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科普:胶东哪些地方容易下冰雹?冰雹云是如何移动?

今天下午,胶东不少地区下起了冰雹,在这樱桃收获、苹果套袋的时节,突来雹灾,颇令人心痛。

科普:胶东哪些地方容易下冰雹?冰雹云是如何移动?

在直观的感觉上,今天的冰雹算是“突如其来”;但从历史资料来看,五六月份,可谓胶东冰雹灾害的一个高发期。此文即根据史志和气象资料,盘点胶东过去的雹灾情况。以史为鉴,或许可以帮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冰雹的知识,增强防范。

说到冰雹,首先了解一下冰雹的成因。根据中国气象局网站的介绍:“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的直径达5毫米以上的固态降水物……冰雹云的云层一般很厚,云中对流很强……冰雹云中上升气流很强,它将云下部不断增长的水滴送到云的中部成为过冷水滴。云中的下沉气流可将上部的冰晶、雪花带到中部,过冷水滴与冰晶或与雪花碰撞在一起,逐渐增长而形成霰或自然冻结成冻滴。”

简单总结的话,冰雹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强对流空气和大量的水汽。胶东半岛三面环海,夏季地表(海表)升温快,大量水汽快速上升,在高空中遇冷,就容易形成冰雹。

据《山东省气象志》记载:“(山东)各地年降雹最多日数在1~5天之间。半岛内陆、沂蒙山区大部、鲁北局部地区和淄博、昌邑一带为4~5天,其中商河、寿光、招远、莱阳等地最多为5天。”(1950~1980年之间的统计资料)

科普:胶东哪些地方容易下冰雹?冰雹云是如何移动?

(《山东省气象志》中的冰雹分布示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上文中提到的“半岛内陆”,指的不是半岛和内陆,而是胶东半岛的内陆地区,实际上就是招掖交界、招莱交界、栖黄交界、栖蓬交界一带。

而在老《烟台市志》当中,对于胶东冰雹易发区域总结的更为详细。老《烟台市志》统计的资料,大多是1985年以前的数据,彼时,威海尚未单独建市,即墨和莱西划到青岛的时间也不长。因此当时的数据,在整个胶东地区也颇有代表性。

根据该志书的总结,胶东地区的冰雹天气,主要形成于北部沿海,共有4条常见的冰雹移动线路,分别为:

“一是起源于莱州湾,经掖县大原、驿道,莱阳县团旺、姜疃至海阳县行村。

二是起源于招远县外海,经招远县辛庄、道头,莱阳县沐浴店,海阳县发城、辛安入黄海。

三是起源于黄县北外海,经黄县羊岚、丰仪,栖霞县苏家店、大柳家,海阳县郭城、高家,乳山县乳山寨至乳山口入海。

四是起源于蓬莱县黄海岸,经蓬莱县刘家旺、大季家。福山区古现,牟平县高陵、莒格庄,乳山县冯家、徐家入五垒岛湾。”

因此,位于线路上的掖县南部,黄县、招远县、莱阳县中部,海阳县北部,乳山县西部等地区,均为冰雹的多发地区。

从今天的情况来看,龙口(黄县)、蓬莱、栖霞均有冰雹,对照上面的介绍,这股强对流空气,应该是源自龙口和蓬莱以北海域。其中,栖霞的苏家店镇有冰雹,而臧家庄镇仅仅是雨,可能与艾山的阻隔有关,气流从蓬、黄南下,从艾山、崮山西侧的苏家店镇入境栖霞,西部的观里、官道均受影响。

从时间来看,五六月份的确是胶东地区冰雹的高发期。在老《烟台市志》中共记载了32次雹灾(1951~1985年之间的数据),其中发生在五六月份的就有19次。1984年5月28日发生了一次较大的雹灾,资料记载:“(当时)栖霞、莱阳、招远3县降雹约15分钟,出现最大冰雹直径9厘米,仅栖霞县农田受灾面积29万亩。”

科普:胶东哪些地方容易下冰雹?冰雹云是如何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