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徐學武:“零工資”院長的溫情守護

徐學武:“零工資”院長的溫情守護

徐學武,男,現年71歲,現為張家口市康保縣屯墾鎮敬老互助幸福院院長。1968年作為首批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從下花園來到屯墾村插隊落戶。當年他血氣方剛,各項農活都搶在頭裡。1971年的一天,他在給生產隊鍘草時,不幸失去了右臂。但他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先後燒過酒、養牛、 養羊、養過火雞,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於2016年底利用這處閒置校園,建起了屯墾鎮互助幸福院,接收了本鎮8個村32戶41位老人入住。他不要工資,充當志願者義務為幸福院老人服務,譜寫了一曲身殘志堅、敢於挑戰、勇於奉獻的強者之歌,在全縣上下享有很好的口碑和聲望。

老知青志願返鄉服務

初冬時節的康保,寒風瑟瑟。 此時的屯墾互助幸福院內卻是另外一番景象,老人或圍坐聊天,或哼曲玩牌,個個紅光滿面、精神矍鑠。 “不冷,屋裡有暖氣,走廊裡院長還給加了保溫層!”幸福院老人曹恆說。 “住在這裡踏實,凍不著,不受累,院長經常問寒問暖, 讓人心裡熱乎乎的。”年過八旬的王進德說。

大家口中提到的院長叫徐學武, 一名 “零工資”志願者。

“對康保,我總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感。”說起與康保的情緣,徐學武難掩內心對這片熱土的摯愛。 這份情緣要從49年前說起。時光回溯至1968年。那年徐學武才21歲, 為響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他從下花園隻身前往康保插隊落戶,從此便與這裡結緣。如果不是因為一次意外的發生,想必徐學武可能會在康保度過他大半人生。那是他在康保插隊的第三個年頭,風華正茂的他卻在一次勞動中不幸受傷,痛失右臂。此後,他按照組織安排,提前回城工作了。 然而,他與康保的情緣並未就此結束,康保老鄉的熱情、樸實始終讓他念念不忘。2003年提前退休後,徐學武又回到了康保,當年血氣方剛的小徐已變成飽經滄桑的老徐,但不變的是他一如既往地對這片熱土的愛。幾年來,他在康保發展起了養殖產業, 養牛、 養羊、養火雞,每一項都做得有聲有色。 “越是歲數大了,越希望換一個新的身份繼續為康保老鄉作點貢獻。”69歲的徐學武如今已是滿臉皺紋、兩鬢斑白,右側空空的袖管讓人看著愈發心疼,但他願意服務第二故鄉親人們的心志卻愈發堅定。 當得知屯墾鎮新建了互助幸福院後,徐學武主動請纓,以志願者的身份管理起了這一守望之所。

精心守護 “空巢老人”

砰、砰、砰……每個清晨, 徐學武都會挨個敲門提醒幸福院的老人們起床。 徐學武最擔心的就是老人 “賴床”問題。按照當地的作息規律,老人們一般在清晨6點前就都起床了,一旦有人“賴床”,多半是身體有了異常狀況。為防止老人發生意外,徐學武每天都要在“幸福院”裡繞上幾圈,逐戶查看老人生活狀態,日復一日守護著老人的安全。

“多虧了院長,要不是他在 ‘查房’時發現我生病了,估計現在我就不能坐在這裡嘍。”劉金蓮老人告訴記者,幾天前,她正準備起床時突然感覺一陣頭暈,然後就渾身動彈不得。正當她陷入絕望之際,徐院長及時出現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院長真是個好人,對誰都熱心,我那次摔壞了腿還是他及時發現、把我送到醫院的呢!”鄭玉花老人的話語間更是滿滿感激。 “我就是把大家當自己的親人,大家需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徐學武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擔任院長一年間,他每天都要陪老人們說上一會兒貼心話,每次去縣城都要幫大夥捎很多東西回來。雨雪天路滑,他就早早在廁所門口放好防滑木板;老人們跳舞缺少統一服裝,他自己出錢幫大家購買;新入住的老人不會使用淋浴熱水器,他手把手教;哪排房的馬桶堵了,他趕緊處理……

“住在幸福院裡真幸福!”在徐學武的貼心守護下,屯墾互助幸福院的老人們由衷地感嘆。

會“愛”還要善“管”

作為院長,徐學武並不滿足於只是照顧好老人們的日常起居,他還根據老年人特點,琢磨出不少管理經驗。 “也沒什麼成熟的規章制度可循,就是邊做邊琢磨。”一年多時間,徐學武逐漸探索出了一套適合“互助養老”管理辦法。

——為提升環境衛生水平,實施每週一評,組織成立臨時黨小組負責檢查衛生,擇優發放流動紅旗,向評分靠前房間懸掛流動紅旗;

——制定每天早上晨練、下午跳廣場舞的制度,引導老人們養成鍛鍊身體的好習慣;

——為提升社會參與感,每週組織老人到“幸福院”附近公路及其它公共場所拾撿垃圾;

——幫老人們聯繫企業做生豆芽的營生,讓老人們足不出戶就能賺到零花錢。

一項項溫情舉措為老人們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在院長的指導下,我天天堅持鍛鍊,腿腳比以前靈便多了。”身患風溼病的任桃花說。 “天天和大夥有說有笑,偶爾還能掙點零花錢,心裡高興。”年過七旬的羅鳳蓮說。

在徐學武的精心打理下,屯墾互助幸福院環境乾淨整潔、氛圍融洽和諧,來自8個村的41位老人親如一家。大家精神狀態越來越好,生活習慣也逐漸改變了。

“明年計劃引入一些勞動強度低的養殖產業,把這裡逐漸發展為生產型互助幸福院,讓更多人安享晚年的同時還能夠再增加一筆穩定收入。”徐學武對“互助幸福院”發展前景成竹在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