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清軍入關後,皆因此猛男,使得他們一度想和南明和談,劃江分治!

滿清剿滅南明費了很多時間和周折,一直到入關後的第十五個年頭的1659年,鄭成功還組織了十七萬大軍攻至南京,順治帝據說都動了跑回關外龍興之地的雄心。

滿清差點和南明和談的變局,主要是南明永曆朝廷一度遏制了清軍勢如破竹的勢頭,呈現出難得的反擊態勢。戰場上的失利導致滿清朝廷高層產生了與南明和談、劃江而治的議論。

清軍入關後,皆因此猛男,使得他們一度想和南明和談,劃江分治!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身亡,旋即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大順軍節節敗退,隨後西川張獻忠的大西軍也在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的征伐下被打散。原張獻忠餘部孫可望、李定國等勢力往南流入雲南、四川一帶,與從廣西方面退往此地的永曆朝廷相遇。在共同的敵人——滿清女真異族的連番打擊面前,原本勢不兩立的明朝殘餘勢力和農民起義軍餘部開始抱團取暖,整合成了一支頗具實力的軍事力量,與東南沿海的鄭成功軍事集團一起成為抵抗滿清的兩股主力。

身份錯位的一場場戰爭開始了,戰爭一方,是披著清軍戰衣的前明軍,另外一方,則是披著明軍戰衣的前流寇——農民起義軍,要知道,之前他們也是你死我活的對手,如今角色換位,爭戰仍然不休。

清軍入關後,皆因此猛男,使得他們一度想和南明和談,劃江分治!

1652年,李定國率大軍反攻湖南、廣西,一路上勢如破竹、戰績彪炳,尤其是在廣西桂林一戰,打得鐵桿大漢奸、定南王孔有德閉門自殺,一家人只剩下一個女兒孔四貞逃了出去。接下來更加振奮南明君臣的是,在湖南衡陽李定國又上演了一出好戲,南明軍隊假裝敗退引誘滿清定遠大將軍、和碩敬謹親王尼堪的“純滿爺們八旗騎兵”進入埋伏圈,激戰一番後將其擊殺,所部全部被殲滅。這便是李定國軍事生涯最高峰的“兩蹶名王”,起影響力不亞於岳飛擊潰“鐵浮屠、柺子馬”,打破了滿清女真騎兵不可戰勝的神話。

清軍入關後,皆因此猛男,使得他們一度想和南明和談,劃江分治!

經此一役,滿清朝廷上下信心動搖,開始考慮與南明和談,談判底線大大讓步甚至訂到劃長江而治的南北朝模式。李定國聲威大振,以至於後來清廷派吳三桂去進攻李定國時,吳三桂心虛得不得了。若不是因為南明內部的孫可望投降清廷,可恥的出賣掉李定國的戰鬥部署,接下來的磨盤山一戰恐怕吳三桂也要步孔有德、尼堪的後塵。

一直到1659年,南京往下的長江下游區域的清兵,都還在無時無刻的提心吊膽著等待著明軍戰艦的襲擊,這種只捱打卻無力反擊的滋味和後世鴉片戰爭中面對英軍時一模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