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農村現代化而不是城鎮化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村農業的投資不斷加大,許多三農問題逐步化解,農村經濟迅猛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本人多次回鄉感受深刻。但是,我曾對一些個別農村基層幹部做過交談,在談到農村未來發展願景時,有些基層幹部認為,以後,農村也要向縣城一樣修廣場、修公園。把農村建設得像城市一樣漂亮。在這種意識驅使下,他們統一籌錢,對街道的大小樹木進行了砍伐,將門前屋後的柴火垛子統一移除,安上統一的路燈。將每家門前的小菜園子拆除,統一做成綠化帶,栽上矮化樹。看樣子,一副小城鎮的樣子。

我國幅員遼闊,東西南北地域文化差異很大,正因為這樣的歷史地域特質,造就了不同的鄉土文化,也造就千差萬別的地域特色明顯的鄉村建設風格,這些不同風格的地域特色,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裡的寶貴財富。比如,江南水鄉,民房參差錯落有別;白牆青瓦,水繞鄉村,綠樹成蔭,本來就是一幅美麗畫卷。但是,有些人,就想將民房弄成一排排,一行行整齊化一的城鎮。將繞村而過的小河填埋,修成廣場。西北地區的農村,本來房前屋後都是高大的喬木樹種,比如:洋槐、土槐、皂角樹、楸樹等等,這些高大樹木,活像一個綠色的城堡,對民居起到一個遮風擋雨、遮陽庇廕的作用。走到西北地區的農村,遠遠看去,凡是有高大的綠樹圍起來的地方,必然是一個大的村莊。很有地域特色。但是,現在有些人借城鎮化建設之名卻將它伐掉,改栽矮化的黃楊、冬青。被他們改造的鄉村光禿禿的,沒有了而以前房前屋後的綠色堡壘做掩護,一個夏天沒有遮陰的地方,只有光禿禿的廣場。這樣的修建,是對農村的美是一種破壞。有些地方的農村,已經沒有了鄉村的鄉土氣息,已經沒有了地域差異特色,更體現不出傳統文化的印記,人們看到的只有城鎮化的影子。

我們的規劃師、建築設計師都到哪裡去了。不言而喻,他們都在,他們都在忙著搞城市的規劃設計,沒有人願意去農村,為農民設計規劃一下秀美鄉村。

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農村現代化,絕不是簡單的農村城鎮化。新農村建設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特色,發揚、放大傳統特色,而不是千遍一律的城鎮化。本來,農民房前做一些籬笆,種植一些蔬菜,不但可以吃上自己種的放心菜,也可以減少農民不必要的開支,何樂而不為。但是,有些地方就是要將這些種菜的籬笆清除掉,然後用水泥做成護欄,栽上矮化樹木或者草坪。在農村,有些地方有上千年以來挖制的水塘。水塘四周柳樹成蔭,蛙鳴不斷。這些水塘一是起著排澇的作用,二是集雨灌溉或解決牲畜飲水問題。有些基層幹部,看到死水一潭,很不雅觀。加之管理不善,垃圾成堆。所以,有些人就乾脆予以填埋。還有一些地方,將池塘用牆圍起來,改做垃圾場。

各地的民房建築風格與鄉村風貌,是幾千年歷史逐步造就的,有些文化蘊含豐富厚重,有些基層幹部認為,這些與城市相比較,多麼土氣,還是拆了吧,拆除後,按小城鎮的樣子,統一規劃,整齊一律的建設起來多好。

社會在發展,文明在進步,然而,在有些地方的農村,傳統和特色卻在丟失。

我們呼籲,我們的設計規劃大師們,去農村多走一走,看一看,多采集些鄉土文化元素,培育以下你們的地域民風設計規劃的藝術思維,為農村、為農民多設計一些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築設計

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農村現代化而不是城鎮化

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農村現代化而不是城鎮化

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農村現代化而不是城鎮化

作品,給廣大的農民朋友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