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日本二戰時期的萬歲衝鋒真的像是《血戰鋼鋸嶺》裡演的一樣嗎?


的確差不多,主要因為日本人的戰術還停留在一戰時代。很多和日本人交過手的抗日老兵們在回憶錄裡都留下了日軍射擊精準,拼刺刀能力強的印象。尤其是抗日戰爭早期的幾年,日本還沒有大規模擴軍的時候,軍隊以嚴格訓練的常備師團為主,這些鬼子的單兵作戰能力可以說在二戰期間都是排名前三的。

(抗日戰爭初期的日軍戰鬥力強悍,極其難對付)

其原因有兩個:第一、日本資源匱乏,沒有歐美國家那麼多資源揮霍,所以對子彈十分的節約,強調精準射擊。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沒有裝備多少衝鋒槍的原因,因為後勤壓力巨大,實在是養不起呀。第二、日本士兵從小接受武士道精神洗腦,參軍後又進行了嚴格的拼刺刀訓練,近戰格鬥能力也很強。加上日軍的老式38步槍加上刺刀後比中國軍隊的中正式步槍長一截,拼刺刀很佔優勢。所以日本人很喜歡使用刺刀突擊戰術,尤其是在中國軍隊士氣不高的情況下,往往刺刀戰能迅速決定勝敗。日軍甚至給輕機槍也裝上了刺刀。但是,在中國戰場經常無往不利的刺刀戰術,到了太平洋戰場可就“水土不服”了。為什麼呢?因為美國人不喜歡拼刺刀。

(如今的旅遊勝地——塞班島,還是有很多二戰的遺蹟)

美國軍隊講究的是火力優勢,根本不和你玩什麼拼刺刀的把戲,你敢刺刀衝鋒,那遠距離有機槍,步槍密集的彈藥迎接,近了有衝鋒槍和手槍等著。甚至美軍會動用大殺器——火焰噴射器來和日軍玩近戰。1944年的夏天,美國和日本打了一場馬里亞納海戰,日本聯合艦隊遭受到了慘敗,3艘航母被擊沉,400多架艦載飛機被擊落,大量飛行員損失殆盡。從此美國海軍掌握了太平洋的制海權。馬不停蹄的又向塞班島發起新一輪進攻。塞班島現在是個旅遊勝地,但是當年的塞班島卻對美軍至關重要。因為如果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從這裡起飛,那麼整個日本本土都在其攻擊範圍之內。所以美國人迅速攻打塞班島,島上的日軍被打的潰不成軍。被壓縮在北部的一小塊地區。就在美國人以為日本人即將絕望的時候,困獸猶鬥的日軍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收攏殘餘的兩千多人的部隊,然後夜間突襲美軍陣地,用刺刀戰和美國人同歸於盡!

(日本人以為美國人也一定會和自己拼刺刀、肉搏戰的)

問題是美國軍隊一向怕死,最不喜歡同歸於盡式的打法了。但是凌晨4點,日軍組成的“送死隊”(我實在沒辦法稱這些人為敢死隊)撲向了美軍陣地。與一般戰鬥中,用精銳部隊打先鋒的戰術不同。日本人第一波衝鋒的是用於消耗敵人彈藥的炮灰——八百個傷員。這些人甚至沒有配備多少槍械,而是舉著手榴彈,甚至拄著樹枝做的柺棍衝向美軍陣地。據說傷重的走不動的人,已經在出發前就自行解決了。美國人哪裡見過這種打法,就像第一次遇到神風自殺機一樣。美國人權思想根深蒂固,根本想不通飛過來的是飛機還是炸彈,飛機為什麼當炸彈用,而駕駛炸彈的居然是人,人怎麼會駕駛炸彈呢?經常大腦還沒想明白這個問題,敵人就衝上來了。這次陸戰其實也一樣,而且又是凌晨的突襲。美軍第一道防線就這樣被突破了。但是,美軍迅速反應過來,各種機槍、步槍、衝鋒槍、迫擊炮都朝著洶湧的日軍掃射過去。後方的重炮也不斷支援前線。據說戰後清點,光子彈就打了70萬發。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美國人對日本人動用了降維打擊,就像當年海灣戰爭時,伊拉克完全搞不懂什麼叫精確打擊,二戰的日本人也完全想象不到美軍的武器彈藥可以當水一樣撒,完全沒有什麼節約的概念。

(日軍的自殺式衝鋒完全就是送死)

終於,曾經瘋狂的日軍在美國人的火力優勢下,還來不及施展拼刺刀的本事就被打成馬蜂窩了。原本駐紮島上的兩個師團和一些海軍陸戰隊幾乎全軍覆沒。最後一些殘餘的部隊,連死亡衝鋒的勇氣都沒有了,只能從島嶼北部的懸崖上選擇跳海自殺。參考資料:《血戰太平洋》、《塞班島戰役》


戰爭史


首先日本一直以武士道精神來愚弄士兵,以拼刺刀見紅視為勇敢,而且曾以拼刺刀打敗過蘇聯,所以他們信奉刺刀戰是主要的所以他們的步槍設計時都要長一些為了就是在拼刺刀時可以佔據到便宜。

第二、日本的地理環境是四面繞海,資源缺少很多鋼材、橡膠、石油等等的戰略物資都要進口多或主要靠進口。所以物資也優先給海軍建造軍艦,分到給陸軍的很少,所以在訓練時都很嚴格要士兵一槍殺一個敵人或一炮打中,儘量不浪費彈藥。

第三、日本當時入侵的國家裡,我們中國當時國弱,武器彈藥缺乏、士兵訓練和裝備也差,命中率不高經常都是打沒幾發子彈就被迫要拼刺刀了。

由於日本當時的步槍穿透力強很容易就打穿,在近戰中開槍很容易會誤傷自己人,再者刺刀戰也會給對手造成很大的心裡壓力。所以日本的步兵訓練手則中近戰都要求士兵退步槍子彈然後拼刺刀。

日本的萬歲衝鋒就是要給對手造成心裡壓力,而且一貼上去以後與敵人混戰一起,這樣敵人的火炮和機槍怕傷到自己人也不敢隨便開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