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算盤的來歷和寓意

算盤,歷史上一項重要發明,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是世界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算盤是中國人在長期使用算籌的基礎上發明的,迄今已兩千六百年多年的歷史。算盤的出現,被稱為人類歷史上計算器的重大。

關於算盤的來歷,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據說我國當時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東漢末年,徐嶽在《數術記遺》中記載,他的老師劉洪訪問隱士天目先生時,天目先生解釋了14種計算方法,其中一種就是珠算,採用的計算工具很接近現代的算盤。這種算盤每位有5顆可動的算珠,上面1顆相當於5,下面4顆每顆當作1。

中國算盤是從算籌發展而來的。隨著手工業、商業的發展,數學計算日益複雜,撥珠的速度遠比擺算籌方便快捷多了,於是人們發明了珠算。珠算不是一個人創造,應該是一個時代的產物。珠算盤應該說是中國首創的,並流傳到了朝鮮、日本、越南等亞洲國家,後來又經一此商旅傳到了西方。

擴算盤的用法

現存的算盤形狀不一、材質各異。一般的算盤多為木製(或塑料製品),矩形木框內排列一串串等數目的算珠,中有一道橫檔把珠統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面為兩珠(財會用為一珠),一珠當五;下面為五珠(財會用為四珠),一珠當一。用算盤計算稱珠算,珠算有對應四則運算的相應法則,統稱珠算法則。相對一般運算來看,熟練的珠算不遜於計數機,尤其在加減法方面。

珠算的口訣

珠算口訣,是算盤進行四則運算的法則。以“口訣”的形式背誦下來,然後進行運算。如:加法口訣表不進位的加 進位的加,減法口訣表 ,不退位的減 退位的減等等。

什麼是珠心算

所謂珠心算,即珠算式心算。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用來計算多位數的加、減、乘、除、四則計算、開方等題型。其運珠技巧有一定的規律及口訣,當使用者能熟練操作算盤,除了會快速的求出正確答案外,也能透過腦細胞的滋長,將算盤的盤式,檔次及珠子的浮動變化描繪到腦子裡,即好像在腦子裡有把「活算盤」,這種活算盤的影像,稱為「虛盤」。它透過知覺,形象,記憶等過程,在大腦裡來完成珠算運算,即我們所謂珠算式心算。

在古代,算盤不僅是“會計”、“賬房”的隨身之物,許多文人、富人乃至官員、貴族都會隨身攜帶算盤用於計算。也正因如此常被當做象徵富貴的吉祥物為人們所推崇。象徵著招財進寶、財源滾滾。

算盤在民間,常會聽到“金算盤”、“鐵算盤”之類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進不算出”的精明。久而久之,人們為算盤注入了賞玩的功能,許多個頭精巧、材質昂貴、製作精美的算盤,成為算盤收藏中的珍品。

算盤,又作祘(suàn)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起源於北宋時代,是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明代算盤橫樑上面開有木榫、圓角,並配有抽屜底板;清代算盤一般多為紅木材質,橫樑上鐵質的掛壁提樑是那個時期的明顯特徵;民國時期,各種各樣材質的算盤多了起來,且工藝日趨精緻。現在,清代以前的算盤十分罕見,流傳至今的多為清代和民國時期的算盤。

古代小孩掛在脖子上驅兇辟邪的百眼篩上有算盤;除此之外算盤還作為警醒新娘學會“精打細算”的陪嫁,出現在嫁妝“六證”中,可以放在新房或者書房,以祝福新人婚姻生活富足安寧,贏得廣茂財源。

若是小型掛件的話還可以隨身攜帶,寓意財源廣進;還有很多人將算盤做成吊墜,當做禮物饋贈給孩子。

據稱,最大的算盤有上百檔,3米長,需要多人操作;最小的算盤可鑲在戒指上,用繡花針撥算。也有清宮御製或出自貴胄豪門的算盤,以各色珠寶、象牙或貴金屬製作算珠,或鑲嵌在樑上“進位”等處,堪稱算盤“豪華版”,主要就是供人賞玩,實用性就退居其次了。

中國是算盤的故鄉,也是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

但一些私人性質的算盤博物館卻因為種種原因銷聲匿跡。其中上海的兩家算盤博物館中,建國路上陳氏算盤博物館由於創始人陳老先生的去世,已經停止對外開放多年。而位於北蘇州路的葛蓓雁老算盤收藏館則已經隨著動遷改造被夷為平地,無處可尋。

算盤的材質越好價值越高,而造型奇特的異形算盤,製作工藝細膩考究,清秀雅緻,妙趣橫生,皆為算盤之珍品。

算盤的來歷和寓意

最大的算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