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海拔4658米,他們守護“天路72拐”……

海拔4658米,他們守護“天路72拐”……

官兵們在業拉山頂清理路面積雪。

踏上西藏高原,探訪雪域天路,一串串問號總在叩問我們的心靈:為什麼我們熱淚盈眶?為什麼我們激情澎湃?

連綿的雪山,奔騰的江河,飛舞的經幡……鐵打的營盤,舞動的鐵鍬,飄揚的國旗……

都說海拔4658米的業拉山頂是一方淨土,都說在雪域高原護路的軍人偉大。

今天,筆者就帶你走近駐守在海拔4658米雪域天路的武警官兵,聽聽他們駐守高原、守衛天路的故事。

雪山之巔,凡事都要“慢三拍”

初到武警某部交通三支隊駐邦達鎮中隊,筆者便被告知凡事要“慢三拍”——走路要慢,說話要慢,吃飯要慢,為啥?因為該中隊駐地海拔高、氧氣稀薄,對常人來說壓根不能劇烈運動。

海拔4658米,他們守護“天路72拐”……

不斷加強軍事訓練。

然而,當筆者走進營區,感受到的卻是廣大官兵練兵備戰的匆匆身影。該中隊擔負著川藏公路100多公里的養護保通任務,為確保進藏天路的暢通,官兵抓緊練兵備戰,可不敢鬆勁兒。

海拔4658米,他們守護“天路72拐”……

中隊養管路段“天路72拐”。

站在海拔4658米的業拉山山頂,“天路72拐”、滔滔怒江、冰川雪原等壯美奇觀一覽無餘、盡收眼底,西部大開發的“種子”正搭乘著“雪域天路”快速萌芽……

每天披星戴月,揹著沉重的工具和乾糧,官兵們奮戰的“戰場”在懸崖峭壁上。

去年夏天,川藏公路嘎瑪溝段突發多處泥石流,造成進出藏大量人員、車輛受阻滯留,情況萬分危急。“醫生,我們有緊急任務,麻煩幫我們推遲到下週……”災情發生時,中隊長陳鵬正帶領部分官兵在八宿縣醫院進行例行體檢。

海拔4658米,他們守護“天路72拐”……

冒嚴寒連夜清理突發泥石流。

隨後,陳鵬撥通了中隊值班室電話,安排了一名排長帶領官兵,駕駛著裝載機緊急趕赴現場實施道路搶通。為儘快恢復道路通行,陳隊長從駐八宿縣中隊借調了一臺搶險機械,採取兩頭同時救援的方式進行搶通作業。

“10多公里的災害路段處於怒江溝和嘎瑪溝之間,道路一時不疏通,危險就會多一分……”待到道路全面恢復通行、滯留車輛全部順利通過,已是凌晨6時,零下10攝氏度的氣溫讓救援官兵們直冒汗氣。

駐守西藏高原,戰風雪、鬥嚴寒、抗災害,對於官兵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

海拔4658米,他們守護“天路72拐”……

對山體落石進行清理。

“每逢冬季,大雪封山的季節,機車被凍得不能正常運轉,水電不能正常供應。官兵們只有冒著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到雪山之巔,像冬天的兔子出來覓食一樣,將從雪地裡刨出來的乾柴帶回營區做飯。有時開飯時間晚幾分鐘,飯桌上的菜就會被凍出一層油……”回望過去的歲月,四級軍士長莫未飽含深情地告訴筆者,“現在不僅可以吃上熱乎乎的飯菜,還能隨時洗上熱水澡,氧氣接進班排宿舍,地暖裝進房間!”條件日漸改善,官兵們的幸福指數也一路攀升。

官兵們堅守的動力從哪兒來?登上業拉山頂,一塊牌子道出了答案,上面醒目地寫著:“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保通川藏天塹、鍛造救援尖兵。”短短的話語寫出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

向有限的生命打張借條,

安心守護“天路72拐”

由於受客觀自然條件的制約,駐地長不出高大的喬木,放眼望去只見座座荒涼的高山。只有到夏天,老天爺才會“好心”地將大地抹上一層綠,似乎在幫助官兵們消除一點內心的寂寞。

海拔4658米,他們守護“天路72拐”……

對坑窪路面進行修補。

當年,為了引導官兵們紮根高原、無私奉獻,中隊在進駐西藏那天在營區種下了一顆樹,20多年過去了,這棵樹雖然沒有枝繁葉茂,但不管經歷了多少風雪的摧殘,好歹也算是活了下來,挺拔而又滄桑的樹幹,彷彿訴說著一代代官兵堅守高原的傳奇。

在高寒缺氧、紫外線強、風沙大的惡劣環境中,不少官兵患有心肺增大、嚴重掉髮、指甲凹陷等高原疾病。但在任務中,官兵們不講條件、不打折扣,多次圓滿完成了道路搶通、轉移救助被困群眾等急難險重任務。

海拔4658米,他們守護“天路72拐”……

在怒江溝段清理山體塌方。

每當一輛輛車平安進入素有天險之稱的“天路72拐”,相信過往群眾的心是踏實的,因為這裡由一群“向有限的生命打張借條,把無限的忠誠獻給高原”的官兵在守護。

海拔4658米,他們守護“天路72拐”……

幫助因暴雪滯留群眾脫困。

2017年12月,有位四川籍老班長,一天內接到了數條同樣的短信:“愛人難產,速歸!”當時部隊正擔負戰備值班任務,養管路段季節性災害頻發,中隊在位人員又少,老班長實在是走不開。

當他狠心回絕家人時,千里之外的妻子已被送進了手術室。醫護人員不禁抱怨:“都這個時候了,丈夫居然還不來。”家人和妻子卻為他辯解:“他在西藏當兵,是一名高原軍人……”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此時遠在高原的老兵心裡猶如刀割般陣陣作痛。

海拔4658米,他們守護“天路72拐”……

清理排水渠堆積物。

前年的養護大幹期間,黃班長作為戰鬥班班長,主動申請跟官兵們一起駐守排點,給過往司乘人員提供更安全、舒適的行車條件。

中隊排點在“天路72拐”的嘎瑪溝,處於深山峽谷之中,這裡完全沒有信號。只有集中組織到縣城洗澡時,手機才能打電話。

“你電話老是打不通,如果再不回電話、短信,我們就分手吧!”週末去縣城洗澡時,黃班長手機收到了數十條短信,性格內向的他真是有口辯不清。電話撥通後,那頭傳來的聲音很堅決:“我們分手吧!你長期在高原,我們一年只能見一次,有事情時,還想打電話讓你幫我出出主意呢,你倒好,連電話都不接,這戀愛沒法談了,我也不想當軍嫂了。”

為了解決黃班長的戀愛危急,戰友們可是費勁腦汁想盡了辦法,終於把她“騙”來了西藏。眼見官兵們的工作環境和辛苦程度,黃班長的女友落了淚,哭訴著說是自己不懂事……

一次進藏,讓他們的感情又重歸於好。

與長眠在雪域高原的先烈比,

我們做得還不夠

業拉山,氧氣含量不足海平面一半,中隊官兵以老一代“築路人”為榜樣,堅持發揚革命軍人的戰鬥精神。

海拔4658米,他們守護“天路72拐”……

官兵們在清除路面暗冰。

在西藏,很多地方都建有烈士陵園,裡面長眠著西藏和平解放以來為國捐軀的烈士。每當清明節、建軍節、國慶節等節日,中隊都會組織官兵帶著鮮花,到養管路段沿線緬懷先烈,看看大家的老戰友。

20多年來,官兵們的付出得到了軍地各級的讚譽,可官兵們總是誠懇地說:“與長眠在雪域高原上的先烈相比,我們做得還不夠!”

海拔4658米,他們守護“天路72拐”……

在怒江溝段清理路面泥石流堆積物。

一個渴望復興的民族,總有一種堅忍不拔的意志;一支渴望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部隊,總有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信仰。這片精神“高地”形成的強大“磁場”,薰陶著一代又一代官兵,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投身軍營。

海拔4658米,他們守護“天路72拐”……

對排水渠進行修整。

在工地吃午飯間隙,指導員高尚給大夥表演節目,自豪地唱起了交通兵版《月亮之上》:“我在仰望,山頂之上,有多少兄弟在揮舞著鐵鍬,榮譽已被這汗水包圍……”從這歌聲中,筆者聽出了更深的思緒:這些常年與高原為伍的官兵,其實每人心中都有一座屬於自己的雪山。

海拔4658米,他們守護“天路72拐”……

整理路容路貌。

如今,官兵們的生活條件、“天路”的行車條件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可駐守在海拔4658米的官兵們的故事還在續寫。

海拔4658米,他們守護“天路72拐”……

日常軍事訓練。

天路已舊貌換新顏,如果你在進藏路上見到我們可愛的護路官兵,請為他們點個贊,因為是無私奉獻的他們用路石鋪平了你遠行的路途……

海拔4658米,他們守護“天路72拐”……

編審:曲延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