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怎樣養好肉鵝,做好以下幾方面請看

怎樣養好肉鵝,做好以下幾方面請看

1、精選雛鵝

選擇來自健康、生產性能高的種群後代。雛鵝應去弱留強,選擇健康活潑、眼大有神、反應靈敏、叫聲響亮、掙扎迅速有力、羽毛光潔粗長、卵黃吸收和臍帶收縮良好、生長髮育正常的雜交鵝苗。如:漸東白鵝、太湖鵝、萊菌鵝、四川白鵝、豁眼鵝等的雜交後代。

2、掌握雛期的溫度

雛鵝絨毛稀少,體溫調節能力差,抗寒能力弱,對溫度比較敏感。一般一週齡29℃—25℃,二週齡27℃一25℃,以後每週下降2.5℃,逐漸降至常溫飼養。育雛期間最忌溫度突然變化,溫度是否適宜,可以觀察鵝群的活動及表現。育雛室溫度過低時,雛鵝互相擁擠成團,絨毛直立,軀體

捲縮,發出“嘰嘰”的叫聲,飲水減少,嚴重時可能造成大量雛鵝壓傷,踩死;溫度過高時,雛鵝表現為張口呼吸,精神不振,食慾減退,頻頻飲水,遠離熱源,雛鵝多分佈於門窗溫度較低的地方;溫度適宜,雛鵝活潑好動,呼吸平和,食慾旺盛,均勻地分佈在育雛室內。

3、掌握雛期的溼度

鵝特有的生活習性決定了育雛室內往往出現溼度過高,而過高的溼度大大增加了雛鵝對溫度的敏性。在育雛室溫度偏高時,潮溼的天氣抑制鵝體溫的散失,致使鵝食慾下降,精神不振。另外,溼熱的環境容易引起病原菌的大量繁殖,引起發病。而在育雛室溫度偏低時,溼度過高會增加雛鵝體熱的散失,極易誘發鵝感冒,下痢,扎堆。所以應及時清理鵝舍,使其儘可能的保持一個乾燥清爽的環境。

怎樣養好肉鵝,做好以下幾方面請看

4、降低飼料成本

應選擇以種草養鵝為主的養殖模式,從而降低飼養成本。雛鵝從10日齡起,青飼料用量可達飼餵量的80%—90%;第21日齡開始,青飼料喂量佔90—92%;仔鵝從60日齡一出欄,需適當增加精料的喂量,飼用量為100g一150g/只,以提高出欄品質。用這種方法飼餵的肉鵝,其飼料成本可比採用精料關棚飼養的降低50%以上。牧草種植品種可選用黑麥草、苦莢菜、牛皮菜、三葉草等草種。

5、搞好疾病防治

在育雛前,要對育雛室用福爾馬林或石灰水進行徹底消毒。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雛鵝1日齡時注射小鵝瘟疫苗或注射小鵝瘟血清0.3ml一0.4ml/只,在14日齡一16日齡時肌注鵝副粘病毒油乳劑滅活苗,1月齡後注射禽出敗疫苗。飼料中時常添加土黴素等藥物,防治腸炎、白痢等;添加鈣片,防治軟骨病。各種菜葉和飼草要用清水洗淨,並用0.3%的高錳

酸鉀水漂洗,防止病從口入。經常每100公斤日糧中加黃連、板藍根、當歸、黨參各500克,黃芩800克,甘草600克,痢特靈50克,土黴素30克,混勻飼餵,既防病又促長。

怎樣養好肉鵝,做好以下幾方面請看

6、做到適時出欄

由於肉鵝季節性繁殖的原因,從而導致肉鵝生產有淡旺季和價格高底之分。根據往年經驗肉鵝出籠旺季多為5—10月份,淡季多為當年11月至豎年四月。提前計算好出欄日期,飼養60—70天,體重達到2.5kg一3.5kg,掌握市場行情適時出欄,會獲取較高利潤。

溫馨提示:多雨季節,各種細菌和病毒大量繁殖,為家禽帶來很大危害,特別是感冒、大腸桿菌病、漿膜炎、沙門氏桿菌,不僅死亡率高,還經常發生,難以治癒。如果出現呼嚕、咳嗽、甩鼻、流鼻涕,張口呼吸,包心包肝,漿膜炎,心包積液,縮頭閉眼,零星死亡,糊肛,關節腫大,蛋禽卵黃性腹膜炎,蛋色差、 頑固性腹瀉,壞死性腸炎,腸毒,飼料樣便,癱瘓消瘦,冠變薄、 白色稀便儘量快速治癒,不然對雞群傷害更大。我有成熟治療方案,12小時見效,3天治癒,嚴重用四天。瞭解該方案請點擊文章下方“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