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此人連戰連敗,卻被皇帝加官進爵,最後還成為英雄被人敬仰

關於崖山海戰,想必大家都會眾說紛紜,在蒙元統一中華大地的基礎上,孰是孰非的爭議從未停止。這其中有一個著名將領叫張世傑,在南宋與蒙古決戰的關鍵時刻,他堅持到了最後,氣節令人敬佩。然而要深究他作戰的方法,那可就不那麼美妙了。

此人連戰連敗,卻被皇帝加官進爵,最後還成為英雄被人敬仰

張世傑本來是金國人,他跟後來滅南宋的大將張弘範是堂兄弟,1234年金國滅亡之後,張弘範就勢投降了蒙古,而張世傑則認為蒙古人太過野蠻,他從心理上比較認同漢族人建立的南宋政權,所以就投奔了南宋,從一名普通士兵幹起,沒過幾年就成了統兵大將。

蒙古滅金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南宋,蒙古大將阿術率領蒙古大軍南下,沒過多久就攻破南宋的重鎮襄陽,一時之間焦山成為了宋蒙兩軍爭奪的焦點。

此人連戰連敗,卻被皇帝加官進爵,最後還成為英雄被人敬仰

當時,張世傑奉命與劉師勇等將領大規模出師焦山,為了表示自己抵抗到底的決心,他下令把船全都連在一起,下碇停泊在江中,沒有命令不得啟碇。元軍主帥阿術見他如此列陣,遂採用火攻的辦法,一時之間宋軍潰敗,軍心大亂,可由於嚴令在先:沒有命令,任何人不得啟碇開船!很多宋軍士兵沒辦法,紛紛投江而死。張世傑大敗,奔逃圌山。雖然戰敗,可由於南宋朝廷將才緊張,再加上張世傑忠勇可嘉,所以他不但沒有受到處罰,反而加官進爵。

焦山戰敗之後,為了避免南宋皇室被蒙古人一窩端,張世傑奉旨入京勤王。幾個月之後,元軍攻破臨安,小皇帝,太后,太皇太后都被俘虜,張世傑,陸秀夫等人保著宋朝二王(益王趙昰、廣王趙昺)且戰且退,在此過程中就立七歲的益王為帝,這就是宋端宗。

此人連戰連敗,卻被皇帝加官進爵,最後還成為英雄被人敬仰

沒過多久,元軍大舉南下,溫州失守,他們又逃到了福建,福建被元軍攻破之後,他們只能乘船出海。可惜的是由於在海上呆的時間太長,端宗受不了顛簸,就病死了。

張世傑,陸秀夫等人隨即擁立益王的弟弟趙昺做了皇帝,這就是宋少帝,一直敗退到了崖山。這時候,張世傑那早已投降蒙古的堂兄張弘範追到了崖山,想勸張世傑他們投降,並拿出高官厚祿來誘惑他,張世傑絲毫不為所動,寧可戰死決不投降!

此人連戰連敗,卻被皇帝加官進爵,最後還成為英雄被人敬仰

不得不說的是,張世傑雖然忠勇可嘉,可在戰略戰術上卻是屢屢失當,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可張世傑卻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這次的崖山海戰,他依然採用上次的老辦法,下令千多艘宋軍船隻以“連環船”的辦法用大繩索一字形連貫在海灣內,並且安排趙昺的“龍舟”放在軍隊中間。

元軍一看張世傑這麼佈置,也不改變進攻策略了,直接故技重施,結果宋軍慘敗。丞相陸秀夫見大勢已去,不得已揹著九歲的少帝趙昺投海自盡。大宋軍民見此情形,不願變節投降,紛紛追隨皇帝投海自盡,一時之間十萬大宋軍民無一倖存,上演了蕩氣迴腸的崖山悲歌。

此人連戰連敗,卻被皇帝加官進爵,最後還成為英雄被人敬仰

世傑見情況不妙,砍斷大鎖,殺開一條血路揚帆出海,當時楊太妃還在他的軍中,他想讓楊太妃攝政,然後繼續尋覓趙氏後人,建立海上流亡政府。楊太妃卻堅決不同意,她覺得陸地上已無大宋立足之處,世受國恩這麼多年,還是為國盡忠了吧。

這話說完,還沒等手下兵士反應過來,楊太妃就投海自盡,張世傑見狀不禁徹底絕望,仰天長嘆道:“我為大宋盡心盡力,連立兩君,現今都已殉國,此乃天不佑宋,我還是殉國了吧。”於是,他任憑風浪掀翻戰船,自己連船一同沉入海底,十分悲壯!

此人連戰連敗,卻被皇帝加官進爵,最後還成為英雄被人敬仰

南宋三忠義

說到這兒,想必大家都改明白她為什麼會與文天祥,陸秀夫齊名了吧,以前的人不以成敗論英雄,只要堅守的價值觀是正確的,他就是可敬的。從這一點來看,張世傑無愧於他生活的那個時代,直到今天也值得我們所有人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