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紅海行動》:“佟莉,壓著他們打!”

今年連看了幾部賀歲電影,比較而言會推薦的是《紅海行動》。

除了滿坑滿谷的戰爭場面,真實的打鬥,還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裡的女兵佟莉的形象,很為這個角色喝彩。

《紅海行動》:“佟莉,壓著他們打!”

《紅海行動》劇照

很久沒有看到這樣真正尊重女性的電影了。

包括另一位女性角色—戰地記者夏楠,在影片中的形象,也擺脫了以往類型電影中,總有個美女拖後腿的設定。

《紅海行動》從根本上,沒有區別對待男性和女性,也沒有以任何女性色彩做賣點,甚至沒有用哪怕一個鏡頭語言,來暗示佟莉和夏楠的女性身份。這是最大的尊重,是真正平等。導演林超賢很了不起!

《紅海行動》的主要人物有隊長楊銳(張譯)、副隊長兼爆破徐宏(杜江)、狙擊手顧順(黃景瑜)、機槍手佟莉(蔣璐霞)、觀察員李懂(尹昉)、醫療兵陸琛(郭家豪)、戰地記者夏楠(海清)。電影中每一個人物都有鮮明的性格特點。

特別是機槍手佟莉,一出場就完全說服人:平頭、素顏、有肌肉、有力量、矯健。

關於佟莉有兩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

一個是影片中唯一的近身肉搏戰,是由佟莉和身材高大的外籍男演員完成的。打得是拳拳到肉、真實而殘酷。和我們經常看的兩個男性之間的搏鬥沒有任何差別。導演沒有處理成女性用“巧勁”,或者是特別帥的動漫式招數,來突出這場戲是由女性完成的,向觀眾賣弄“看啊看啊我們是安排了打女的哦,漂不漂亮?”沒有任何差別,就是力量的較量。

《紅海行動》:“佟莉,壓著他們打!”

劇中女性主角人物之一佟莉(左一)英姿

另一個場景是,佟莉的戰友石頭有吃糖的習慣。隊伍和敵人近距離對決,石頭臉上中槍,半邊臉都打壞了,仍然堅持戰鬥。最後石頭不行了,佟莉在他最後一刻想剝糖給石頭吃,哆嗦著剝不開,急死了,罵了一句“我C他媽!”這個細節完全觸動淚點。這是導演給佟莉這個角色的一抹柔情的色彩,點到為止,剛剛好。

海清飾演的戰地記者也勝過以往的女記者形象。她沒有冒失,沒有拖後腿,沒有犯傻冒成為戰士們的負擔,也沒有跟男主角談戀愛。導演去掉了一切沒必要的包袱,沒有把女性角色定位成花瓶。該幹嘛幹嘛,戰爭中急速推進的節奏讓一切花裡胡哨全部退下。

《紅海行動》中的兩位女性角色,和其他男性角色是完全平等的,她們不是他們的點綴,也不是為了塑造其他角色而存在。在同類電影裡,這一部是做得最好的。

前兩天剛看完電影,跟朋友聊,佟莉這個角色很真實,換成男的來演也沒有任何問題。

朋友說,對啊,那幹嘛不換成男的演?

我問他,既然換不換都沒關係,那幹嘛要換?這就是導演厲害的地方,他讓“男性角色還是女性角色”這個問題根本不存在,問題消解,不存在差別,這是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女性主義這幾年沒什麼人提了,好像已經是過時的話題。但我們還是會在生活裡見到各種奇怪的狀況。

比如大家聚會突然要求女孩子跳個舞啊什麼的,最可氣的是堂堂省級電視臺,公演演出物化女性超級露骨的小品。真的是都能把人氣笑了,怎麼還能有這麼落後思想啊?

《紅海行動》:“佟莉,壓著他們打!”

《芳華》劇照

包括前一陣的大片《芳華》,怎麼看就覺得,在對待女性的觀點上,導演在最底層上是矮化她們的。

估摸著馮導自己也沒弄明白,這個電影是要表達什麼?對青春的記憶?對理想主義的反思?對一代人命運的悲憫?反正我是沒看太明白,就記住了他怎樣用鏡頭,慢慢地一點一點的去欣賞、咂摸著片中所有女性角色的身體之美。到影片尾聲,還要讓患精神疾病的苗苗,很突兀地在草地上舞蹈一曲,然後苗苗就痊癒了。好吧,看來馮導是真的很喜歡看苗苗跳舞。

這幾年讓我印象深刻的女性主義者是艾瑪沃特森,她在2014年發起了HE FOR SHE的運動,號召所有人,包括男性,反抗性別上的不公平。這個活動真的讓人對“昔日的小赫敏”刮目相看。她提倡每個人展示自己真實的樣子,享受充分的平等。

我真的希望她發揮自己在00後中的影響力,讓我們的孩子在未來不會遇到“我是男孩我應該怎麼怎麼樣。”“我是女生所以我要怎麼怎麼樣”這種問題。讓這些問題都消解吧。我只需要知道我作為我自己,我本來就是一個有尊嚴的人,我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不要任何由於性別帶來的品頭論足。

比如《紅海行動》裡的佟莉,她作為一個人而存在,作為一個戰士而存在,作為一個機槍手而存在,在此之外並不需要強調她是性別。這就很好。

電影中,張譯飾演的隊長在激戰中對著佟莉吼:“佟莉,壓著他們打!”

佟莉,壓著他們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