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風采|王貴 一顆“紅心”孕育品牌農業

風采|王貴 一顆“紅心”孕育品牌農業

本刊記者 杜玉

六年前,他放棄珠海普華集團的高管職位,將積攢的上億資產投入到蒼溪縣的大山裡;他成立華樸農業,積極探索讓蒼溪獼猴桃走出大山,用走向世界的科學種植方法,帶領上萬人脫貧致富;如今他擁有國內最大規模的自有獼猴桃基地,在成就一家“中國佳沛”的路上狂奔。

他,就是王貴——華樸農業董事長。記者隨同工作人員走進蒼溪果園,在滿眼綠色、枝葉茂密的獼猴桃果園裡見到了他,身著T恤,戴著黑邊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記者到達時,王貴正站在果樹旁跟果農探討獼猴桃的生長情況,耐心而專注。當詢問起他的創業故事時,他打趣說:“沒有故事,無關勵志,土生土長,就是好吃。”這也是華樸農業網站首頁的標語。王貴坦言,他只是在做一件他認為有意義的事情,這是他認為的實現人生價值最好的途徑。

“一顆獼猴桃”成就的創業

王貴出生於四川省威遠縣一個普通農民家裡,作為男孩子,他從小便承擔起家裡粗重的農活,擔水、挑肥等。“我小時候的願望就是擁有一輛三輪車,幹活可以不用那麼費力。”中專畢業後,他做過機械廠車工、幹過銷售,後來隨朋友到珠海市做房地產生意。踏實肯幹的王貴,經過多年努力打拼,已經做到珠海普華集團的高管,身家過億,在廣州房地產圈也是一個風雲人物。就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他突然停掉了廣州的房地產生意,轉而投資知之甚少的獼猴桃產業,這讓人甚是不解。然而這一切都源於王貴一次特殊的經歷。他同記者開玩笑說:“娶媳婦一定要娶好,娶一個好媳婦能娶回一個產業。”

王貴的妻子是四川省蒼溪縣人,隨妻子回鄉探親的他,在親戚家裡偶然吃到了紅心獼猴桃,這種獼猴桃切開後,果心有紫紅色線條,呈放射狀分佈,像太陽光芒四射,因此被稱為“紅陽獼猴桃”,是蒼溪縣產量最高的一個紅心獼猴桃品種。“那種味道讓我非常驚訝,在我看來就是一個非常極致的產品,有比較大的差異性特徵:紅心、無毛、糖度高等,是非常寶貴的資源,應當加以傳揚。”經過對蒼溪縣的自然資源、氣候環境、投資環境、政府的行政效能等情況的調研,王貴對蒼溪紅心獼猴桃有了初步的認識。他憑藉多年商場經驗斷定,蒼溪縣農業發展的前景將非常可觀。

一直以來,王貴心繫四川發展,他想帶領更多人致富。“房地產是生意,不是事業。做農業不一樣,這是一輩子的事業。”

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是川陝革命老區、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定貧困縣,也是世界紅心獼猴桃原產地、中國紅心獼猴桃第一縣。1986年,科學人員在蒼溪發現了國內第一株紅心獼猴桃品種,後來又選育出稀有的紅陽、紅華、紅美等紅心獼猴桃新品種,蒼溪縣獨特的土壤、水分、氣候,被專家認定為獼猴桃的最佳適生區。

“說來也巧,蒼溪註定與‘紅’有關。它是著名的紅色革命故里、將軍縣。文化底蘊非常深厚,但由於傳統發展理念的侷限,導致蒼溪紅心獼猴桃產業無法做大做強。而我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況。”2012年,王貴投入全部身家,成立了華樸農業,在蒼溪紮根下來。

跨行創業“蜀道難”

有時候,夢想和現實之間總是有距離。王貴雖然致力於科學化種植,但之前對獼猴桃種植知道的並不多,到蒼溪後也是從頭學起。由於缺乏相關經驗,他交了不少的學費。講起當時的經歷,王貴感言有件事,他如今想起仍覺得不寒而慄。“做農業是非常煎熬的過程,總的風險很大。”

2013年的一天,王貴聽工人說一個基地出事兒了,那是位於蒼溪縣嶽東鎮守埡村的一個獼猴桃種植基地,他投資了上千萬元,盼著能有好的收成。沒想到當他趕到的時候,看著園子裡的情形一下子傻眼了。“就像人的皮膚流膿的狀況,我們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沒有有效的處理措施。”獼猴桃潰瘍病發病原因複雜,來勢兇猛,流行年份可以導致全園瀕於毀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王貴的園子也沒能逃過一劫。“這砍掉的不是一棵樹,砍掉的是心血。”這場天災給他敲響了警鐘,做農業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王貴痛定思痛,他請來了專家進行指導、建立有機肥廠、改善土壤環境、加強了修剪工具的消毒等。“這個園子的失敗,反而推進了之後園子的標準化進程,這是花錢買來的寶貴經驗。我要做就做有機、安全的農產品。”他甚至不惜重金買來獼猴桃的穗條對紅心獼猴桃進行品種升級。這一系列舉措,在外人眼中有些特立獨行。

農業產業特點是週期長、投入大、回報慢,所以選擇一個合適的產業是勝敗的關鍵。在王貴看來,中國的品牌農業在繼橙子(褚橙和17.5°)之後,下一個品類會是獼猴桃。蒼溪獼猴桃雖然有一定規模,但產業化程度較低,是阻礙蒼溪獼猴桃產業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王貴認為,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就要做標準化、品牌化農業。“在國內很少有人能把獼猴桃的種植做到標準化,我就要向著標準化種植的方向去努力。”華樸農業從最初的800畝到如今的2.6萬畝的標準化獼猴桃自建基地,始終堅持推行數據化、智慧化種植管理模式,通過大數據實現種植過程透明化,改善傳統農業種植模式。“我們採用水肥一體化滴灌設備,根據滴的數量和速度,計算每一小時每一分鐘灌輸肥料數量。只需要在電腦上設置好任務,肥料養分就會直接均勻地施到作物根系層,節水、節肥、省工,且有效避免浪費。”王貴說,這些只是他現代化設施中很小的一部分,現在,他可以坐在辦公室看到果園裡的一切,甚至可以看清楚獼猴桃樹葉上的葉脈。為更好地實現蒼溪獼猴桃的商品化程度,王貴在考察了新西蘭佳沛產業之後,引進了在新西蘭佔據80%市場份額以上的包裝分選線品牌,並投資數千萬在蒼溪建起了最先進的選果線。“我們這套選果線,有一套圖像識別系統,每一個水果都會像x射線一樣掃描一下,檢測糖分、幹物質含量、果心的硬度等指標。在50秒之內,獼猴桃就會自動按照大小、重量、形狀、硬度、含糖度進行分類,保證每一盒獼猴桃的外觀和口感都統一。”

在王貴的帶領下,華樸目前已建成年產3萬噸獼猴桃專用有機肥生產車間,以及佔地60畝、建築面積3萬多平米的萬噸獼猴桃採後處理中心,擁有國內最早建成的進口紅外線質量檢測系統、冷鏈物流分選線和萬噸級保鮮庫,已建成建築面積上萬平米、年加工產值超10億的獼猴桃果酒、果醬、複合果汁飲料和酵素等系列精深加工產品車間。華樸園區已完成“智慧化”、“大數據”系統建設,採用滴灌技術以及割草機、施肥開溝機、翻塬翻挖機等先進農機具。王貴的目標是在三年內,公司自己的種植園加上訂單園達到5萬畝以上,帶動全縣10萬餘戶獼猴桃種植戶,年獼猴桃吞吐量可以超過20萬噸。

风采|王贵 一颗“红心”孕育品牌农业

“紅心”孕育的金字招牌

在產品實現標準化種植以後,如何讓蒼溪獼猴桃真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也是王貴和他的團隊積極探索的問題。2014年9月,華樸農業參加了都江堰市的國際獼猴桃節,蒼溪作為紅心獼猴桃的原產地,但在種植面積和國際影響力上卻遠不如都江堰。這讓王貴陷入了深思,如何有效拓展銷售渠道,讓蒼溪獼猴桃為大家所知。“當時我和我的團隊決定利用蓬勃發展的電商平臺做一系列的嘗試,希望能打響蒼溪獼猴桃的招牌。”

2015年9月中旬,蒼溪縣與京東合作舉辦了首屆線上紅心獼猴桃採摘節,在京東商城的掌上秒殺頁面中,僅僅用了36秒,5000件獼猴桃就一搶而空。獼猴桃採摘節期間線上獨立訪客達100餘萬人,總銷售量接近500餘萬元,網絡將蒼溪獼猴桃與全國市場拉得如此之近。至此,華樸開始嘗試與京東生鮮部門建立直採合作。通過生鮮冷鏈的對接,蒼溪獼猴桃可以保證高品質、低損耗、高效配送至全國市場。直營模式帶來消費者體驗的提升,華樸農業獼猴桃產品的好評率高達97%+,長期在同類別產品中排名第一。2016年10月,京東蒼溪特產館上線,由華樸農業全面負責運營,華樸農業與京東的合作更為多元化。

品牌化一直是農業企業頭疼的問題,品牌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不僅是產品差異化的外在符號表現,也是市場區隔和產生附加值的有效手段。華樸農業採用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的雙品牌操作模式。每個包裝上都印上“蒼溪獼猴桃”品牌,在享受地方優惠政策的同時,也為推動地標品牌貢獻企業力量。

2015年,華樸農業註冊了“壹顆紅心”商標,王貴告訴記者,他希望“壹顆紅心”不僅代表一顆優質的獼猴桃,而且也能夠成為消費者之間愛的陪伴。“當今社會節奏太快,人們忙碌於工作缺乏對家人的陪伴,希望他們能用一顆紅心來對待身邊的人和事。”華樸農業將“壹顆紅心”作為主商標,用於電商等新渠道,而“華樸”作為副牌,走流通和商超,75%的獼猴桃通過這些渠道銷往北京、上海、廣東等地。

除了傳統的銷售方式,在華樸農業的基地採訪時,記者發現,在園子裡有很多這樣的小牌子,上面寫著“私人定製”的字樣。王貴告訴記者:“我們有20%左右的獼猴桃通過自營平臺,自營會員,比如像莊主這樣的銷售模式進行。”他將認購獼猴桃的客戶稱為“莊主”,莊主用10萬元認購一畝地,這畝地5年內結出的獼猴桃都屬於莊主。這種銷售方式,王貴去年開始嘗試,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有500位莊主認夠了獼猴桃。“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鎖定一批高端客戶,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王貴每年還有5%的獼猴桃作為出口銷售,出口加內銷已簽訂單量超過了1.2億元。除了紅心獼猴桃,他還開發了新品種的獼猴桃交給當地農戶種植,帶領當地農戶一起致富。“我們希望把這個產業做到NO.1,但這是一個比較艱苦的過程。如今農業不再是靠天吃飯的產業,它是可以量化的自然科學。”

發揮龍頭作用助力扶貧

華樸農業在實現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對蒼溪獼猴桃產業發展也起到重要的帶頭作用。經過多年發展,華樸農業探索出惠農、強農的“固定流轉費+分紅模式”、“務工費+產量分紅模式”、“返租倒包模式”、“保低收購模式”、金融產品扶持模式、電商技能培訓模式等多種靈活的利益聯結機制,被農業部、四川省委組織部等單位做為典型案例編入各類學習教材廣泛推薦。王貴介紹說,在華樸農業的帶動下,當地群眾發展種植獼猴桃3萬餘畝,戶均增收7000元,為當地群眾創造就業崗位2萬個。以“反租倒包”為例,公司將建好的園區以優惠價格反租給貧困戶,由公司提供統一品種、統一技術,讓農戶自行種植、管理,公司統一銷售。按每畝產量1噸、均價10元/公斤計算,每畝收入可達1萬元。如今華樸農業種植基地涉及12個鄉鎮24個村,全縣30餘萬獼猴桃從業人員中的43000多名貧困人口成了產業工人,是獼猴桃產業發展的直接受益者。

華樸農業的扶貧工作得到了蒼溪縣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充分激活了產業投入渠道,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今年以來全縣投入獼猴桃產業發展的各類資金達3億元,促進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廣元市委書記王菲說:“從產業源頭上破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矛盾難題,要堅持優勢產業主導,把我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在適宜區域發展最適宜的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紅心獼猴桃等全產業集群,需要龍頭企業帶動。”華樸農業作為地方龍頭農企,享受地方優惠政策的同時,在地方扶貧事業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經過6年規模化發展,蒼溪縣粉牆黛瓦的民俗散落在桃園之中,呈現出一幅“桃源深處有人家”的畫卷,使得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從理想變為現實。2016年,華樸農業率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成為全國獼猴桃產業第一股。

多年從事房地產生意的王貴深知,農業產業要想做成百年品牌,僅靠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社會資本的幫助。華樸農業在2016年成功上市,這進一步推動了公司規劃化和透明化運營,華樸農業在衝擊國內“佳沛”的道路上信心滿滿。與此同時,王貴也有一些擔憂,“農業企業發展人才問題是老大難,堅持做農業的人才太少,這讓企業非常頭痛。”他坦言,如今的農業已經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景象了,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式,人才更是現代農業的瓶頸。“中國人的思想總是覺得好不容易走出農村,就不想再回去。色彩斑斕的城市遠比農村有誘惑力,導致能夠堅持從事農業的人才少之又少。”王貴告訴記者,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農業農村也進入新時代,農業生產顯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農村雙創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希望更多的人才能夠投身農業產業發展中來,共創國內品牌農業。

风采|王贵 一颗“红心”孕育品牌农业风采|王贵 一颗“红心”孕育品牌农业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