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老年人常喝藥酒,有用嗎?

過年的時候,不少人看到自家的老爺子每餐一杯藥酒,這個到底好不好,有沒有用呢?

老年人常喝藥酒,有用嗎?

“夫養身者。必先求食之豐,然後求體之暢。務累務積,務使體之沸盈。然後隨坐隨臥,則身自為調,體自為養。是者,十日二十日,一月兩月,殆及一年兩年,則身為養矣,可以聚神。”

《養身聚神攢簇七寶飛昇經》,據說是黃帝的語錄。

“先求食之豐”,這其實就是“盈”。
“後求體之暢”,這其實就是“沸”。
如果沒有體之暢,則只能把自己吃成個大胖子,高血壓高血脂什麼的統統到來。不但達不到本來應該有的“盈”的效果,反而加重了身體的負擔,讓身體進一步地虛損。反之,如果只有體之暢而沒有食之豐,一樣地杯具,一樣地虛損。
“盈”與“沸”之間,相反相成,相生相長,共同構建起身體的運轉,讓身體在這種運轉中,徹底地“流通”,然後激濁揚清,一步一步,把身體由蒙塵的石頭,再次返回“寶玉”的狀態!

小孩子身體活潑多動,每天都在“沸”,再加上心神又一片純淨,其實,這就是天生的修行,天生的先天境界。

老年人常喝藥酒,有用嗎?


但是當人漸漸長大,接觸種種事物,意識變得千頭萬緒,心神也慢慢被其所染,被其所累,再加上身體也不可能時時處於良好的調養狀態,過逸過勞時有發生,甚至是單純地在飲食方面出現問題。身心兩方面綜合來看,就是一個典型的“寶玉蒙塵”。

而當年紀大了,這“塵”越蒙越多,與“寶玉”長久混雜在一起,久而久之,就再也沒有什麼寶玉了,有的只是一塊全由雜質混合而成的石頭。

自此,單以身體而論,臟腑是臟腑,骨骼是骨骼,肌肉是肌肉,再也不復小孩子那種“純淨若一”的狀態了。也就是道德經中老子說的“嬰兒之至柔”

許多老人都有風溼、關節炎什麼的。

這些是怎麼形成的不重要,但當身體患上了這些病症之後,就說明,身體內部,早已經不“流通”了。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老年人常喝藥酒,有用嗎?

這是很有名的老話,應用在身體上,一樣是如此。
看看這句話原本的樣子,卻極為有趣,“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呂氏春秋》。

科比在巔峰期的時候,每天只需要睡兩個小時,就是營養充足,身體沸盈。

老人體虛,劇烈運動有難度,那麼有沒有其它辦法,讓身體“沸盈”呢?要比簡單的奔跑、游泳以及吃飽喝足等更好的、更深入的?

太極,瑜伽,搬運氣血,損耗極少。

老年人常喝藥酒,有用嗎?

藥酒,黃帝內經中就有“湯液醪醴論篇”,專門討論用藥之道。湯液就是常見的煎方,醪醴就是藥酒了。

酒能擴張血管,並讓血液循環加快,其實,這就是“沸”。而如果同時,在“沸”的過程中,又讓許多強身健體的有效成分,精華的營養物質,通過這種流轉一點一滴地滲入身體,滋補著身體。

民間常見的藥方有五味子藥酒、八珍酒、十全大補酒、人參酒、枸杞酒等。主要由添加黃芪、人參、鹿茸等製成。

老年人常喝藥酒,有用嗎?

這些滋補類藥酒可以用於氣血雙虧、脾氣虛弱、肝腎陰虛、神經衰弱者。常見的蛇酒其實是用在抗風溼的。

老年人可以適量飲用,最好是有批文的市場上出售的品牌酒,如果自己浸泡藥酒,應該在藥師的指導下,調配處方。

孫思邈說:“冬服藥酒二三劑,立春即止,此法終身常爾,則百病不生。”說明冬季是飲用藥酒的最佳時節,尤其對於中老年人。

李時珍說:“酒,天之美祿也。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此物損益兼行。藥酒亦然。”可見藥酒雖好,但必須適度飲用,一般以一日2—3次、一次10—50毫升為宜,也就是一兩為限,切不可過量飲用。

至於挑選,限量就是晚輩們該做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