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中信信託再遇違約 信託業兌付壓力大增

時代週報記者 羅仙仙 發自深圳

5月底,中信信託一份臨時信息披露報告拉響了信託違約警報。

這份臨時信披報告顯示,中信信託在2017年5月4日發起設立的“中信長天2號北京黃金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簡稱“長天2號”),向北京黃金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黃金”)發放5.45億元信託貸款。原定2018年5月4日還本付息,但到期後,本金和1000萬元的利息均未兌付,已構成實質違約。時代週報記者此問題向中信信託發去採訪提綱,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這已是今年5月中信信託爆出的第二例違約信託項目。兩週前,中信信託《中信·天房2號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簡稱“天房2號”)第二次臨時信息披露報告》被媒體曝光,報告中提示受益人,天房集團可能發生無法如期償付貸款本息的違約風險。受媒體關注後不久,天房集團就向中信信託致函表示將按期還款。

除了上述兩起信託違約案例,今年以來,已有至少12只信託產品出現兌付延遲或無法兌付的情況。

“這是今年企業與信託公司雙重壓力的表現,一方面是企業降槓桿,企業的償付壓力增大;另一方面,信託公司在資管新規下面臨合規壓力。”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信託行業資深律師陳標衝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通道業務

北京黃金的流動性不容樂觀。其年報數據顯示,在2017年其總負債372億元,其中流動負債357.69億元,佔比高達96%,非流動性負債僅15.1億元。據媒體報道,北京黃金的控股股東中國青旅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發送《延期兌付申請函》,稱“因資金鍊緊張、原計劃的資金籌措方案目前尚未落實”導致無法按期籌措足額償還到期債務,提出延期兌付申請,並承諾於2018年7月4日前償付其下屬子公司北京黃金對該信託的欠款債務。

而同月內出現違約風險的“天房2號”是中信信託於去年5月成立,募集信託受益權本金合計5.5億元。

在上述出現違約風險的兩隻信託計劃產品中,中信信託均因融資方的財務情況和信用風險而拉響違約“警報”。

據時代週報記者統計,近期的違約信託計劃多為相似情況,多以“通道”項目為主。有專家表示,部分企業依靠金融機構資金激進擴張,早已習慣“左手進右手出”的負債經營模式,如今“借新還舊”難以持續。

陳標衝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中信信託作為行業頭部公司,資金實力比較強,處理違約信託計劃的經驗和能力更豐富,個別的違約案例對公司發展並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在違約事件中,信託公司作為第三方機構會承擔更多輿論壓力,對中小型的信託公司的聲譽和未來發展都很不利。”

據《信託業務監管分類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被動管理型信託是指信託公司不具有信託財產的運用裁量權,而是根據委託人或是由委託人委託的具有指令權限的人的指令,對信託財產進行管理和處分的信託。而被動管理型信託在業內通常視為信託公司的“通道業務”。

陳標衝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一般來說主動性管理的營銷產品信託公司要承擔兌付的義務,被動型產品中信託公司只是承擔通道的責任,法律後果由委託人承擔。”

在信託業轉型的當下,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和主動管理規模佔比是轉型主流方式之一。但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17年信託業被動管理型信託資產規模在增量與增速上均出現了上升。

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在68家信託公司的被動管理型信託資產規模在2017年末達18.4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05萬億元,被動管理佔全部信託資產的比例為70.18%,較上年末的66.13增長了4個百分點。

有近60家信託公司的被動管理型信託資產出現增長。其中,中信信託增量最大,為5025.44億元,2017年新增信託項目中被動管理型佔比超過80%;崑崙信託增速最快,從2016年底的290.50億元增長至2017年底的1638.08億元;北方信託被動管理規模在信託資產中的佔比最重,高達99.26%。

對於2017年信託業通道業務規模的增長,廣發證券分析師陳福在研究報告中解釋稱:“2016年下半年以來證監會出臺多項監管政策,對券商資管與基金子公司開展通道業務有所壓制,資管增速顯著回落,信託規模與之此消彼長。”

信用風險增多

根據Wind數據,今年以來,已有至少12只信託產品出現兌付延遲或無法兌付的情況。另一方面,到期規模的增長也使得行業兌付增大。Wind數據顯示,信託產品合計到期規模在今年前五個月為2096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幅40.48%,年內還將有約4.1萬億元信託產品即將到期,同比去年增幅31.59%。

普益標準在發佈的《信託機構風險準備指標分析》研究報告中指出,今年信託公司面臨的兌付壓力較往年有明顯增大,尤其是從6月開始,到期的信託產品,不論是數量還是規模,都將保持在較高水平。

“2018年是信用風險大年。”國泰君安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團隊的研報稱,今年企業融資環境明顯緊縮,非標、信貸、發債利率大幅攀升;受監管衝擊和回表影響,企業再融資來源中對銀行信貸和信託非標等的依賴性持續下降,對信用債公開市場的依賴性不斷上升,導致市場上的信用風險暴露明顯增多。

但在信託專家陳赤看來,在“去通道”、“降槓桿”的市場背景下,近期發生的信託違約事件也是倒逼信託公司在主動管理方面多下功夫。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