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看待銀行將於18年6月30日關閉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直連?

房車輪轂


注意,這不是說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不能用了,而且要先充值再使用。這個政策看起來是銀行為保證金融穩定性而採取的措施,實際也是銀行為了保證自身價值的一個考量。



一、銀行取消第三方直連對用戶的影響

這次是銀行取消了所有第三方支付直連,不管支付寶,微信支付,還是京東支付,都是一樣,都會受到影響。

影響是目前支付寶、微信支付付款時輸入密碼,支付寶就可以直接從銀行扣款,銀行快捷方式就起作用了。

但是現在用戶需要先把銀行卡的錢充值到支付寶,然後再進行消費,這個和幣所買ico一樣,所以對部分用戶來說,還是造成了不便的影響。

但是,影響也不是太大,畢竟支付寶推出了花唄,京東金融推出了白條,這種小額借貸已經是信用卡模式,就不需要走銀行卡通道了。

二、什麼是銀行直聯

在2017年央行在和支付寶等第三方合作時就強調,支付寶等第三方平臺要接受央行的監管並且隨後還成立了“網聯”機構。而6月30日起又更加嚴格了,加強了銀行的強勢監管。

銀行關閉了直連之後,支付寶上你付款時候就不能“選擇銀行卡付款”來支付了。流程變成了:用戶-支付寶-網聯-銀行。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用戶體驗和便捷性將大打折扣,而且資金往來可能會延遲,除非你提前充值支付寶,但這種反人性的操作用戶還需要時間習慣。

銀聯旗下網聯公司的業務與支付衝突。網聯公司可以連接銀行和支付寶,也可以自己做銀行直連支付,所以網聯公司理論上是和現在支付寶的體驗一致,但第三方支付取消直連後,那支付寶體驗下降,可能會有一部分用戶轉而使用網聯公司旗下自己的支付。

當然央行的初衷是:規範支付,更好加強民間金融監管!但是這也讓用戶的體驗更加不好。但仍然有或多或少的原因提升銀行的價值,畢竟直連讓銀行成了一個管道,沒有盈利點和收入。

你認為銀行取消直連對自己使用支付寶有影響嗎?一起評論區討論吧!


毛琳Michael


網聯是非銀行支付網絡支付清算平臺,為央行牽頭髮起的巨頭機構。最大股東是央行直屬機構、第二股東是其他國家機構,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臺龍頭企業也佔了較大的股份。

網聯的功能在於切斷了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之間的直連模式,使得第三方支付平臺都需要經過網聯清算系統後再將錢轉入銀行。關閉了與銀行的直連通道,既是保護我們資金安全的一種措施,也是加強金融監管要求的必然結果。

網聯的存在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影響不大,關閉第三方代扣渠道只會讓支付、提現多一步驟,但賬戶資金會更加安全,每一筆交易都受到網聯監管。

對於支付寶、微信支付、京東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言,消費前需要先充值到支付寶、微信賬戶餘額,不直接從銀行卡里扣款,付款時將跳轉到網銀支付頁面,用戶體驗及便利性將大打折扣,往來資金可能會延遲,除非用戶提前將銀行卡的錢充值到支付寶,但這種習慣還需要時間培養。另外第三方支付平臺將不會像以前一樣享受用戶沉澱資金帶來的收益,不能用用戶錢款進行投資,即使第三方支付平臺破產倒閉用戶的資金也不會受到影響。

對於銀行來說,直連讓銀行變成了一個資金通過管道,雖然提升了銀行的價值,但沒有太大的盈利點和收入,不過可以更好的監控資金的流向,規範第三方支付。


天方燕談


自央行宣佈7月份所有第三方支付平臺都要接入網聯後,就有很多謠言傳出。什麼“支付寶、微信裡的錢不能取出來”“餘額寶裡的錢不能用於支付”等消息層出不窮。筆者之前也多次發文闢謠,無奈謠言太多。現在終於等到7月1日,接下來筆者就為您分析一下微信和支付寶的變化。


首先,不管是支付寶、微信,還是零錢通、餘額寶都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提取自由、利息照給,所以對於我們用戶沒有絲毫影響。而且,自第三方支付平臺接入網聯後,我們的資金去向都得到了網聯的監管,對我們用戶來說還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按照之前支付平臺的交易模式,可以在我們不輸入銀行卡密碼、不接到銀行驗證短信的情況下直接代扣我們銀行卡的錢。這不僅使我們銀行卡里的錢有風險,而且銀行也不能具體的看到完整的資金去向,在監管上存在一定的漏洞。現在好了,我們再也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了。


並且,自支付寶接入央行後,這幾天餘額寶終於沒有轉入限制了,再也不需要一到9點就拼命地搶限額了!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是如何看待支付寶和微信接入央行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謝謝!


科飛貓科技公社


這項措施對於用戶來說完全沒有影響,有個回答竟然說“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要先充值再使用”簡直就是在胡說八道。


取消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銀行的直聯,接入網聯的措施是為了便於監管第三方支付的資金流向,尤其是為了反洗錢的目的。事實上這項措施對用戶來說完全是透明的,支付寶、微信該怎麼用還是怎麼用,而對於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也不難操作,以前是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要直接連入N家銀行,而現在只要統一接入網聯就可以了。



第三方支付在開始發展的那幾年由於沒有相應的監管措施曾經出現過許多問題。例如:惡意挪用客戶的資金進行投資,第三方支付變成脫離於金融監管之外的“影子銀行”等。對於央行而言更為頭疼的是當一家支付機構連入多家商業銀行進行的時候,央行無法獲得資金在這些銀行間進行轉移時具體的交易信息(數據在第三方機構手上)而造成的監管的盲區。


將所有第三方支付機構納入網聯平臺以後,每一筆交易的數據都要會被網聯記錄,央行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反洗錢等合規監管。這並不是一件壞事,至少一些比較小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不敢隨便打擦邊球損害用戶的利益了。



高挺觀點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走運的小螞蟻。

近日一則訊息成為了廣大網友茶餘飯後的焦點,那就是關於2018年6月30日起實施的網聯42號文件,新規中提到6月30日前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的直接聯繫將會被切斷。以後銀行的口付款將不會在為第三方平臺進行代付款。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新規的發佈並非是空穴來風,這是一次早已規劃好的行業洗牌。早在2017年10月份就已經開始了前期的規劃,對於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整合逐步推薦,而最近成立的一家名為《網聯清算有限公司》更是集合了目前支付行業所有的支付企業。而這家股份制企業最大的股權人是6家國有銀行,而目前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中佔據絕對領先的支付寶與微信,每家僅僅拿到了9.61%的股份,這不得不讓廣大網友紛紛猜測不已。

而與之前的第三方支付方式不同,本次新規出臺以後,在使用支付功能方面還是會有些影響,我們以支付寶為例,比如想買入餘額寶理財產品,新規出臺前是可以直接從綁定的銀行卡中劃入到餘額寶中,而新規開始實施以後,只能講銀行卡中的錢轉入到支付寶餘額中,在進行買入餘額寶,這裡多了一個過程,就是支付寶與銀行之間必須要有一個業務聯繫,不能拋開銀行的轉賬功能。

新規的出臺雖然對我們平時的消費可能不會造成過多的影響,不過這種轉來轉去間的活動,雖然勉強的把銀行硬綁到第三方支付平臺之中,究竟效果如何,還要看使用者究竟買不買賬了。

好了今天我們就說到這裡,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擊關注!


走運的小螞蟻


能怎麼看待,改怎麼用還是咋用,關閉第三放支付直連,對於我們來說只是多了一個步驟而已。以前支付寶、微信支付付款的時候直接輸入密碼就可以付款代扣掉銀行卡里面錢了。現在需要把銀行卡里面的錢充值到支付寶裡面再付款,像以前煤氣水電費都要在支付寶裡面有足夠的餘額才可以代扣。




關閉代扣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呢?

關閉第三方代扣給我們帶來了資金的安全,關閉以後所有的資金全部歸央行剛出道的網聯負責,不像以前全部的錢都在支付寶或者微信等第三方平臺賬戶裡面。如果這些第三方平臺隨意挪用我們的資金,進行其他投資理財,如果失敗的話買單的是我們人民群眾。畢竟那只是個公司而不是像網聯有國家背書的。

金融市場的風險一定要防範於未然,雖然現在支付寶等企業看起來很健康,哪未來未必有那麼穩定,如果破產了怎麼辦?我們的資金怎麼辦?這都是央行為了讓消費者資金更加安全才採取措施。

那給我們帶來什麼不便呢?

不便的地方也就是多了一個步驟需要先充值後消費。影響微乎其微。

中國的無現金支付走在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如何能夠安全有效使用電子支付國家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任何可借鑑國外的地方。央行此舉也實屬無奈。一切以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現在沒出事大家都舉手表決支持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一旦出事國家沒有管理又會怨聲哀悼說為什麼沒有提前管理。這件事出發點總的來說對於我們來說還是好的。


星期二資訊


離6月30日限期越來越近,我想支付寶已經做好了對接網聯的所有準備!微信理財通(4月1日)、支付寶(5月11日)先後發出通知,已與網聯繫統完成對接工作,對用戶日常使用體驗影響不大!

關閉與銀行的直連通道,不僅僅針對支付寶,是所有的第三方(微信、京東)支付流程都需要經過網聯清算系統。這既是保護我們資金安全的一種措施,也是加強金融監管要求的必然結果!

以前我們網上購物消費很簡單,選擇銀行卡付款時,這筆款項可以直接從銀行卡餘額中進行扣除,這就是所謂的銀行代扣。而自7月1日起,當你再選擇銀行卡付款時,需要先經過網聯清算系統,然後再對接支付寶,而這些都是在後臺自動進行的。對於用戶而言,並不影響日常使用體驗!

我們用戶是可以預先把部分資金轉入到餘額寶裡,不僅能獲得一定的收益,購物消費時也更方便快捷!

現在購物消費、小額支付很少會使用到銀行卡,都是餘額寶(微信紅包)直接扣除,餘額寶貨幣基金年化收益都在3.7%以上,支付靈活方便;再者說,支付寶還有花唄、借唄等信用預支功能,存銀行活期(0.25%)利息,還不如把零錢放在餘額寶裡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操盤手信一】!!!


財經者思


不是關閉第三方支付直連,確切的說是關閉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銀行的直連,這對用戶來說是好事,資金更安全了。因為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和銀行卡之間加上了網銀這一個環節,雖然支付時麻煩了一點,但資金卻安全多了。

我們用支付寶支付時有二種選擇,一種是銀行卡,一種是餘額寶支付。選擇銀行卡支付,會直接從銀行卡中扣款成功。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權限很大,可以直接向你的銀行卡提出申請,而且在整個支付過程中,支付方完全是背動支付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安全程度完全由第三方支付平臺決定。

現在我國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平臺有幾百家之多,平臺背後運營的公司不同,實力也就不同,安全程度自然也就不同,所以這個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隱患。而6月30日關閉支付直連後,只是在支付過程中增加了網聯這一個環節,這對用戶消費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只是在選擇銀行卡支付的過程中,多了一次確定的環節,而選擇採用像支付寶餘額支付的,和以前一樣。

網聯是什麼大家應該很清楚,就是網上銀行了。網銀的安全程度相對於第三方平臺來說就不用說了吧,如果有國家做後盾的網銀都保證不了安全了,那第三方平臺就更不用說了。所以關閉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直連是好事,還是大大的好事。

我是禪風,謝謝點贊,關注評論,腰纏萬貫。


淡淡禪風


看來,銀行不單單是要與支付寶為敵,還是要與廣大消費群眾為敵的節奏呀。

馬爸爸04年,也就是淘寶剛誕生,支付寶確實還是個寶寶的時候。馬雲想和銀行聯合打造移動支付,當時油水最多,地位最牢固,“商、匯、存、貸”一條龍服務的四大銀行估計以為馬雲是來搞笑的。

馬雲當時說:“銀行不改變,那我們就改變銀行”。

事實告訴我們,馬爸爸開玩笑都是認真的。

將近十年的時間,顛覆了銀行百年的基業。支付寶成為了中國金字塔尖上的互聯網支付平臺。

銀行反應過來了,但是微信,京東也都起來了。

而“餘額寶”的出現,讓銀行決定大打出手,和蘋果聯手推出apple pay。但是同樣被銀行拒絕過的華為和支付寶雙劍合璧,出了“掃碼妙付”。

早就被銀行的各種條款和漫長的等待的,以及偶爾遇上“冷冰冰”的不耐心對待,轉臉卻笑臉相迎上司的工作人員的對待。讓我覺得銀行是個有錢而高冷的地方。(空調真心足就是了)

而支付寶等第三方平臺的轉賬快,免手續費,花唄免費花,餘額寶利息都比銀行高,掃碼還能領紅包。付錢還能領獎金。而且不用擔心銀行卡消磁和遺失。

而銀行出臺的“關閉第三方直連”,稱得上是自損八百的下下策了。

因為之前支付寶等需要和多家銀行進行對接,而出臺這個之後,只要對接網聯一家就好了。成本都降低了。

但銀行這麼做肯定不是為了降低別人的成本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了。只是為了在這個支付的路上開個收費站。

但這麼一來,老百姓不高興了。紛紛表示:銀行很安全,我選支付寶……

而且馬爸爸也不能看著自己失荊州吧,比如完善網商銀行。


鎂客網


很多人看到這個消息後,會以為以後將無法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然而並非如此,其實這都是銀行出的關於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的一個新規定。接下來讓金十君帶你瞭解一下吧:

銀行新規

關於銀行之前下發的2018年42號文,將督促第三方支付機構接入網聯渠道,明確要求:6月30日前所有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的直連都將被切斷,之後銀行不會再單獨直接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代扣通道。

必須注意:此文件意圖並不是要關閉第三方支付平臺。只是切斷了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銀行之間的直連代扣通道,轉而由央行旗下的網聯公司統一管理代扣業務。

也就是說,以後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再也不能直接劃扣大家銀行卡里的錢了。

所有第三方支付綁定銀行卡進行自動續費和免密支付的行為都無法實現了。6月30日以後、所有的交易都需要經過人民銀行成立的網聯裡面,每一筆交易都要接受網聯的監管。

關閉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銀行的直連,對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而言,最大變化是,不能再和各家銀行直接進行資金的劃轉了,而必須通過網聯這唯一的橋樑。

從這一點看,支付寶和微信的便捷性將大打折扣,資金往來可能會延遲,目前及時到賬到時候不知道還能否實現,這也是兩大支付巨頭面臨難題之一。

一旦網聯公司成立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平臺,而且如果能更好的服務於用戶,那麼這兩大支付巨頭的好日子基本到頭了。

所幸微信、支付寶被銀行關閉直連後還能用,還可以正常提現,只不過相比現在會多一道程序變為:用戶-支付寶-網聯-銀行。

網聯是什麼?

“網聯”的全稱是“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最大股東是央行直屬機構、第二股東是其他國家機構,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臺龍頭企業也佔了較大的股份,可以說網聯是央行牽頭髮起的巨頭機構。

網聯主要處理非銀行支付機構發起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服務。各個銀行和支付機構都將在2017年10月15日之前完成接入到網聯平臺和業務遷移的相關工作,同時,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也將組織支付寶和財付通等非銀行支付機構來成立網聯公司。

新的網聯平臺最大的作用就是避免大量的資產外流,或者出現洗錢的情況,它充當著一箇中介,也行使著監管者的權利。成立網聯平臺之後,央行可以避免之前客戶交易無法監管的局面。

從目前支付發展趨勢看,銀聯代表的銀行卡支付日漸衰微,第三方移動支付才代表著未來,如果沒有網聯,未來的金融、消費大數據必將被支付寶、財付通等機構壟斷,形成數據寡頭。

所以,央行推出網聯在維護了民眾資金的安全的同時,也奠定了自己在支付領域的重要地位,打出了一手好牌。

網易吃雞大賺200億,為何丁磊還是贏不了馬化騰?阿里巴巴的老闆竟然是日本人,這是真的嗎?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