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一线“哨兵”畅通监督执纪“最后一公里”——宁阳县泗店镇打造“形神兼备”基层纪检队伍

“都是乡里乡亲,户口能不能回迁咱得按制度办,吃拿卡要的事儿咱是不能干。”近日,宁阳县泗店镇杨家村支部书记王士刚拒绝了村民送来的一条烟。因为村里马上面临旧村改造,近期找他突击回迁户口的人不少,“收人家的烟就‘烫手’了,幸亏村里的纪检委员专门因为这事提前给打了‘预防针’,否则我就违纪了。”

纪检委员提前给打“预防针”,这在宁阳县泗店镇的36个村已经成为常态。

“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党员腐败、违法违纪现象67%——70%发生在基层,尤其是村居支部书记、主任,纪律意识不强,往往容易触碰底线。”宁阳县泗店镇纪委书记纪政对记者说。

村级纪检工作是县级纪检工作的延伸,是镇级纪检工作的阵地,去年以来,泗店镇确定“五落实”工作要求,着力构建起五大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村级纪检委员的监督作用,利用他们贴近群众、深入群众的天然优势,掌握党员干部动态,对本村事宜进行监督,防止问题的发生, 打造了一支“形神兼备”的一线纪检队伍,成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

“小课”激发大能量

“本月‘小课’的内容主要涉及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以及党员干部涉黑涉恶典型案例……”5月13日,在宁阳县泗店镇会议室,36名村级纪检委员正在参加当月的培训,他们要根据当天学习的内容,在15日本村的“主题党日”活动中对全村党员干部进行宣讲。

罗河厂村纪检委员尹浩仔细翻阅着领到的“委员小课”参考材料——一部分是通报的扶贫领域、涉黑涉恶典型案例,另一部分是扶贫违法问题解读和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类型。“两部分材料一一对应,简单明了,我好讲,大伙儿也好懂。”

2017年开始,泗店镇农村纪检委员制度开始实行。2018年1月份,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全镇36个村居重新推选配齐了政治素质较高、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纪检委员,让他们成为农村监督执纪、警示教育的排头兵,走进到全镇4.3万居民身边。

“纪检委员小课”制度也应运而生。在每月15日农村主题当日开展前,镇纪委召开各村纪检委员会议,采取以会代训、警示教育、观摩学习等形式,组织开展纪检委员培训,为他们“量身定制”廉政讲稿,并对讲稿内容进行“手把手”传授,指路子、教办法,弥补纪检委员对党纪法规不熟悉、不会讲的“短板”,要求他们在党员活动日为本村党员讲读。

“通过每月宣讲小案例,给广大党员干部时时敲警钟,提高纪律规矩意识。”纪政说。截至目前,泗店镇的“纪检委员小课”已经持续为189名两委干部和能参加主题党日的600多名党员累计宣讲通报案例36例1200余次,纪检委员成为村干部身边的廉政“小老师”和时时发声提醒的廉政“小喇叭”,有效防止了部分“微腐败”问题的发生。“纪检委员也从一开始的不会讲、不敢讲,成长为农村纪检工作的行家里手。”

一张表 监督工作全覆盖

翟勋旺是大孟集村的纪检委员,每天他都按时到村委报到上班,闲暇时还要到村里到处转转,村里的财务状况是否张榜公示,养老保险收缴情况如何,残疾人民主评议工作是否公开透明……这些他都一一记录在了泗店镇纪委印发的《泗店镇村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履责监督情况活动记录表》上。在每月上报一张的记录表上,除了当月详细的村居事务监督情况外,还包括“主题党日”的活动内容,当月信访动向,以及对包村干部、扶贫干部工作情况反馈的“督政活动”,实现了“一表在手、工作全有”。

“这张表既是纪检委员的履职表,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紧箍咒’,各村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会在这张表上体现。”泗店镇纪委副书记宁方水告诉记者。如果有问题要举报,纪检委员还可以免签名免盖章,直接将问题写在表上上交,解除了纪检委员的后顾之忧。同时,镇纪委还注重抓思想、定纪律、严考核,每年评选出“能见度党员、能讲廉政小课、能协助上级办案、能化解苗头矛盾、能上报问题线索”的“五好委员”,用点滴行为的固化,实现工作态度的转变。

为了让纪检委员“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泗店镇还出台了《村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履责工作制度》,明确村纪检委员的“七项监督工作”,完善权利行使保障机制,同时给予相应政治和经济待遇,镇党委领导班子积极为纪检委员“站台”,提高纪检委员的工作影响力。

“说实话,一开始当选纪检委员,自己心里也没底,真的不知道怎么去监督,现在好了,不但给我们指明了监督方向,传授我们工作方法,还给了我们制度保障,现在越干越有劲。”张家行村纪检委员谢允营被评为上年度“五好委员”,他告诉记者,从不会监督,到不敢监督,再到自觉监督,镇纪委的各项制度体系是他的强大“靠山”,确保了农村纪检委员不是在单打独斗。

今年以来,全镇各村纪检委员累计参与扶贫成效验收、低保复核等工作监督检查100余次,向村党支部、镇纪委反映问题四大类,涉及干部群众96户,上报信息动向25条,监督“三务公开”“主题党日”以及各村重大事项决策等情况320余次,每月反馈89名包村干部进村入户工作情况,有效协助了党委对包村干部进村入户工作的监督了解,36名一线“哨兵”为镇纪委履行监督职责起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抓早抓小 防患于未然

“你们村报上来的受灾亩数不对,一是不可能是整数,二是不可能这么多。到底有没有实地测量?是否存在虚报的情况?虚报了多少?为什么要虚报?作为纪检委员你们的监督责任做到了吗?”5月17日,镇纪委工作人员约谈了几个村的纪检委员,一系列问题和证据让纪检委员哑口无言。

5月15日的一场强降雨天气,让泗店镇不少农田受灾。灾情发生后,镇农办立刻联系相关保险公司理赔,而受灾农田亩数虚报,让理赔一度中断。

“像这种政策性保险,15块钱里面有12块是政府拿钱,虚报瞒报亩数的后果可想而知,责任人也难辞其咎。”镇纪委工作人员解释道。针对虚报受灾面积这一情况,镇纪委协调农办、管理区等相关部门,重新组织测量统计受灾亩数,同时协调保险公司按规定理赔,将一件严重的涉农违纪问题化解在了萌芽之中。

像这种“防患于未然”的事例还有很多,这离不开村纪检委员的谆谆提醒,更离不开镇纪委的“抓早抓小”。在日常工作中,镇纪委注重提前通过分管领导、管区书记等了解工作动态、收集相关线索,凡是涉及廉政风险点的线索,都会作为工作任务,通过每月13日的纪检委员会议精准反馈给纪检委员,要求其在“委员小课”上提醒,在日常工作中关注。这一做法不仅解决了针对各村的精准监督问题,还帮助镇纪委减轻了“点多人少”的压力。

“纪委的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人们往往只看到纪委问责,其实我们更想把工作做在前面,不是谁出了事儿去‘办他’,而是通过我们的监督提醒,让他们别出事,这既是从严治党的要求,也是对村干部的保护。”泗店镇党委书记杜焕军告诉记者。“村纪检委员打通了农村监督执纪的‘最后一公里’,更是走在了预防违纪发生的‘最前一公里’上。”

拧紧末梢,清风自来。农村工作直面千家万户,是党各项政策措施的落脚点,加强农村纪检委员队伍建设,就是要让全面从严治党往村级延伸,打造一直风清气正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从而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