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伊利風波:輿論硝煙中我們“滿盤皆輸” 那麼誰贏了?

導讀

“看到這個信息我很擔心,我投資了1800萬左右,如果伊利出問題,我和伊利集團牧場的合作會受到影響。”

在聽到“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被帶走協助調查”的消息之後,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盛樂鎮開國興牧場負責人王國興除了擔心還是擔心。

該牧場2009年以來生產的牛奶專供伊利,“2017年10月左右我新蓋了一個奶站,因為天氣冷停工了,到3月看到消息後,我就沒有繼續蓋。”

“我前期投入20萬元左右,現在還有一套價值190萬元的設備在閒置,這個消息嚴重擾亂了我的生活和投資計劃。”


滿盤皆輸

這條關於“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被帶走協助調查”的消息肇始於3月26日,一經出現猶如觸動了閥門。

儘管次日,伊利官方就發佈公告澄清,但在洶湧的巨大輿論旋渦之中,它的聲音很快被淹沒,在一篇篇文章的持續接力中,至今餘波仍在。

4月27日,即伊利發佈年報的次日,大盤低開,伊利開盤即逼近跌停,藍籌股、績優股普遍表現不佳,儘管年報顯示伊利效益良好,資金大量湧出,市值蒸發逾170億元。

伊利風波:輿論硝煙中我們“滿盤皆輸” 那麼誰贏了?

事實上,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輿論風暴中,不只當事方伊利,還有奶農、投資者、合作伙伴等,都被裹挾其中,他們的利益因此蒙受巨大損失,如今看來何其無辜。

正所謂,冷暖自知。傳言發生以來,伊利公司員工的感受應該最直接。

“我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作為公司員工,我覺得這是在惡意擾亂我們的經營環境。”伊利公司液態奶事業部行政管理部員工郭凱說。

“這起謠言引發了很多負面效應,最直接體現就是股票市場的波動,一些員工開始擔心和焦慮,原本是有穩定的收入,但是如果這個影響繼續發展下去,我們會不會面臨失業的可能?”

更為嚴重的是,伊利連接的是整個產業鏈的包括上下游所有奶農、供應商、經銷商等群體的利益,風波不斷成為其切身之痛。

一位投資者告訴銠君,今年的伊利事件讓他措手不及。雖然伊利已公告澄清,無奈媒體緊咬不放,這讓身邊很多投資者都焦慮異常。

伊利風波:輿論硝煙中我們“滿盤皆輸” 那麼誰贏了?

除了相關利益方深受其害之外,整個事件也讓國產乳業蒙受了一層陰影。

今年元旦,被冠以“史上最嚴”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落地了。

食品消費轉型升級,需要食品監管同頻共振。《辦法》在這個時候出現,是為了提振國產乳業的士氣,重塑國產乳業品牌的公信力。

公開資料顯示,伊利乳業位居亞洲乳業第一、全球乳業8強,振興國產乳業,伊利任重而道遠。

此時部分媒體對企業不實傳言進行了不負責任地傳播,對公眾造成誤導,將人們的關注點從產品品質轉移到捕風捉影的傳言之上,讓十年砥礪的國產乳企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誰是贏家?

世間之事,此消彼長。我們看到,包括伊利在內的多方都承受著巨大的損失,可以說“滿盤皆輸”,那麼問題來了,整個事件,到底誰是受益者?

伊利風波:輿論硝煙中我們“滿盤皆輸” 那麼誰贏了?

俗話說,解鈴還須繫鈴人。不妨審視整個事件的源頭——自媒體人劉成昆身上尋找蛛絲馬跡。

3月24日,“天祿財經”創始人劉成昆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今晚我要寫篇短篇小說,超級重磅,大家敬請期待。”

於是兩天後,就有了那篇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小說《出烏蘭記》,也成為引發伊利事件的導火索。

隨後幾天裡,“天祿財經”公眾號發表了《出烏蘭記——盤先生在美麗堅》《出美麗堅記——盤先生回烏蘭配合調查》《出烏蘭記——童話故事》三篇文章。

雖然在“小說”開頭,劉成昆標明“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勿將現實人物對號入座”。

但是文章中“盤盤去美麗堅果國弗哈大學講課”“30歲就當了匈奴股份董事長”等,指示性明顯的字句及情節描述俯拾皆是。

我們不禁要問,這些與潘剛本人的經歷高度相似,真的是純屬巧合嗎?

伊利風波:輿論硝煙中我們“滿盤皆輸” 那麼誰贏了?

劉成昆到案後承認,“我的直接目的就是想引起公眾的注意,做大公眾號,讓‘天祿財經’公眾號火起來後,我也可以成為社會名人,就有人給我投資廣告了,這是我的贏利點。”

無巧不成書。近期奶農郭玉珍因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罪”被刑事拘留,劉成昆曾不止一次對其聲援。

“天祿財經”分別在3月11日、3月27日發佈文章《內蒙伊利公司如此欺壓奶農 誰來保護弱勢奶農利益訴求》和《中國乳企正在殺死奶農和牧場》,劉成昆更是直言不諱地表示,“對中國牧場的困難,許多乳企並不是出手相幫,而是趁火打劫。”

值得推敲的是,劉成昆1月29日在“天祿財經”微信公眾號發佈了一篇《鄭俊懷重新出山再創業 乳業教父傳奇經歷堪比諸時健》的文章,將鄭俊懷塑造成一個“含冤入獄的中國乳業教父”的形象,文中記錄了大量一起吃飯聊天的細節。

劉成昆妻子李巖證實,丈夫作為自媒體從業者,和鄭俊懷等企業人士有過接觸。

謠言止於智者

深陷風波的伊利,至今為止一直在以負責任的態度,積極保護投資方、合作伙伴、奶農等的利益。

伊利風波:輿論硝煙中我們“滿盤皆輸” 那麼誰贏了?

為了捅破謠言、還原真相,伊利公司於今年3月27日、4月7日、4月10日連續發佈聲明和公告,並在案發後及時向公安機關出示了一份潘剛於3月26日在美國的取藥單。

呼和浩特公安機關也查實,潘剛於去年9月5日出境後,至今未有入境記錄。

今年4月29日,伊利公司副總裁徐克再次重申,“公司董事長潘剛先生因患先天性主動脈縮窄在國外接受治療,在治療及恢復期間,正常主持公司相關工作,履行相應的職責,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次日,人民日報記者與身在美國的伊利公司董事長潘剛取得視頻連線,他表示,“生病期間,正常的文件都是通過網絡進行審批,一些重要的會議通過電話、視頻也能參與。”

整個事件,最讓人費解的是,究竟為什麼伊利在及時公告澄清,自媒體人鄒光祥、劉成昆先後被抓之後,仍然被持續誤解呢?

伊利風波:輿論硝煙中我們“滿盤皆輸” 那麼誰贏了?

法國著名心理學家勒龐的《烏合之眾》中有這樣一段話,群眾沒有真正渴求過真理,面對那些不合口味的證據,他們會充耳不聞……凡是能向他們提供幻覺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

我們不以偏概全,但不得不承認,文中描述的人群的確存在。

移動互聯網時代,個性化的UGC模式盛行,言論的自由度得到空前釋放,各種觀點猛烈碰撞。越是如此,越要對發表的言論負責。

在看到其散佈的虛假信息造成的嚴重後果,劉成昆懺悔不已。“造成這個局面我覺得很痛心,很後悔,也很害怕,我沒想到給伊利公司和潘剛帶來這麼大影響,如果能彌補,我願意彌補。”

內蒙古呼和浩特公安機關表示,利用網絡散佈虛假信息,特別是圖一己之利,損害公眾利益,擾亂正常社會秩序和市場秩序,危害性極大。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對利用網絡從事非法活動的違法犯罪人員,公安機關將依法懲處。

伊利風波:輿論硝煙中我們“滿盤皆輸” 那麼誰贏了?

誠如一句網友的評論所言,“造謠者鍵盤一敲,卻不知道給被造謠的人帶來多少傷害和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