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國乒乓球圈不成文的規定:不許打對方11-0,這是真的嗎?

美食捕手


雖然沒有明確的文字說明,但種種跡象表明,為避免讓對手尷尬,中國運動員一律不許打對手11-0。國乒之強大,眾所周知,這些年無論對手怎樣學習國乒先進技戰術,國際乒聯怎樣修改規則,中國乒乓球一直出於世界巔峰。

鄧亞萍、王楠、張怡寧、劉國樑、孔令輝、馬琳,光是這些名字,就足以讓世界震顫。你能想象到大羅、小羅、梅西、C羅等人組成一個隊嗎?足球不可能,但是乒乓球是可能的,同一時期中國乒乓的世界冠軍足以組成一個11人的團隊。

因為太過強大,國乒有條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一律不許讓對手零得分,畢竟大家只是對手不是敵人,沒必要趕盡殺絕,所以就出現了張怡寧、李曉霞讓球給福原愛的奇葩鏡頭。足球領域其實也是一樣,除非是死敵,否則大比分戰勝並零封對手都不是球隊的最終目的,因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都有強誰都有弱的時候。

說到這個讓球,還要拜國際乒聯所致,以前的乒乓球是21分,漫長的比賽高手們多少會走個神來個失誤啥的,但是改了11球后,我方便麵還沒泡熟,一局可能就結束了。


大局觀


乒乓球比賽不打對方11:0,這是中國乒乓球圈的一個說法,但是為何會有這個說法卻無從考證了。2001年國際乒聯為了限制中國國乒的統治性地位,為了給比賽增加偶然性,將原來單局21分的比賽該為單局11分制。

國乒歷史上讓球的紀錄很多,當然最知名的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張怡寧對陣福原愛時候的那次低質量表演的往球檯下面扔球的故事了,當時自在第二局比賽張怡寧9:0領先了福原愛,福原愛已經沒有了任何抵抗力,張怡寧於是在自己發球時候刻意扔在了地上後又撿起了球扔給了福原愛,示意福原愛,你發球吧,剛剛那個你得分了。

讓球其實一直都是很有爭議的,比如有些人會認為競技體育你憑本事贏球沒有問題,即使11:0也不是問題。也說一些不一樣的讓球故事,記得是今年的瑞典世乒賽團體比賽中,中國女乒遇到了中國香港女乒,劉詩雯與李皓晴的比賽中,第二局劉詩雯在10:0後大度的讓了一分,然而李皓晴並沒有領情,連續搏殺甚至連續拿到了6分,一度打的劉詩雯花容失色,更重要的是,隨後的一局李皓晴氣勢高漲,竟然贏了劉詩雯一局,好在最後劉詩雯拿下了比賽,不然那次讓球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

中國選手也有過打對手11:0的記錄,那是因為之前張禹珍曾利用爭議球贏了張繼科後還挑釁,劉國樑於是發出了遇到張禹珍要往11:0方向打的命令,此後許昕在2015年年終總決賽遇到了張禹珍,一波流打了對手一個10:0,其實第11分是來自張禹珍的發球自殺,而且對方是刻意而為的。

對於11:0還是11:1其實都是贏球,怕的就是像杜凱琹這樣不領情的,競技體育我何必領情,這是比賽。奉勸一句,如果你遇到了杜凱琹這種情況也請不要著急,其實對於對方來說有沒有那麼一分其實也沒有什麼,如果對手確實是差距很大的他可能會領情,反而是差距不那麼大的可能會刺激了他的戰鬥欲會藉機打下去,所以個人覺得讓球與否,先做好自己被對方反擊的心理準備。

這是我的回答,認可請點贊,喜歡請關注,我是秀才,願與您一起暢聊體育世界!


殺豬的秀才


關於題主提及的“不許打對手11:0”的說法,實際上不僅是中國乒乓球圈的一個不成文規定,而幾乎是世界乒壇通行的一項規矩。不過這項習慣並不是硬性規定,而是為了照顧對手面子的一種做法,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習慣和國際乒聯的賽制改革有很大關係。

首先從賽制上來看,出現“不許打對手11:0”這一說法並不久。2001年4月26日,大阪世乒賽期間的國際乒聯代表大會上通過,把原有的每局21分制改為每局11分,每輪發球由5個改為2個。原有的比賽方法如三局兩勝、五局三勝制,改變為五局三勝或七局四勝。並在2001年9月1日起開始執行。其目的是縮短比賽時間,方便電視轉播,增加廣告服務。改用11分制的比賽以後,比賽時間明顯縮短,但比賽的偶然性也明顯增加。從21分制時期來看,由於每局時間較長而且每輪發球有5個,因此很少會出現一個運動員在一局中一分未得的情況,不過改為11分之後,比賽進程被大大加快,一旦遇到兩人實力懸殊或者某局發揮不穩時很容易出現連續丟分的情況,因此很容易出現打了對手10:0的情況。

此外從人情角度來看,在單局中剃對手光頭向來不符合中國人的處世哲學,因此往往會在勝局已定時讓出一分,這是一般來說對手也會識趣地配合結束這一局。久而久之,就成了世界乒壇範圍內的一項不成文規定,但是也有例外,例如許昕就曾經打了對手張宇鎮一局11:0,不過那是因為張宇鎮在0:10落後時自己故意發球自殺。

這樣的規定有利有弊,一般來說是強者照顧弱者的一種故意讓分,不過也有選手在被讓分之後依然堅持追分,例如2012年多特蒙德世乒賽女團決賽第一盤中,丁寧第三局打了馮天薇一個10:0之後讓了一分,但是馮天薇並沒有放棄她將比分追至4:10,因此是否讓分還是要根據場上形勢來定,並不是強制規定。


乒乓雜誌


乒乓球比賽中,雙方實力差距過大的情況下才會出現10-0情況,而此時一般領先的選手會主動讓一分,也是對於對手的一種尊重和友好。實力強大的國乒就曾多次扮演讓球的角色,前有張怡寧“拙劣”演技讓球福原愛,後有孫穎莎“更拙劣”演技讓球變身小魔王,都被球迷津津樂道。

而最有爭議的一次11-0則是許昕把韓國選手張宇鎮打了光頭,這一次可是國乒故意打11-0,為的就是教訓這個韓國人。究竟之前張宇鎮與國乒結下了什麼樑子呢?

我們還要回到2015年的乒乓球亞錦賽。當時在比賽中張宇鎮在回球時碰到了衣服,按照一般選手常識,應該主動示意裁判自己犯規,體現公平公正的紳士風度。但韓國人偏不,趁著裁判沒看到,張宇鎮把球快速打了回來,並在張繼科提出異議的時候,撒謊聲稱自己的回球沒問題,結果裁判判罰張繼科丟分。

受到影響的張繼科最終2-4輸掉了比賽,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張宇鎮卻在賽後昂著臉衝張繼科做出了挑釁的表情,還作勢朝著張繼科這邊走來,馬上被韓國教練攔住。被激怒的張繼科跳起來要衝過去找韓國人理論,但被劉國樑一把抱住,才避免了更大的衝突。

經過這個樑子之後,劉國樑指示國乒,以後碰見張宇鎮就“往死裡打”,才會出現許昕11-0刷張宇鎮光頭的比分,也算為張繼科出了一口氣。


體育侃侃侃


這個千真萬確,不給對手剃光頭在國際乒壇確實是個潛規則,而且最早也真的是中國運動員開始這麼做的。

舉2個最典型的例子來論證下這個結論吧。

張怡寧打哭福原愛

這個梗大家都知道吧,某場比賽大魔王打了瓷娃娃10:0,然後讓了1分,這事後來火爆網絡,張怡寧對此倒不以為然,還在朋友圈留言說“能不能別這麼傻”。後來有好事的記者當面問及此事,張怡寧明確表示“這是不成文的規定”,言下之意是這很正常,你們就別再炒作了。

日本的伊藤美城親口證實

有一次在日本的某個電視節目中,伊藤美誠清楚無誤地向觀眾科普,說不能打對手11:0這個做法最早是從中國選手開始的,然後全世界都在效仿。她還補充道:如果萬一不小心打出11:0就必須向對手道歉,這種做法也是從中國隊開始的。


那麼,這種做法對嗎?這本來不是個問題,可在前不久結束的瑞典團體世乒賽上發生的2件事,卻讓這件事充滿了爭議。

1是劉詩雯在和香港選手李皓晴比賽時,某局打到10:0,劉詩雯按江湖規矩讓了1分,然後等著對手按慣例輸球,沒想到李皓晴卻不領情,連追了6分。

2是陳夢和朱雨玲也在10:0後讓分,卻遭到了現場觀眾的狂噓。

劉國樑當時在解說時認為沒必要讓分,該怎麼打就怎麼打,大家覺得呢?


柯南話乒乓


為了題主這個問題,我特意給原國家隊隊員發微信求證,回答是:中國乒乓球圈真有不打對方11:0這個不成文的規定。


實際上就算真的打對手11:0也沒人會說你什麼,頂多覺得你不太近人情罷了。因為這不是硬性規定,只是照顧對手面子的通常做法。


國際乒聯制定的11分記分制,於2001年9月1日起執行。由於每局只有11分,就算是高水平選手一但進入狀態慢,連丟幾分,拉開距離根本沒有追趕時間,很容易輸掉此局。所以要求運動員精神高度集中,保持最佳狀態。但是選手間水平差距過大或者狀態起伏,想打對手11:0並不是難事。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乒乓球女單比賽,張怡寧對福原愛,當時張怡寧9比0領先,怕把福原愛打哭。隨後故意發球失誤讓了1分,大魔王的讓球讓外界津津樂道,就是太假了。

2016年裡約奧運乒乓球女單比賽,福原愛4-0輕鬆戰勝羅馬尼亞選手杜迪安,成功晉級16強。在第四局比賽中,福原愛為了不打出11-0的尷尬比分,故意送了1分給對手。時隔8年福原愛終於體驗了一把當大魔王的滋味。


乒乓球球


說起我國的國球乒乓球,很多人內心都是滿滿的自豪感,乒乓球是一項技術性非常強的運動,在這方面我國的成績大家有目共睹。

然而,就算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我們也很少看到11比0的比分出現,這是為什麼?

其實,這要說到乒乓球圈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比賽場上,不允許剃對手的光頭,很多球員到了10比0的時候,就會主動放水,讓對面贏上1分。

比如大家都津津樂道的08年奧運會,大魔王張怡寧對日本福原愛,差點把對方打哭的情況下,演技拙劣地讓了2分,最後11-2結束比賽。

正所謂十分實力,一分禮讓,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在那麼多體育項目中,恐怕只有乒乓球如此奇葩了吧?

其實,這個潛規則的流行,時間並不沒有很久,早在2001年,國際賽制變更之前,原本的乒乓球為每局21分制,每輪發球有5個。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雙方實力差距太大,也不至於出現21比0的現象。

後來,出於商業上的考慮,為了加快比賽速度,讓比賽矛盾更凸顯出來,才改成了目前11分的賽制。

一般來說,11分的比賽,打到10比0的份上,輸贏其實已經很明顯了,輸球一方也會識趣地接下對手讓的一球,然後結束比賽。

當然,這種設定只是大家都默認的規則,並沒有硬性要求,我國就曾出現過11比0完勝對手的比賽紀錄。

原因是張繼科有一次和韓國張宇鎮比賽時,遇到裁判不合理的判分,事後還遭到張宇鎮的嘲諷。後來劉國樑發話,碰到張宇鎮就無視這條規則,才有了後來許昕VS張宇鎮11-0一雪前恥。

對於乒乓球這種謙讓的軟規則,現在很多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說,比賽就是比賽,只有全力以赴,發揮出競技精神,才是對對手真正的尊重。

這樣的話,就算是11比0,相信對方也會心服口服,觀眾也看得過癮。

不過,被剃光頭的那一方,真的不會尷尬嗎?


找靚機科普君


這個規矩確實是有的,因為中國乒乓世界第一。中國不讓球,不光中國選手覺得過意不去,外國人也覺得“你得讓我個球”。

不止國人對乒乓球充滿自豪感,國外媒體也對中國乒乓選手頂禮膜拜。

以日本電視臺為例,它曾在一次直播對中日雙方球員進行了數據化的分析、對比,日本球員吉村真晴的實力為不規則小六邊形,馬龍的實力是全六星!

因此,馬龍被網友稱為六(五)星戰士馬龍。


不止媒體是這樣,日本乒乓選手也是這樣。日本女乒選手在賽後接受採訪時也曾表示,最想合作的男乒選手就是馬龍。(而不是日本國內任何一人)

不僅僅是馬龍這樣,很多中國選手都收到了同等待遇,在男乒中有:

“帝國至寶”王浩

“帝國絕兇虎”張繼科



“地球上最強的男人、帝國的破壞龍”馬龍





女乒選手也同樣被日本媒體仰視,其中就有這個問題的主人公之一: 大魔王、張怡寧。因為張怡寧打球的時候一臉冷酷,殺氣十足,所以被稱為大魔王。

朋友們可以看一下這個圖片,這應該是石川佳純與張怡寧的比賽前奏,日本媒體稱為“向世界女王的挑戰”

這次張怡寧和福原愛的比賽沒有什麼出奇的(反張怡寧肯定贏,連日本人都深信不疑),只是比賽中福原愛被打哭了,還有就是張怡寧的讓球特別有意思:

朋友們可以去看看視頻,張怡寧不是打球的時候放水輸了一分,而且發球的時候、向地上扔了兩次,給了福原愛一分。

有一次比賽後,張怡寧和教練的對話是這樣的:

孔令輝:“不是讓你讓讓她嗎?”

張怡寧:“我讓了呀。”(不然她能拿分?)

這個視頻也是網上有的。

中國乒乓真的非常厲害,不過讓球也不是中國選手獨有的行為。

有一次福原愛和一位西方選手比賽,打的開心、打了一個11:0。賽後,正好遇到中國記者。

中國記者:“你咋打了人家一個11:0?”

福原愛:“我忘了!”

當然,福原愛在中國受訓、和中國選手的關係也很好,對中國感情深厚,不排除受中國文化、習慣影響的可能。

除此以外,陶先生還想說一點

雖然中國乒乓很厲害,但是中國乒乓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中間也也遭遇了一番波折

大約是在90年左右的時候,為了遏止中國乒乓、國際乒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他國家也分分開發剋制中國乒乓選手的新技術。

結果那一段時間,中國乒乓真的一蹶不振,打德國輸、打日本輸、打韓國輸,恐德、恐日、恐韓。

大家都以為中國乒乓會像其他運動一樣,從此一蹶不振。

但是孔令輝、劉國樑力挽狂瀾,重新扛起了中國乒乓的輝煌、傳奇才得以再續。所以,孔令輝劉國樑才能一個女乒教練一個男乒一個男乒教練。

中國乒乓也是經歷過一個從弱到強的過程,才逐漸發展、壯大的。

所以,祝願國家其他領域的運動員、也能逐漸超強,創造輝煌。



其二談視覺


在乒乓球圈裡確實有這個不成文的規矩,打對手11比0是侮辱對手的行為,所以在沒有過節的情況下打到10比0後就都會讓一個,對手在得分以後也會選擇回讓,這樣一來不影響比賽結果,而且也促進了友好關係,畢竟競技體育一直說的都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為什麼不能打對手11比0?

一般情況下都不能打對方11比0。這是中國乒乓球隊率先這麼做的,因為我們的實力太強大了,實力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很可能真的會打對方11比0。在這種情況下世界人民對中國乒乓球的要求就高了,如果每逢比賽都是痛下殺手,那就只是一個乒乓球強國而傳遞不了友好的體育精神,所以為了照顧其他國家球員的情緒,同時也顯示我們乒乓球世界霸主的霸氣與胸懷,就開始了讓球。最著名的是張怡寧打福原愛10比0以後決定讓球,可是小姑娘還是沒接住,最終張怡寧還是11比0贏了。在很多比賽中,我們也都會讓球,也都收穫了比較好的結果,於是各個國家的球員也開始學習我們。

在未來可能不會再讓球。

關於讓球一直都有討論,到底應不應該讓?中國前國家隊總教練劉國樑表示“讓球完全沒有必要”。可是討論歸討論,大家在打成10比0以後還是一直在讓球。不過後來發生越來多的事情使得讓球的事開始難以繼續。


這個事件就是被讓分的一方開始不領情了,他們在1比10以後不是回讓,反而是奮力反擊,雖然目前還沒有翻盤的事情發生,不過似乎也離翻盤越來越近了。最典型的例子是最近捷克公開賽發生的一件事,女雙半決賽中,中國組合張瑞和劉高陽爆冷擊敗了日本組合石川佳純和伊藤美誠。在三局比賽中,日本組合一度以10比0領先,她們選擇了讓一個球,可是中國組合沒有領情,一直打到了6比10才輸掉了這局比賽。日本組合因為這個事也受到了影響,最終大比分2比3輸掉比賽。這件事可能會使得讓球的事越來越少的發生。



其實讓不讓球誰也說不好是對是錯,更多的是個人選擇吧,但是因為讓球影響了自己的狀態就沒有必要了。


銳理體育觀


很多人都發現,在現在的乒乓球比賽中,很少有11:0的比分出現。漸漸人們察覺,也許這是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而由於中國乒乓球運動員大都實力出眾,在比賽中是領先的一方,因而就有人認為這是中國乒乓球圈的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其實,不只是中國乒乓球圈子,很多高手都在中國訓練,感受到了中國人的處世哲學,久而久之幾乎都有這個意識,除非特殊情況。


即使不是資深乒乓球迷的朋友,對於張怡寧和福原愛的一場比賽應該印象也會比較深,張怡寧發球失誤後避免了11:0戰勝小愛,避免了小愛在比賽中被剃光頭的場景出現。打到那個比分不少人都擔心小愛又要哭了,幸好“大魔王”手下留情。以前乒乓球比賽是21分制,每局時間較長且每輪發球5個,因此很少會出現運動員在一局中一分未得的情況,能夠同場競技的運動員水平再差一分還是有保障的。

但是國際乒聯把原有的每局21分制改為每局11分後,每輪發球由5個改為2個。原本其目的是縮短比賽時間,方便電視轉播,方便廣告安排等。但是由於比賽改為11分制之後,比賽進程被大大加快了,一旦遇到兩人實力懸殊或者運動員在某局開始階段發揮不穩時,很容易出現連續丟分乃至可能吞蛋的情況出現,此時高手一般會留一些顏面給對方。

其實在競技體育的賽場,有時候在互相不熟悉的情況下,讓球雖然是一種禮貌但對方並不一定領情還有可能被認為是不尊重,但由於大家經常在一起訓練、打巡迴賽,彼此都很熟悉,大多數也是朋友,在適當時候給對方留個面子也是有必要的。當然要排除那種特殊情況,比如對陣那些球德比較差的,又喜歡挑釁的運動員時,相信中國運動員也不會客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