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呂布被曹操殺後,方天畫戟為何“神祕消失”?曹操把它給了誰?

leslie_cheung


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都難以找到方天畫戟的下落的記載。

赤兔馬,紫金冠,方天畫戟,這些都是呂布的象徵,呂布死後,赤兔馬被曹操贈予關羽,其餘呂布遺物就在再無記錄,包括其愛人貂蟬也不知所蹤。

據記載,呂布的方天畫戟長約一丈二,摺合成現在的長度大約3米左右,這個長度比較得到認可。關於方天畫戟的重量則就眾說紛紜了,可以肯定的是,此種類型的武器兼顧劈砍,點刺,回勾等方式,並不會太重。

在歷史上方天畫戟多用於儀仗,實戰中使用此兵器的除了呂布還有唐朝名將薛仁貴等。

那麼呂布死後,他的兵器到底去哪兒了呢?

我們只能推測

首先,這種武器使用人數本就不多,而能將其作為主戰兵器的使用的武將則更少。

其次,大將一般都有自己固定順手的武器,而無名小卒則配不上呂布的兵器,所以曹操即使想賞,也無人可賞。

最後,方天畫戟作為呂布的象徵,很可能作為戰利品被曹操收藏了。


一點點歷史


應該是扔了,因為這東西除了呂布沒人能使得了。就這麼簡單。😏

首先必須隆重介紹一下這個大殺器——方天畫戟。聽過三國演義評書的朋友都熟悉,每次呂布出場上陣的時候,都要描述一下他的行頭裝扮。說完穿的戴的,肯定要說胯下千里追風赤兔馬,掌中畫杆描金戟,就是這個方天畫戟了。

為什麼要叫畫杆描金戟呢?就是因為他漂亮,戟杆上加描金彩繪裝飾。而且一般槍頭上還掛著絲絛花穗,裝飾特別複雜。所以呂布轅門射戟,射的就是方天畫戟上面的絨絛吊穗。現代人,特別是在動畫裡面,會把戟杆的這一頭再加一把刀,這個恐怕有點畫蛇添足了。按說打仗殺人的兵器,不應該裝飾的這麼花哨。沒錯,歷史上很少有武將使用方天畫戟。實際上,方天畫戟是一種儀式陳設之物,較少用於實戰。換句話說,就是擺那裡看的。

不過,方天畫戟並非不能用於實戰,對使用者的要求極高。方天畫戟屬於重兵器,使用複雜,功能多,需要極大的力量和技巧,集輕兵器和重兵器功能於一身。一般使用方天畫戟者必須力大,戟法精湛。否則不只是舞不起來,還很有可能傷到自己。在熟練使用方天畫戟以後,既可以和重兵器對抗,如錘、鏜、棒、槊、大刀、大斧、骨朵等比拼力氣,也可以和輕兵器的矛、槍、劍、鉤、鉞、短刀比拼招式技巧。

歷史上真正能用方天畫戟,並且用得很好的名家,應當只有呂布和薛仁貴兩個人。而這兩個人都是冠絕當時的頭一號猛將。而大家熟悉的梁山好漢小溫侯呂方和賽仁貴郭盛,兩人純粹是不入流的山寨貨。二人出場的時候一個披紅一個掛綠,極盡排場鋪張就要決鬥。可是正打著打著,兩人戟上的絨絛卻纏在一起了。幸好花榮一箭就將他們的纏結給射斷了,要不然的話,這小溫侯和賽仁貴接下來就不好看了。

另外,大家需要區分方天畫戟和三尖兩刃刀——又叫二郎刀。二郎刀這種兵器是比較常見的,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二郎神慣使的兵器。有一句歇後語叫“二郎神的兵器,兩面三刀”,說得就是這個。有人誤以為方天畫戟也是兩面三刀,那就大錯特錯了。方天畫戟至少有五個“尖”,而且戟法遠比二郎刀的刀法複雜。一般的下等武將就可以用二郎刀,重量不會很重,無非就是在長柄朴刀頭上加兩個尖尖,擴大殺傷範圍。而二郎神這種上仙,使什麼兵器已經不重要了,厲害的是法術和後臺。

還有就是,好幾個三國演義電視劇版本里面,呂布使的都是單刃戟,根本就不是方天畫戟。其實單刃戟是比較普通的兵器,不光武將常用,連一些士兵也會使用,以取代早先的戈。我想劇組之所以偷工減料,用單刃戟代替方天畫戟,一方面是以為單刃戟比較容易製作,各式各樣的應有盡有。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方便演員使用,避免因無法駕馭方天畫戟而發生演出事故。

回到題目,呂布被困下邳,侯成偷走了赤兔馬,魏續宋憲趁呂布打盹兒的時候把他綁了,將方天畫戟扔到城下,獻城投降曹操。後來赤兔馬被曹操送給了關羽,而方天畫戟不知去向。曹營中並沒有使方天畫戟的大將,或者說能耍起來這麼重的大戟並且耍得好的,應該沒有。典韋使用的雙鐵戟,就是單刃戟。他應當可以使方天畫戟,但是當時典韋已經死了。即使典韋還在,他也不會扔了六十多斤的雙鐵戟去撿呂布的方天畫戟。因為個人的拿手兵刃都是有絕活的,很少有大將換不同兵器。況且典韋還有飛手戟的絕活,也是三國獨一份的!所以,呂布的方天畫戟可能就擺在白門樓上做展品了,或者送給呂布的粉絲收藏了,或者直接就扔了。

書說簡短,休要饒舌。歡迎批評指正。


社會主義小書童


《三國演義》中呂布的赤兔馬曹操賞賜給了關羽,方天畫戟曹操唯有一人可送,那就是黃鬚兒曹彰。

《三國演義》中使用戟的武將有以人員:

  1. 曹操護衛統領:典韋,使用一雙大鐵戟重八十斤,在曹操一徵宛城張繡之時,為給曹操爭取逃生機會,最終戰死,死於呂布之前。

  2. 曹魏後期武將:韓瓊(曹魏西涼大將韓德第三子),使一杆方天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在鳳鳴山被趙雲所殺。

  3. 孫權護衛統領:宋謙、賈華,各使一杆方天畫戟,合肥之戰時,當樂進衝殺孫權中軍時,二人急忙揮動方天畫戟防禦,卻被奮勇衝殺而來的樂進一刀砍斷方天畫戟。


  4. 夏侯惇部將:鍾紳,使一杆方天畫戟,長板坡之戰時,想從後面突襲趙雲,結果反被趙雲手中青釭劍一劍削掉了半個腦袋。

  5. 司馬昭心腹將領:成濟,曹魏太子舍人,在曹髦率兵攻打司馬昭府邸時,持戟將曹髦殺害。司馬昭為平息眾怒,遂將成濟、成倅兩人當成替死鬼處死。

  6. 蜀國後期猛將:鄂煥,使一杆方天戟,曾同魏延大戰數十回合不分勝負。最終在魏延、王平、張嶷三將的圍攻下被擒,後來投降蜀國,被封為牙門將軍。

典韋早於呂布先亡,自然無法相送;韓瓊、鍾紳二將武藝如此平庸,又怎麼可能入得了曹操的法眼,同樣不會相送;至於宋謙、賈華、鄂煥三將,皆為敵對將領,更不會相送,況且宋謙、賈華二人的方天戟竟然被樂進一刀砍斷,如此方天畫戟豈能同呂布的方天畫戟相比。

可能有人對於曹彰所用的武器是否是戟,而產生懷疑。

《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劉曹漢中爭奪戰中)記載有:馬超士卒,蓄銳日久,到此耀武揚威,勢不可當。曹兵敗走。曹彰正遇吳蘭,兩個交鋒,不數合,曹彰一戟刺吳蘭於馬下。

由此可見,曹彰所用兵器為戟。同時,再來看看曹操對曹彰的欣賞程度,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呂布的方天畫戟唯有送給曹彰了。

曹彰從小善騎射,臂力過人,可徒手與猛獸搏鬥,不懼險惡。隨曹操南征北戰期間,勇猛昂揚,多立戰功。因此曹操曾提醒曹彰: “騎馬擊劍最多是個百人敵,而多讀聖賢之書,則會成為萬人敵。”但是曹彰卻對人言:“大丈夫應該效仿大將軍衛青、霍去病,率領十萬大軍馳騁大漠,驅逐戎狄,立不世功業,豈能作書生呢?”

後來,曹操又問幾個兒子的志向,唯曹彰回答:“願作將軍。”曹操問他為何想作將軍。他又答道:“披堅甲、握利器,面臨危難不顧自己身士卒,有功必賞,有罪必罰。”曹操聞言大喜。

因此,只有曹彰才配擁有人中呂布的神兵利器——方天畫戟,曹操不送他又該送給何人呢?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在漢中爭奪戰中失利後,遂封曹彰為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令其率軍征討遼東朔方的烏桓、鮮卑軻比等外族部眾叛亂,不久盡皆降服,遂駐紮鄢陵進行鎮守。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即位魏王,曹彰前奔喪,並將手中兵馬的指揮權交予曹丕,曹丕則令其返回鄢陵暫駐。同年11月,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即帝位,號魏文帝,定都洛陽。同時,曹丕下詔封曹彰為任城王,食邑1萬戶。3年後,曹彰到洛陽朝見魏文帝,並因病死於洛陽府邸,死後諡號為“威”,故又有“任城威王”之稱。

在此期間,由於曹彰僅是整部《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打醬油的角色,因此隨著曹彰的黯然退場,呂布的方天畫戟也隨之杳然不見蹤跡。同時,中國古代對於軍械管制極嚴,並有“一甲頂三弩,三甲走地府之說”。如:私人擁有盔甲、弓弩、長兵器等軍械,盡皆處於重罪。數年後曹魏江山被司馬氏所竊,原本曹氏宗族就是其重點關注的對象,就算方天畫戟存放府中,也怕因此而受到牽連,為了全族的安全,曹彰的後人最有可能的就是將其藏到一處極密之地,成為永遠的秘密。如果上交地方,反而容易被有心人利用,成為他人陷害曹彰族人謀逆的證據。所以,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讓呂布這杆方天畫永遠消失。


祥子談歷史


刀叔觀點:如果沒有濮陽之戰,或許曹操能容得下呂布。但是,沒有‘如果’。

一切皆源於一個“利”字,爾虞我詐、笑裡藏刀這裡面處處是陰謀,到處是陷阱,三國其實就是一個大型的“陰謀圈”,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呂布真實的死因。

在整部三國武力值中,呂布可謂是當仁不讓的第一。此人胯下赤兔馬,掌中方天畫戟,有萬夫不當之勇。當年虎牢關前,劉備關羽張飛結義三兄弟群毆呂布,都沒能佔得便宜。關張那可是數一數二的英雄,然而三英戰呂布都被沒能取勝,足以說明呂布的本領之高超。

其實不管從演義裡,還是史籍中,我們可以看出呂布其實是一個智商和情商都不高的人,一個“勇”字完全就是他的代名詞。可這種人在三國這個充滿陰謀和權術的舞臺,只能是別人的棋子,甚至是“背黑鍋”的角色。

最終,呂布死於曹操之手。歷來評判呂布的死因時,我們都會說反覆無常、賣主求榮,但對於曹操來講,手下的降將一大堆,為何就容不下呂布?

其實,在筆者看來,完全是因為“濮陽之戰”,一次生死較量呂布讓曹操後背發冷了。

《三國演義》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中記載:曹操當年在濮陽與呂布作戰時,中了陳宮之計,倉皇敗逃,火光中正撞見呂布挺戟躍馬而來,曹操以手掩面,加鞭縱馬超過呂布。呂布從後面拍馬趕來,將戟在曹操頭盔上一擊,問:“曹操何在?”曹操反指說:“前面騎黃馬者是他。”呂布聽說,棄了曹操,縱馬向前追趕,曹操這才得以脫險。

要不是曹操臨危不亂,頭腦靈活,早就喪命呂布之手了,即使曹操胸懷寬廣,也會對此關乎生死之事耿耿於懷,所以對呂布很難產生好感。假如收歸己用,又恐步入丁原董卓後塵,放掉呂布又擔心他將來還會對自己不利,萬一再重蹈濮陽覆轍,豈不是自取其辱。

所以殺掉呂布,才能一了百了,去除心病。這也是呂布必死原因之一。就算劉備替呂布說好話求了情,曹操也未必會留呂布一命,至於假惺惺徵求劉備意見,也不過是順口一說而已。殺呂之心豈肯輕易放棄?

那麼,呂布死後,手中的方天畫戟又流落到何處呢?在此,筆者大膽做個推斷。

按照常理來說,方天畫戟此等寶貝,曹操贈予的人選至少有以下幾點要求:軍事將領、力氣大、宗室。整體看一下,符合這個標準的,最合適的人,恐怕就是曹彰了。

據史書記載,曹彰臂力過人,喜歡與猛虎搏鬥,他應該有實力把方天畫戟運用得爐火純青。另外,在曹彰與蜀漢將領吳蘭交手的時候,一戟就把對方刺於馬下,據此可推斷,此時曹彰所用的這把戟,很有可能就是呂布的那把方天畫戟。


王銘葦


《三國演義》中,呂布拿一杆方天畫戟、胯下一匹赤兔馬縱橫疆場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不過,歷史上的呂布用的可不是方天畫戟,而是矛,這在《三國志》中已有明確記載:

“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

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人人以生死搏命,倘若呂布用的真的是方天畫戟,那麼在和郭汜對戰的時候又何必用自己不稱手的矛來對付他?那麼就只有一種解釋,他本來用的就是矛,這樣就說得通了。

而《三國演義》為何要將呂布塑造成一個拿方天畫戟的形象?

第一種可能是,羅貫中考究了正史,對呂布的武器做了定型,《三國志》中有轅門射戟的記載:

布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

所以,羅貫中有可能由這一記載受到啟發,便將呂布刻畫成了一個用戟的形象。但戟的形制有很多種,要說“卜”字戟的話,歷史則更為悠久,在商朝時期就出現在戰場上了,為何呂布偏偏拿的就是方天畫戟?所以,這種理由是無法服眾的。

那麼羅貫中把呂布塑造成一個拿方天畫戟的形象,就只能是單純的藝術刻畫了。

要知道,戟這種武器,雖然造型很拉風,能刺能砍,集合了刀斧的勢大力沉與槍的迅捷靈巧,但對使用者的要求同樣是很高。若非有極高的力量和技巧,是根本無法發揮出該兵器的優勢的。

所以,戟這種武器造型拉風,一般就用於儀仗列隊,是講排場給人看的,極少用於實戰。在唐代以後,戟中的方天畫戟,就已經化干戈為玉帛了,被皇家用於儀仗列隊的工具,退出了實戰。

所以,羅貫中把呂布塑造成一個用方天畫戟的高手,就是為了突出他過人的武藝和技巧,使其高大威風的形象更加飽滿。

再回到我們的話題,呂布被曹操殺了之後,他的方天畫戟去了哪裡?

第一種可能是,呂布的方天畫戟被曹操送人了。但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前面已經提到,戟這種武器的使用難度很高,把方天畫戟給了別人,別人興許只能拿起來,要說用得好,那還是別提了。

在《三國志平話》中,方天畫戟更被敘述的神乎其神:

呂布之戟長一丈二。畫杆方天戟的畫杆似有八荒火龍之靈,觸之有焚燒之感;畫戟頂端利尖之處透著煞戾無匹的殺氣讓人兇性漸漲;方天四角之刃彷彿藏著修羅之力,迷人心智,嗜血殺戮。

說白了就是,方天畫戟是認主人的,非呂布這種能人不可,其他人要是使用這種兵器只能是走火入魔。

所以,方天畫戟最有可能還是被曹操收藏了。因為曹操除了陶謙那次的刻骨仇恨,向來不會趕盡殺絕,而且他還是愛惜呂布的勇猛的,不可能把他的武器隨便就給扔了。赤兔馬送給了關羽,方天畫戟關二爺用的不稱手,只能是被曹操給收藏了。

我是江暮雲,願同大家一起遙望遠去的歷史薄雲互寄共識,歡迎大家關注、評論交流,祝您愉悅!


江暮雲


在三國的歷史之中,出現過很多蓋世的英雄,尤其是在很多人更加熟悉的三國演義之中,作者更是塑造了太多的讓人感覺偉岸的英雄形象,而在這些英雄之中,呂布的人物形象看上去似乎並沒有那麼的完美,畢竟衝冠一怒為紅顏向來不是一個褒義詞,但是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這個人確實是一個英雄,即使他在德行之上有些缺失,但是在英勇之上確實無人可敵。

呂布最有名的就是他的武藝、紫金冠、赤兔馬以及武器方天畫戟,在歷史記載之中,我們都知道,呂布的愛馬在他死後被曹操直接給了關羽,而其他的兩樣在歷史之中卻再也沒有了蹤影,其中也包括了他殺了自己的養父贏回來的美人貂蟬,呂布的武器在歷史之上很有名氣,那在他死後,這麼有名的武器究竟又去了哪裡呢?

其實最真實的方天畫戟並不是一個厲害的武器,因為它本身並不是一個專門用來打架殺人的武器,而是一個用來專供擺設用的陳設品,而這個武器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畫杆描金戟,這個畫杆描金指的就是這種專供陳設的武器的外表的好看,是要用彩色的花紋做一個裝飾的,能把這樣一個一般只能夠作為裝飾的兵器舞得厲害,也是呂布的厲害之處了,畢竟如果說要把它當做武器的話,那麼所花的心血比一般的武器大得多,並且力氣也要比常人大,不過如果能夠熟練使用的話,那它也是一個極具殺傷力的武器,就像在呂布手上一樣。

正是因為想要把方天畫戟用得好是件很困難的事情,歷史之上以這種武器作為自己的本命武器並且是真正的英雄的人物的也就只有呂布和後來唐朝的大將薛仁貴,這二人也把方天畫戟的威名傳揚到了最大,但是讓很多人都很疑惑的是,方天畫戟最終的去向沒有任何的記載,畢竟這把武器是真的很厲害的,總不會意外的就這樣失蹤了吧,關於方天畫戟的下落,歷史上有很多種猜測,而種種猜測之中最讓人信服的可能就是它被收藏起來了。

當時呂布被困,赤兔馬已經被偷走了,呂布自己也因為打盹兒沒注意而被擒拿了,自己的馬和武器都被獻給了曹操,後來曹操把赤兔給了關羽,但是同樣是遺物的方天畫戟卻再沒有在歷史之上留下姓名。

之前就已經說到了,方天畫戟主要是作為一個擺設用的陳設品用的,所以它十分的重,不是一般人能夠用的起來的,而且當時有名氣的人都有自己慣常用的武器,根本用不來他的方天畫戟,而那些小兵小將又不配,呂布的武器又那麼出名不會隨便扔掉,所以被收藏起來了是最有信服力的說法了。


貓眼觀史


從史書上來看,呂布用的並不是方天畫戟,反面其在與郭汜的對陣中用了矛(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所以說呂布的方天畫戟不是“神秘消失”而是根本就不存在。事實上,也很少有人用方天畫戟當兵器,倒是將它當做禮儀用具的比較多。

從《三國演義》中來看,呂布的方天畫戟並非寶物,最多是因為呂布用過,有點名人效應,與關羽的青龍偃月刀、曹操的青釭劍、劉備的蜀主八劍什麼的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為什麼這麼說呢?珍貴的兵器都是有特定名稱的,尤其是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還有個別名“冷豔鋸”,而方天畫戟除了呂布之外,宋謙、賈華也曾用過,所以“方天畫戟”不是特定名詞而是一般名詞。

再假設曹操拿了戟,其實也沒有人能賞。《三國演義》中使用戟的除了呂布外,有典韋、宋謙、賈華、鍾紳、韓瓊、鄂煥。宋謙、賈華是孫權手下,鄂煥是蜀將,唯有典韋、鍾紳、韓瓊是魏將。但典韋用的是雙鐵戟,鍾紳用的是畫戟,韓瓊用的是方天戟,與方天畫戟均有不同。青龍偃月刀還能賞給潘璋,這個方天畫戟能賞給誰呢?


隱語


呂布的確在營門射過戟,射的是不是“方天畫戟”不好說,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呂布平時使用的兵器不是戟,更不是“方天畫戟”。

呂布曾在營門射過戟

建安元年(196年),袁術派紀靈帶領步騎共3萬多人馬征討駐紮在小沛的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援,呂布手下多數人認為不能理,因為劉備始終是個隱患,關羽、張飛和趙雲都是一流猛將,現在名為朋友,日後定是對手,不如借袁術之手將其除掉。

呂布不同意這種看法,因為劉備是他派去小沛的,劉備現在有難他還得管,如果劉備被袁術消滅,今後有誰還來投靠?

於是呂布“嚴步兵千、騎二百,馳往赴備”,由於所帶人馬比紀靈少得多,所以不能來硬的,呂布於是“屯沛城外,遣人招備,並請靈等與共饗飲”。

在這次宴會,呂布“令軍候植戟於營門”,之的向大家宣佈:“諸君觀布謝戟小支,中者當各解兵,不中可留決鬥。”結果呂布一發“正中戟支”,紀靈等皆驚,說“將軍天威也”,於是罷兵。

“方天畫戟”不是實用兵器

有人據此認為,呂布此次所射的就是“方天畫戟”,並認為這是呂布平時使用的兵器,但這是不對的。

戟是一種長杆兵器,頭部有月牙型彎刀,可刺可砍,兩邊有月牙刀的叫方天戟,只有一邊的叫青龍戟。

從槓桿原理上說,戟的重量在頭部,是一種費力槓桿,只有力氣大的人才使得動,因為這個原因,戟慢慢變成了一種儀仗用兵器,有時在戟杆上還裝飾上各種花紋,稱畫戟。

所謂“方天畫戟”,就是戟杆有裝飾花紋、前部左右都有月牙型彎刀的武器,但這種武器並不實用,平時只是營中用來作擺設的。

呂布平時常用的兵器是矛

比“方天畫戟”更實用的兵器是矛,這才是呂布常用的兵器,《後漢書》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

卓將至,馬驚不行,怪懼欲還。呂布勸令進,遂入門。肅以戟刺之,卓裹甲不入,傷臂墮車,顧大呼曰:“呂布何在?”布曰:“有詔討賊臣。”卓大罵曰:“庸狗敢如是邪!”布應聲持矛刺卓,趣兵斬之。

李肅先以戟刺董卓,為什麼用的是戟呢?因為戟不是實戰兵器,多用作依仗、擺設,董卓的衛隊裡平時就有戟,李肅屬於“就地取材”。

李肅沒有殺死董卓,呂布用矛將董卓刺死,呂布的矛是他平時用的兵器,作為董卓的“衛隊長”,呂布平時應該拿著的他最趁手的兵器,這樣才符合情理。


南門太守


方天畫戟是《三國演義》中呂布獨有的兵器,書中最後一次提到方天畫戟是在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門樓呂布殞命”:

曹操圍攻下邳城甚急,呂布疲憊不堪在城上休息,卻被部將宋憲和魏續反綁。二人向曹操喊話,說他們已經綁了呂布,要開城歸降曹操。

曹操不信,於是宋憲將方天畫戟扔到了城下。曹操看到畫戟落地,這才相信呂布被擒,於是大軍開進了下邳城。此後書中便再也沒有提到方天畫戟的下落。

那麼方天畫戟下落如何呢?

多半是被曹操收藏了。因為呂布的坐騎赤兔馬就被曹操收了,後來曹操為籠絡關羽,將其贈送,可見呂布的方天畫戟多半也被曹操收藏了。

當然也有送給別人的可能。比如曹操的兒子曹彰在演義中的兵器是戟,說不定這方天畫戟被曹操送給了曹彰。

另據演義記載,使用方天畫戟的並非只有呂布一人。

比如孫權的貼身護衛宋謙和賈華二人使用的也是方天畫戟,但他倆的畫戟應該不是呂布的那把,而是山寨的。因為兩把畫戟並沒有給二人增加多少武力,不僅被樂進輕鬆砍斷,宋謙甚至還被李典一箭射死。

可見方天畫戟並不是什麼神兵利器,是呂布的絕世武勇成就了方天畫戟的美名,放到其他人手裡,也是被秒殺的命。比如關羽的青龍偃月刀被潘璋奪去,還不是被關興一刀砍了。


石頭說歷史


三國演義中的“方天畫戟”並不是呂布專屬的什麼神秘武器,也不存在“神秘消失”。演義中用這種武器的將領很多,曹操手下也有不少。

由於日本遊戲的影響,把三國中幾個將領的兵器,什麼丈八蛇矛、方天畫戟、三尖刀、大斧、鐵鞭都給做成了寶物,這其實造成了誤導。三國演義中,除了專門說明的青釭劍倚天劍等寶物外,其他武器都是大眾化的。

具體說到呂布的武器“方天畫戟”,這其實是民間文學創作的一種兵器。真實歷史上的“戟”其實是帶橫截鐮刀的長矛,短的兵器有手戟和典韋的雙鐵戟等。但並沒有那種杈杈丫丫的方天畫戟。方天畫戟是民間文學作品創作者根據一種儀仗而非實戰兵器創作的。

在《三國演義》中,方天畫戟又被稱為“畫戟”或“方天戟”。這種兵器當然比普通的槍和刀要少見,但也絕不是呂布一個人獨有的。實際上,使用方天畫戟兵器的武將,一隻手都數不過來,呂布死後也頗有幾個。

比如,長坂坡的曹營大將鍾紳:

背後鍾紳持戟趕來,馬尾相銜,那枝戟只在趙雲 後心內弄影。雲急撥轉馬頭,恰好兩胸相拍。雲左手持槍隔過畫戟,右手拔出青釭寶劍砍去,帶盔連腦,砍去一半。

比如,孫權的護衛宋謙和賈華:

孫權金盔金甲,披掛出馬;左宋謙,右賈華,二將使方天畫戟,兩邊護衛。……樂進一騎馬,一口刀,從刺斜裡徑取孫權……宋謙、賈華急將畫戟遮架。刀到處,兩枝戟齊斷,只將戟杆望馬頭上打。

比如南中土豪高定的部將鄂煥:

煥身長九尺,面貌醜 惡,使一枝方天戟,有萬夫不當之勇:

比如一出祁山時的西涼將領韓瓊:

三子韓瓊,急挺方天戟驟馬前來夾攻。……韓瓊按戟,急取弓箭射之,連放三箭,皆被雲用槍 撥落。瓊大怒,仍綽方天戟縱馬趕來;卻被雲一箭射中面門,落馬而死,

還有曹操的兒子曹彰,說的是用“戟”,不知道是方天畫戟,還是普通的大戟。依照民間文學的作風,這種公子爺,武藝高強的,不給方天畫戟都對不起人家。

曹彰正遇吳蘭,兩個交鋒,不數合,曹彰一戟刺吳蘭於馬下。

所以,用方天畫戟的人是不止一個的,呂布死不死,都沒關係。呂布那支畫戟也沒說多麼神奇,談不上賞給誰。

當然,如果我們改寫三國演義,準備把呂布的畫戟一定要寫成一個寶物,那麼呂布死後,給曹彰用算是最符合人設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