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一線“哨兵”暢通監督執紀“最後一公里”——寧陽縣泗店鎮打造“形神兼備”基層紀檢隊伍

“都是鄉里鄉親,戶口能不能回遷咱得按制度辦,吃拿卡要的事兒咱是不能幹。”近日,寧陽縣泗店鎮楊家村支部書記王士剛拒絕了村民送來的一條煙。因為村裡馬上面臨舊村改造,近期找他突擊回遷戶口的人不少,“收人家的煙就‘燙手’了,幸虧村裡的紀檢委員專門因為這事提前給打了‘預防針’,否則我就違紀了。”

紀檢委員提前給打“預防針”,這在寧陽縣泗店鎮的36個村已經成為常態。

“從目前的統計數據來看,黨員腐敗、違法違紀現象67%——70%發生在基層,尤其是村居支部書記、主任,紀律意識不強,往往容易觸碰底線。”寧陽縣泗店鎮紀委書記紀政對記者說。

村級紀檢工作是縣級紀檢工作的延伸,是鎮級紀檢工作的陣地,去年以來,泗店鎮確定“五落實”工作要求,著力構建起五大體系,充分發揮基層村級紀檢委員的監督作用,利用他們貼近群眾、深入群眾的天然優勢,掌握黨員幹部動態,對本村事宜進行監督,防止問題的發生, 打造了一支“形神兼備”的一線紀檢隊伍,成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

“小課”激發大能量

“本月‘小課’的內容主要涉及扶貧領域的腐敗問題,以及黨員幹部涉黑涉惡典型案例……”5月13日,在寧陽縣泗店鎮會議室,36名村級紀檢委員正在參加當月的培訓,他們要根據當天學習的內容,在15日本村的“主題黨日”活動中對全村黨員幹部進行宣講。

羅河廠村紀檢委員尹浩仔細翻閱著領到的“委員小課”參考材料——一部分是通報的扶貧領域、涉黑涉惡典型案例,另一部分是扶貧違法問題解讀和涉黑涉惡違法犯罪類型。“兩部分材料一一對應,簡單明瞭,我好講,大夥兒也好懂。”

2017年開始,泗店鎮農村紀檢委員制度開始實行。2018年1月份,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全鎮36個村居重新推選配齊了政治素質較高、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紀檢委員,讓他們成為農村監督執紀、警示教育的排頭兵,走進到全鎮4.3萬居民身邊。

“紀檢委員小課”制度也應運而生。在每月15日農村主題當日開展前,鎮紀委召開各村紀檢委員會議,採取以會代訓、警示教育、觀摩學習等形式,組織開展紀檢委員培訓,為他們“量身定製”廉政講稿,並對講稿內容進行“手把手”傳授,指路子、教辦法,彌補紀檢委員對黨紀法規不熟悉、不會講的“短板”,要求他們在黨員活動日為本村黨員講讀。

“通過每月宣講小案例,給廣大黨員幹部時時敲警鐘,提高紀律規矩意識。”紀政說。截至目前,泗店鎮的“紀檢委員小課”已經持續為189名兩委幹部和能參加主題黨日的600多名黨員累計宣講通報案例36例1200餘次,紀檢委員成為村幹部身邊的廉政“小老師”和時時發聲提醒的廉政“小喇叭”,有效防止了部分“微腐敗”問題的發生。“紀檢委員也從一開始的不會講、不敢講,成長為農村紀檢工作的行家裡手。”

一張表 監督工作全覆蓋

翟勳旺是大孟集村的紀檢委員,每天他都按時到村委報到上班,閒暇時還要到村裡到處轉轉,村裡的財務狀況是否張榜公示,養老保險收繳情況如何,殘疾人民主評議工作是否公開透明……這些他都一一記錄在了泗店鎮紀委印發的《泗店鎮村級黨組織紀檢委員履責監督情況活動記錄表》上。在每月上報一張的記錄表上,除了當月詳細的村居事務監督情況外,還包括“主題黨日”的活動內容,當月信訪動向,以及對包村幹部、扶貧幹部工作情況反饋的“督政活動”,實現了“一表在手、工作全有”。

“這張表既是紀檢委員的履職表,也是廣大黨員幹部的‘緊箍咒’,各村方方面面的問題都會在這張表上體現。”泗店鎮紀委副書記寧方水告訴記者。如果有問題要舉報,紀檢委員還可以免簽名免蓋章,直接將問題寫在表上上交,解除了紀檢委員的後顧之憂。同時,鎮紀委還注重抓思想、定紀律、嚴考核,每年評選出“能見度黨員、能講廉政小課、能協助上級辦案、能化解苗頭矛盾、能上報問題線索”的“五好委員”,用點滴行為的固化,實現工作態度的轉變。

為了讓紀檢委員“理直氣壯”地開展工作,泗店鎮還出臺了《村級黨組織紀檢委員履責工作制度》,明確村紀檢委員的“七項監督工作”,完善權利行使保障機制,同時給予相應政治和經濟待遇,鎮黨委領導班子積極為紀檢委員“站臺”,提高紀檢委員的工作影響力。

“說實話,一開始當選紀檢委員,自己心裡也沒底,真的不知道怎麼去監督,現在好了,不但給我們指明瞭監督方向,傳授我們工作方法,還給了我們制度保障,現在越幹越有勁。”張家行村紀檢委員謝允營被評為上年度“五好委員”,他告訴記者,從不會監督,到不敢監督,再到自覺監督,鎮紀委的各項制度體系是他的強大“靠山”,確保了農村紀檢委員不是在單打獨鬥。

今年以來,全鎮各村紀檢委員累計參與扶貧成效驗收、低保複核等工作監督檢查100餘次,向村黨支部、鎮紀委反映問題四大類,涉及幹部群眾96戶,上報信息動向25條,監督“三務公開”“主題黨日”以及各村重大事項決策等情況320餘次,每月反饋89名包村幹部進村入戶工作情況,有效協助了黨委對包村幹部進村入戶工作的監督瞭解,36名一線“哨兵”為鎮紀委履行監督職責起了十分重要的基礎作用。

抓早抓小 防患於未然

“你們村報上來的受災畝數不對,一是不可能是整數,二是不可能這麼多。到底有沒有實地測量?是否存在虛報的情況?虛報了多少?為什麼要虛報?作為紀檢委員你們的監督責任做到了嗎?”5月17日,鎮紀委工作人員約談了幾個村的紀檢委員,一系列問題和證據讓紀檢委員啞口無言。

5月15日的一場強降雨天氣,讓泗店鎮不少農田受災。災情發生後,鎮農辦立刻聯繫相關保險公司理賠,而受災農田畝數虛報,讓理賠一度中斷。

“像這種政策性保險,15塊錢裡面有12塊是政府拿錢,虛報瞞報畝數的後果可想而知,責任人也難辭其咎。”鎮紀委工作人員解釋道。針對虛報受災面積這一情況,鎮紀委協調農辦、管理區等相關部門,重新組織測量統計受災畝數,同時協調保險公司按規定理賠,將一件嚴重的涉農違紀問題化解在了萌芽之中。

像這種“防患於未然”的事例還有很多,這離不開村紀檢委員的諄諄提醒,更離不開鎮紀委的“抓早抓小”。在日常工作中,鎮紀委注重提前通過分管領導、管區書記等了解工作動態、收集相關線索,凡是涉及廉政風險點的線索,都會作為工作任務,通過每月13日的紀檢委員會議精準反饋給紀檢委員,要求其在“委員小課”上提醒,在日常工作中關注。這一做法不僅解決了針對各村的精準監督問題,還幫助鎮紀委減輕了“點多人少”的壓力。

“紀委的職責是監督、執紀、問責,人們往往只看到紀委問責,其實我們更想把工作做在前面,不是誰出了事兒去‘辦他’,而是通過我們的監督提醒,讓他們別出事,這既是從嚴治黨的要求,也是對村幹部的保護。”泗店鎮黨委書記杜煥軍告訴記者。“村紀檢委員打通了農村監督執紀的‘最後一公里’,更是走在了預防違紀發生的‘最前一公里’上。”

擰緊末梢,清風自來。農村工作直面千家萬戶,是黨各項政策措施的落腳點,加強農村紀檢委員隊伍建設,就是要讓全面從嚴治黨往村級延伸,打造一直風清氣正的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從而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