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红海行动》:“佟莉,压着他们打!”

今年连看了几部贺岁电影,比较而言会推荐的是《红海行动》。

除了满坑满谷的战争场面,真实的打斗,还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里的女兵佟莉的形象,很为这个角色喝彩。

《红海行动》:“佟莉,压着他们打!”

《红海行动》剧照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真正尊重女性的电影了。

包括另一位女性角色—战地记者夏楠,在影片中的形象,也摆脱了以往类型电影中,总有个美女拖后腿的设定。

《红海行动》从根本上,没有区别对待男性和女性,也没有以任何女性色彩做卖点,甚至没有用哪怕一个镜头语言,来暗示佟莉和夏楠的女性身份。这是最大的尊重,是真正平等。导演林超贤很了不起!

《红海行动》的主要人物有队长杨锐(张译)、副队长兼爆破徐宏(杜江)、狙击手顾顺(黄景瑜)、机枪手佟莉(蒋璐霞)、观察员李懂(尹昉)、医疗兵陆琛(郭家豪)、战地记者夏楠(海清)。电影中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

特别是机枪手佟莉,一出场就完全说服人:平头、素颜、有肌肉、有力量、矫健。

关于佟莉有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

一个是影片中唯一的近身肉搏战,是由佟莉和身材高大的外籍男演员完成的。打得是拳拳到肉、真实而残酷。和我们经常看的两个男性之间的搏斗没有任何差别。导演没有处理成女性用“巧劲”,或者是特别帅的动漫式招数,来突出这场戏是由女性完成的,向观众卖弄“看啊看啊我们是安排了打女的哦,漂不漂亮?”没有任何差别,就是力量的较量。

《红海行动》:“佟莉,压着他们打!”

剧中女性主角人物之一佟莉(左一)英姿

另一个场景是,佟莉的战友石头有吃糖的习惯。队伍和敌人近距离对决,石头脸上中枪,半边脸都打坏了,仍然坚持战斗。最后石头不行了,佟莉在他最后一刻想剥糖给石头吃,哆嗦着剥不开,急死了,骂了一句“我C他妈!”这个细节完全触动泪点。这是导演给佟莉这个角色的一抹柔情的色彩,点到为止,刚刚好。

海清饰演的战地记者也胜过以往的女记者形象。她没有冒失,没有拖后腿,没有犯傻冒成为战士们的负担,也没有跟男主角谈恋爱。导演去掉了一切没必要的包袱,没有把女性角色定位成花瓶。该干嘛干嘛,战争中急速推进的节奏让一切花里胡哨全部退下。

《红海行动》中的两位女性角色,和其他男性角色是完全平等的,她们不是他们的点缀,也不是为了塑造其他角色而存在。在同类电影里,这一部是做得最好的。

前两天刚看完电影,跟朋友聊,佟莉这个角色很真实,换成男的来演也没有任何问题。

朋友说,对啊,那干嘛不换成男的演?

我问他,既然换不换都没关系,那干嘛要换?这就是导演厉害的地方,他让“男性角色还是女性角色”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问题消解,不存在差别,这是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女性主义这几年没什么人提了,好像已经是过时的话题。但我们还是会在生活里见到各种奇怪的状况。

比如大家聚会突然要求女孩子跳个舞啊什么的,最可气的是堂堂省级电视台,公演演出物化女性超级露骨的小品。真的是都能把人气笑了,怎么还能有这么落后思想啊?

《红海行动》:“佟莉,压着他们打!”

《芳华》剧照

包括前一阵的大片《芳华》,怎么看就觉得,在对待女性的观点上,导演在最底层上是矮化她们的。

估摸着冯导自己也没弄明白,这个电影是要表达什么?对青春的记忆?对理想主义的反思?对一代人命运的悲悯?反正我是没看太明白,就记住了他怎样用镜头,慢慢地一点一点的去欣赏、咂摸着片中所有女性角色的身体之美。到影片尾声,还要让患精神疾病的苗苗,很突兀地在草地上舞蹈一曲,然后苗苗就痊愈了。好吧,看来冯导是真的很喜欢看苗苗跳舞。

这几年让我印象深刻的女性主义者是艾玛沃特森,她在2014年发起了HE FOR SHE的运动,号召所有人,包括男性,反抗性别上的不公平。这个活动真的让人对“昔日的小赫敏”刮目相看。她提倡每个人展示自己真实的样子,享受充分的平等。

我真的希望她发挥自己在00后中的影响力,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不会遇到“我是男孩我应该怎么怎么样。”“我是女生所以我要怎么怎么样”这种问题。让这些问题都消解吧。我只需要知道我作为我自己,我本来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我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不要任何由于性别带来的品头论足。

比如《红海行动》里的佟莉,她作为一个人而存在,作为一个战士而存在,作为一个机枪手而存在,在此之外并不需要强调她是性别。这就很好。

电影中,张译饰演的队长在激战中对着佟莉吼:“佟莉,压着他们打!”

佟莉,压着他们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