市規劃、城市建設的命題。市委、市政府隨即以“中國近代第一城”進行對外宣傳,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又如,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研究員寶音,到河北省豐寧壩上,研究治理沙化,除了現場考察外,主要參考了豐寧縣志,圓滿地完成了國家和省科研項目《壩上沙質荒漠化土地整治與草場更新技術研究》,為防沙、治沙提供了重要的科研成果。

地方誌的另一特色是記述人物,其中包括人物傳、人物簡介、人物表、人物錄,還有“以事系人”的記載;所記載的人物不僅數量多,而且除了大人物以外,還有能工巧匠式的小人物,這是其他書籍相形見絀的。與鄭和同率龐大船隊下西洋的傑出航海家、外交家、軍事家王景弘究竟是哪裡人,這在各種書籍上、各類資料上都查找不到,困擾史學界300餘年。福建省漳平市地方誌辦公室在修志過程中,發現王景弘原來是龍巖地區漳平集賢裡香寮村人的資料,使王景弘的籍貫問題得到破解。又如元代紡織改革家黃道婆,在龍華鄉東灣村的墓地於“文化大革命”中被毀掉,1983年上海縣地方誌辦公室在編修縣誌時,向縣政府彙報後,其墓得以修復,並將收集到的有關資料,整理出版了《黃道婆研究》一書,成為全國迄今最為完整的一部研究黃道婆的著作。

地方誌記述事物的上限,一般從當地有建制開始,甚至還可以儘量上溯,其記述“縱不斷主線”,“橫不缺要項”。這就對考證歷史事物,有得天獨厚的優勢。1991年在四川廣元市中區鄧家坪發掘出了大批文物,中國社科院有關專家在市志辦的密切配合下,通過志書資料分析,證明這裡屬於新石器時代遺址,把廣元有人類居住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幾百年。天津究竟什麼時間建城,幾百年來都沒有搞清。2000年7月,天津市委辦公廳為舉辦天津建城600年慶祝活動,徵詢市地方誌辦公室主任郭鳳岐的意見。郭鳳岐經過多方考證,在《明太宗實錄》中發現重要線索,並用天津現存最早的志書《天津衛志》等多部志書資料進行研究印證,天津建城的確切時間為1404年12月23日,建議以2004年12月23日作為天津設衛建城600週年紀念日,得到領導和專家的一致認可。

「方志论坛」地方志资料的社会功能

地方誌資料不只對社會科學研究有重要作用,對自然科學研究同樣具有重要價值。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的《旗志》,對該旗傳統蒙醫正骨世家進行了記述,旗蒙醫正骨醫院原副院長、傳統正骨醫術繼承人包金山,結合西醫骨科理論,撰寫了10餘篇關於蒙醫正骨、手法扶位、夾板固定等學術論文,在國內和國際性學術會議上進行交流研討,使蒙醫正骨被載入《止海醫學百科全書》,科爾沁蒙醫正骨也名揚天下,旗蒙醫正骨醫院被國家權威部門定為“全國百家特色醫院”,並由旗(縣)級醫院升格為市(地)級醫院。遼寧省營口市史志辦公室於2004年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利用志書資料,採訪20餘位歷史見證人及家屬,研究並破解了70年前的“龍骨”事件之謎。為破除迷信,普及科學,擴大營口的知名度,做出了貢獻。地方誌工作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地方誌資料為經濟發展提供基礎材料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為把經濟搞上去,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形式,進行地情、國情宣傳,擴大招商引資,促進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效果。因為地方誌“特有的內容,特殊的文體,特別的書寫方式,使它不僅在國內宣傳上,而且在對外宣傳中,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它是很好的宣傳品,又不帶宣傳色彩;它是官書,又不是公文;它的內容實在而少水分,真實而不空泛,代表官方而又以民間著述出現;特別是其寓觀點、褒貶於記述之中,更易於為不同社會制度下、不同觀點的海外人士所接受”,“它不僅可以間接地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服務,而且可以直接地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效勞”。

1984年10月,福建省平和縣在查閱舊志資料時,發現曾進獻朝廷的貢品“王官溪蜜柚”的資料,而該情況知者寥寥。他們將此資料報告縣領導,縣領導很快做出建立“王官溪蜜柚”生產基地的決定。1985年,由中央農牧漁業部、省農業廳、市農業局和縣共同投資60萬元,建起了生產基地。現在,該果品已行銷海內外,成為該省出口創匯的“拳頭”果品。黑龍江的《木蘭縣誌》出版後,根據志書中“香磨山的傳說”資料,縣政府於1992年決定開發建設“香磨山”旅遊區,現已初具規模,並被省旅遊局確定為省級旅遊景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美籍華人張濱海來黑龍江饒河考察投資項目時,專門查閱《饒河縣誌》,瞭解該地情況。經實地考察,決定在該縣投資500萬元,建設集食宿、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大樓。

地方誌資料為吸引外商,構建農村新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2004年至2005年,在天津寶坻區投資的外商,就有30多人購買了《寶坻縣誌》。國家一級作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模、河南南陽市史志辦主任秦俊,利用當地豐富的方誌資源,先後出版小說10部,拍攝電視劇5部。其中《傷兵東四郎》一書,經中央領導李長春之手轉贈日本,在日本引起轟動。日方決定出資7000萬元人民幣,建立中日友好的太增植物園和南陽清酒廠。

「方志论坛」地方志资料的社会功能

地方誌資料為各地名特傳統產品的開發,提供了極具歷史價值的信息和依據。福建省上杭縣地方誌編修委員會,根據縣誌的記載,將境內紫金山在宋代康定元年(1040年)即有采金活動的資料信息,提供給地質部門。據此,閩西地質大隊先後進行了多次探察、勘察,確定以紫金山主峰一帶為金礦的重點範圍。2001年,紫金山成為國內採選規模最大的黃金礦山,產金量居全國黃金企業首位。泰寧縣方誌委,協助縣農業局查找傳統名產“泰寧烏雞”珍稀物種的史料,並向國家農牧漁業部申報珍稀家禽保護品種項目;在2002年的“九•八”廈門投資洽談會上,泰寧金湖烏鳳雞被確立為福建省高新技術開發重大項目。

浙江開化的龍頂茶,自明崇禎年間開始就成為貢品。20世紀50年代末,開化縣林業局茶葉特產科的同志根據志書記載,與當地老茶農一起按照傳統手工工藝進行試製。但此種工藝因“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而中斷。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重新進行研製。自研製成功批量生產至今,已先後獲43次部級以上大獎,2003年獲國家質檢總局原產地標記註冊,“開化龍頂”商標已成為該省著名商標。四川省井研縣的旱災,是制約農業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縣誌辦根據地方誌記載的歷史情況,分析旱災發生的規律,找出原因。據此農業部門採取相應措施,實行旱地改制,做到3熟高產。這項改革獲農業部技術推廣成果一等獎,並在井研縣召開了全國南方9省旱地改制現場會。

地方誌資料為認識家鄉、熱愛家鄉提供教材

家鄉是人們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特別是有廣播、電視等現代化傳媒,使世界各地的人們,幾乎可以同時瞭解世界上的大事;但人們瞭解世界大事,並不意味著也認識了自己的家鄉。正如臺灣政治大學歷史系主任張哲郎先生所說:“儘管鄉里之人多能詳知天下事,但能夠知曉本地歷史者卻反而寥寥可數。故在各地有識之士努力之下紛紛開始編寫地方誌。”

地方誌雖然不是瞭解家鄉的獨有載體,卻是介紹地情的專門載體;地方誌書資料是瞭解家鄉、認識家鄉,進而熱愛家鄉的最好的鄉土教材。1990年,河北省的《豐南縣誌》出版後,縣裡舉辦“知我豐南,愛我豐南”百題知識有獎競賽,不少題目出自《豐南縣誌》。參賽者有各級領導幹部,還有上至80歲的老人,下至十幾歲的小學生,活動歷時一個月。縣委書記王士義說:“利用縣誌搞縣情宣傳是個創舉,這樣的活動生動活潑,群眾樂於接受。”這次活動在全國方誌界產生了較大影響。1994年6月和1997年2月,蔣緯國先生在給親友的信中提到,他將浙江省的《奉化市志》,“正置書架上,當可隨時翻閱查考也”,並感慨說:“閱後不禁更鉤起思鄉憶往之情”。上海松江縣政協在海外聯誼會成立大會上,將新編的《松江縣誌》贈給與會的僑胞、港澳同胞。臺北松江同鄉會理事長朱登皋先生(原臺北國民黨當局交通部政務次長)感慨地說:“披覽之餘,對離別四十多年之故鄉,更多眷念。尤其對故鄉子弟,深感百年樹人之義,久離故鄉遊子,也應能盡綿薄於萬一。”此後,他發動在臺灣的同鄉,捐款設置故鄉子弟獎學金。

地方誌資料還為國際交流架起了信息橋樑。吉林省在徵集《吉林省志•人物誌》入志名單時,發現抗聯烈士張蔚華與金日成的特殊關係。張蔚華與金日成兩家是5代世交,他在抗日武裝鬥爭中,多次捨身救金日成,朝鮮非常重視他。經過大量考察調研,掌握並挖掘大批鮮為人知的史料,不僅豐富了吉林抗聯史和地方黨的歷史,也豐富了朝鮮的軍事和黨史內容,並促成了吉林省地方誌和朝鮮勞動黨黨史界的多次互訪和交流,為加強兩國的友好關係做出了貢獻。1992年8月,山東省副省長李春亭訪問韓國,韓國總統盧泰愚說他的祖籍在山東,希望幫助他核實。李副省長回國後,要求山東省史志辦公室迅速查詢。經查閱大量方誌、家譜和有關史籍,走訪盧姓的知情人,終於搞清了盧氏血脈源流和古盧國舊城遺址。2000年6月18日,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及夫人金玉淑,到山東省清平縣平安店鎮盧莊村尋根,受到各級領導及村民的熱烈歡迎。1995年,福建省晉江市羅山鎮上郭村受菲律賓宗親柯芳楠的委託,請求晉江市地方誌辦公室幫助尋找菲律賓民族英雄、國父扶西•黎剎的高祖父南哥(柯南戈)的祖籍地。在晉江市地方誌辦公室維坤和泉州市地方誌協會楊清江的努力下,證實其原籍和出生地是中國福建泉州(刺桐)晉江羅山鎮上郭村。兩國有關媒體都作了相關報道,引起兩國社會的巨大反響。2000年5月19日,菲律賓共和國總統約瑟夫•埃斯特拉達到泉州晉江上郭村,參觀扶西•黎剎的史蹟,併為黎剎塑像奠基培土。1999年,韓國丁氏宗親會秘書長丁炳泰前去湖北南陽市,找到市委統戰部說,聽老輩人講,韓國丁氏的祖根在南陽,請幫助查實。南陽市史志辦公室的同志得到情況後,主動與其聯繫,經過多方查閱地方誌等資料,確定韓國丁氏的祖根在該市唐河縣的大河屯。韓國丁氏邀請市史志辦公室的同志到韓國訪問,並向唐河縣捐贈20多萬元人民幣。

「方志论坛」地方志资料的社会功能

1997年底、1998年初,天津市地方誌辦公室與南開大學地方文獻研究室,在天津舉辦了“中國(海峽兩岸)地方史志比較研究討論會”,臺灣、香港地區和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的史志專家,以及大陸有關省市的方誌學者60人參加。1998年11月,天津市地方誌辦公室組團,率大陸8個省市史志專家、學者32人,應邀赴臺灣參加“海峽兩岸地方史志、地方博物館學術研討會”,參加研討會的還有香港地區和美國、日本、加拿大、新西蘭等國的高層次學者,共有120人。這兩次地方史志研討會,利用大量地方史志資料,不僅交流了學術,而且進一步溝通了學者們間的感情,拉近了關係;特別是證實了海峽兩岸地方誌同宗源、人民同血脈、疆域同祖國的事實。

總之,地方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橫陳百科,縱述歷史,不僅是最全面的地情書,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地方誌書資料,在三個文明建設中,越來越發揮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更多鏈接:

廣西地方誌辦公室出品

審校:吳輝軍 遊 勇

總編:李秋洪 鄧敏傑

※參考文獻:

《廣西地方誌》期刊2006年第3期,廣西地方誌辦公室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