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夢欣:《品藝小樓》丁酉篇(19)「片言百意耐琢磨」

夢欣:《品藝小樓》丁酉篇(19)「片言百意耐琢磨」

編者按:小樓開設《品藝小樓》專欄,每週發一篇夢欣老師的賞讀文章,所評作品均從丁酉年小樓發表過的作品選用。

夢欣:《品藝小樓》丁酉篇(19)「片言百意耐琢磨」

《品藝小樓》丁酉篇(19)

片言百意耐琢磨

----讀劉能英《西江月·回鄉所見》

詩詞作為語言表達情感的精品藝術,不同於其他文體的一個特點是簡潔:用最少的字句,包孕儘可能多的思想情感。所謂“意則期多,字唯求少”(明末清初人李漁語),所謂“言簡意深,以一語勝人千百”(清人趙翼語)。這就要求寫作者要有“片言明百意”的文字錘鍊功夫,著力點要精準,蘊涵義要寬廣,尋味處要耐斟酌。京城女詩人劉能英丁酉歲有一篇《西江月·回鄉所見》,堪為含蓄凝練、片言百意、頗耐尋味的佳作。這裡略為一說。先看其詞:

歸路一窗晴色,沿途四望秋禾。夕陽無掛墜山坡,濺起人間煙火。

抱個孫兒餵食,叼根菸鬥編蓑,阿公軟語勸阿婆:看下新聞聯播。

作者寫自己的回鄉感受,側重於從“所見”的角度來透視當代的鄉村面貌。這個“所見”包含景與人的二個層次。上片見景,下片見人。景的描繪中,情注於筆端。人的塑造中,意隱於言外。從構思佈局來看,由沿途所見到村裡一瞥,面與點的結合,最為完整。從文字的選擇來看,上片中,晴色交代天氣而襯托心情並暗喻世態,秋禾交代時節並表達心中的關切及期望,煙火身兼二義,一是夕陽下山時染紅天邊的紅霞,二是黃昏時刻村民開始做飯生起炊煙,這個景象的描繪是一副動靜相宜的美好畫面。下片中,抱、喂、叼、編、勸、看這一系列的動詞揭示了屋裡人的身份、大致年齡、生活狀態、精神面貌,讀者便可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現實觀察、自身瞭解去還原真實的生活畫面。再從意象的運用來看,晴色,煙火,編蓑,新聞聯播,這些都會有特別的含義,或有象徵意味,或有喻指對象,須由讀者依據自己的理解能力去解讀言外之義。可以這麼說,題材及內容經過作者精巧構思過、又在文字表達和意象篩選方面精密錘鍊過,這是那些泛泛而寫、內容鬆散、語言空洞、意象乾枯的作品所無法相比的。

前人在評論歐陽修《蝶戀花》一詞時,對“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兩句的蘊涵不盡讚賞有加,說因花落而流淚,因流淚而問花,花竟不語,不但不語還故意飛過鞦韆,這裡面便有四層遞進的意思。如果從這個角度來斟酌,劉能英這“阿公軟語勸阿婆:看下新聞聯播”也當有幾層深刻的含義:一是鄉村生活有改善,起碼是溫飽之後才有精神方面的享受;二是新聞聯播成為鄉村老人的唯一信息來源,網絡與微信這些無法享用,精神層面較為單純(守舊與偏執的根源);三是因為留守鄉村的多為老人和兒童,社交活動的貧乏和信息資源的單一,使得這些老人感情反而比較牢靠(“軟語”一詞頗見感情色彩),四是看新聞聯播成為唯一的精神娛樂,而一對老人還需要在各自繁忙的勞動中(一人喂孫子,一人編蓑)偷空享受(勸字頗耐尋味),這也當是一種生活的無奈。可見,13個字中蘊涵極多的含義和無限的感慨,體現了詩人敏銳的眼光和遣詞用句的精煉能力,這正是片言明百意的藝術手段。

當然,你也可以從其他角度進行解讀,但如果一個作品可以有更多的空間讓你細細品味時,它就是比較優秀的。

本期審核:小樓聽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