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互聯網時代還有人看電視嗎?

體育產業生態圈


“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在“斷網”話題下,美國有線電視與互聯網的對抗,似乎又來到了一個新的賽點,生態圈專欄作者郭愛兵就來深入探討這一命題。

他同樣也表示:相較而言,中國的體育市場有更好的土壤來成就一兩個體育視頻網站崛起的神話。

專欄 | 郭 愛兵

最近,美國電視“斷網”話題又被炒的火熱,媒體流網站Netflix一季度末在美國的用戶數增加到了5500萬,碾壓老牌有線電視電影頻道HBO,引發了不少有線電視已死的哀嘆。

與此同時,一些早年以做論壇走深入報道的網站,包括Bleacher Report,也開始向體育轉播行業滲透。兩股力量的夾擊,造成了一股傳統電視傳媒江河日下的末世感。

討論有線無線、在網斷網、電視體育直播和網絡體育直播等等這些話題之前,我想有些個概念大家還是要先弄清楚,否則很有可能演變成關公戰秦瓊,把不少風馬牛不相及的故事給拉到一起說。

先說“斷網行動”,這就是說新生代開始依靠手機或者各種盒子來觀看電視,導致傳統的有線電視網絡運行商的生存面臨巨大考驗。

這個趨勢是個不爭的事實,原因就跟微軟被蘋果和安卓操作系統替代,手機短信被微信和WhatsApp幹掉一樣,是落後被先進,老技術被新科技取代的結果,除了順勢而為,沒有什麼挽回的餘地。這種科技的降維打擊,就是網絡上常講的——幹掉你但和你無關。

有線電視的興起遠早於互聯網的出現,一根金屬線連到了家裡,有線電視幾十個上百個頻道隨你看,一下子把吃瓜群眾從無線接收信號不穩定的痛苦中解放出來。後來逐漸出現了互聯網,有線電視忽然間發現,自己聯到客戶家裡的這個金屬線,就是現成的寬帶互聯網,於是立刻搖身一變趕上了互聯網時代的這個救命稻草。

當初Time Warner之所以有錢能撿起來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靠到就是有線電視時代的現金積累,後來隨著互聯網的到來又變成了寬帶供應商,可以說兩個時代的好日子都趕上了。

再往後,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有線電視和寬帶供應商的日子開始難過,寬帶的優勢從移動技術3G、4G到5G的進步慢慢的被逐步蠶食。如果運營商們對於5G技術的描述水分不是太過,那今後寬帶就可以逐步地消失了,除了穩定,寬帶在技術上完全沒有和5G抗衡的餘地了。

所以在“斷網運動”這個維度來說,無論是美國或者歐洲或者中國,有線電視和寬帶供應商慢慢的到了被時代和技術淘汰的邊緣,必須要想辦法來開拓新的市場,爭取以各種新面目繼續留在消費者家裡

前一段美國有線電視連接商巨頭Comcast接連下狠手爭奪英國的Sky TV,並且在美國與迪士尼競價Fox電視資產,都是這種強烈要活命要生活願望的體現。

Comcast確實擁有美國四大電視臺之一的NBC,但他四處開戰搶奪電視資源這個事兒和NBC沒有一毛關係,完全是以有線電視和寬帶網絡運營商的姿勢,歇斯底里的自救運動。

在有線電視連接商之外,才能談到各大電視臺在收視率和付費觀眾流失方面的得與失。電視觀眾的數量在移動通訊技術的衝擊下,確實呈逐步下降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不看電視這也是事實。如果以此作為依據來到處電視運營商們快要完蛋了,那完全是過度解讀,把受眾對於電視媒體的依賴看的太簡單了。

到目前為止,人類歷史上出現了大概三種主要媒體,報紙、電臺和電視,這三種媒體都是後者碾壓前者的關係。

從人類接受信息的難易度角度講,報紙最難,無論文章寫的再天花亂墜,讀者都要加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把故事串聯起來。比報紙容易的媒介是廣播,即提高了信息的時效性,也比閱讀報紙提取信息更省力。

把報紙和廣播全都打趴下的肯定是電視,既有畫面減少了抽象思考的時間,又圖文並茂比枯燥的電臺描述更省心省力省時間。或者形象的說,報紙是用耳朵加大腦來接收信息,電臺使用耳朵和大腦,電視使用眼睛耳朵和大腦,接收的難度直線下降,效率直線上升。

比較報紙電臺和電視的接收難易度,我想說明的是,即使在現在的無線互聯網時代,大家接收信息的方式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從網站上看到的東西,也還是報紙,電臺,電視傳遞的那些信息。

對於各大電視臺來說,有線訂閱觀眾的下降,並不意味著收視率的降低,很多的觀眾只是不在通過有線電視來觀看節目罷了,該看的節目他們還是會在不同的時間和平臺繼續收看。

所以對於各大電視網的挑戰,是如何想辦法把有線電視網之外的觀眾找到,並通過自己開辦網絡平臺或者與其他的網絡平臺合作來繼續收取電視保護費。“斷網”對於電視臺來不是致命的技術障礙,盜版和無有效網絡平臺出口才是最大的敵人。

對於電視轉播的內容,按製作方式來說,可以簡單的分成兩類:直播和錄播。在直播裡面,就涉及到我們體育圈最關注的體育賽事直播了,這是皇冠上的夜明珠,無論多麼的吹噓其重要性都不為過。對於其他的直播類節目,包括突然新聞的直播,在不可預測性上面都無法和體育賽事相提並論。

在錄播裡面,這時候我們才能終於提到文章開頭所講的Netflix、HBO和Amazon Prime。Netflix的訂閱數大概是5500萬人,HBO網絡加有線是4000萬訂戶,Amazon Prime大概在全美有2600萬用戶。

再往下排還有HULU和Sling TV,這些網站就是傳統電視臺的網絡馬甲了,相當於把電視臺的節目零售給網絡用戶,這裡面有損失的是Comcast這種有線連接商,賺錢的是電視臺節目製造商。不少追美劇的朋友都是Netflix和HBO Now的忠實用戶,在電視劇和娛樂節目這些領域,傳統有線接入商完全被他們斷了網,這個是時代使然,沒有挽救餘地。對於電視臺來說,這不是什麼壞事兒, 很多CBS、FOX、ABC和NBC熱映的連續劇,不過是挪了個地方在這些網站重新再被播放一邊而已。

電視劇和娛樂節目的首播,本身就是個技術進步與技術落後糾結的產物。沒人願意每晚八點傻傻的守在電視機前等待看一集沒頭沒尾的電視劇乾著急。在《Friends(老友記)》和Trump總統主演的飛黃騰達時代,觀眾是沒有選擇的收看NBC,因為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網絡技術的進步使隨時隨地觀看有了可能,這些視頻網站的崛起無非是順勢而為而已,把以前擰巴的播出和收看習慣給來了個徹底的撥亂反正。

當然各大視頻網站也逐步加大了自制神劇的步伐,開始和電視臺搶觀眾。特別是Netflix的《紙牌屋》,幾乎推倒了電視劇製作的多米諾骨牌。這是良性的競爭,和技術和“斷網”無關,完全是電視劇業內良心們在專業領域的一次文化革命。

從視頻網站再往下走,才來到了Bleacher Report們涉及到的體育賽事網絡直播領域。這裡面先來佔住位置的首先是擁有美國頂級賽事版權的各大電視臺附屬網站,包括NBC、CBS自己的體育平臺,還有ESPN本身的直播平臺和新發布的ESPN+平臺。

和視頻網站的追劇大戰不同,美國體育賽事的直播是個血流成河的戰場,各種頂級賽事的轉播費用早就被大家抬上了天,想要在這個最能吸引眼球的領域爭一口食,對於視頻網站來說幾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務。

之前我們寫過EPSN+發佈的文章,他們每月收費大概是4.99美金,但是幾乎排除了所有在美國收視率靠前的體育賽事直播。不光沒有NFL和NBA,連大學橄欖球的五大聯賽也沒有播出權,賣點僅僅是個冷門的美國足球大聯盟。

Amazon Prime今年下狠心抬價拿下了每年11場NFL週四夜賽的直播,價格是一年6500萬美金,或者將近600萬一場。同樣拿下週四夜賽的電視轉播商FOX一年支付的轉播費大概是Amazon的十倍,6億5千萬左右。這種近乎瘋狂的轉播權抬價,幾乎是斷絕了視頻網站轉播頂級體育賽事的念想。

拿“斷網”和體育視頻網站的擴張來說明電視的衰落和網絡的崛起是個不恰當對比,或者說是比錯了對象,無論從中得出什麼結論幾乎都是跑偏的看法。

總體來說,“斷網”是趨勢,電視仍然主導,視頻網站增加競爭,體育轉播壁壘太高。

這是四個不同的事情,拎出來一個一個對比,才能把市場的真相說清楚。

回到中國市場,前幾年體奧動力80億天價簽下中超版權,就是對中國體育市場和體育版權市場的一個嘲弄。這不是說體奧動力壞話,而是說中超聯盟和傳統的賽事轉播商把一個覆蓋全中國的頂級賽事,給搞成了低水準的“街邊板磚大戰”,使得有眼界有實力有魄力的轉播商輕鬆介入拿下轉播主導權。

雖然後來中超的各種內部折騰,最終不得不給轉播商打折到10年110億元,但版權價格低市場開發嚴重不足這個現狀,實際上給了中國的體育視頻網站千載難逢的後來居上彎路超車的機會。


相比於北美體育轉播的人設高門坎,中國的體育市場有更好的土壤來成就一兩個體育視頻網站崛起的神話,最好的載體肯定是中超和CBA這種影響力大市場開發程度低的賽事。而這些順勢而上一飛沖天的體育獨角獸會是哪幾位,我們搬好板凳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