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父母眼裡除了教師公務員事業編別的就都不叫工作了嗎?

劉凱倫


在現在社會中確實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每當大學即將畢業時,父母就會遊說子女去考教師公務員事業編(下稱考編),這似乎已經成了一種常態。筆者在此談談自己對這一現象的看法。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考編工作穩定,社會地位高,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有體面又受尊重的工作,這樣更有“面子”,同時也不用到處奔波,受苦受累;二是考編更有工資福利待遇相對較好,相對其他職業更有發展前景;三是父母思想認識的侷限性,考編現象主要存在與北方,筆者認為北方的父母受傳統思想影響更深,更容易對考編有認同感;四是考編一般都會回原籍,父母一般都會希望子女能夠在身邊,而將子女留在身邊最好的方式就是考編。

父母的良苦用心,作為子女的也應該理解,對於父母的建議,筆者認為也應該充分的考慮。

第一,如果你覺得自己有能力到外邊闖一闖,那就跟自己的父母好好地聊聊,讓父母明白你心中的想法,瞭解你的理想。

第二,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自信出外闖蕩,那就聽父母的話考編試試。

第三,父母的建議,作為子女的應該反覆考量,畢竟父母比我們的人生經歷要豐富,他們知道的事情也比我們多,他們的建議往往更具現實性。

第四,筆者基本支持這類父母的想法的。如果一般院校畢業,能力一般,就選擇考編試試,筆者身邊有很多考生,剛畢業的時候瞧不起考編的人,可是經過兩年的闖蕩,他們又選擇回到家鄉考編,他們的例子是最現實、最鮮活的。

歡迎關注“東愛雨公考”,專注公職考試,專業為考試、體制內提拔、職業規劃、職業選擇等答疑解惑,歡迎私信、留言。

東愛雨小公


大部分人現在都受困於家長,想創業,家長甚至親戚都讓考公務員事業單位,難道他們眼裡就只有公務員事業單位才叫工作,其他都叫打工嗎?其實家裡人想法也不是完全錯誤的,也有一定道理。



首先收入:公務員事業編工資確實不高,但是絕對處於地區中上游,保證買房買車勉強過上小康日子還是沒有有問題的,但是想發財,我送你大家一句別想了。其他工作,行行出狀元,畢竟和馬雲長的像的不下幾十個,但是像馬雲混的好的還是隻有一個。混好了就是馬雲,人生巔峰,混的不好就是父母眼中的打工仔。

穩定性:公務員事業編只要不作奸犯科,基本上可以幹到退休,要是有事業心當個科長處長還是有很大機會的。但是其他行業基本上是隻要稍微有點差池,對不起,拜拜了,老闆炒魷魚了,三天兩頭跳槽,沒有安全感。



其實很多優秀的年輕人我還是鼓勵出去闖一闖,公務員事業編雖然收入好,穩定,但也有他的不足。一般人要是有能力還是考個公務員事業編幸福的度過餘生吧。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


父母眼裡除了教師公務員事業編別的就不叫工作了嗎?

其實工作這個概念,就是凡是從事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就叫工作。由此來看,凡是勞動就是在工作。

假如說在父母眼裡的工作是問題中的那種,這也是一個特定的父母群體:子女現在20多歲,正在找一個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而父母認為是公務員或有事業編制,薪資由財政支付的才算工作。那麼,這部分人的應該在50一60歲之間。也就是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的人。

這個年代出生的人對有沒有工作的概念,實際是指有沒有薪金。如果每月有,就是有工作。如果沒有就是沒工作。

在有薪金中又分為正式工和臨時工。正式工是指在國家計劃內的,有城鎮戶口,有工作單位,每月有固定工資的人。職業為工廠職工;商業職工;事業單位及行政單位工作人員。臨時工則是不固定單位或相對固定的單位,大多以日計酬發放工資的人。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的改制,私企的發展,聘任制的實行,職業終身制的格局打破,很多人就把這種情況叫做沒工作,而只認為事業單位,公務員這種穩定的,不容易被辭退的,可以幹一輩子的叫有工作。當然教師也是這種有事業編制的職業。

其實,這樣的父母眼裡的工作,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看問題很不完整,也很不實際。且不說對其它工作的偏見,即使對事業編,公務員的瞭解也很不全面。因為原有編制的醫生,教師,也將取消事業編制了。不知道這部分父母又會怎樣鑑定工作這一概念?

有一天碰上一個熟人,原來他們夫妻倆都在商業系統,不經意說到孩子,他說孩子沒工作。再往下說才知道孩子在商場黃金手飾經營一個櫃檯,每次進貨是論公斤進的。大吃一驚說:你還要什麼工作?他又說了一句:這都是私人的。看來,對工作的理解停留在上個世紀的人還真有,不合時宜的叫人哭笑不得。


天太2


小公沒有地域黑,有這種想法的多數是農村的父母,或三四線城市的父母,且多數文化程度不高或有過滄桑的經歷。在他們的眼裡,穩定勝過一切,他們不想讓子女像他們過去一樣經歷太多波折,出現生活的困頓,所以在看不到明確的未來之前,他們都希望子女能選擇穩定點的工作,進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擇公務員、教師、醫生等類似“鐵飯碗”的職業。

所以要客觀看待這樣的事情。不要覺得父母這樣想不對,甚至不可理喻,時代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樣。他們有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你只需要明白一點,無論如何,他們都是為你好,為了你的將來好就夠了。在這裡,小公有兩點建議:

1、如果可以的話,儘量多尊重、考慮父母的意見和建議。他們不會害你,都是為你好,在你沒有明確目標和方向的前提下,不要拿無知當個性,按照他們的建議去選擇職業,大成就不敢說,可以保證一點的是至少不會走錯路。所謂的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就是這個意思。

2、如果你選擇了與他們想法不一樣的路,請一定要堅持下去。他們不想讓你去一些他們認為不穩定的單位或企業,是因為他們怕你走彎路。而如果你堅持下去,他們也會支持,因為你讓他們看到了希望,他們放心了。所以有時候當我們做事與父母想法不一致,不要去埋怨他們不理解你,或急著取得他們的支持,正確的方法是努力去幹出成績,讓他們看到希望。有了希望,他們安心了,自然一切都理解了。


80後小公


父母為何鍾情於讓孩子當老師,考公務員和事業編呢?

答:一般來講,這群父母本身可能也是體制內的職員,這類人群的共同點是:畏懼風險,酷愛穩定,對於“鐵飯碗”情有獨鍾,旱澇保收的工作,能給他們極大的安全感。

說得直白點,父母可能曾經經歷很多生活波折,也可能本身害怕冒險,才希望自己的孩子工作穩定一點。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在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的確能給人安全感。父母這樣的期待,肯定是為孩子好,毋庸置疑。

但我們要談談別的可能。

  1. 如果你本身保守聽話,又喜歡按部就班,那公務員事業編這個選擇非常好。

  2. 如果你有自己的夢想,不甘於平庸的生活,“穩定”就是種束縛。

  3. 如果你是直率爽朗的人,鍾情於腳踏實地,做實事,對成就有一定的期許,那麼,公務員的簡單重複,也許會讓你感到枯燥乏味。

  4. 如果你喜歡創造,不喜歡一成不變,創業也不錯啊。

所以說,人生並非千人一面,而是千人千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理想,只要走的是符合自己個性的路,每條路都可以走出幸福的感覺。

父母的期許,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希望你有好的生活,不要太受苦。他們只是不知道,違背內心對自己的定位,對有些人來講並不痛苦,不就是換個工作嗎?可對於有些人來講,卻可能是後悔一生的大事。

理解你的父母,然後,問問自己,想做什麼?Just do it!



素秋慈


對於不少的父母來說,確實覺得只有進入體制內才是好的工作。語嫣姐姐舉個心竺公考團隊的產品經理的案例。

他說他小時候在農村長大,小時候村裡出一個大學生,或者是中專生就非常不容易了,畢業後可以拿到居民戶口,就覺得一輩子有了保障了。說到單位,就特別嚮往,覺得單位裡的人就高人一等。

等到他上了大學後,也希望能考上公務員,以後能出人頭地。說村上誰誰誰再稅務局,一年收入很多,特別好,說誰誰誰在郵局也特別好。直到他畢業被校園招聘,去了阿里巴巴的時候,還不放心,覺得這個企業安穩不安穩,那時已經是08,09年了。

而這幾年的發展,阿里巴巴的知名度已經越來越大,馬爸爸也家喻戶曉的人物,覺得阿里巴巴是非常好的單位,還是覺得是單位。



等到他加入心竺公考的時候,長輩覺得他瘋了,辭去收入那麼好的工作,離開那麼好的單位,去一家創業公司,是不是瘋了。

這麼典型的父母的眼裡對孩子的工作的期望。他們本質上是希望孩子能有個穩定的工作,以前是單位,現在是大企業。這跟他們的生存環境,見識有很大的關係。

在他們看來,就是要在大的地方,要穩定,要有還可以的收入和社會地位。

這代表了不少的父母。

但是也有不少父母的格局很大,很開明,覺得孩子就要出去闖闖,語嫣姐姐團隊裡就有這樣的同學,覺得創業公司對孩子的成長更大。

語嫣姐姐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創業,民企等體制外的,一定會被更多父母接受。

心竺公考,用科技推動公考發展。


心竺公考齊老師


我父母就是這樣的人,我考上公務員,一個月3300😄現在我媽天天說看人家誰家小誰,年終獎14萬,一個月掙2萬,您忘了當初怎麼說人家的嗎?就是個打工的,還是公務員好,旱澇保收,旱澇保收有個屁用啊?人家開奔馳,你兒子坐地鐵,公務員,公務員除了每個月能開支還有啥?滿大街的門市,滿馬路的豪車有幾個是公務員的?人家掙錢就是不務正業,只有公務員是好工作嗎?公務員就是一般老百姓,也不都是一級公務員,沒多少有權的。


服務器已異常


父母都希望孩子們平安幸福,特別中國的傳統思想不求富貴但求平安。而公務員非常符合這個標準,不但穩定,還有發展前途,穩中求進,往上爬,可以混個一官半職。又可以光宗耀祖了。企業上班,無論如何,都是給私企打工,再好的私企也不如國家靠的住呀😄


慧瑞6


是的,大多數父母都是這個心裡。相對來說,在三四線城市,多數人認為有個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再加上一個穩定的家庭,比什麼都強,過著溫飽的生活,強過那些今天這打工,明天那打工的人們,或許他們掙得不多,但老百姓認為比較有臉面,有自豪感,早八晚五的工作就是好,所以願意讓孩子去考這些地方,目的就是臉上有光。


擦肩轉身而過


是這樣的,我家農村的我爸沒讀過什麼書,家族也沒幾個大學生,我考上大學之後,我爸就開始給我規劃以後要做什麼工作,除了公務員,教師,其他的都不行,大學畢業後我沒有按我老爸想的那樣去做,找了其他工作,從那之後每次別人問我爸“你女兒在哪工作”,我爸淡淡的回一句“沒工作,在外打工”。到現在別人都說我是大學白讀了,大學出來就打工。我都沒臉回家過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