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移民美國之後,如何保護自己的財產?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移民美國的人群逐步增長。不論是以哪種方式加入美國,都需要面臨一個問題,財產如何安置?放在銀行,然後作為遺產留給自己的孩子,必然會被美國的遺產徵稅徵走一部分;買房出租或者轉賣,房屋的買賣或者租賃也都會收取一部分手續費。所以說,會賺錢不如會存錢。好的理財方式才是正確支配資產的方式。

移民美國之後,如何保護自己的財產?

常有媒體在渲染很多美國人普遍都是月光族,沒有什麼儲蓄,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中國式的思維方式。首先中美兩國人在投資理財上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美國有嚴密的法律體系,並且美國的稅法是很繁瑣的,納稅的場景也比中國多很多,而投資理財的指導原則應當是長期稅後回報最優,美國人的理財方式都是目光遠瞻的。而中國人比較傾向於簡單的年化回報最優,隔一段時間或者定期就會有回報的投資方式是中國人比較喜歡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差別在於投資渠道,中國人的投資渠道相對少,因此一說理財主要指的是銀行儲蓄、股市和房地產;而美國市場相對成熟規範,投資渠道多種多樣,能讓投資在有定期諸多選擇的同時又儘可能控制風險,相比之下銀行儲蓄就沒有什麼吸引力了。

那麼問題來了,剛移民到美國的中國人,有什麼比較適合的理財方式呢?

合理規劃自己的退休基金

美國關於支配退休基金的投資方式也有很多,一般人都會選擇公司為員工提供的退休理財計劃401K、政府機構為僱員提供的401A、銀行為社會大眾提供的退休理財計劃IRA等。

這些基金不僅有推遲繳稅(tax deferral)的稅收優惠,而且廣泛採用了分散投資的原則,因此風險較低。由於其在退休前不能取出(如要強行提早取出需繳納罰款),因此長期的投資回報比較可觀,如果說新移民到了美國,有了穩定收入,年收入在十幾萬美元這個範圍,經過幾十年的理財投資,退休時退休基金賬號裡有上百萬美元是常事。

但是如果這筆錢放到銀行單純儲蓄,表面上看你的總收入是增加了,但你納稅金額也會增加,從這一點上講美國人不喜歡存款的習慣就好理解了,因為他們的晚年已經有了充分的保障。

美國人不會嫌自己的保險多,保險越多晚年越幸福。

如醫療保險,你如果只是有國家強制交的醫療保險,雖然國家也會有補貼但是很多醫院還是比較牴觸國家的強制醫療的。你不額外購買醫療保險,在美國你生個“小病”,一年攢的錢估計就沒了;生個“大病”,八成你家就直接破產了。

比如其他一些小的保險,依然是“理財”不可忽略的“兜底”基礎。如身體本身有殘疾,如果沒有,再萬一受傷,長期無法工作,對家庭的財務衝擊甚至比因故去世還打,因為你還活著,還要吃飯和看病;再比如車險,如果沒有,出了事故,特別是如果責任在你且對方受傷,也得賠破產;再比如房屋保險,美國幾乎都是木頭房子,不買保險每年的維修費用都夠你受的了......

好在這部分的操作都很簡單直接:車險是強制的、房屋保險是在購房的時候必須買的、美國的企業都會給員工上醫療保險(自己負擔的金額每月從100刀到大幾百刀不等作為員工福利計劃的一部分)、人壽(此處特指term life)和Disability也是員工福利計劃的一部分,且都很便宜,屬於“給點碎錢”級別的便宜。

總之,在美國,各種保險真的不能缺少,否則任何一點兒事兒降臨在你頭上,對你個人和家庭的財務衝擊,都是毀滅性的。

最穩妥的投資:買房子

買房、尤其是買自住房是美國大多數家庭的投資選擇。

自住房的貸款利率低,房貸利息免稅,升值盈利部分無稅的額度較高,因此有投資少、風險小、預期穩、能積累資產淨值(equity)等優點,這讓“買房養老”成了在美國深受歡迎的投資法則。到老了動不了的時候還可以選擇把房子抵押給養老機構後在那裡被照顧到離世,也因此美國人普遍不愛儲蓄更愛買房。

美國人的親情觀念和中國人是完全不一樣的。美國人很少有所謂的啃老的人,大家成年後都自己過自己的生活了,並不存在孩子惦記父母的房產的事情。所以房屋處理自由。兒女也不會干涉父母的想法。新移民到了美國這一點入鄉隨俗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這也是為自己以後在美國能安心養老作出的選擇。

美國官方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家庭的平均儲蓄率雖不及4%,但卻有68%的家庭擁有自己的房屋,目前美國私人擁有的房地產總值已超過9萬億美元,遠高於其他類別的私人資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