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寶寶聽讀故事,大腦變化看得見!

娟子媽媽有話說:

爸爸媽媽們都知道,親子閱讀有許多好處。就連科學研究也證明了,

給學齡前寶寶讀書,不僅能激活大腦,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還可幫助寶貝發展語言和圖像能力。

寶寶聽讀故事,大腦變化看得見!

寶寶聽讀故事,大腦變化看得見

在我們記憶的最深處,往往會有這樣的場景:依偎在父母身邊,聽他們讀起一本我們最愛的故事書。

無論那本書是什麼,父母分享給我們的那些好故事,是對我們真正的恩惠——幫助我們發展了之後的閱讀和語言能力。人們早已認識到為幼兒讀書對認知發展的重要性。

來自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的約翰·赫頓醫生及其同事進行了一項新研究,他們在研究中親眼見到了幼兒聽讀故事時,其大腦的真實活動狀態。

赫頓醫生說:“兒童上幼兒園前,存在一個發展的關鍵期。此時給他們讀書,或對其大腦處理故事的方式產生有意義、可衡量的影響,並可能預測他們在閱讀上的成功。”

“負責心理意象的腦區是尤其重要的,它會幫助孩子在圖畫之外‘看到故事’,這也肯定了想象力的無價角色。”

寶寶聽讀故事,大腦變化看得見!

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閱讀的好處相同

為了展示給孩子唸書是如何影響大腦網絡構建閱讀能力的,赫頓團隊招募了19名3-5歲的健康學齡前兒童,並且研究了他們的閱讀習慣。

這組兒童中,37%來自低收入家庭。每個孩子的父母或主要監護人都會接受調查,以衡量兒童在家中所接受的認知刺激量。

調查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

1.親子閱讀(包括閱讀頻率、擁有書籍的多少、書籍的豐富程度);

2.親子互動(包括交談、一起玩耍);

3.家長是否教給孩子一些額外的技能,如認識形狀、數字等。

接著,研究人員讓兒童通過耳機收聽適合其年齡的故事,同時對其大腦進行功能性磁共振掃描。然後,他們比對了兒童負責發展語言和理解故事的大腦區域活動。

結果發現,在家更經常接觸閱讀的兒童,其大腦負責語義處理(即幫助我們從語言中獲取意義)的部分更加活躍。這一區域對於發展語言文字乃至自主閱讀都極其關鍵。

研究還發現,與圖像有關的大腦區域被有力地激活了,這使兒童能夠“看到故事”;赫頓說“當孩子們從圖畫書過渡到無畫書時,這一點就會變得愈發重要:他們必須想象文字背後發生的故事。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無論家庭收入如何,閱讀的頻率帶給孩子們的影響是相同的。

讓孩子徜徉於書海吧!

從孩子成長的第一年起,就讓他們經常接觸書本,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各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因此要依照孩子的發展情況和興趣去選書,而不是強迫孩子接受建議。

具體該給孩子選什麼書?下面為大家分享繪本作家“花婆婆”方素珍對於0到6歲孩子的行為發展與閱讀建議:

0歲—6個月

孩子特點:

三四個月起,孩子已漸漸能辨別基本原色。開始學習身邊人、事、物的名稱及用語。孩子愛聽誇張的音調。

適合書籍:

描繪身邊熟悉事物的繪本。插圖要大、具體而寫實。形狀簡單,色彩鮮明的書。有聲書。柔軟不傷孩子肌膚的布書。

父母可以這麼做:

父母應每天抽時間和孩子說話,聽他們發出各種聲音,也模仿他們發出的聲音。或者放音樂或念念兒歌,讓孩子開始熟悉語詞。

給孩子朗讀時,焦點應該是孩子,不是書。並且父母朗讀的聲音,會讓孩子感受喜悅和安全感。

寶寶聽讀故事,大腦變化看得見!

6個月—1歲半

孩子特點:

開始認識周圍的事物、對事物產生好奇心。對感官上的刺激很敏銳,會開始試著拿書、翻書,一次可連翻幾頁。會用手指著他們有興趣的圖,咿咿呀呀地發出聲音。

適讀書籍:

布書、塑料書、玩具書,可刺激身體感官的繪本。著重日常生活體驗和認知的繪本。模仿聲音的概念書或厚紙板書。交通工具或動物的書。兒歌或簡單可以朗朗上口的書,且配合生活主題的書。

父母可以這麼做:

讓孩子練習翻書。提出問題,並鼓勵孩子指出書上的關鍵圖。這時孩子的專注力只有五分鐘左右,要多多讚美他們。

1歲半—2歲

孩子特點:

喜歡動手參與、擴大吸收語彙,會拿著書走來走去。能感覺色彩的深淺濃淡。對生活周遭充滿好奇心,專注力時間拉長,已會表達多種情緒。喜歡用命名式閱讀,說出書中熟悉的事物名稱。喜歡朗誦熟悉的韻文,或拿著書念給玩偶聽。會指認書中的人或物,並且伴隨動作。

適讀書籍:

以愛和情感為主軸的繪本。能引起親子間對談互動的遊戲書。有重複句子的書和押韻、節奏強的兒歌或童謠。玩具書、塑料書、布書、立體書。文字少、情節簡單,且是配合生活主題的書,如:睡覺、玩耍、吃飯、打招呼等書。兒歌或有押韻可以朗朗上口的書。猜謎的書。

父母可以這麼做:

培養孩子上床前看書聽故事的習慣。結合書本內容與生活經驗,指著書上的圖畫和文字向孩子提問。和孩子一起念讀文字,複習故事情節。

3歲

孩子特點:

會捕捉物體的外觀形象。喜歡明亮的色彩。能體驗想象和現實世界的不同樂趣。會一頁一頁翻動書頁,能記得故事裡的句子,或敘述故事的大概。背出整個句子或整個故事,不容許別人更改他們說的情節。會自言自語講熟悉的故事。

適讀書籍:

想象力豐富、誇張、好笑的書。可以數數的書。簡單故事情節的書。品德及情緒有關的書。韻文書、數數書、玩具書。親情、友情方面的書。生活習慣、動物、食物等有關的科普書。

父母可以這麼做:

固定一個時間念讀故事。隨時隨地把書本內容與生活經驗聯結起來。孩子會不厭其煩地看同一本書或講述同一個故事,父母要有耐性。

寶寶聽讀故事,大腦變化看得見!

4歲

孩子特點:

可以準確地一次只翻一頁書,能夠辨別書中細微的差別。能聽較長故事情節的故事。自行透過玩樂享受閱讀,喜歡重複熟悉的故事。喜歡聽故事和角色扮演,能認識自己的名字和常見的字。

適讀書籍:

故事較長、情節較複雜的故事。圖畫較細緻的繪本。無字的、可以發揮想象力的繪本。和生活環境、學校、朋友、動物有關的書。認識地圖、形狀、大小、顏色等概念的書。

父母可以這麼做:

鼓勵孩子看圖說故事。讓孩子根據圖畫及所認識的字猜書名。鼓勵孩子畫畫和認字。帶孩子上圖書館借書或去書店看書。

5歲

孩子特點:

能清楚理解語言的意思,會主動要求父母共讀。瞭解文字是有意義的,能表達複雜的情感。知道故事結構,有能力重組故事。以主觀意識上的是非對錯來區分事物。會念書給別人聽,並能辨認熟悉的字詞。

適讀書籍:

善惡分明的民間故事。與日常生活有關、如何解決問題的書。富有想象情節的童話。身體的發展和自主性的議題。符合孩子心理、人際關係與表達愛的書。

父母可以這麼做:

利用睡前,為孩子說枕邊故事。鼓勵孩子說故事給爸爸媽媽聽。鼓勵孩子思考書中發生的問題,讓孩子預測或改編結局,激發想象力。

6歲

孩子特點:

喜歡探索,能猜測故事情節的走向。能表演熟悉的故事,並能表達對於故事的喜惡程度。有時間與數字概念,對發現世界和其如何運行展現出極大的熱忱。能安靜地觀察圖畫,聆聽更長的故事。能說出重要的情節,並在團體討論時發表己見。

適讀書籍:

知識性的科學類繪本。關於家庭與小區的故事。講述價值觀判斷、人際關係或性別角色差異的繪本。故事情節比較複雜、圖畫比較有細節的繪本。性別教育有關的書。天文地理的書。經典童話故事。情商的書。

父母可以這麼做:

不要強迫孩子背誦或書寫。鼓勵孩子用口語、圖畫等方式表達想法。跟孩子一起朗讀故事,享受故事的內容與韻律。跟孩子續編故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