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快看!這項事關千家萬戶的工作,雄安新區已在探索推行

垃圾是人們生產生活的伴生物,城市和鄉村,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垃圾圍城”是全球難題,無論紐約、巴黎、柏林,還是北京、上海、廣州,都為之頭疼。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的生命線。保護、改善生態環境,垃圾治理是其中關鍵的一環。《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多次提到“垃圾”處理,包括建設先進專業的垃圾處理系統、全面實施垃圾源頭分類減量等。

事實上,雄安新區自設立以來,一直在積極尋求垃圾治理的對策。而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減量、分類運輸、分類中轉、分類處置等工作,則是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變廢為寶的關鍵一環,探索推進垃圾分類自然成為雄安新區的重點課題。

日前,記者深入雄縣,走訪鄉村、鄉鎮、社區、街道,探訪雄縣在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方面的進展。

快看!這項事關千家萬戶的工作,雄安新區已在探索推行

為建設美麗雄縣,雄縣縣政府積極倡導垃圾分類,鼓勵全民參與。

快看!這項事關千家萬戶的工作,雄安新區已在探索推行

政府主導

垃圾分類在探索中起步

為全面開展垃圾清理、探索垃圾分類等工作,雄縣縣政府專門成立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由縣領導任組長。領導小組通過組建隊伍、加強宣傳、資金支持、引進技術等措施穩步推進相關工作。

今年5月,在雄縣縣政府主導下,雄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單位聯合北京環衛集團北京固廢物流有限公司、北京微環境管理有限公司開展了“垃圾分類 從我做起”大型主題宣傳活動,宣讀“垃圾分類倡議書”,號召大家邁開雙腳、攜手共進,爭做環保公益的先行者、垃圾分類的排頭兵,用行動踐行“垃圾分類 從我做起”的口號,共同建設美麗雄縣。

各鄉鎮、部門通過微信、電視、高音喇叭等宣傳方式,帶領大家瞭解了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及具體操作,號召大家提升認識、積極參與,推動“垃圾分類,我帶頭、我踐行、我示範”。

快看!這項事關千家萬戶的工作,雄安新區已在探索推行

位於雄縣垃圾填埋場可自動分揀垃圾的專業設備。記者毛鶴然 攝

雄縣縣政府還積極對接技術領先的公司,共同合作構建覆蓋全縣的一體化大環衛體系,探索將國家倡導的垃圾“四分法”“一長四員”等先進管理經驗在雄縣推廣應用。

北京環衛集團下屬固廢物流公司,目前在具體負責雄縣184個村生活垃圾清掃收集轉運項目,項目涉及人口29.5萬。自項目運營以來,北京環衛集團累計轉運生活垃圾11603車次,轉運至縣垃圾處理場生活垃圾5.22萬噸。

專業化的垃圾分類前端收運公司——北京環衛集團下屬北京微環境管理有限公司已入駐雄縣,它擁有一整套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過程一體化解決方案和運營模式,正在助力雄縣全面系統地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同時,雄縣縣政府就垃圾清理、垃圾分類工作在財政上給予大力支持,已累計撥付資金772.2萬元。下一步,雄縣縣政府還將積極推進積存生活垃圾分選項目,加快生活垃圾減量化工作進度,同時實行垃圾分類處理教育宣傳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戶、進工商戶,不斷增強廣大城鄉居民的衛生意識,引導居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快看!這項事關千家萬戶的工作,雄安新區已在探索推行

位於一鋪南村的垃圾箱。記者毛鶴然 攝

快看!這項事關千家萬戶的工作,雄安新區已在探索推行

民眾參與

垃圾分類已在雄縣鄉村、社區推行

垃圾分類實質上是一項社會治理工作,其“短板”就是全民參與不夠。不過,記者近日在雄縣走訪,卻見到垃圾分類在鄉村、社區、街道都已開始實施。

據一鋪南村負責村容村貌的黨支部副書記趙洪彬介紹,村委會一方面在全村發放相關倡議書,提高村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另一方面施行“環衛工人垃圾箱負責制”,要求把建築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分開,並將垃圾分類工作的主體責任落實到村黨支部書記頭上。

而在雄縣鑫城小區,記者發現標有餐廚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與其它垃圾標識的垃圾箱都已投入使用。據小區物業工作人員介紹,除了分類垃圾箱,小區內每個單元樓門口,還設有專門的電池回收箱。此外,物業公司還組織成立一個垃圾回收站,工作人員會主動上門有償回收業主家中的有價垃圾,提高小區業主主動分類的積極性。

快看!這項事關千家萬戶的工作,雄安新區已在探索推行

小區裡的分類垃圾箱讓各類垃圾“各得其所”。記者毛鶴然 攝

家住小區的郭女士告訴記者:“我每天都會將家裡的垃圾進行一個簡單的分類,下樓後進行分別投放。建設文明美麗新區是每一位雄安人應盡的義務與責任。”

這樣的變化,離不開大家對垃圾分類的認識提升和主動參與。垃圾分類,也只有全民參與、持續推進、久久為功,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

快看!這項事關千家萬戶的工作,雄安新區已在探索推行

青年志願者通過展板展示,垃圾四分法講解,帶領大家瞭解了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及具體操作。

翻閱《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也能清晰地看到對垃圾分類工作的新區未來行動路徑,“建設先進專業的垃圾處理系統。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要求,全面實施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分類運輸、分類中轉、分類處置,建設兼具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功能的交投點、中轉站、終端處理設施、生態環境園,最終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資源利用率達到45%以上。”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人人主動,持續推進垃圾分類,改善生態環境,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就會早日從藍圖變成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