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漢唐以後的朝代不在西安定都了?

大河之南011


為什麼漢,唐以後的朝代不在西安定都?

我國曆史文化悠久,很多城市都曾經是封建王朝的首都。但知名度最高的莫過於西安,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可以說見證了中華的歷史變遷,這裡曾是漢朝和唐朝的政治文化中心,但令人不解的是,自從唐朝之後便再也沒有朝代定都西安,這是為什麼呢?

這其中有很多歷史原因,唐朝時期由於“安史之亂”的衝擊,導致西安的經濟、人口都出現嚴重下滑,在以農耕經濟為主的古代,農作物產量入不敷出,嚴重動搖了西安成為都城的歷史地位。

而反觀洛陽,地處中原地帶,經濟人口相對穩定,地理位置易守難攻,皇帝坐擁洛陽可以遙指天下。而且隋唐時期修建的大運河為交通提供了方便,各種物資可以通過水運到達洛陽,相比之下西安就失去了競爭優勢。

可以說京杭大運河的修建徹底改變了國家的交通樞紐,開封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很多人都知道通濟渠(汴河)途經開封,所以開封成為了鎖控江淮的咽喉重地。而北宋之所以選擇定都開封,是因為開封漕運發達,能夠方便獲得各地進貢的糧食。

唐朝時期選擇定都西安,主要是為了抵禦外敵,因為當時的主要勁敵突厥、吐蕃等都來自西北,皇帝坐鎮西安,實際上達到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效果。總而言之,唐朝之後沒有朝代再定都西安,是因為國家的經濟重心南移,洛陽、開封等一些城市逐漸取代了西安的歷史地位。

自唐朝之後,無論是經濟、人口、農業還是交通等方便西安都呈現出沒落之勢,而大運河的修建促使中原城市迅速崛起,因此對歷代帝王來說重新定都是最好的選擇。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我是資深歷史達人,深入淺出為你解讀歷史,關注我瞭解更多歷史知識!


讀史知天下


唐朝滅亡以後,後來的正統王朝也都不再定都長安,這座歷史上最著名的都城之一,從此沒落。可曾經鼎盛千年的長安,為何最終被拋棄呢?澹奕認為,主要還是因為長安的地理位置。



地處關中平原的長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沃野千里被稱為“天府之國”(後來被諸葛亮借去形容四川盆地了)當年的秦國就是憑藉關中平原的地理優勢,只有它打別人,別人很難打它而逐漸統一了天下。


古代的中國,主要統治區域都集中在北部的黃河流域,關中平原的長安,還有河洛平原的洛陽,互為犄角相輔相成,成為了古代最著名的兩座都城。

洛陽離不開長安,而長安也離不開洛陽。犬戎攻入,周王室東遷;王莽篡漢,漢室在洛陽重建;隋煬帝興建東都、武則天營建神都,可以說有長安的時候,一定會有洛陽,洛陽也成為大部分定都長安的王朝最終得以延續的續命之地。


長安獨特的戰略位置,讓它成為了唐朝以前朝代定都的首選。然而唐朝以後,這種局面發生了扭轉。

首先,唐末戰爭,將曾經富麗堂皇規模巨大的長安城幾乎全部摧毀,整個關中平原也是元氣大傷。後來的五代、兩宋都不再選擇長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長安根基被毀,重新建設的成本還不如另建新都。


其次,唐朝以後天下局面發生了逆變。從東晉南渡以後,近千年歲月中,江南與整個東南沿海紛紛發展起來,尤其是後來的兩宋時代,南方的人口、經濟規模都超越了北方。作為都城的話,長安的地理位置實在是有點偏了,而且古代的交通條件有限,長安水運不便,要想掌控天下已經是力不從心了。

唐朝以後,兩宋的主要敵人——契丹、女真與西夏;明朝的主要敵人女真、瓦剌。都逐漸向東部遷移,地理位置偏西的長安,其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已經沒有那麼明顯了。

更何況,長安歷經千年的開發,原本脆弱的環境已經是不堪重負,作為都城,長安在古代,已經不能承受作為一個都城的重任,如果定都這裡,對任何一個封建王朝來說,都是個沉重負擔。


澹奕


老話題。

第一,中國人選擇定都,首先考慮安全。長安四個方向都有天險,易守難攻,這是最重要的條件。但四塞之地弊端就是交通不暢,轉運困難,這也是其後不被考慮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京畿人口一定要多,糧草豐富。古時長安滿足這兩個條件,畢竟有關中平原供給,天府之國。可唐末戰亂,人口驟降,生產破壞。

第三,古代中國首都一定是經濟最繁華的地方,生產力發達。唐以後隨著江淮乃至江南開發,經濟重心東移南遷。長安逐漸從經濟中心淪落。

第四,氣候變化。唐以後關中氣候變化太大,不再風調雨順,森林植被減少。這也導致農業產出減少,不能夠供應首都消費。經濟也因此不振。

第五,大一統的王朝,即使是北宋,長安已經成為邊陲,隨時受到北方蠻族的威脅。元朝不是漢人政權,對長安沒有感情。建立北京城純粹是為了方便回草原。明朝時期,西安仍舊是西部邊陲。朱元璋本是江淮人,更不可能選西安為都。不過有人說朱元璋考慮過,派兒子去考察,結果兒子死了,不了了之。朱棣奪取皇位,遷都北京。是為了方便鞏固自己的政權。滿人入關,沿襲蒙古人的做法,順便繼承了北京,畢竟離老家東北近一些。反正他們對長安也沒有感情。也不能說絕對了,慈禧逃難去的就是西安。至於民國,孫中山延續朱明,建都南京。袁世凱肯定以北京為根據地。蔣介石自然延續孫中山的南京,再者,孫蔣也是南方人。南方經濟那麼發達,南京離上海也近,自然而然選南京。解放後據說選項有幾個,也有西安。可是閉塞的交通,落後的經濟,人口也不能和南京北京比較,最關鍵的是,北京作為首都已經六百多年了,老百姓心裡北京就等於首都。再加上有東北工業基地做背景,華北平原做供給,鐵路發達,距離天津港也近,自然花落北京。



主要是在唐安史之亂後,和唐末朱溫的破壞長安已經不具備做首都的條件,在一個到唐朝時期關中地區的農作物產量已經無法滿足當時人口的需求。從南方運糧到關中地區太浪費,所以加上其他原因唐以後就無法定都長安了。。


童音飛揚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e571b53c4486f286996e1d9142612bd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