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北約有分裂或者解體的可能嗎?

千山車神


北約不會解體,個別國家退出北約的可能性不能說沒有,但歐洲的整體防禦不可能放棄。換句話說,只要有俄羅斯存在,北約就不可能解體。上世紀未蘇聯解體,隨之華約集團解體,但北約保留至今,對歐美來說,無疑是個正確的選擇。歐洲相當清楚,如果沒有美國,如果沒有北約,他們現在一定生活在恐慌中,哪來的國際地位,哪來的話語權及說話底氣?

如果說特朗普這個異類上臺,用美國利益傷害全球利益,連盟友都無所顧忌,使歐盟很受傷,那麼換個盟友俄羅斯,傷害將更大。而且俄羅斯價值觀和政治體制與西方國家不一致,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從俄羅斯的歷史看,最不能使人容忍的是兔子常吃"窩邊草″和戀地癖,順眼的國家他想摟一塊,不順眼的國家更會搶霸一塊。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戰鬥性永久保持,日久天長煉就了一幅狠角色。華約的解散與蘇聯內部強權霸道不無關係,直接後果就是解體後,一些周邊盟友紛紛棄而遠之。盟友尚且如此,敵對勢力北約可想而知。用網噴們的話說就是特朗普要你的錢,俄羅斯不但要錢,而且還會要命。

歐洲各個國家體量太小,單打獨鬥全不是俄羅斯的對手,就是聯合起來的北約,如果沒有美國也不堪一擊。歐洲要承擔起自己的防務,還要走很遠的路,不但經濟上需要更多的投入,而且人材物聚攏功能也不足,也沒有出現領袖級國家擔當此任。美國目前仍然是歐洲的避風港彎,一些小的磨擦改變不了整體局勢。就拿伊朗核協議來說,英法德在政治上和特朗普硬頂,堅持維護伊核協議。但歐洲的企業不是政府能指使了的,他們與美國的經貿往來比伊朗要重要的多,有些眼前可能失去短暫利益,但長遠看美國還是優先方向。誰會拋棄一個科技全球領先且經濟第一的大國而拴在一個神權統治及經濟落後的小國上?而且伊朗國內民眾為失業和物價上漲時不久鬧上街頭,發生流血事件。更要命的是國際關係及周邊關係都相當緊張,好鬥狠勇輸出革命。歐洲的資本家們不賣政治家們的帳,紛紛從伊朗撤退,政治家們也沒招?和特朗普玩空手道還是和伊朗來個精神交流。美國的長臂管轄不是鬧著玩的,和伊朗做生意就意味著隨時被美國製裁的風險,哪個政府給包損失?

俄羅斯和北約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但俄羅斯盛產寡頭而不是貴族,究其原因是人治的產物。寡頭們的財富不是在建全的法制狀況下公平競爭取得的,而是靠權力及社會資源侵吞及貪腐得到的。權力在經濟中失衡,必然導致權力本身受到脅迫,寡頭們經濟上撈足了,必然在政治方向上伸手,藉以謀取更大利益。在遇到阻礙時雙方便會發生矛盾,甚至進而挑戰權力。於是寡頭與權力的鬥爭就不可避免,於是專制強權也隨之產生。在這種情形下,俄羅斯舊寡頭紛紛出逃國外,而新的寡頭又在無形中形成,週而復始。而北約國家的資本家是合法取財,合法謀權或尋找政客做為代理人。所以,雖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也尿不到一個夜壺。

俄羅斯和不少北約國家同處歐洲,但文化制度不同,歷史淵源不同,很難溶入在一起。歷史上就經常發生侵略與被侵略戰爭,尤其二戰後又經歷了長久對決狀態,互相視為對手這一點很難短期改變。歐洲地緣基本無險可守,現代戰爭空地立體進攻,優勢方可以長驅直入。歐盟不聯合或北約分裂解體就等於將自己置於滅亡境地,無論從經濟政治國防安全哪個角度考慮都不可取。對於特朗普這種主,能鬥則鬥,不能鬥則忍,少則四年,多則八年。美國下一任總統總不會又出一朵奇葩吧?


吉祥如意170587193


自從冷戰結束後,北約實際上已經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每一個大國都以人類的前途、文明的發展為己任,完全可以在聯合國框架內解決國際問題,完成國際治理。完全沒有必要在國際上搞團團夥夥,搞零和博弈。

當前來看,北約走向分裂是完全可能的,但是這種分裂不是形式上的分裂,而是潛在的、集團內成員間的意識和主張分裂。在美國一家獨大的情形下,北約實際上不是一個完全平等的組織,而是美國用來實現自己戰略目標的工具。集團內的成員國也沒有實現主觀意見和見解的機會,這樣的組織基本上就是一種形式,可以用名存實亡來形容。

事實上我們也可以看到,自從南斯拉夫戰爭後,北約再也沒有形成過統一對外武力干預,包括美國打的伊拉克戰爭,北約成員國也只有英國堅決跟隨,而法德都進行了反對。美國最後惱羞成怒之下,繞開了聯合國和北約,跟英國單獨發動了伊拉克戰爭。

我個人認為,隨著歐美間的利益衝突加劇,共同語言的減少,北約雖然一時半會不會解體或者消亡,但是他們難以形成冷戰時期的團結,會形式上存在,事實上分裂。








謝金澎


隨著歐盟與美國在經濟、伊核協議等方面的嚴重分歧,甚至對立。歐盟與美國“分道揚鑣”的情況似乎就在眼前,而且特朗普也在多個場合宣稱北約是過時的組織,有解散的意願。但是歐盟及美國總統都無法代表自己的立場!為什麼呢?

一、歐盟自身分歧比較嚴重!

歐盟其實在很早就有關於共同防衛的磋商,但是一直分歧非常大。各歐洲大國希望可以建立歐洲共同防禦機制,這樣不僅可以防止戰爭的出現,也可以擴大自己國家在歐洲的影響力。但是歐洲很多國家並不贊成這樣的共同防禦機制,因為已經有北約了,完全沒有必要再建一套增加額外的費用。

雖然近期歐洲在美國的壓力下通過了歐洲防衛協定,標誌著歐盟獨立防衛邁出重要一步。但是這一步非常小,歐洲的防衛協定只是側重反恐、邊境管控等實質性工作,完全無法對北約構成威脅。歐洲防衛協定實質上是歐洲對美國的抗議和警告,但實際效果好像不大。特朗普在會見北約秘書長時就明確表示,德國等國必須將軍費的標準提升到GDP的2%。可以看出,歐洲一旦玩不好很容易砸到自己的腳!

二、俄羅斯仍然是歐盟繞不過去的坎!

雖然近段時間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有所緩解,但是歐盟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至今沒有解除,兩者的關係也說不上好了。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讓歐盟受到很大的驚嚇,如此羸弱的俄羅斯居然爆發出如此大的戰鬥力,這讓歐盟再次記起蘇聯的侵略性,感覺到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因此歐盟對俄羅斯制裁並不都是美國推動的,也有自身需求在裡面。以現在歐洲的軍事體系,完全無法應對俄羅斯的突然進攻,因此歐盟非常需要美國頂在前面。

三、特朗普並不代表著美國的全部!

美國軍方作為美國的一大重要力量,一直有左右政府的能力。特朗普宣佈從敘利亞撤軍,但美國軍方並不同意這個方案,特朗普立刻改變策略,可以看出美國軍方對美國政局的影響力。而北約作為美國軍方最重要的“資產”,必然不會輕易讓總統給解散了。因此,特朗普的觀點只代表著自己或著美國總統的意願,並不一定會執行。

因此,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北約都會很好的獨立運轉!只是在特朗普的“指揮”下會朝著“美國優先”的方向發展!


昨思今明未武


只要北約有事幹,就不可能會解體:以前和華約鬥,現在和俄羅斯鬥。蘇聯雖然解體了,但是留下了俄羅斯這隻龐然大物。俄羅斯怎麼發家的,大家都知道,只要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一直這麼強大,北約就不可能會解體。



北約是美國、加拿大、西歐等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集體防衛而建立的一個軍事聯盟組織組織。二戰後的北約基本上都是在圍繞俄羅斯做文章的。在烏克蘭危機後這種針對我很加的明顯了:北約已經在波羅的海三國以及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等8個前線國家部署了多國聯合部隊,已經建立了從波羅的海至黑海的基本軍事架構。



這麼大規模的部署針對誰我想大家心裡有數,這個世界上能讓北約這麼大動干戈的少之又少,而在歐洲值得北約這麼做的只有一個國家。有了敵人北約的存在就有了意義,有了意義北約的生存就有了保證!


局貓財經


“麻辣戰爭”頭條號團隊認為:目前情況看,北約不會出現分裂和解體,至少十年之內不會。

北約集團是美國一家獨大,歐洲各國和平已久,享受著冷戰勝利的和平紅利,加上最近十年經濟衰退,無力進行軍費投入,因此無論是先進武器的更新換代,還是軍隊規模,都處於衰退之中。

北約在歐洲的對手是俄羅斯,雖然俄羅斯經濟疲軟,但軍事力量一直在恢復,敘利亞戰事展現出俄羅斯空天軍高效、強悍的真面目,沒有美國的支持,歐洲各國即使聯合起來,也很難和俄羅斯抗衡。

因此,歐洲各國需要北約,輕易不會退出。

再看美國,在全球廣泛建立同盟關係,聯合盟國來處理國際熱點問題,這是美國自二戰後稱霸世界,干涉國際事務的一貫做法,也是其幾十年來的國策,不會輕易改變。

最典型的例子,是第一次海灣戰爭,美國匯聚了12國在其旗下,對陣孤立的伊拉克,以拉枯摧朽之勢將伊拉克百萬大軍擊敗,戰後,海灣戰爭的經費也是由各國按照一定比例分攤,這是組織國際聯盟干涉國際事務的經典範例。

因此,美國需要北約各國的支持,以幫助它維繫世界霸權,而北約各國需要美國的超強軍力,以保護自己的安全,雙方各取所需。

雖然新上臺的美國總統對於美國保護盟國消耗的軍費過多而非常不滿,但是,短時間內,改變不了北約的現狀。

歡迎評論“麻辣戰爭”頭條號觀點,相互切磋思想,關注我們,給你一個思想的磨刀石。


麻辣戰爭


只要“東歐大哥”還在,“組織”就不會吃散夥飯

北約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暴力團體組織,當年成立之初最大的對手是以蘇聯為首的東歐黑幫組。


這東西方兩大團夥自誕生那一刻就是生死對頭,雙方敵視了近四十年。在此期間充分發揚了能BB就絕不動手的溫婉(songhuo)作風。是能吵吵就吵吵,不能吵吵就誰都不理誰。

兩邊用冷戰的方式告訴大家,壯漢也是能當慫蛋。

不過隨著蘇聯的解體,華約樹倒猢猻散,北約一下子沒了對手,頓時就是高處不勝寒,無敵是多麼的寂寞!寂寞到北約瘋狂地對外擴招,積極地吸納新人入夥,每次出去K歌都要大包間的KTV。

(北約在歐洲的擴張)

當然了,“組織”之所以越拉越大,說到底還是因為世道不太平。蘇聯雖然沒了,可是“東歐大哥”還在啊!

像是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這些原華約小弟當初都不是自願跟著莫斯科混的,實在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你要是敢不低頭,AK就立馬給你爆頭。

(出來混,最怕跟錯大哥)

如今好不容易脫了魔爪,但怕之前的老大再找回來,自然要投靠新的大哥保平安。畢竟原先華約總舵主繼承者可不什麼善茬。

這不就在前幾年,“東歐大哥”剛把之前一個兄弟的停車位給搶了,這讓周圍的兄弟哪個不害怕,哪個不擔心。

如今的停車位,多貴啊!

(克里米亞)

眼瞅著“東歐大哥”的脾氣依舊暴躁,挨著他近的幾位都巴不得趕緊加入“組織”。

現在這要是吃了散夥飯,以後還不都光吃東歐大拳頭。

之前那個被搶了車位的就是因為沒進“組織”!要是早加入的話,現在停車位上也不至於停著東歐大哥的“拉達”。


千佛山車神


北約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組織,它的形成包括了很多因素,實際上它也是一個政治組織,代表了西方發達國家,也許有人說它涉及到了意識形態,這也許是一個不錯的說法,關於它的的未來,分裂也是一種可能性,並不能排除。

北約原本就是一個軍事組織,也帶有政治性,本質為軍事同盟,以軍事手段來維護所有成員的安全為目標。集體防衛是聯盟的核心,並在成員之間創造團結和凝聚力。

北約原本是以對抗華約為主要目標,但是隨著華約的解散,它經失去了對手,那麼它的未來實際上有小的不確定性,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後,北約實現了東擴,成員國大大增加了,但是這也帶來很多問題成員國之間的分歧,並不能很好地簡單的解決。

僅以土耳其與希臘關係來說,這就是一個將打成頭疼的問題,他們相互敵視,如果不是有北約的存在,也許早打起來。現在分歧更多,畢竟組織成員多了,也是家大業大,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如今更大的問題是內部之爭,以法德為首的歐洲國家,與美國存在越來越多的分歧,尤其是在伊朗核問題上的等等,現在這種爭執不小,也許也也造成了他們的問題很嚴重。

也許目前不會造成什麼大的問題,但是長久以往,很難形成惡果,有可能造成內部的裂痕。北約即有機遇也存在挑戰,我們現在無法斷言它是否會分裂,但是這種可能性實在無法排除。


麥田軍事觀察


北約有分裂或者解體的可能麼?

任何組織都不可能永存,北約也是如此。可北約暫時不會解體,長時間內不會。

北約不是桃園三結義

北約是一個國際組織,是國家層面的合作,他是建立在利益基礎上的。它不是桃園三結義,情投意合結合在一塊。北約是美國和歐洲國家基於共同的利益訴求結合在一起的,美國和北約成員國的利益訴求不變,北約就會繼續存在。目前來看,目前北約訴求基本一致,北約將繼續存在。

北約的前世今生

北約,全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美國和西歐國家1949年建立的。初時成員國只有十二個,發展至今,已有二十九個成員國。它的性質是軍事結盟。

北約的建立,是二戰後兩極格局建立的體現。其建立之初就帶有嚴重的意識形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遏制蘇聯(共產主義),建立了北約,其矛頭直指蘇聯,蘇聯作為應對,建立華約與之對抗。北約的建立,是基於西歐各國無力單獨對抗蘇聯而選擇與美國結盟的利益訴求,而這同樣符合美國遏制蘇聯的利益訴求。北約是較為緊密的軍事同盟,各國約定了共同的軍事行動,蘇聯解體後。逐漸擴展到反恐,援助等方面。

北約的利益訴求沒有變

蘇聯解體後,北約的假象敵沒有了,可取而代之的是俄羅斯。俄羅斯是一個領土擴張慾望極強的國家,對擴張情有獨鍾。俄羅斯的擴張政策是歐洲國家感到了威脅,而他們自忖並不具備單獨對抗俄羅斯的實力,只能報團取暖,而北約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而對於美國來說,蘇聯雖然解體了,可和俄羅斯的利益衝突仍然存在,中東地區,歐洲勢力範圍的爭奪,讓美國和俄羅斯勢如水火,北約的存在則使美國能很好的遏制俄羅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會退出北約。帶頭大哥還在,歐洲各國更不會輕易退出北約,畢竟,尋求美國的庇護是歐洲小國的不二選擇。由此看來,北約不會解體,而且會繼續發展,成員國會越來越多,甚至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也有加入北約的傾向,參照利比亞問題。

歐洲各國與美國結盟是最佳選擇

特朗普上臺後,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北約的團結,甚至在公開場合發表北約是過去式的言論,然而,美國的利益訴求決定了美國不會輕易拋棄歐洲諸盟友,這不是特朗普能決定的,國內勢力不允許特朗普退出北約。而對歐洲來說,歐洲各國體量較小,單打獨鬥難成氣候,而選擇美國做帶頭大哥是正確的選擇。退一步講,歐洲拋棄了美國這個盟友,轉而同俄羅斯結盟麼?顯然,美國比俄羅斯更靠譜。所以,歐洲各國不會拋棄美國。北約大哥還在,就不會解散。

由此看來,當今國際經濟政治格局下,除非北約各成員國的假想敵或者說敵人俄羅斯還存在,北約就會繼續存在,而俄羅斯不存在,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國際經濟政治格局的轉變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北約暫時也沒有解體的可能性。


歷史知事


北約從其建立之初就帶有鮮明的“意識形態”色彩,從其成立的目的就可以看出,這是北約的精神體現,而北約的物質體現就源於其軍事力量。這是神與形結合,最為直觀的表現就來從其官方給出的目的就可以看出。

北約的基本和持久的目標是通過政治和軍事手段來維護其所有成員的自由和安全。集體防衛是聯盟的核心,並在成員之間創造團結和凝聚力。

(北約NATO)

北約的意識形態

其是基於個人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公共的價值觀念,並且在此基礎之上力求在歐洲實現持久和平與穩定,實現的方式就是集體防衛原則。從這可以看出,想要成為北約國家首先必須要過政治觀,符合其價值標準。所以說近年來,伴隨著土耳其國內政治局勢的變化,埃爾多安為了謀求個人權勢,以未遂軍事政變為契機,開始對國內的政府、司法、軍隊內部的反對派勢力以及庫爾德政治勢力進行清洗和鎮壓,並且進行公投將國家由議會制變為了共和制。這在北約成員國內部引起轟動,有悖於北約的價值體系,所以土耳其與北約本身以及北約成員國之間的關係開始變得疏遠與權威主義的俄羅斯關係越來越密切,甚至一度傳出其有可能被踢出北約行列。最近北約和美國對於土耳其引進S-400防空導彈的意見很大,向其施加壓力要求其放棄購買,美國更是以停售F-35戰機為為威脅。從這可以看出價值觀念是維繫北約生存的精神紐帶,只要部分國家堅持西方的價值觀念,北約就不太可能出現大規模分崩離析的局面。

(俄羅斯與土耳其)

集體安全下的軍事集團

北約的存在是有現實存在的理由的,而且這個理由可能會變化、更新、升級。北約畢竟是一個集體安全防衛性質的軍事組織,最初是為了確保成員國免受來自蘇聯的軍事威脅。其在冷戰之後更是擴大了其軍事職能適用的範圍,以人權高於主權開始干涉他國事務。基於此要求,北約必須有一個新的戰略目標來在成員之間創造團結和凝聚力,很顯然俄羅斯就是北約的下一個目標。原因在於俄羅斯對於歐洲其他國家的現實威脅一直都存在,並且由於其價值觀念方面與北約正好對立,這是北約成員之間的固有認識和歷史經驗。所以北約就開始了其東擴的進程,通過此舉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達到最大限度的限制起影響力擴張的作用。新千年之後經過兩輪擴張北約已經從前華約集團區域擴展到了靠近俄羅斯的波羅的海沿岸。

(北約東擴)

加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相繼出現了顏色革命,親西方勢力逐漸的掌握了國家政權,這讓俄羅斯同西方的關係急轉直下。俄羅斯本身的北約合作伙伴國地位也名存實亡。在2014年烏克蘭內亂、克里米亞危機之後,歐洲再次緊張起來,這又給了北約再次擴張的機會,芬蘭、瑞典兩國也考慮是否應該加入北約,而烏克蘭和格魯吉亞也紛紛由原來的獨立夥伴國地位,變為了成員國行動計劃範圍內的成員。可以說正是由於來自北約外部的潛在威脅讓其得以存在並發展,並且這個威脅不僅僅來自國家,而且還來自其他非傳統安全因素,比如恐怖主義。9.11事件的發生竟然成了第一次啟動北約憲章第五條集體安全條款的事件,認為9.11襲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國家的攻擊,所以在阿富汗作戰,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美國,而是北約的軍隊。

(北約女兵)

結語

北約短時間內是根本不可能分崩離析的,雖然特朗普總是在抱怨,歐洲國家並未履行承諾達到北約規定的軍費標準,這對於美國而言很不公平。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歐洲國家本身對於美國安全依賴很高,在外界看來總是將北約視為美國裹挾歐洲的工具。這點卻有其道理,但是從北約發展的大局來看,美國要求歐洲提高軍費是北約不在受制於美國的標誌,這有利於北約發展,歐洲也確實應該為北約做出更多的貢獻。只要世界仍然存在與北約價值觀念不符合的國家,以及外部的軍事威脅,北約就會一直存在下去。

(特朗普與北約)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北約名義上不會解體,因為有俄羅斯的存在。但實際上內部分裂早在歐盟成立時就埋下了伏筆,再加之美國單邊主義盛行,和特朗普上臺後美國不確定性的增加,更是加速了催化作用。

北約原是美國為團結歐洲對抗前蘇聯而形成的軍事聯盟。自前蘇聯解體後,華約解散,歐洲威脅消失,北約組織開始從軍事聯盟向政治聯盟轉變。而1993年歐盟的成立,則使得北約當中歐洲同美國產生了微妙的關係,歐洲的自主同美國的單邊主義產生了矛盾,埋下了北約分裂的伏筆。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北約中的美歐矛盾就曾被“協防土耳其提案”引爆。在美國進行伊拉克戰爭前,由於擔心與伊拉克接壤的土耳其受到衝擊,於是在北約內部提出協防的建議,但被法國、德國、比利時以“伊拉克戰爭是美國單邊行動不能牽涉北約”為由否決。這是北約成立53年以來的首次軍事行動否決,也意味著北約當中美國單邊主義同歐洲的多邊主義內部矛盾的激化。

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北約內部矛盾更是頻出。先是在對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問題處理意見上產生分歧,而後引發出美國資助敘北部庫爾德人導致同土耳其產生矛盾的問題。


自特朗普上臺後,美國在北約當中充滿了不確定性。先是指責北約過時,而後又給與盛讚。在軍費分攤問題上特朗普也是不滿,表示歐洲過於依賴美國軍力各國需自行增加國防開支,然而收效甚微。在打擊敘利亞問題上,屢屢摒棄北約進行單邊主義行動。而在耶路撒冷問題上不顧及北約盟友勸告我行我素承認以色列首都,種種跡象表明在北約內部美國同歐洲各國的分歧愈演愈烈。

但值得提及的一點是,北約的存在,本質上是依賴於俄羅斯的威脅,在目前俄羅斯不存在親西方政府的情況下,北約儘管內部產生分歧,但名義上不會解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