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7月1日起中國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 利好海外華商

中國僑網6月2日電 據歐洲時報西班牙版微信公眾號報道,2018年5月30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7月1日起進一步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這也是2015年至今第5次下調消費品進口關稅,本次會議的目的在於更好滿足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李克強總理還在會議中公開表示,要保護外資合法權益,嚴打侵權假冒等行為,大幅提高知識產權侵權法定賠償上限。

下調關稅商品包括服裝、化妝品、水產品等

7月1日起中国下调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 利好海外华商

據中國官方消息透露,此次降低關稅的進口日用品,下調關稅幅度基本在50%以上。可見,這些日用品種類主要集中在中國人需求比較集中的特色優勢進口消費品領域,這無疑會給中國普通民眾帶來很大的實惠。

此次關稅新政主要涉及的商品類別和降稅力度主要包括:

1、服裝鞋帽、廚房和體育健身用品等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15.9%降至7.1%

2、洗衣機、冰箱等家用電器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20.5%降至8%

3、養殖類、捕撈類水產品和礦泉水等加工食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從15.2%降至6.9%

4、洗滌用品、護膚美髮等化妝品及部分醫藥健康類產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8.4%降至2.9%

本次的大幅降低關稅,可以說是從2016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市場以及第一大出境旅遊消費國的回應——根據中國商務部估算,目前中國國居民一年去境外購物消費大約2000億美元,購物清單中包括大量的高檔商品、日用消費品等,而中國境內與境外產品差價是消費外流的主因。

降稅前,中國境內進口消費品的價格與境外相比偏高,尤其是手錶、箱包、服裝、酒、電子產品等高檔消費品,中國境內市場的價格比境外高得更明顯,通過降關稅等措施,可以讓進口商品價格回落,促使境外消費迴流,將進口商品消費對就業、稅收等方面的貢獻留在中國境內。

有分析指出,消費升級背景下,稅收政策引導消費迴流漸成趨勢。結合前期中國3次調降關稅及行郵稅、跨境電商及化妝品消費稅新政,以及2017年12月進一步調降187項商品進口關稅(以奶粉、海產品和生活用品等較高品質的生活消費品為主),加上本次消費品關稅政策或有進一步調整,在中國境內品質消費擴容的背景下,中國國家層面調整稅收政策、縮小境內外價差、引導海外費迴流已漸成趨勢。

利好海外華人進口電商成本控制

家庭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下調,雖然會在短期內對同領域的國產品牌規模擴張造成一定衝擊,但這項政策也可以倒逼國產品牌和供應商在競爭壓力之下更快轉型升級。

另外一個好處是,關稅下調直接帶動零售業終端(超市、商城、連鎖店及電子商務)等相關品類產品提升銷量,此外對中國國內的進口貿易上、進口電商提供了成本幫助。而海外出口至中國境內的商家,相當一部分是旅居海外多年的華人,對這部分海外華人商家的業務經營也變得更有利。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7月1日起,中國將稅率分別為25%、20%的汽車整車關稅降至15%,降稅幅度分別為40%、25%;將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汽車零部件關稅降至6%,平均降稅幅度46%。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平分析說,汽車關稅和其他商品關稅的下降,體現了中國外貿思路的轉變,讓全球分享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也會促進中國由貿易大國向強國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