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防人之心不可無,任何時候場合都不能發領導的牢騷!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職場尤其如此,你可以不去作惡,但是我們必須有能力保護自己,不被壞人當成上爬的墊腳石。王昕被害的案例,值得我們引以為戒。權謀網詳細分析如下

【案例】文宣帝對臨漳令稽曄、舍人李文思非常惱火,把他們賜給臣下當奴僕,中書侍郎彭城人鄭頤私下設圈套陷害祠部尚書王昕。他有意對王昕說:“自古以來,沒有朝廷士大夫當奴僕的。”這句話引得王昕說了一句:“商朝的箕子不就當了紂王的奴隸嗎?”鄭頤把這話拿去報告給文宣帝,對文宣帝說:“王元景把陛下比成紂王。”文宣帝自此對王昕懷恨在心。過了不久,文宣帝與朝廷大臣們設宴暢飲,王昕藉口有病沒有去參加,文宣帝派騎兵去抓他,騎兵去了一看,王昕正坐在那兒晃著腿吟詩呢,於是把他抓來斬首於宮殿前,屍體被扔入漳河水。

防人之心不可無,任何時候場合都不能發領導的牢騷!

【解析】:

1、鄭頤的害人動機

通常而言,彼此有嫌隙或是有利益衝突才會,才會有陷害人的動機,但是為什麼鄭頤這人去主動構陷王昕呢?這個動機是什麼?這個是小人上位的常見手法,就是踩人上位,主動替領導挖掘潛敵,作為自己的功勞。領導沒有潛敵就為他主動創造一個,然後彙報給領導。領導會認為是在為他的權力安全而努力,所以,就會更加重視告密者。

2、王昕的疏忽大意

王昕被鄭頤引誘說出“商朝的箕子不就當了紂王的奴隸嗎”,影射皇帝為殷紂王。這個普通的談話,最終成了王昕死亡的誘因。王昕應該去埋怨鄭頤嗎?他死就死在自己的疏忽大意。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最對領導的諷刺。沒有掩飾好自己的行為,被認為是欺騙領導。前因後果,都被皇帝認為,王昕對自己毫無存在的必要,一怒之下斬殺了。

3、我們的職場啟示

在職場,人與人之間是利益的集合,毫無感情可言,一場私下的談話,你的牢騷和不滿,可能就會中斷你精心營造的職業生命。多少年的奮鬥都會毀於一旦。因為你不知道,這個談話,會不會被錄音,會不會被剪切後,被領導得知。儘管你認為,大家沒有任何的利益衝突,還是私交不錯的同事,但是你如果不能讓自己管好嘴和掩飾好行為,都會被人拿來當成邀功的墊腳石。

所以,經過上述分析,我們從王昕生命得來的經驗教訓就是,無論何時,都不要對同事說領導的壞話,這種牢騷不但毫無意義,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風險。你不知道眼前的人是不是小人,小人不會因為你沒得罪他,而不去陷害你。所以,防人之心不可無,永遠腦子裡都要保持這根弦。

權謀網,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