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關於《道德經》的二十個爭議之十九、二十

關於《道德經》的二十個爭議之十九、二十

之十九:“無敵”還是“輕敵”

出處:第七十一章(通行本第六十九章)。

歧義:帛書本、傅奕本作“無敵”,王弼等傳本多作“輕敵”。

辨析:

第七十一章帛書本有兩個“無敵”,且含義不同。

第一個無敵是“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乃無敵矣”之“無敵”,這裡的“無敵”不是戰勝,而是化敵於無敵,其結果不是“戰”的結果,而是“為客”、“退尺”的結果,是“慈”、“儉”的結果。因為有“不爭之德”(第七十章),所以“不戰而勝”是老子設想的最理想化的結果。通行本到“執無兵”就結束了,沒有“乃無敵矣”四字。

第二個“無敵”是“禍莫大於無敵,無敵近亡吾寶矣”之“無敵”,這裡的“無敵”是逞強以爭而屢戰屢勝。這個“無敵”,通行本作“輕敵”。“輕敵”是輕慢、輕視敵人。有人認為“無敵”是無視敵人,所以和“輕敵”義同,實在牽強。王弼注曰:“言吾哀慈謙退,非欲以取強無敵於天下也,不得已而卒至於無敵,斯乃吾之所以為大禍也。”王弼本義也是“無敵於天下”,可見王弼本本來也作“無敵”,所以陶邵學認為“輕”字乃後人所改。

第一個“無敵”是因為不爭,所以沒有人願意與之為敵;第二個“無敵”是因為持強而爭,所以自認為天下沒有對手,兩者差別很大,老子認為的“禍”毫無疑問是以取強無敵於天下。

結論:老子本義應是“無敵”。

之二十:“其”與“其上”何其亂

出處:第七十七章(通行本第七十五章)。

歧義:舊注多把“其”和“其上”搞混,或者了為了統一,亂加“上”字。

辨析:

第七十七章全文如下:“人之飢也,以其取食稅之多也,是以飢。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為也,是以不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貴生。”“人之飢”之“人”,唐以後注家想當然以為是避李世民諱改“民”為“人”的,所以就又錯改為“民”了,但其實帛書本就作“人”。

“人之飢也,以其取食稅之多也,是以飢”,通行本作“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取”,是動詞,“食稅”,就是糧稅,“取食稅”就是被取食稅,所以主語是“其”,就是本章的“人”、“百姓”、“民”。後人不但將“人”、“百姓”、“民”統一為“民”,還將第一句的“其”也改為“其上”,強行與後文的“以其上求生之厚也”之“其上”相統一。

“食”就是“糧”,“食稅”就是“糧稅”,後人以為“食”的動詞,有“取”的意思,所以就刪掉了“取”字,妄加了“上”字。

結論:“其”就是指老百姓,“其上”就是指來百姓上邊的統治者,帛書本更接近老子原貌,邏輯也非常那個清楚,後人妄改,反而愈加昏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