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解惑,為什麼古代首都沒法守,只能野戰?

大城沒法靠守城解決問題。這也是我和朋友談到的:

大一統時期對首都很少有真正的攻堅戰

劉邦攻咸陽破了武關基本就結束了秦,後來唐長安、宋汴梁、南宋臨安、大元大都、大明京師,都很少有城池攻堅,主要是外圍據點攻防與城外野戰。

解惑,為什麼古代首都沒法守,只能野戰?

洪武北伐,元軍基本是外圍作戰,沒有守衛京師;在河南大梁作戰,也是城外野戰

首都防衛兩原則:第一、外圍據點攻防;第二、城外野戰。

為什麼呢?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首都人口眾多,守城難以管理。一個人口幾十萬的城市,在地方圍城後,如何實現幾十萬人的戰時管理,以及城外逃入難民的管理,是個非常頭疼的問題。同時城內人口大量增加,很可能傳染瘟疫之類。

第二:首都消耗眾多,水、糧食、柴草供給龐大。一般攻城都會切斷糧道、水源,對於大城而言,都不用完全切斷,只要對其運輸供給通道有騷擾就足夠了。

第三:首都守衛從城外到城內需要兵力太多。在軍事防禦上,每個垛口平均需要五個士兵,城防(包括城外)佔百分之六十,預備隊佔四十。以明代北京城為例,以周長20公里算,1萬垛口,城垛口就需要5萬人,然後城外、城門需要同樣的數量,加上預備隊,至少需要15萬人防禦。這僅僅是被動防禦。

解惑,為什麼古代首都沒法守,只能野戰?

于謙指揮的就是城外野戰

第四:大城影響力大,輿論複雜。比如首都被圍,輿論壓力很大。袁崇煥被殺、楊嗣昌成奸臣。

在作戰中核心是考慮成本、影響:最上是外圍決戰;其次是外圍防禦;再次是城外野戰;最下是死守大城(但基本這是無奈等死的辦法)。

解惑,為什麼古代首都沒法守,只能野戰?

李自成北伐成功就在於,崇禎連城外野戰能力都沒了,完蛋

所以說大城不到萬不得已不嬰城自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