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何從蔣幹中計到黃蓋闞澤詐降、再到龐統獻上連環計的事件中,曹操謀士集團都不發一言?

黎瓏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有個前提,在《三國演義》的前提下,按該書的邏輯來探討,而不是對照正史,否則會產生很多的麻煩,比如蔣幹並沒有盜過書,而且也不是如書中描寫的那樣不堪,甚至根本沒參加過赤壁之戰。所以只是就演義而談演義。

從蔣幹群英會中計、黃蓋詐降,再到龐統獻連環計的整個過程中,曹氏的謀幹集團並沒有一言不發,但凡關鍵的地方,都有人提醒,而這些人的建議,從表面上看,在見識、機謀方面,都不如曹操。

《三國演義》(以下簡稱《三國》)一書,寫得最精彩的部分,最高潮的部分,就是赤壁之戰。這一段落,筆者不知看了多少遍,當真是過癮至極,筆者甚至有一種錯覺,赤壁之戰前的情節,都是為了這一戰而鋪墊,之後的情節,是為了這一戰而收尾。相信很多人也會有相同的感覺。

從文學的角度來講,在這段故事情節中,最主要的描寫對象,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曹操,另一個是諸葛亮,至於其他的人物,諸如劉備、孫權、周瑜、龐統、蔣幹、黃蓋等人,都是龍套,至於曹操的謀士集團,基本上屬於背景,襯托曹操超人智慧的背景。

在這一戰中,就是曹操獨自一人在跟劉備、孫權兩個集團的能人異士鬥智,而孫劉集團最主要的代表,就是諸葛亮和周瑜。

為何這麼說?咱們不妨來回憶一下相關的情節。

赤壁一戰中,雖然參預的人很多,但真正看懂整個戰局的人並不多,嚴格來說,只有曹操、諸葛亮這兩個能做到,至於其他的人,都是一知半解。所以整個戰爭的過程,就是曹操不斷試圖擴大自己的優勢,也是以諸葛亮為代表的孫劉聯軍不斷將其縮小甚至瓦解的過程。

這個是戰爭的主線,當然也有支線,就是孫劉集團內部的鬥爭、傾軋,不過本文只談主線。

先說下曹操的優勢和劣勢。

曹軍兵力眾多,但消耗大,補給線長,而且水土不服,很多士兵生了病;核心軍隊即青徐兵戰力強悍,但擅陸戰,不擅水戰;戰船數量眾多,又有精通水戰的荊州降將蔡瑁、張允指揮,但這二人是新降之將,並不受曹操的信任;將戰線推到了長江北岸,還佔據了長江上游的荊襄地區,在地形上可謂佔盡先機,但劣勢也不是沒有,他的後方並不安定,西涼馬騰、韓遂虎視眈眈。

表面上看風風光光,連兵百萬,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他的每個優勢,都如同一顆多米諾骨牌,骨牌越多,被推倒時引起的連鎖反應越大,對曹操的傷害也越大。

曹操、諸葛亮對局勢都洞若觀火,於是雙方開始較量。

孫劉集團決定用火攻,而曹操主要防範的也是個“火”字。

第一輪較量:目標 荊州水軍

曹操征服荊州後,收編了水戰能力極強的荊州水軍,還命擅長水戰的降將蔡張二人為水軍都督,基本將荊州水軍的戰力發揮到了極限。

瓦解荊州水軍的戰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幹掉蔡張二人。

蔡張二人初降時,曹操見其辭色甚是諂佞,心中看不起,但還是給了二人高官厚祿,加蔡瑁為鎮南侯、水軍大都督,張允為助順侯、水軍副都督。

此時荀攸提出了不同的主張,他認為蔡張二人是諂佞之徒,不該重用。曹操的回答就令人玩味了。

操笑曰:“吾豈不識人!止因吾所領北地之眾,不習水戰,故且權用此二人;待成事之後,別有理會。”

好一個“權用此二人”、好一個“事成之後,別有理會”!至於曹操會如何“理會”,讀都諸君可自行腦補。

為了幹掉這蔡張這兩個禍害,作者非常無恥地安排了蔣幹作為推手。

說實在的,蔣幹其實挺冤的。正史對於蔣幹的記載並不多,只有寥寥數語:

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

文字雖不多,但不難看出,蔣子翼是個厲害角色,並不如演義中寫的那般不堪,那般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何況人家還沒有參加這場戰役,這鍋一背就是上千年,真個是比竇娥還冤。

蔣幹的出現,純粹是為了給周瑜墊場捧哏,讓周瑜這個“戲精”有機會上演精彩的《群英會》。於是盜書成功,曹操中計,殺了蔡張二人。

等到二人的首級被獻到帳下,曹操已省悟,知道自己中計,眾將也來問原因,但曹丞相是好面子的,只好以“二人怠慢軍法”為由含糊應對,眾將皆“嗟呀不已”。

嗟呀的人群中,自然有那些謀士。

第二輪較量:火船如何靠近曹軍

曹軍連兵百萬(當然是演義中的說法),按照古代打仗的慣例,大營的外圍自然是有層層防禦的,所以黃蓋的火船是不可能輕易靠近曹寨的,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詐降,騙過曹軍外圍的防護部隊。

於是才有了黃蓋的苦肉計,才有了闞澤獻詐降書。闞澤與曹操一番唇槍舌劍,暫時說服了曹操,放他回去。不久他又給曹操送來一封書信,約定黃蓋投降的糧船上插青牙旗。

曹操得書,心中正疑惑不定時,蔣幹又跳出來,要去東吳試探。結果是被周瑜損了一頓,關了起來。蔣幹盡費周章跑回來,還帶來一個人,龐統。

可以說,對於黃蓋的投降,曹氏集團的謀士們是有所警覺的,不過還沒等問出來,蔣幹又跳出來了,自然也就沒有機會問了。

第三輪較量:如何燒盡曹軍戰船

龐統獻連環計,解決了曹操最煩心的事:從北方帶來的軍隊水土不服,多生疾病,陸戰強悍,水戰卻不行。

但也埋下了一個隱患,將曹軍戰船拴在一塊兒,萬一敵人用火攻,就會被一網打盡。

第四輪的較量:風向問題

曹操手下的謀士們也看清楚了連環計的利弊,程昱就提出了疑問。

程昱曰:“船皆連鎖,固是平穩;但彼若用火攻,難以迴避。不可不防。”

其實曹操早已注意到這一點,而且考慮得很周到。

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風力。方今隆冬之際,但有西風北風,安有東風南風耶?吾居於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燒自己之兵也,吾何懼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時,吾早已提備矣。”

謀士們所擔心的,曹操早已考慮在前了:沒有適合火攻的風向,火攻計就不能施展。

於是,諸將識趣地集體拍了一記大大的馬屁,皆拜伏曰:“丞相高見,眾人不及。”

關於風向的問題,曹操是先於周瑜考慮到的。

(周瑜)正觀之際,忽狂風大作,江中波濤拍岸。一陣風過,颳起旗角於周瑜臉上拂過。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大叫一聲,往後便倒,口吐鮮血。諸將急救起時,卻早不省人事。

令周瑜口吐鮮血的,就是風向問題,戰術早已擬定,人手也安排妥當,但是直到大戰前夕,周都督才意識到這個關鍵的問題,所以說,他的水平是遠在曹操之下的。

但是,上述所有的描寫,都是鋪墊,就是為了給諸葛亮一個表演的機會,讓他“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於是,在萬眾期待中,諸葛亮來了個“借東風”,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所有的描寫都是為了顯示諸葛亮的厲害,很成功。

由此可見,在整個赤壁大戰的過程中,曹操的謀士並沒有如題主所說的“一言不發”,在戰爭進程的關鍵節點,他們都有著相當出色的表現。

只不過他們表現得遠不如曹操,或許真的不如,或許是一種變相馬屁,筆者相信,後者的概率更大。於是,這些聰明謀士們的建議,相比曹操,都落入下乘,心甘情願地被丞相遮掩了光芒。


東北三叔


因為這裡面說的都是三國演義的情節,那麼我們就從小說的角度去看一下,這三個計策的時候,曹魏的謀士們是不是真的不發一言,我們分別來看。

蔣幹中計,曹軍三江口之敗之後,蔣幹就毛遂自薦,說周瑜是自己是老同學,他願意去當說客,去招降周瑜,然後就是群英會,之後就拿到了周瑜寫給蔡瑁、張允的書信,當然這個是離間計。

而這個書信就是蔣幹的收穫,他回到江北,就跟曹操說,他雖然沒能勸周瑜投降,但他也並不是完全一無所獲,然後就將這個書信拿出來,然後結果就是曹操聽信了,然後直接將蔡瑁、張允殺死了,不久之後就後悔了。

而我們看蔣幹盜書,這個過程裡,蔣幹去做說客,那必然不可能有人反對的,畢竟招降不成功也是很正常的,但是蔣幹回來的時候,五更回來直接找曹操的,曹操身邊並無謀士,自然無人有意見了。

黃蓋、闞澤詐降,黃蓋自然是用苦肉計,然後闞澤看起來,他自告奮勇,願意幫黃蓋到曹營獻投降書,而闞澤是在三更的時候,也就是子時(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到的,之後見到曹操。

曹操就以為什麼沒有約定時間的問題向闞澤發難,而闞澤很好的解答了這個問題,請注意,這個時候,曹操身邊也是沒有謀士的,這個時候蔡和、蔡中也傳來了黃蓋受罰的消息,曹操就有點相信了。

闞澤回到江南,與甘寧就黃蓋受罰的事情,討論了一下,剛好又被蔡和兄弟聽見了,他們願意將闞澤、甘寧引薦給曹操。曹操一連收到了蔡和兄弟的兩封信,其實心裡是有所懷疑的。

然後蔣幹再次請求到江對面去,然後就見到了龐統,把龐統介紹給了曹操,龐統就為曹操獻了連環計。但是程昱也提出來,如果孫劉聯軍使用火攻,那麼就不好辦了,荀攸也持這個觀點。

但是曹操說,現在是隆冬,都是西北風,怎麼可能有東南風呢?如果他們用火攻,那麼他們是在燒自己的船呀,大家都很贊同,可以看出,前面的幾個計,其實都是在為連環計和火攻做準備。

但是確實也有一個關鍵的一環,那就是隻要沒有東風,一切都沒事,而周瑜在佈置了這一切,才發現少了最重要的東風,才會吐血暈倒,這個時候,諸葛亮的借東風,才顯得那麼的重要。


歷史簡單說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把“赤壁之戰”之前的謀略故事寫得非常精彩,將歷史上這段著名的“以弱勝強”著名戰役寫得引人入勝。其中,周瑜在整場戰前策劃上計謀百出,從他和黃蓋定下苦肉計開始,一步步將曹操引入各種圈套之中,最終奠定勝局。

然而有人認為“從蔣幹中計到黃蓋闞澤詐降、再到龐統獻上連環計的事件中,曹操謀士集團都不發一言?”,這顯然是看書不仔細的緣故,真不是羅貫中故意要把曹操一方寫弱來。筆者嘗試把故事還原一下:

周瑜用計

蔣幹中計才是第一件事。

蔣幹是作為周瑜的故交,前往周瑜的營地刺探情報,結果周瑜將計就計,偽造了假情報給蔣幹(說水軍將領蔡瑁、張允是內應),蔣幹信以為真,回去告訴曹操,曹操一時衝動也沒給蔡瑁、張允辯解的機會,把他們給砍了腦袋。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周瑜】

隨後,周瑜藉故痛打黃蓋,一時間很多人都誤以為周瑜做得過分。只有諸葛亮和闞澤看出是假。

於是,闞澤藉著看望黃蓋的機會,與黃蓋商議好去給曹操獻降書,

曹操拿到闞澤和黃蓋的“投降信”後,也是將信將疑,當場還詐闞澤:

曹操於几案上翻覆將書看了十餘次,忽然拍案張目大怒曰:“黃蓋用苦肉計,令汝下詐降書,就中取事,卻敢來戲侮我耶?”便教左右推出斬之。

看看,在羅貫中的筆下,曹操的奸雄本性暴露無遺,倒是闞澤臨危不亂,反而把曹操哄信了。

等闞澤走後,曹操還召集了謀士們商議,大家也都對此持懷疑態度。可見在這個時候,曹操和他的謀士集團還是很謹慎的。這時候,蔣幹又主動請纓,要求去周瑜軍營中去探聽虛實。

周瑜聽說蔣幹又來拜會自己,於是便聯合了龐統,授意龐統通過蔣幹去見曹操獻了“連環計”。這個連環計,就是讓曹操把水軍船隻用鐵鏈首尾相連,如此水軍在船艦上行動,如履平地。

——實際上呢,這是周瑜為了後面進行“火攻”做準備。

【電影《赤壁》】

龐統見任務完成,便找藉口離開曹操,正在他準備離開的時候,一位曹操麾下的謀士站出來揭發龐統的“毒計”。

統拜別,至江邊,正欲下船,忽見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統曰:“你好大膽。黃蓋用苦肉計,闞澤下詐降書,你又來獻連環計,只恐燒不盡絕。你們把出這等毒手來,只好瞞曹操,也須瞞我不得!”嚇得龐統魂飛魄散。

此人正是進曹營後不發一言的徐庶。

徐庶本來就是劉備的軍師,因為母親的緣故才投了曹操,他後來,並未幫曹操出謀劃策,所以徐庶知道龐統的用意,但沒有向曹操揭發。

關於徐庶在《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後人還創作了一個歇後語。

  •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電視劇《三國演義》徐庶】

到此,曹操陣營中真的沒人能看出周瑜的種種計謀嗎?

不是的,羅貫中早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於是他寫了開戰前最後一段:程昱、荀攸兩人提醒曹操注意火攻。

操升帳,謂眾謀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鳳雛妙計?鐵索連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昱曰:“船皆連鎖,固是平穩。但彼若用火攻,難以迴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雖有遠慮,卻還有見不到處。”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風力。方今隆冬之際,但有西風北風,安有東風南風耶?吾居於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燒自己之兵也,吾何懼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時,吾早已提備矣。”老賊未嘗不奸猾。諸將皆拜伏曰:“丞相高見,眾人不及。”

在這段故事裡,曹操對自己很有信心,堅信赤壁不會有東南風,所以火攻只會燒周瑜的軍營。於此,謀士們就再也不提意見了。

毛宗崗批註此段文字時,都寫道:北軍未嘗無人。可見在羅貫中筆下,赤壁時的曹操謀士集團中還是有人能看出危機所在的。

【電影《赤壁》】

當然,故事寫到赤壁之戰後,在尾聲,曹操慘敗之時,連嘆如果郭嘉在世,絕對不會讓自己吃了這場敗仗的。很多人看到這裡,忘記了程昱和荀攸的勸阻這件事。

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搥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眾謀士皆默然自慚。

以上。



潯陽鹹魚


從蔣幹盜書、周瑜打黃蓋、闞澤詐降、連環計到火燒赤壁這一系列計謀,曹軍中也不是無人察覺,曹操的謀士徐庶就看出來了,但曹操曾以其母脅迫徐元直為其所用,所以徐庶和曾經的關羽一樣,身在曹營心在漢,看透沒說透,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嘛,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看《三國演義》書中有一回,說鳳雛先生龐統剛獻完連環計下船,碰到了徐元直,書中原文如下:統拜別,至江邊,正欲下船,忽見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統曰:“你好大膽,黃蓋用苦肉計,闞澤下詐降書,你又來獻連環計,只恐燒不盡絕。你們把出這等毒手來,只好瞞曹操,也須瞞我不得!嚇得龐統魂飛魄散……!龐統道:望兄臺莫與曹軍說出,否則我等將前功盡棄了……!



荒村釣叟


首先我要說在赤壁之戰中,曹操以及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將的表現確實大失水準,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主要是曹操當時已經聽不近不同的言論。

曹操在赤壁之戰前是連戰連捷,接連滅了呂布袁紹,實力大增,同時又兵不血刃的拿下荊州,得到了荊州的幾十萬人馬,而且還有一支水軍,這時候的曹操自我膨脹的很厲害,也可以說當時感覺非常良好,當然了曹操當時確實有驕傲的資本,按正常情況看,赤壁之戰孫權劉備是毫無勝算的。

在當時的大好形勢下,曹軍上下都充滿了樂觀,都認為赤壁之戰必勝,而曹操已經聽不進不同意見了,蔣幹盜回假書信曹操想都沒想就斬了懂水戰的蔡瑁張允,而且事後知道上當還不認錯,黃蓋的詐降其實曹操帳下也有人看出來了,但是曹操聽不進不同看法了,就這樣曹操的謀士們誰還敢多言啊。

同時龐統的連環計表面看其實也沒錯,因為如果沒有諸葛亮借東風,那龐統的連環計就對曹操有利了,只是上天沒給曹操統一天下的機會。


天宇的文史情懷


首先聲明這是《三國演義》,歷史上火燒赤壁並沒有那麼精彩!龐統獻連環計也不過是被後世添油加醋吹出來的!我們來看看書上連環計的破綻之處,書上說連環計是用途是讓戰馬往來奔跑如履平地,這明顯就是傻逼做法!讓騎兵騎著馬上船打水戰?不是作者傻了就是作者把讀者當傻了。

事實上赤壁之戰就是,東吳開發出了新型戰船,側帆船。這是一種武器優勢,使得吳軍在江岸上的機動力遠遠強於曹軍。然後,周瑜利用戰船的機動性,採用了一種遊擊殲敵的戰術!他不斷襲擊江防沿岸,打擊落單的曹軍,使得曹操不得不把戰船集中到一起開,避免戰船落單遭到吳軍打擊。

而周瑜見到曹軍聚攏戰船後,遊擊殲敵額戰略失敗了,他便採取火攻戰術!同樣得益於側帆的武器優勢,使得吳軍可以利用廬山反彈的側風反向行使,在水流作用下,傾斜攻擊曹軍軍營。由於曹軍對側帆造船技術不瞭解,才會造成大意無防的結果!

實際上,這就是武器的技術代差!不是曹操太蠢,也不是諸葛亮太妖,就是因為科技是第一戰鬥力!


優己


並非如此,曹操謀士中也有提出異議的。

比如賈詡,在曹操打算討伐江東時,就表示反對。他認為當下應該先安撫荊州,荊州穩定了,江東會不戰而降。不過曹操並沒有聽從。

當時曹操部下多數人都認為孫權會殺了劉備,然後投降。但程昱卻料定孫權會資助劉備兵馬,雙方聯合起來共同禦敵。但曹操也沒有重視起來。

曹操先後擊敗呂布、袁術、袁紹、張繡、劉表等大敵,已經統一了大半個天下。劉備是他的手下敗將,孫權當時年輕,曹操多半沒把他們放在眼裡,即使他們聯合起來。所以最後就有了赤壁之敗。

曹操事後說如果郭嘉在,他不至於失敗。這只是想挽回面子、甩鍋而已。如果曹操執意要打江東,誰反對都是沒有用的。


國史拾遺


首先蔣幹沒有盜書,其二黃蓋詐降是有這事兒,第三赤壁之戰跟龐統徐庶沒半毛錢關係。黃蓋詐降是有,曹操的智囊團是說過話的,兩軍旦夕交兵,突然來降怎麼會不議論不懷疑呢,只不過史書上沒寫,或者正史裡也沒有


蘇霸賽壓錦


偽命題,蔣幹見周瑜在赤壁之戰後,


Abusolutely


首先。小編是不懂歷史。歷史上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三字,一個赤壁之戰,一個淝水之戰。淝水之戰,符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最後前秦的政權,付之一炬。而他本人也因此成為階下之囚。反觀曹操赤壁之戰以後,晉級為魏王。由此可以得出,曹操赤壁之敗,是假的。其本人的精銳部隊根本沒有受到損失。有人會說的,曹操的83萬軍隊不是都在火中喪生了嗎?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因為帶三國中有一段歷史是這樣寫的,曹操收關羽的時候,許諾關,降漢不降曹。這種事,有可能是普遍存在的。而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所損失的軍隊,可以說是完全忠於漢室的軍隊。孫權劉備定出火燒赤壁的連環計之後。曹操將計就計將自己的精銳部隊全部撤往後方。而忠於漢室的部隊,則成了曹操借刀殺人的典範。就這樣,在這一場戰爭中,忠於漢室的部隊被屠戮殆盡。漢獻帝的勢力得到了極大的削弱。從此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止曹操。所以勸小編依據還是以史為鏡。切不可人云亦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