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临清舍利塔下镇的鱼精去哪了?

临清塔历史悠久,最后一次重修在明万历年间,塔身九层,通体垂直,平面呈八角形,整个塔形巍峨美观。关于临清塔,有很多传说,讲的最多的是关于搬塔和修塔的故事。

临清舍利塔下镇的鱼精去哪了?

据说,这塔原来并不在此,而是从临清城南五十里的地方拉来的。为什么将塔移至此地,那须从卫河说起。

很久以前,卫河里突然游来两个鱼精,一个叫大青,一个叫二青。他们见临清这块地方甚是富裕热闹,便在此城安居下来。不久,他们听水族妖邪说,只要连续吞吃五百个婴儿,就能跳过龙门,游到东海做龙王,于是便做起龙王梦来。从此,在河中的渡船上,只要有婴儿乘坐,即使风平浪静,也会在河心突然翻船,成人尚能得救,唯婴儿全被两鱼吞食。这样一来,闹得两岸人心惶惶,再也不敢放孩子出门了。

这年夏天,临清一带连降暴雨,卫河水势骤增,眼看快溢了大堤。两条鱼精见来了时机,便一起兴风作浪,冲开堤岸,借势从卫河一起游出,便四处寻找孩童吞吃。一时间,鱼精、洪水一齐向临清的百姓扑来,房屋被淹,孩童惨叫声,昼夜不绝于耳。

正在这时,从城南箭一般驶来一只小船。撑船的是位老头,胸前飘着一把银须,手脚十分麻利。他手持一支长篙,四处打捞落水百姓。令人惊奇的是他船头立着一座小宝塔,船走到哪儿,哪儿就风平浪静。

一等把落水的人们搭救得差不多了,遇救的百姓才围上前来,感谢他的救命之恩。老头长叹一声说道:“这场灾害,全是河中两个鱼精作怪,在大水退落之前,要处处当心!”人们纷纷问道:“那河中的鱼精,如何才能将其制住呢?”老头说:“宝塔可以镇妖,只可惜我这座宝塔太小了。若要镇住鱼精,得在这河边设一座大的宝塔才行。”众人听了不禁摇头道:“这些年来,官府赋税不断,百姓早已贫困不堪,如今又遭此水灾,哪里还有钱修建高大的宝塔呢!”

老头手捻银须说道:“要设高塔镇妖,也无需劳民伤财。这城南五十多里处,有一座二十多丈高的宝塔,已经荒废,将其拉来,便可一用。”众人听罢,都纷纷摇头,心想:这二十多丈高的宝塔,怎能拉动?

人们纷纷回到家中,却见救人的老头并没有归去。他东家走、西家串,一不讨吃,二不讨穿,却专意索求麻绳,并将其捻拧在一起,束于腰间。有人问他做什么?他则说拉塔用。众人听了,无不暗暗发笑。

临清舍利塔下镇的鱼精去哪了?

转眼到了秋天。家家户户忙着在大水泡过的田里,犁地种麦。人忙,牛也累。那驶船救人的老头,这时又走东家串西家,说要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借牛使使。众人问他做什么?他又说拉塔。大家虽不信,但想到他的救命之恩,满口答应了他。

到了八月十五这天,大家都未见那老头前来牵牛,纷纷笑着说:“早知他是说着玩的,今天证实了吧。”可是到了十六的清晨,大家起来给牛喂草时,竟发现家里的牛,都累得通身大汗,趴在地上,直喘粗气。他们奇怪的出门一瞧,都不由得大吃一惊!只见河滩上平地忽然立起一座足有二十丈高的宝塔。这塔,八角四面九层,底层有一大门朝南,门楣上写着四个大字——舍利宝塔。

塔前围观的人们,你来我往,数日不绝。一天,有一细心的人发现,塔身有些倾斜,塔身之上也出现裂缝。经他一说,众人也都看到了。

临清舍利塔下镇的鱼精去哪了?

不几日,那拉塔的老头却肩挑一副大筐,出现在大街上,不停地喊:“要铜要铁,锔大家伙来。”一位老妇听到喊声,提着一口破锅走出门来,冲老头说道:“来给锔锔这锅。”老头笑着说:“老大姐,我可不锔破锅破勺。我是专锔大家伙的。”老妇一听,生气地说道:“什么叫大家伙,那河边上的塔裂了,你能锔吗?”老妇的儿子听到外边的吵嚷,出门一看,原来是拉塔的老头,于是对母亲说:“您老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他就是拉塔的神工老头。塔能从五十里外拉到这里,这锔锔补补,不还是小事。”邻居们一听拉塔的神工老头来要铜要铁,知道会有重用,都纷纷把自家的破铜烂铁献了出来。

一天夜里,忽然刮起了大风,人们听到西北方向“叮叮当当”地响了一夜。黎明时分,人们纷纷起来到塔前一看,见宝塔周围落满了铁屑。再往上看去,塔四周锔上了四条一尺多宽的铁钩子,把个宝塔箍的结结实实。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老头说锔大家伙,就是要锔这裂了缝的宝塔。

老头又不知了去向,有人却在塔前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宝塔罩深井,深井锁二青”。人们这才知道,卫河里那两条兴风作浪的鱼精已经被镇压在这宝塔之下的深井中。

从此以后,卫河的水恢复了安静,临清的百姓又过上了幸福平安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