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1.6 億用戶,知乎將如何保障理性的「公共空間」

1.6 億用戶,知乎將如何保障理性的「公共空間」

摘要:5月19日,知乎創始人兼CEO周源在「第五屆鹽 Club 新知青年大會」上公佈,目前知乎的註冊用戶數達 1.6 億,年增長達到 95.12%。同時,用戶結構也發生了大幅變化,大量二三線城市的用戶在知乎參與討論、分享,和交流。

5 月 19 日,知乎在 3000 平米的北京「751 東區故事」召開了年度最大品牌盛典「第五屆鹽 Club 新知青年大會」。會上,知乎創始人兼 CEO 周源公佈,目前知乎的註冊用戶數達 1.6 億,年增長達到 95.12%。同時,用戶結構也發生了大幅變化,大量二三線城市的用戶在知乎參與討論、分享,和交流。

下午 1 點已有人在戶外市集的入口處排隊等待著 1 點 30 分開放的下午場。在只能容下四人並行的市集通道中行走,人們需要不斷躲避停駐在各個展臺,伺機而出,才能繞行到佇立在戶外的 361 寸大屏幕下方。一位大叔拿著一罐啤酒坐在地上邊看邊喝,周圍的人多是些比他年輕的面孔,大叔和年輕人的手腕上都繫著一隻藍色手帶——這是代表知乎用戶的「知乎藍」。據知乎工作人員介紹,這次活動到場人數接近 2000 人,而 2011 年第一次舉辦的類似線下活動到場人數剛超過 200 人。

1.6 億用戶,知乎將如何保障理性的「公共空間」

七年時間,通過認知盈餘連接用戶,知乎已積攢了一億多條回答,建立起強力的粘性社區。成立之初,「分享知識」就成為知乎區別於已存在市面上其他競品的獨特標籤,頗有哈貝馬斯筆下「公共空間」的意味——用戶在這裡漸漸形成了處在市場和體制之外的聯繫和交往。而後,隨著知乎的用戶激增,平臺上問題邊界不斷延展,內容生產不限門檻。「規範」問題自然很快被提上日程,特別是在互聯網治理已逐步從個人的節點治理過度到賦權社群自治的大背景下。

今年三月初,北京網信辦發佈通知:「知乎」平臺因管理不嚴,傳播違法違規信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各應用商店下架「知乎」App 七天。很明顯,這在提醒知乎要更加重視內容審核,對速度和質量需要有更高的要求。

實際上,知乎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2016 年上線了瓦力機器人,旨在用 AI 解決人工審核時效與海量內容之間的矛盾。據官方介紹,它可以結合知友們的舉報,在 0.3 秒內識別判斷該內容是否包含不友善,並做出相應處理;與知友們「人機配合」,快速識別並處理「答非所問」。經過不斷迭代優化,目前其每天可以實時攔截處理 3000 條內容,不僅僅覆蓋大眾版本的不友善,還能識別五花八門的歧視、惡意貼標籤,對各種親朋的「問候」以及花樣繁多的變體等。

此次,周源更是首次在現場公開了 AI 在知乎的三大應用:信息與人的連接,信息的獲取與推薦,平臺的制度和氛圍。連接指的是讓合適的問題能找到合適的回答者,用 AI 幫助回答者去快速匹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獲取與推薦是指通過 AI 給知友推薦感興趣、且能幫助用戶成長的內容。最後一點則直指平臺管理問題,要搭建一個能幫助大家良性討論的社區。

他說:「我們花很大的精力在怎麼通過 AI 去識別有害的信息、有害的內容、行為上,把那些破壞社區氛圍、內容、質量和這些不友善的用戶攻擊行為找出來,給大家搭建一個更好的良性討論空間。」同時,他還強調:「為了構建良性討論空間,知乎在社區制度、氛圍上花的精力,從人數比例和資源比例來看,在行業排名第一。」

1.6 億用戶,知乎將如何保障理性的「公共空間」

除此以外,周源還在現場宣佈兩項知乎賦能用戶的新措施:一方面,知乎將於下個月面向優質內容創作者,推出全新的創作服務平臺, 幫助用戶在更方便表達交流的同時獲得更多收益;另一方面,知乎近期還將圍繞知識付費業務推出全新舉措。知乎「知識市場」將升級為「知乎大學」。

以下為周源部分演講實錄(經極客公園編輯整理):

各位親愛的知友、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我是知乎 CEO 周源。

作為今天的開場,我非常想跟大家來分享一些知乎從來沒有變過的東西,我們在過去幾年經過不斷髮展,有很多東西都發生了很多變化。但事實上,有一些東西是從來沒變的。

第一條,就是知乎的初心。我們相信能幫助大家去分享彼此的知識、經驗和見解,有用、有價值的信息能生產、傳播、分享,這件事是非常有價值的,所以我們就去做了這件事。

經過多年發展,當知乎變大以後,產生的內容越來越多,當很多的用戶逐漸改變他的生活軌跡,我們做這件事的本質是什麼?這就是知乎的使命,幫助人們更好地去認識這個世界。

到了今天,知乎已經擁有了非常多各個領域的用戶在上面進行非常活躍的回答,今天知乎的用戶規模達到 1.6 億。在過去差不多兩三年的時間,知乎整個用戶的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有非常多來自於自己生活圈以外的、大家沒有想到的用戶,包括在二線、三線城市,很多用戶開始在知乎討論、分享和交流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問題。

我想知乎在這樣一個變化過程中,不僅是不斷地把大家腦子裡面有用、有價值的信息不斷互聯網化的過程,也是逐步從一個圍繞一部分群體的知識社區開始邁向一個普惠內容平臺的過程。

為了做好這件事,其實我們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是在過去一年,我們圍繞社區本身的建設,尤其是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投入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我們在過去一年,圍繞智能社區的建設,已經投入了非常大的 AI 力量,它體現在三個方面,信息與人的連接,信息的獲取與推薦,平臺的制度和氛圍。這三件事對整個知乎的基礎設施都是同等重要的事。

第一個,更好的連接是為了讓合適的問題能找到合適的回答者,AI 會幫助我們的回答者去快速匹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從而提高問題被高效、準確解答的可能。現在使用知乎的朋友應該會很細心地發現,很多問題的邀請都是知乎的「劉看山」幫你進行推薦、邀請回答。「劉看山」其實就是我們的智能機器人之一。我們預計在今年的 Q3 對問題路由做重大升級,讓「劉看山」更智能化,從而提高問題匹配回答者的準確性。

再比如,我們通過 AI 給知友推薦感興趣、且能幫助用戶成長的內容;這一點在業界已經被比較成熟的應用了。我們首頁的推薦是由一個名為「Crystal ball(水晶球)」的系統生成的,在這個系統中,我們利用深度神經網絡來做推薦內容的召回和排序,來為大家做更精準的內容推薦。從去年 Q3 開始上線了推薦信息流以後,整體的內容分發以及根據用戶興趣幫助大家獲取更好的信息,效果是非常好的。

第三件事,因為我們想搭建的是一個能幫助大家良性討論,能把有用有、價值信息分享出去的平臺,我們圍繞社區平臺的制度、氛圍這方面花的精力,從人員比例和投入的資源比例來看,在整個行業、業界是排第一的。我們花很大的精力在怎麼通過 AI 去識別有害的信息,有害的內容、行為,把那些破壞社區氛圍、內容、質量和這些不友善的用戶攻擊行為找出來,給大家去搭建一個更好的良性討論空間。

所以我們在這一塊圍繞連接、推薦、制度,都將是我們通過 AI 的力量,通過社區本身的建設持續會去做的非常重要的三方面的工作。

最後,在這裡,我還想借這個機會跟大家做兩個小預告:

1)創作服務平臺。大家都知道知乎的用戶是大量來自各個領域、各個專業、各個行業的用戶,他們有非常多的普通人在知乎貢獻了非常多的好的內容,其中有一大批用戶已經成為了知乎的優質內容創作者。我們接下來會面向優質內容創作者推出一個全新的創作服務平臺。

大家可以理解創作服務平臺是我們圍繞領域優質內容創作者權益做的一次跨越式升級。簡單說就是幫助大家更方便地去進行溝通、表達、交流的同時,也能夠更多地去獲得自己的權益。

2)知乎大學。其實知識的升級,信息媒介的升級以及消費的升級,它是一個非常大的趨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知識和有用的信息逐步有機會開始直接變成商品和服務。所以過去很多年,從一種內容變成媒介再變成服務本身,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趨勢,我們相信在未來它會有一個非常大的、非常好的市場空間。所以過去一年,我們圍繞知乎知識市場全部產品,包括知乎書店、知乎 Live、知乎讀書會、私家課,我們已經搭建了一個完整的產品體系和全媒介的用戶場景的平臺。

在隨後的一段時間,我們將會把知乎的知識市場做一個全新的升級,從知識市場升級為知乎大學,為大家提供通識知識、專業知識和興趣愛好方面的優質內容,幫助知識生產者更自由地傳播知識,併為知識消費者提供更體系化的知識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