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窩囊無能的隆慶帝,如何開創了中國又一個盛世王朝?

xiaodi1990


為什麼窩囊無能的隆慶帝能夠開創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盛世?為什麼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卻把國家折騰到滅亡的邊緣?這是因為皇帝制度之下,皇帝其實越無能並且越承認自己無能最好,這樣就可以把國家政治完全交給宰相去幹,宰相的績效不行就罷免宰相,這樣皇帝既不用為弊政背鍋,宰相又難以玩弄權力,這是皇權政治下最理想的政治生態。

尤其是在明朝這種體制下。

明太祖朱元璋廢宰相,建立的是極端專制、權力極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後來被視為宰相的內閣大學士,其實不是真正的宰相,他們只是皇帝的顧問和秘書而已,其官位不過五品,可以說是官小權大,後來因為權力大,得到了部分相權,但是地位一直很低,像高拱貴為首輔,宮中一張紙就可以趕狗一樣趕走。

就相權來說,內閣只得到了部分決策權,沒有監督執行權,是權力極微弱的宰相。明朝的體制,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然後發下去辦,是內閣輔臣和司禮監太監共掌決策權(當然如果皇帝管事,就是內閣和皇帝共掌決策權了);至於監督執行權,因為六部尚書是直接對皇帝負責而不是對宰相負責,所以內閣學士們理論上上是沒有監督執行權的,雖然後期因為權大六部尚書一般會照辦,但是也可以找藉口不服從,甚至與皇帝和太監合作幹倒閣臣。

所以明朝的內閣,相權是很微弱的,這就造成大部分時候是皇帝在理政(如果皇帝不行或者不想理政,就是太監在理政了),無論是長於深宮之中的皇帝,還是猥瑣變態的太監,其治國能力肯定是遠不如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的文官的,所以必須皇帝不理政並且不許太監理政,文官才能發揮其治國能力,而隆慶皇帝就是這樣一個皇帝,而他信任的高拱又是傑出的名臣,君臣珠聯璧合,造就了隆慶盛世。


文史宴


隆慶帝雖然能力有限,但是確實是一個深諳帝王之道的人,並且識人用人的能力超過尋常帝王。可以說隆慶帝一輩子只做了一件有用的事情,然後自己就安安心心的過舒適日子了,全部的政事都被他託付給了三大臣,而隆慶只是聽聽結果,發發詔書,蓋蓋章。但是正是這種他人所沒有的用人能力,使得隆慶確實創造了一個盛世。

首先就是隆慶帝是個仁慈的帝王,知道民間的疾苦,這自然與他早年的經歷分不開。因為不受嘉靖待見,隆慶一開始是裕王,可以說隆慶的性格溫和,捨得花時間去體察民情。正是早年形同流放的經歷,使得隆慶發誓要給百姓安定的日子。這樣的仁義之君克不多得,雖然隆慶確實是才能有限。

隆慶登基之後,知道自己治國理政能力有限,於是乾脆直接交給了那些有才能的大臣,絲毫不猜忌他們,僅僅是這一點上,隆慶超過了歷代明朝君主。隆慶登基之後便廢除了嘉靖年間的惡政,啟用了大批被嚴嵩打壓的官員,其中就有改革派徐階、高拱、張居正三人,正是這三人奠定了一個盛世。

並且在處理同蒙古的關係時,隆慶也能夠妥善處理,減少了邊境的戰事,隆慶也算是能屈能伸的帝王。只不過隆慶毛病還是挺多的,他把一切都交給了大臣們,自己直想過安生日子。可以說隆慶有一種小老百姓的心理,他重視太子的培養,就是為了早早的把皇位交給太子。或許對於隆慶來說,帝王之位來的非常突然,以至於他根本就沒考慮過自己該怎麼樣。


小司馬遷論史


明朝隆慶帝是一個很有很有意思的皇帝,他處在上樑不正下樑歪的居中尷尬位置。他的父親上任皇帝嘉靖整天想著羽化登仙,偏信妖道誤國;他的兒子下任皇帝萬曆一輩子在對皇位與朝政蔑視乃至消極中度過。


(隆慶)

唯有他,雖然當皇帝不久只有短短六年,但是卻做出了他父親和兒子乃至歷朝歷代大多數皇帝終其一生都實現不了的隆慶盛世,幹出了隆慶開關和俺答封貢的政績。

那麼,他是如何開創了隆慶盛世呢?

隆慶帝本為嘉靖第三子且為庶出,但是因為他前面兩個哥哥相繼死去才按次輪到他登基。這裡不得不說隆慶能當皇帝開創隆慶盛世一定程度還得感謝當初蠱惑嘉靖說“二龍不得相見”的妖道陶仲文。



最開始,嘉靖長子不過兩個月就夭折了,陶仲文向嘉靖獻言“二龍不得相見”。後來嘉靖又有了三個兒子,為避“二龍不相見”的諱,整整十幾年,直到隆慶三兄弟要念書從禮了,嘉靖才見了他們。但是不久,次子朱載壑又邪門的死了。於是嘉靖對那句妖言就更深信不疑了。一直等到去世託孤前嘉靖才見了隆慶一面,傳位給他。



(嘉靖)

此前,父子不相見的十幾年裡,隆慶一直作為裕王的身份在宮外裕王府待著。

恰恰也是這段時間,隆慶在百姓之上,皇權之下,得以自由穿梭於皇城內外與民間,得以充分了解民生疾苦與吏治腐敗、大明各種矛盾與南倭北虜的危機,也清楚知道朝廷到底是哪些人在禍國殃民。

等到後來憑著這份瞭解,他登基後才能革弊施新,撥亂反正,事情做起來駕輕就熟,得心應手,不至於被群臣玩得團團轉,短短六年時間便又開創了一個盛世。 如果不是陶仲文那句話,嘉靖怕是早就把他作為儲君束縛宮中了。

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嘉靖帝駕崩,傳位裕王(隆慶)。 隆慶一上臺,馬上就把禍禍了他們父子十幾年不得相見的那幫道士宰了,然後便擼起袖子準備大刀闊斧的幹。

首先是新政上革弊施新。

隆慶把嘉靖年因諫言獲罪的一班大臣赦免,起用海瑞這樣的國之利器。


(海瑞)

因冤而死的給他們平冤發撫卹金,沒死有能的委以重用。民生上直接免除父親生前民間所有欠賦乃至自己隆慶次年的一半賦稅。人事上把之前自己在民間早就看不慣的貪官汙吏都給摟了,任用重用海瑞、徐階、高拱、張居正這樣一批國之賢臣、能臣輔助理國、治國,真正做到了陟罰臧否,貪則罰,廉則賞。

(張居正)

其次是經濟上隆慶開關。

嘉靖年曾經東南沿海倭寇肆虐作亂為保百姓安生才閉關。等到隆慶年時,戚繼光等一班海防將臣已經基本上將倭寇掃除殆盡。此時,福建巡撫諫議隆慶開關通商以與海外國家互通有無,增加大明財政收入。有學者統計,隆慶開關直接導致1567至1644年七十七年時間外國將近三億兩白銀流進了大明的口袋。大明的茶葉、絲綢、瓷器在國外可一直都是奇貨可居啊!

正是強大的經濟推動了隆慶的盛世。

(戚繼光掃倭)

最後是軍事上南通北聯。

東南沿海掃除了倭寇大明便開始與國外通海商;北面隆慶在隆慶五年三月下令執行了之前與北面蒙古通貢互通有無的協議,答應封俺答為王,直接結束了大明與蒙古兩百多年來刀戈不斷的局面,握手言和。

史書上乃至不少史評家都紛紛評價隆慶才能卓著,短短六年就做到了他的父親、兒子乃至中國大多數皇帝做不大的隆慶盛世,當得上英明君主的稱謂。

(外貿商船)

但是,就像他父親信道一樣,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是人都會有缺點。

所謂食色性也,隆慶不好於食,倡導節衣縮食,卻沉溺於色,經常與後宮皇妃折騰得第二天上不來朝,而且縱慾無度,時常將壯陽之藥食之如飯。

隆慶六年即1572年,隆慶帝終因縱慾過度而油盡燈枯,精氣洩盡,一命嗚呼。

一代英主曇花一現就匆匆歷史舞臺,輪到萬曆粉墨登場。


不書


明朝中期以後,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官僚行政制度,即使皇帝長期不上朝,這套體制也能照樣運轉。尤其是嘉靖皇帝在位四十多年,基本不見大臣,以至於大臣們都習慣了這種沒有皇帝的運轉模式。突然有一天宣佈要上朝,大臣們反倒覺得很奇怪。

隆慶帝之所以給人一種無能的感覺,正是仰仗了這種奇怪的統治方式。皇帝不用啥事都親力親為,自然會有貪圖省心省力的心理傾向。有精力寧可放在性趣上,事情交給大臣去辦就好了。所以,隆慶帝並不是無能,他只是比較識趣而已。



因為嘉靖給他留了一群人才,文有徐階、張居正、高拱、楊博;武有譚綸、戚繼光、李成梁等。這都是治國安邦的棟樑之材,有這些人的輔佐,隆慶還需要自己幹事嗎?大明的成化朝也是人才濟濟,但由於皇帝的限制,他們終究沒有在歷史上寫下光輝的一筆。隆慶帝作為後生輩,這種前朝的教訓必須要避免。所以他才會知人善任,儘可能的放權,讓人才發揮他們的才幹。

其實隆慶皇帝和嘉靖是一樣的,都不怎麼見大臣。但是他對大臣很信任,這種信任不管是自己主觀的,還是被動的迫不得已的,隆慶皇帝的做派都是最適合那個時代的。(皇帝能力不行就少摻和事)



至於隆慶帝在位時期為什麼會取得一種中興的局面,這就要從中國古代的發展規律上研究這個問題了。

因為,古代社會的進步是停滯的。所謂的中興無非就是兩種情況:

第一,建立在廢墟之上。這個很好理解,凡是改朝換代或者大規模的起義後,必然會產生大量的無主荒地。人少地多,老百姓都忙於種地造娃兒,人人有飯吃。社會自然就穩定了,國家自然也就富裕了。

第二,改革。這個也很好理解,因為古代的土地私有,長時間的和平必然會導致土地的大量兼併。窮人增多,朝廷的收入就會降低。朝廷為了自救,只能進行資源的再分配,這就會再次刺激老百姓的生產積極性,形成新的盛世局面。

隆慶時期的中興盛世,就屬於第二種。因為經過憲宗、孝宗、武宗以及嘉靖四朝的發展,明朝的社會已經是一潭死水了,暮氣太重,朝氣不足。只要朝廷的改革不跑偏,就能刺激整個社會的朝氣。明朝的仇英就經常畫這種市井百姓的長篇畫卷,從他的畫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明朝當時的經濟繁榮。



(仇英版清明上河圖)

從結果來說,隆慶的改革是成功的。他在登基後做了四件事:

一,實行革弊施新。

革弊,一方面平反前一朝冤獄,因諫言而獲罪的諸臣“存者召用,沒者恤錄”;另一方面是嚴懲方士,罷除齋醮,停止因齋醮而開徵的加派及部分織造、採買。施新,即整治吏治,獎廉懲貪。說白了,就是改革嘉靖後期的一系列弊政。

二,抑止土地兼併。

一方面,制定了勳戚宗室依世次遞減制度謂限田,另一方面清查詭寄、花分錢糧和皇室勳戚田莊謂清田。緩解了明朝宗室對朝廷的財政負擔。

三,開放海禁。

允許民間私人在海上自由貿易,打開了中西交流的大門。但還是要說清楚,隆慶時期的海上貿易主要還是官方貿易,民間貿易的體量並不大,且主要集中在南方。但是隆慶開關,確實賺了不少銀子。

四,實現了明朝與北方蒙古少數民族政權的議和。

歷史上被稱為俺答封貢,明朝用邊境貿易換得與蒙古的和平相處。從隆慶之後,明朝和蒙古基本沒有大的戰事了。

實事求是的說,隆慶的四項改革,其實都不是什麼很有難度的工程。只不過前朝皇帝們都是得過且過,把積弊都壓倒了隆慶帝身上,不改不行了,屬於順勢而為。真正的大改革,還是要看張居正在萬曆前期的改革。



總的來說,隆慶帝的一生,除了隆慶開關和俺答封貢外,基本上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隆慶皇帝的亮點在於謙和,是明武宗以後歷代皇帝中最謙和的。(包括清朝在內)在他之前,是終日沉迷於道教的嘉靖皇帝;在他之後,是一個在偏激、厭世及對官僚政治的輕蔑中度過的萬曆皇帝。大臣們被綁住手腳,得不到發揮空間。只有明靜、寬仁的隆慶帝,才讓大臣們有足夠的空間來施展抱負。

隆慶一朝雖然很短,只有六年。但是這六年裡面,人才輩出,徐階、張居正、高拱,都是人中豪傑。在他們的主持下,隆慶一朝倒真是一個太平盛世。由此也可見,當皇帝要麼就是朱元璋這種有手腕的強勢皇帝,要麼就是隆慶這種有自知之明的聰明皇帝。沒有能力,還硬要找存在感的皇帝,是最可怕的。


Mer86


幸運,首先是幸運,大明三大名臣都讓隆慶趕上了。高拱在隆慶當裕王時候就是潛邸之臣,高拱一輩子沒孩子,真的把沒有父愛的隆慶當自己的孩子,精心培養(當然培養的真不咋地)。徐階和嚴嵩鬥了半輩子,可謂政治經驗豐富。張居正大明的未來之星。三大政治巨頭齊聚隆慶一朝,真是隆慶的幸運。

隆慶學識淺薄,沒有政治歷練,造成他無法掌控朝局,只好放任自流。隆慶的最大特點是,不干預內閣事務,只要內閣同意,他就同意。隆慶也許不會,但他知道誰能做好這就可以。隆慶生性寬厚,這在大明的皇帝中很少有。也極少處置大臣,使得隆慶一朝,大明的官員很有些人格和體面。

三大名臣基本上也能充分協作。僅隆慶開關一項,就給國庫帶來數百萬白銀。給日後張居正的變法奠定了經濟基礎,讓殷茂卿平定廣西叛亂,並不因為殷茂卿是大貪汙犯而不用。也充分顯示了隆慶的務實。

可以說幸運的隆慶遇見了大明的人才大爆發。隆慶一朝是大明中後期最發達的時代。只能說隆慶會用人,是個幸運兒。


清水空流


說朱載垕“窩囊無能”實在有點膚淺。明穆宗朱載垕時代,出現了著名的“隆慶新政”,相對於之前的嘉靖時代,明帝國的經濟出現了非常顯著的改觀。

《明史》記載,明穆宗“端拱寡營,躬行儉約。,用人不疑,而且為人比較寬容,所以造就了當時明朝的承平時代。

有些荒唐的隆慶帝,卻也並非昏君

明穆宗朱載垕,年號隆慶,史稱“隆慶帝”。明靜寬仁的朱載垕,在明朝眾多皇帝中,算得上是最謙和的一個,他一生追求的就是“垂衣拱手而治”,朝堂之上大臣們吵得再兇,朱載垕也表現得相當淡定。

《明史》:“穆宗在位六載,端拱寡營,躬行儉約,尚食歲省鉅萬。許俺答封貢,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繼體守文,可稱令主矣。第柄臣相軋,門戶漸開,而帝未能振肅乾綱,矯除積習,蓋亦寬恕有餘,而剛明不足者歟!”


雖然最終,明穆宗死於服用媚藥縱慾過度,雖然死得非常荒唐,但除此之外,朱載垕也不失為一個好皇帝。

隆慶新政,成就非凡

因為朱載垕的恬靜性格,以及對朝臣的信任,創造了當時明帝國一個非常強盛的時代。明穆宗最大的兩個成就就是著名的“隆慶開關”與“俺答封貢”。

眾所周知,明清兩代主要施行“海禁”,原本宋元時代稱雄世界的遠洋貿易大規模衰敗,但這期間也有不少例外,比如隆慶時代。朱載垕不惜違背祖制,解除了海禁,促進了當時東南沿海諸商幫的崛起與明朝海外貿易的發展。

開關後大約70年,大約有3.5到5億兩白銀流入中國,大約佔據了當時全球流通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當時的明朝被稱作“白銀帝國”,壟斷著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國際貿易。

明穆宗一生都追求“垂衣拱手”,將朝廷大事幾乎都交給了朝臣,對於臣子與百姓都非常寬容。也許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皇帝,才促成了“隆慶新政”的誕生。


澹奕


隆慶,是明穆宗朱載垕的年號。

朱載垕是明世宗朱厚熜的第三個兒子,嘉靖十八年被封為裕王。16歲時,因他的母親杜康妃不受朱厚熜喜歡,自己又不是長子,所以就住到了宮外裕王府。

在裕王府生活的13年裡,雖然沒有得到朱厚熜的寵愛,對朱載垕反而是一件好事。

他遠離了朝廷紛爭,深入了百姓底層,使得朱載垕能清楚地看到嘉靖朝的各種社會矛盾和危機,冷靜地分析朝政存在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對嘉靖朝的奸臣專權,吏治腐敗,民間疾苦有深刻的體驗。這些認識對於朱載垕即位後的國家治理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朱載垕劇照)

《明史》對他這段時間的評價是:“端拱寡營,躬行儉約。”

嘉靖帝去世後,朱載垕繼承了皇位,在朱載垕六年的帝王時間裡,他依靠眾多賢臣,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行新政,一掃嘉靖後期的頹勢,社會穩定,經濟復甦,史稱“隆慶新政”。

首先,朱載垕整頓吏治。

朱載垕剛即位就立即糾正了嘉靖朝的弊政,為嘉靖朝因敢於直諫而獲罪的大臣平反,釋放並重用這些人,“存者召用,沒者恤錄”。其中一身正氣的海瑞就被官復原職。

同時,嚴厲懲治了備受世宗寵愛的方士王今、劉文斌等人,禁止齋醮等一切道教儀式,拆除跟道教儀式有關的一切題字或匾額,廢止因道教而設的織造及採買。

朱載垕還著力強化了對官員的監督,擴大了監督範圍,將王府的官員也納入了監督之列。大力倡導廉政,獎廉罰貪,對敢於貪腐的官員一律下獄問罪,“贓多跡著者部院列其罪狀,奏聞處治”。

經過朱載垕的努力,在隆慶初年就一舉扭轉了腐敗的吏治,營造了一個清明的政治環境。

(“隆慶新政”)

其次,朱載垕大膽放權。

朱載垕執政的最大特點就是垂拱而治。他善良仁厚,特別信任和重用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凡屬國家大事,均交朝堂諸大臣商議,即使大臣爭得面紅耳赤,朱載垕仍不發一言。

朱載垕六年的執政過程中,他只召見過兩次閣臣,但也只是起到一個組織者的角色,不發表任何意見,以至於大臣們都覺察不到朱載垕的存在,甚至還要精心為他設計和安排一些盛大的活動,邀請他出席,為他樹威。

第三,朱載垕開放貿易。

隆慶元年,朱載垕宣佈解除海禁,開放港口,允許私人進行海外貿易,將其合法化。設置了專門的貿易管理機構,規範私人海外貿易,收繳稅賦。

這一系列的措施,史稱“隆慶開關”。

(張居正劇照)

這些做法不但遏制了民間非法走私的現象,還極大地增加了朝廷的稅收。在朱載垕實施“隆慶開關”後近80年的時間裡,明朝通過海外貿易得到的白銀總數達到3億3千萬兩,相當於當時全世界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

第四,朱載垕實行和平外交。

隆慶四年,蒙古韃靼部落首領俺答因內部權力爭鬥,其孫投奔明朝避禍。俺答屯兵明朝邊境,雙方劍拔弩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朱載垕聽從張居正的建議,派出使者和俺答談判,最終雙方化干戈為玉帛,制止了一場戰爭。

俺答還主動提出納貢並開通官方貿易,朱載垕答應了俺答的要求,並封俺答為順義王。

第五,朱載垕強化邊防。

朱載垕重用譚綸、戚繼光等人,封譚綸為薊遼總督,負責修建了居庸關到山海關的3000多個防禦臺,加固了長城的工事,極大地強化了東北防線。同時,強化軍隊管理,嚴格訓練士兵。在整個隆慶年間,北方邊境安定,蒙古不敢來犯。

(朱載垕縱情聲色)

但朱載垕在位期間懶於朝政,縱情聲色犬馬,不但服用大量春藥,還將後宮裡各種物件都繪上美女。

由於長期浸淫在成堆的女人裡,朱載垕終於不堪折磨,一病不起,36歲就去世了。

縱觀朱載垕執政的六年,不能說他窩囊無能。他之所以能有“隆慶新政”,關鍵一點是他懂得識人用人,並大膽放權,將大臣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其實明朝的政治制度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受限於中國傳統的權力結構,“皇帝”這個角色,很多時候,不亂動瞎折騰老百姓就能算是好皇帝了。而如果這個皇帝能用賢明的人當宰相,那更是可以稱之為賢君了。從這個角度講,隆慶帝完全可以被稱之為一個賢君。

所以,“窩囊無能”這四個字用來評價隆慶帝,實在有點委屈。

隆慶帝是少有的登基之前從未當過太子的明朝皇帝,而且他爹嘉靖皇帝對他屬實不算太好。隆慶在嘉靖的三個兒子裡排行老三,按說皇位本來沒他的份,可是老大死的早,老二剛剛立為太子就死了。就剩下隆慶(當時是裕王)和景王兩個人,嘉靖帝寵愛景王的母親而不崇拜裕王的母親,在不是長子的情況下,應該說裕王的皇位是很危險的,可是景王偏偏年紀輕輕的也死了。所以說隆慶這個皇位,要感謝古代落後的醫療技術。

雖然僅剩下這一根獨苗,但嘉靖依然不喜歡這個兒子。這位明朝歷史上脾氣最古怪的皇帝信奉著一種荒唐的“二龍不相見”理論,十幾年不見兒子。由於並未立為太子,所以也並沒有像其他朝代的太子一樣擁有像“監國”一樣的鍛鍊經驗,所以隆慶的行政能力,確實非常一般。

但隆慶貴在知人善任。無論是初期的徐階(前朝元老)還是後來的高拱,張居正,陳以勤,李春芳,都能稱得上是賢臣。隆慶帝的優點在於,他不像他的父親一樣,人不上朝,卻無時無刻都把控著權力,是嚴嵩這樣溜鬚拍馬的小人能夠上位。隆慶帝讓內閣放手去幹,和宋朝的皇帝不同,宋朝的王安石改革能否成功全看皇帝的喜惡,但隆慶朝的改革全是由內閣包辦,隆慶帝充當了一個旁觀者的角色。

這麼一個皇帝,他也許好色,但仍然不失為一個好皇帝,隆慶帝在位期間,海禁被打開,北方邊境開通了貿易,朝廷的收入與日俱增,明朝改變了嘉靖朝以來的頹勢。隆慶用自己的無為而治為明朝換來一個盛世,怎麼能說是“窩囊無能”呢?


小約翰


隆慶帝窩囊無能這話不知從何說起?儘管同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相比隆慶帝的個人能力的確比較平庸,但絕不是窩囊無能——據《明史》記載:隆慶帝寬仁大度,勤儉愛民,留心邊陲之事,處理都恰到好處,可謂明主。

隆慶帝一繼位就立即糾正了其父嘉靖皇帝時代的各種弊政:當初忽悠嘉靖皇帝煉製長生不老藥的方士全被問罪處置,因直言進諫而獲罪的大臣全部予以平反,逐步減免民間稅賦。以徐階、高拱、張居正三人為首的改革派被提拔重用,隆慶帝正是在他們的支持下逐步推行新政。表面上看嘉靖皇帝只是聽取他們的意見,在詔書上蓋蓋章。可實際上隆慶帝深諳權謀制衡之術——在他看來:身為帝王未必要凡事親力親為,更多時候帝王的職責是用人。由徐階、高拱、張居正及其下屬的班子組成的內閣是一個極其高效的內閣,他們出色的才幹彌補了隆慶帝在個人能力上的不足。

隆慶元年(1567年)張居正以隆慶帝登基前的王府舊臣的身份擢升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他終於在暗暗的較量中“直上盡頭竿”了。入閣以後的張居正正值明王朝流民四散,草譯禍起,國家帑藏空虛,用度匱乏之際,並且北方韃靼進兵中原,製造“庚戌之變”,南方土司爭權奪利,岑猛叛亂,“兩江震駭”,東南倭寇騷擾沿海,民不聊生。此外內閣內部的政治鬥爭日益白熱化。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嚴嵩倒臺後徐階繼任首輔。他和張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遺詔,糾正了世宗時期的修齋建醮、大興土木的弊端,為因冤案獲罪的勤勉朝臣恢復宮職,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認同。隆慶二年(1568年)七月徐階終因年邁致仕。次年徐階的老對手高拱重回內閣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內閣大權。

隆慶四年(1570年)蒙古韃靼部首領俺答汗進攻大同,計劃稱帝。張居正聞悉俺答的孫子把漢那吉攜妻比吉和乳母的丈夫阿力哥共十幾人情求內附,大同巡撫方逢時和宣大總督王崇古決策受降。鑑於此事非同小可,張居正寫信要崇古立刻把詳情“密示”於他。原來俺答的第三個兒子死時遺一小孩即把漢那吉,把漢那吉長大娶妻比吉,後愛上姑母之女三娘子並再娶。然而身為外祖父的俺答也愛上了三娘子意據為己有。於是祖孫之間為一個小女子心中結怨,演出失戀青年離家投漢的一幕。

張居正接到報告再次寫信給王崇古,要其妥善安排把漢那吉並派人通報俺答:“中國之法,得虜酋若子孫首者,賞萬金,爵通侯。吾非不能斷汝孫之首以請賞,但彼慕義而來,又汝親孫也,不忍殺之。”然後張居正指授方略:要祟古、逢時奏疏皇上納降。朝中很多人極力反對,認為敵情叵測.果然俺答的騎兵如黑雲壓城至北方邊境。祟古早在居正授意之下作好戰事準備並以其孫要挾,俺答終於被迫妥協。居正順水推舟應俺答之求,禮送把漢那吉回鄉,俺答則把趙全等叛臣綁送明室。把漢那吉穿著皇上官賜的大紅絲袍回韃靼帳幕。俺答見到非常感動,表示以後不再侵犯大同,並決定請求封貢、互市,和明友好相處。隆慶五年(1571年)明穆宗在居正等人的力勸下詔封俺答為順義王,並在沿邊三鎮開設馬市,與韃靼進行貿易。由此北部邊疆安定下來。

而被倭寇肆虐的東南海疆此時也已安定下來——事實上所謂的倭寇之中不乏東南沿海因海禁政策斷了生計的百姓被迫聚嘯海上以倭寇之名大肆劫掠,與此同時中日之間的勘合貿易早已斷絕,加之此時日本國內的戰亂導致大量戰敗的武士浪人和中國東南沿海的海商集團合流對抗明朝的海禁政策。

隆慶元年(1567年)2月4日明穆宗登基不到一個月就詔告群臣說:“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可奏言予以修改。”,福建巡撫都御史涂澤民上書曰“請開市舶,易私販為公販”(私販指走私商,公販指合法商人)。明穆宗當即批准了這一奏請。明穆宗宣佈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民間私人的海外貿易獲得了合法的地位,東南沿海各地的民間海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明朝出現一個比較全面的開放局面。

不久後又開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並以月港為治所設立海澄縣,設立督餉館,負責管理私人海外貿易並徵稅。督餉館對私人海外貿易管理的內容主要有:出海貿易的船隻不得攜帶違禁物品;船主要向督餉館領取船引並交納引稅。此外對日本的貿易仍在禁止之內,所有出海船隻均不得前往日本。若私自前往則處以“通倭”之罪。

雖然仍有著諸多管理和限制,開放的月港也只是一處小港口,但民間私人海外貿易至此畢竟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只要遵守政府的管理限制,民間私人海外貿易就被視為合法經營。政策和制度上的這種局部的和有限度的調整,史稱“隆慶開關”。隆慶開放使民間私人海外貿易擺脫了走私非法境地,開始有條件地公開進行和較為正常地發展,並迅速發揮了積極作用。史載隆慶初,僅月港一地,“所貿金錢,歲無慮數十萬,公私並賴”,成效明顯。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48年,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45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兩位皇帝,嘉靖皇帝是萬曆皇帝的祖父,祖孫二人在位時間共計93年,而嘉靖與萬曆兩位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間的隆慶是怎樣的存在,卻很容易受史家忽略,這跟他在位時間短有關,明穆宗隆慶皇帝在位僅六年,性格忠厚溫順,沒有像乃父以及兒子那般富有個性。

那麼,低調的隆慶皇帝果真就是一個無足輕重的皇帝嗎?隆慶皇帝在位時間雖然短,但卻是一位承前啟後的皇帝,在任上完成了兩項壯舉。第一件是調整對北方蒙古地區的政策,改變了明王朝與蒙古地區長期敵視的狀態,出現了有名的"俺答封貢",從此北方安定,邊貿互市繁興;第二件是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海禁的解除為中外貿易與交流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客觀來說,隆慶是一個忠厚溫順的中平帝王,雖然沒有其父親嘉靖那樣擁有超凡政治手腕,但能夠用人,聽得去意見,短短六年時間,革除了嘉靖時代的一些弊政,能夠用徐階、高拱、張居正等能臣做出一番壯舉,實為難得。但很可惜,他同時也是一位較為軟弱,好色的帝王。本來身體就不好,因縱慾過度,僅在位六年就過世。如果他在位時間更長一些,萬曆能夠在青壯年接手大明帝國,能有更多時間去成長,或許不至於養成叛逆、任性的性格,大明王朝可以走得更穩健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