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這張草書有什麼毛病?

胡塗山人


這是一幅草書作品,寫的是一首古詩: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從整體上看,寫的還是很好的,用筆比較大膽,字勢開張,很有氣勢,草法處理的基本是可以的,沒有大的問題,總體風格有一點接近王羲之的《十七帖》,既然作者讓直說有什麼毛病,我就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風格上

從風格上看,這幅作品貌似一幅狂草作品,但是它裡面所使用的草書字體卻不是狂草的寫法,而是小草的寫法,作者只是把小草寫大了,並稱不上是大草,或者說是狂草,狂草自有其用筆和結字的方法,要想寫出狂草的感覺,還是要學習狂草作品比如張旭的《古詩四帖》、懷素的《自敘帖》、黃庭堅的《廉頗藺相如傳》、王鐸的《唐詩十首》等等狂草書的經典作品。

從王羲之的《十七帖》和唐代孫過庭的《書譜》裡可以略知草法,作為草書的入門,真正要想寫狂草還是要學習上述的狂草書名家經典。

2、用筆上

從用筆上看,作者的用筆貌似很有力度,但筆下卻缺少沉著的感覺,用筆太過於浮華,大部分筆畫都是一帶而過,沒有能夠留得住筆,草書雖然草,但是不了草,也並不一定非要寫的飛快,用筆之道,首在沉著,能留得住筆才能駕馭的了毛筆。

這個道理就像開車,在筆直的道路上直線行駛,一般人都沒有問題,握著方向盤踩油門就是了,難的是慢下來,在熙熙攘攘的車流之中緩慢行駛,這才是考驗技術和心理的時候,要學會開車,首先要能夠開慢車。

書法也一樣,要能夠慢下來,在慢速書寫中也能寫出筆畫的力度來,寫快的時候才不至於浮華,才能留的住筆,要是連慢速用筆都寫不好,那寫快肯定也是寫不好的。

3、筆勢上

另外,筆勢上也太過於統一,都是朝著一個方向刷,要學會在慢速中尋求變化。

作者筆性很好,建議再加強臨帖的練習。


不二齋


第一,說過多次了,用了四枚章是不對的,建議多讀大師們的作品。

第二,在章法上有濃墨淡墨的對比,很好。整幅作品上半部淡一些,下半部濃一些。節奏感強,有疏密的對比。


第三,用筆圓潤剛勁,起筆多藏鋒,收筆多放鋒。

第四,缺點是草書草法書寫不正確,應該下狠功夫就去學習草書。


水電工老路書法


這幅草書相當有水平,筆法嫻熟,結體規範。書寫性強,很流暢!書者寫的是王維山居秋暝一節,節湊感略顯單調,另外現代痕跡太多,缺點古意和書卷氣。從筆法看,似是廣東名家王建強的作品,我與建強老弟有過多次交流,總是為其才情折服,曾讓他寫寫懷素和黃山谷的東西,可惜從作品中看不出有染。這是沒辦法的事,書為心畫,草書寫的是個人性情,現附上本人臨《自敘帖》一節,請書友鑑別一下本人觀點是否有道理?



行者無疆146614247


此幅毛筆習作用筆大膽、熟練,不拘小節,一氣呵成。“開”字字眼的設置也較為可觀。不足之處說兩點(主要缺陷),供參考:


1、通篇除了“獨自開”、“來”等少數字以外,大部分字比較拘束,沒有寫開,所以也就沒有展現字形之美,典型的如左邊一行的上半部分;


2、用筆形成一種慣性,呈現一種程式化的狀態,典型的如“牆”、“數枝梅”、“凌”、“來”等字的最後拐角向下收筆,缺少一種變化。建議儘量豐富草書的筆法語言。


更多書法技巧與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欣賞一幅書法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結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標準。以下所有的觀點,囿於本人的認識水平,觀點定有偏頗,僅供參考。

個人認為,一幅好的作品,要經得住遠、中、近三個距離的推敲。

遠距離觀看,謀篇佈局要有章法,大的疏密關係要掌控得當。

中距離觀看,行列之間的大勢要統一,避讓要巧妙,用墨要有變化,乾溼相間,濃淡相宜。

近距離觀看,結字得法的基礎上貴在求變。字與字之間的開合承讓,筆畫之間的轉折連帶,要在保證不離大勢的基礎上,力求生動。

這幅作品在幾個方面都有待提升。通篇重複太多,尤其是第一列,幾乎是一個聲音不斷重複,缺乏韻律,就少了美感。而大的豎列風格卻又不夠統一,一二三列各自為政。用墨上缺乏的也是變化,一枯到底,筆法墨法均顯單調。

建議平時多讀貼,有時候沒有條件臨帖的時候也可以讀貼,其中的好處可以慢慢體會。

個人體會,臨帖更多的是對結字筆畫有幫助,讀貼對筆意筆勢墨法章法的學習更有助益。臨帖重在學,讀貼重在悟。



聚擊手


簡單回答一下:

先說好的,

1.‘開’‘來’‘知’幾個字寫的真是好,有筆力,功力,字體一氣呵成且筆法精準,明顯看出書者單獨對一些字的嫻熟成度和理解。

2.書法勁透,書者有一定的筆法,功力。

再說說不好的,

1.草書基礎差,太多草字書寫不規範。

2.佈局差,無章法。

3.無連貫性,行楷的結字寫行草,四不像。

4.起筆結筆都是問題,就不一一作表了。

個人剛剛用水筆瞎劃的虞美人詩段:




公子不勝衣


評價一個人的作品最好把自己的作品貼出來亮亮。這是對人家最起碼的禮貌。因為在書法裡有許多東西說說是很容易的,做起來比登天還難。有許多人說的是頭頭是道你叫他寫卻寫不出來。所以我看了這個問題,我沒有回答。是怕自己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書法這個東西只有體會的越深才能感悟的越深。看著是簡單其實是非常非常難的。不是邀請我不會回答這個問題的。大言不慚呀!


這幅作品寫的非常不錯,這是我的真心話,不是客套話。雖然有幾處沒有處理好。情有可原,因為是自創的作品,佈局與構思肯定不是很完美。所以我說情有可原。哪裡處理的不好,我想作者比我更清楚。我就不說了。因為我的作品哪裡寫的好哪裡寫的不好,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我明明知道那裡沒寫好,但是我的功力只有這麼高。我的腦子裡也知道怎麼寫,但是我的手卻依然表達不出來。這就是你的功力還沒達到那個高度。我們還要繼續苦練基本功。

我說過基本功是書法的死穴。沒有基本功你無論腦子裡怎麼想的都沒有用。我自己都感到基本功沒到位,更不要說別人了。基本功對於書法來說是多麼重要呀!我深有體會。願我與作者與大家共勉。喜歡就關注!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這不是書法,是一張寫的字。

字與書法截然不同,書法屬於藝術範疇。

書法藝術的美在筆法、字法、墨法章法。

我們用這基礎的四個標準來衡量一下這種字就知道了。首先看看每個字的起筆是否變化,變化有下筆方向,粗細,方圓順逆等。

看看字法變化,是不是有為章法佈局而隨之改變了自己空白,字與字大小錯落正斜高矮胖瘦有什麼變化,字與字之間的距離,行與行的距離有沒有對比。


墨法有沒有濃淡乾溼的變化,這張字有但都是枯筆的話就行不成明顯的對比。

最後看章法,分量的平衡,對比中的平衡。


紫血雲袍


不繞圈子,我直接說缺陷吧。

第一是快了。第二是整體缺乏層次。第三是筆法單一。
雖然草貴流而暢,但需要節點制約,才能產生韻律。單純的快,就會很生硬。給觀者的印象是剛猛有餘而韻逸不足。骨力偏多,則遒麗受損。便如枯枝無葉,巨石擋路。


(張旭古詩四首局部)

草書之難,在於全局的層次構思。輕重緩急,承接映帶,頓如山安,導如泉注。如驚蛇入草,似鶴遊雲天。雖然作品中的“開、來”有意的寫大,但觀感上仍然是通篇大小差不多。原因便是你的筆畫的輕重幾乎沒有太大的改變。一路按著筆寫,提不起筆來。
(張芝冠軍帖)


提不起筆來,是筆法單一的一大缺陷。輕如蟬翼,重如崩雲。纖如髮絲,濃如潑墨。靠的是提按的變化。蔡邕說,惟筆軟則奇怪生焉。奇怪怎麼生?提按變化才能生。只有按沒有提,毛筆變成了硬筆,筆畫怎能產生變化?

直言冒犯,蠻撞之處,多多海涵!


子衿書法


草書的欣賞並不容易,很多出色的草書作品甚至經常被誤讀為醜書。對於同樣一幅草書藝術作品,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養,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準。

儘管如此,草書歷經幾千年的傳承和發展,還是有一些基本的審美標準可以總結的。有人歸納為四條:氣韻,選材,墨色,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形體、魄力、意態、流派、才學、氣象。但是一般書家欣賞草書都習慣從五個方面去品味:線條、結構、章法、墨韻和意境。

對於一般書法愛好者來說,欣賞草書首先就是盯著作品的線條,似乎這也是草書魅力最直接的展示。古今研習草書者反覆強調正確“運筆”,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使書法線條顯示力,富於彈性。草書如若粗細一致而無節奏的線條是不能給人以美感的,所謂抑揚頓挫,提按起伏,滿紙雲煙,雖寂然無聲,卻有音樂的旋律,這恰恰是草書藝術備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

草書的結構,簡單地說,就是既合乎平衡對稱,各部份對比照應;又有長短、大小、闊狹、疏密、橫直……種種富有新意的變化,從而形成一個多樣統一的和諧。

章法不難理解,也就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是否疏密得當,大小相宜。一幅章法講究的草書作品,則能表現顧盼有情、精神飛動、全章貫氣的藝術效果。

墨韻即整行、全篇墨色之濃淡、輕重、枯潤、明暗、薄厚、清濁等不宜完全一樣。

最難體現的應該是草書的意境美,也就是草書作品在精神、審美、風格,及對欣賞者產生的感染力的藝術境界。當然,作者和欣賞著的藝術涵養以及人生際遇的不同都有可能影響到欣賞的結果。欣賞草書作品簡單來說就是這些方面,不知道對大家有沒有幫助,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