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爸媽!你們不答應的話,我就跳樓

爸媽!你們不答應的話,我就跳樓

米芷萍,女,定居挪威,帶給我們不一樣的異國風情,認識她,就認識一個全新的北歐盛世。公眾號:在挪威寫字的米芷萍。 ID: norwaymi 。

想了解挪威,請聯繫她吧,給你講解一個獨特的北歐國家!

爸媽!你們不答應的話,我就跳樓

今天我和表姐聊天時,手機那邊傳來很多吵雜聲。

我著急地問出了什麼事,她則不慌不忙地說:“有人要跳樓。”

嚇得我趕緊催促她看一下,快點報警。她說:“這戲法都上演好幾回了,不是離家出走,就是吵著跳樓”。

原來是她鄰居家一名上初中二年級的孩子。這次是要求父母再給自己買一款新出的手機,父母拒絕,他就以死相逼。

這不是他第一次要挾父母的行為了。

據表姐說,前幾次也是父母沒有滿足他的要求,他做出離家出走和說要跳樓的行為。

有朋友勸說孩子父母,不能因為孩子這種過份和無理的要求都一一答應。

而孩子的父母卻說孩子沒有錯,是父母太忙,沒有多照顧他。只要不再有離家出走和輕生的行為,一切都聽孩子的。

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在《教育論》中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人生當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12歲。在這段時間中還不採取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手段的話,它們就會發芽滋長,及至以後採取手段去改的時候,它們已經是紮下了深根,以致永遠也把它們拔不掉了。

這也讓人想到一句話,就是:

一哭,二鬧,三上吊。

其實孩子在嬰兒時期就已經用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到兩三歲時,就開始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自己得不到滿足時而做出的“抗議”之舉,那就是鬧。

我們常會在各種場合看到孩子的這一舉動。特別是在商場時,孩子買想要的玩具或者零食時,被父母拒絕時,不是大哭,就是坐在地上,甚至是躺在地上打滾哭。此時父母尷尬的為了面子,為了不受他人不理解的目光,還有口中的勸說與譴責,只好妥協。

而當孩子在青春期時,知道哭鬧行為對父母沒有夠成“威脅”後,他們就開始用更過激的行為,就是離家出走和以死相逼。

爸媽!你們不答應的話,我就跳樓

在關於記錄少年成長的一檔節目中,我們看到太多以離家出走或以死相要挾的例子。

小A,他的父母自己開公司,家境殷實,從來沒有經濟上的困擾。父母就他一個孩子,加上又是老來得子,這些因素讓父母對他是有求必應。但可能正是這樣的原因,才讓他肆無忌憚地對父母無禮,對他人無尊,對自己無志。

為了讓孩子回到正常和正確的道路中,父母積極配合節目組,對孩子的要求開始採取拒絕方式。孩子馬上表現出不滿和反抗,不尊不敬地謾罵父母之後,摔門而出,並揚言永遠不回這個家。

父母一看到這個舉動,馬上妥協。

而其他期節目中的另一位少年,是有過之而不及。除了離家出走外,還有自殘和有過自殺行為。

也正是這些行為,讓父母不知所措,知道無休止的要求是不對,但又怕因為自己的拒絕引發孩子的過激行為。

這其實不是個例,許多青春期的孩子有過類似的行為。

他們大多數都是認為,只要自己這樣做,就一定要挾得了父母,從此讓父母乖乖聽話,讓父母對自己言從計聽。而恰好這種方法讓他們一試,則次次成功。

爸媽!你們不答應的話,我就跳樓

父母愛孩子,保護孩子,是本能也是責任。但對於孩子的這種無理要挾,如果不及早做出及時改正,最終傷的是孩子自己,也會讓做父母的終生後悔。

青少年教育專家曾表示,這種現象其實屬於“後天父母養成式”。就是孩子的這一舉動,追其根源來自於父母。

當孩子在幼兒期用哭來抗議時,父母就不應該妥協。父母有權利說“不”,說後也應該堅持把“不”執行到底。這樣孩子會看到父母的執行力,感到父母的威嚴。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衝動,更孤獨。

孩子在遇到學業或生活上的困擾時,家長此時應該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要在行動上告訴孩子,父母是那個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永遠陪在自己身邊,永遠做他們後盾的人。

父母做的永遠不是說教和喊口號。用那句:“我累死累活,不還是為了你,你怎麼就這麼不給我爭氣呢!你太沒出息了!早知你這樣,我還不如當初不生你!”

這些話會嚴重傷到孩子的自尊,同時也是在否定孩子。

因為這些話,而做出輕生行為的孩子很多。  

父母要經常關注孩子的心理。可以進行定期的談話。

比如國外有些國家實行的“真心話日”。

父母選擇在固定時間,和孩子進行聊天。讓孩子告知這段時間內發生的高興和悲傷的事,所有疑慮的事都可以和父母聊。然後和父母一起討論和解決所遇到的困難。

父母要告訴孩子,逃避是解決問題最不正確的方式。如果孩子自己解決不了,父母可以提出正確的建議,或者一起幫忙解決和處理。

建議家長不要把自己的期待強加給孩子,父母有時只有參與權,沒有決定權。不要為孩子做一切決定。

追其這些原因的根源,永遠不是孩子單方的錯誤。

捷爾任斯基說:

父母溺愛和嬌慣孩子,滿足他們的任性要求,他們長成就會墮落,成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

家,永遠是孩子最溫馨,最溫暖的港灣,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堅實的後盾。

孩子遇到困難,全家人一起去面對和解決,而不是去要挾和威脅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