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唯承认“九二共识” 方可避免“断交潮”

唯承认“九二共识” 方可避免“断交潮”

潘锡堂

唯承认“九二共识” 方可避免“断交潮”

多米尼加日前与台湾“断交”,马英九应邀在高雄演讲时直言关键在两岸政策,只有承认“九二共识”才能解困,因为台湾的“外交关系”与两岸关系绑在一起;他还批评赖清德一直说自己是“台独工作者”,只会让台湾的全球空间越来越小。

台湾前“外长”钱复早在1991年便提出大陆政策的位阶要高于“外交政策”的说法,认为两岸关系的改善,对拓展“外交关系”绝对是正面的。因此,马英九时期依“两岸关系位阶高于外交关系”的理念,积极改善两岸关系,使双方停止陈水扁时期的“烽火外交”,让台湾获得更多的弹性全球参与空间。2008年马英九一上台,即宣示立足“九二共识”,促使两岸中断长达13年之久的两会协商机制迅即恢复,让两会得以举行11次高层会谈并签署23项协议,也使得马英九所倡议的“活路外交”及两岸“外交休兵”获得大陆尊重,进而争取到分别以“观察员”名义与“特邀嘉宾”身份参与世界卫生大会(WHA)及国际民航组织(ICAO)。

唯承认“九二共识” 方可避免“断交潮”

再进一步言,马英九主政8年能维系台湾相当宽广的全球空间,关键在于他坚持“九二共识”所型塑的两岸政治互信,使得他所倡议的台湾“活路外交”及两岸“外交休兵”可以落实。兹举一个马英九出访“邦交国”的实例左证,应可予蔡英文一些启示。马英九曾于2008年8月率团出访拉丁美洲之巴拉圭与多米尼加,来回均低调过境美国西岸,除了对大陆与美国释出善意并争取信任之外,也在为其“外交休兵”及后续的两岸协商营造更和谐的氛围。他在过境美国时一切以低调、务实、单纯为原则,不像陈水扁处处以争取个人角色或政党之选举利益遂其“出口转内销”的目的,同时马英九也不在礼遇规格、停留时间或会晤层级上生事,可谓彻底抛弃往昔台湾领导人藉过境冲撞台美关系与两岸关系而予人“麻烦制造者”的刻板印象。这种着眼于既不刺激大陆、又让美方放心的考虑,已为“两岸和解”“外交休兵”奠下良好基础。

唯承认“九二共识” 方可避免“断交潮”

马英九主政8年能维系台湾相当宽广的全球空间,关键在于他坚持“九二共识”所型塑的两岸政治互信。

众所周知,往昔台湾追求全球的参与空间,常会与两岸关系之不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马英九主政时期立足“九二共识”建构两岸互信,并倡议以“活路外交”模式争取两岸“外交休兵”,亦即两岸在“邦交国”方面维持现状,不再互挖墙角,使得往昔双方“烽火外交”的冲突对立迅即休止,不仅可互释善意与诚意,而且还有助于双方的趋近与融合。由是,马英九主政期间,两岸互信与两岸关系空前良好,台湾争取及扩展的全球参与空间也是相当宽广,尽管仍减少了一个“邦交国”——非洲的冈比亚,但从事证显示该国与台湾“断交”,并非大陆争取。

反观民进党主政的两个时期,先是陈水扁主政的八年,不仅不承认“九二共识”,而且持续在两岸关系的性质与定位上抛出“一边一国论”“正名公投”“制宪正名”“入联公投”等论述,而且大搞“烽火外交”“外交挖掘”等深具针对性与挑衅性的策略,终致“邦交国”被断绝九个,台湾的全球参与益“寸步难行”。至于当前的蔡英文,由于始终不承认“九二共识”,却一再放任其文教部门大搞“去中国化”“文教台独”,又纵容“台独”势力推动“奥运正名公投”“台湾正名公投”,更对“阁揆”赖清德高唱“台独”论调听之任之,导致她所倡议的“踏实外交”根本名不符实,全球参与空间越见压缩。她上台不到两年即丢失三个“邦交国”,连马英九时期台湾可务实参与的世卫大会及国际民航组织,都不得其门而入。

台湾前“外长”欧鸿炼日前表示,断交事件的问题源头是两岸关系,堪称“铁的事实”,再度验证“两岸政策位阶高于外交政策”,类似状况还会不断出现。而多米尼加驻北京贸发处代表吴玫瑰直言,2012年就想与大陆建交,碍于当时两岸关系良好,才没付诸实行。

(作者系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