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會說的兩頭瞞,不會說的兩頭傳 ”,這些老話的生命力咋這長?

中國人是講心胸和臉面的,在為人處世上,中庸與謙和,就成為人生的主色調。為此,祖祖輩輩在做人的成敗之間總結出了許多有益於後人的經驗之談,那就是代代相傳的俗語格言。比如“會說的兩頭瞞,不會說的兩頭傳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冷莫靠燈,窮莫投親”等等,雖然是前輩老話,但至今仍被人們所遵循。這此俗諺的生命力為何如此強大呢?究其實,就是因為那些俗話諺語中,確實飽含許多做人的智慧。

“會說的兩頭瞞,不會說的兩頭傳 ”,這些老話的生命力咋這長?

1/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通俗地說就是,自己生活不濟,岳父母有再多的田地,就算是窮死餓死,也不要去租種;就算是餓死,也別進別人蘿蔔園偷吃蘿蔔。

窮死不耕丈人田,這是種什麼樣的骨氣呢?其實這不叫骨氣,而是不奪人所愛。在封建時代,中國都是重男輕女的,“嫁出去的女,潑出去水”,女兒一旦離家,就與孃家沒半毛錢關係了,更別說孃家的家財田產了——因為,那個時代的女兒是沒有繼承權的。如果自己夫家的家道敗落,生活難以為繼了,也沒人願意去孃家討些“熱臉對冷臀“的無趣。

“會說的兩頭瞞,不會說的兩頭傳 ”,這些老話的生命力咋這長?

因為,如果你死皮賴臉地租種了岳父母家的田,大舅們是非常不爽的,他們會誤以為你是來搶家產的,所以,這樣的事能避就避,何必打狐不成,惹身騷氣呢?

“會說的兩頭瞞,不會說的兩頭傳 ”,這些老話的生命力咋這長?

餓死不進蘿蔔園,這話是科學的角度來告誡人們的,因為蘿蔔性寒涼,水份含量高,本來就肚飢,生吃蘿蔔會很刮油,導致心慌,這樣就會更餓,還是不吃為好。

2/會說話的兩頭瞞,不會說話的兩頭傳

現在有個流行語,叫“善意的謊言”。善意的謊言 是指出於某種善意的原因說的謊言,並不帶有惡意,而且它本身是不為自己利益。善意的謊言一般出於好意而說出的謊言,是為了他人著想而說出的謊言,是種智慧的處世方式。

“會說的兩頭瞞,不會說的兩頭傳 ”,這些老話的生命力咋這長?

這一點在處理家庭關係上尤其重要。都說做兒子的,夾在老媽和老婆中間,往往要受夾板氣。其實,聰明的男人,在處理母親與愛人的關係時,是會運用許多技巧的,如何說話就是其中之一。

“會說的兩頭瞞,不會說的兩頭傳 ”,這些老話的生命力咋這長?

現代婆媳矛盾的根源就是女人讓男人順從自己,母親讓兒子順從自己,媳婦讓老公順從自己,婆媳之間才會有諸多矛盾。“會做的兩頭瞞,不會做的兩頭傳。”“聰明的男人”就應做到“兩頭瞞”,這樣才能促使婆媳和睦,家庭幸福。

3/身冷莫靠燈,人窮莫投親。

按理說,中國是個人情味很濃的社會,人們以血緣為紐帶,將沾親帶故的一幫人緊緊地維繫在一起,成為一個個大小不同的“親情體”。人情的力量有時是很強大的,所以才會有“人情大於王法”、“人熟多吃四兩鹽”這類的俗語。

“會說的兩頭瞞,不會說的兩頭傳 ”,這些老話的生命力咋這長?

但是,這種親情的維繫,也是需要條件的,那就是親戚間的生活境況大差不差才行,所以,古人在說親時,都會講究“門當戶對”原則。作為親戚,本應是甘苦如共的,但是,有些情況下,這樣的理想形態也會被現實擊碎。還是用句老話來說明吧,那就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一個自身生活困頓的人,往往是會被人忽視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聰明的人就選擇沉默著隱退,不去給人添亂,不給自己添堵。

“會說的兩頭瞞,不會說的兩頭傳 ”,這些老話的生命力咋這長?

“冷莫靠燈,窮莫投親。”一燈如豆,哪能溫暖的你寒夜裡肌冷如冰的身軀,生活富裕的親戚,亦如這一豆微亮的燈火,也是滿足不了你太多期望,如此,還不如悄悄遠離,給自己一份窮人的自尊。“寧吃開眉粥,不吃皺眉飯”、“窮人不攀高親,落雨不爬高墩”,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會說的兩頭瞞,不會說的兩頭傳 ”,這些老話的生命力咋這長?

4/天無一月雨,人無一世窮。

人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志。古人早就說過:“窮莫失志,富莫癲狂。”對自己尊重的最好方式,就是靠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現狀。陳勝吳廣早在2226前就高喊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會說的兩頭瞞,不會說的兩頭傳 ”,這些老話的生命力咋這長?

”農村的俗語中也有稱“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服”的,墨子也說過“官無常貴,民無終賤”這樣充滿第一把手哲理的名言,它們都是在告訴人們一個哲理,那就是沒有永遠的富貴,也沒有永遠的窮困。不怕路長,只怕志短;不怕山高,就怕腳軟。只要努力了,成功一定不會遠離。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受到老輩哪些智慧格言的教誨?分享給大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