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十年後的什麼東西最不值錢?

旅途觀後感


歡迎點擊右側關注呦 →


人生中有多少個十年

六個 八個還是四個

也許在短暫的人生當中

我們能抓住曾經的機會

那麼 這個問題可能將變得不再重要

因為 我們已經變成土豪了啦


來看看當今 什麼最有可能成為

十年後增值財富的標杆吧

房子 十年前人們還在想

我手上的錢是買房

還是買輛好點的車呢


十年後 我們只能想

手上的錢什麼時候才能夠首付呢


十年前房價過萬的 還只是一些大城市

十年後房價不過萬的 需要提著燈籠

在地圖上慢慢的找



現金 十年前路邊還是有攤位的

那裡的肉價5塊

十年後我們轉戰到了超市


吵鬧的生鮮區 醒目地貼著標籤13元

十年前我們攥著褶皺的毛票

買了一袋心愛的乾脆面



十年後我們掃著二維碼

甚至忘記了刷過多少錢


手機 十年前我們拿著翻蓋的手機

電話粥熬的又熟又爛

十年後我們點開青色的app

拇指不停的的滑動著朋友圈


在這十年 我們手中的貨幣實際上貶值了3倍

我們的工資漲了2到3倍

很多人的鄉土再也回不去了



父母的身體也老的更加明顯


未來的十年 誰都不會有確切的預測

我們尋找的答案 往往只是對過去的追念

生活不止有遠方 還有身邊關心你的人


發兔冷知識


1981-1990年

這段時間正值改革開放剛剛起步,勢頭迅猛,人均GDP增長了3.34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08倍。全國GDP也從4892億元(相當於現在昆明市GDP)增至1990年的18667億元(相當於現在的天津市GDP),增長了3.82倍。

GDP大致代表的是社會價值存量(我國GDP核算方法是生產法),人均可支配收入大致代表居民財富增量。因此在不考慮物價因素情況下,我們的購買力只是微貶而已。但在這10年中CPI同比增速普遍較高,特別是在88年二季度-89年三季度這段時間,CPI月均同比百分之十幾二十幾的增長,最高是1989年2月,當月CPI同比增速28.4%!

記得前幾天奶奶又在掛念30多年前借給親戚的90塊錢一直都沒還,我們都勸她說算了,90塊錢而已。但殊不知,那時候的90塊錢可以供一大家子的口糧了。而且那時一個月工資可能都沒有90,如果按現在工資計算怎麼也得有好幾千塊,老人家的掛念是可以理解的。

1991-2000年

下海、貿易...這是這個年代的代名詞,改革開放的效果逐漸顯現,1993-1994年,GDP增速甚至一度超過30%,GDP從1991年的21781億元(相當於現在深圳市GDP)增至2000年的99214億元(相當於現在1.1個廣東省GDP)。期間人均GDP增長了4.15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69倍。

可見,市場經濟帶來了貨幣和商品的極大豐富,貨幣貶值速度高居不下。1994年1月至1995年5月,月均CPI同比增長一直保持在20%以上,可以說在20世紀最後20年裡,國內經濟成就可圈可點,貨幣的貶值速度也超乎你想象。然而在世紀之交時,經濟卻逐漸走向通縮。

1998年2月,CPI月均同比增速首次出現負值,一直到2002年12月才“轉正”,恢復穩定。但顯然這只是高增長中的小插曲。


2001-2010年

在這個10年裡,中國加入了WTO,也經歷了08年金融危機。GDP從2001年的10.97萬億元躍升到2010年的41.02萬億元,增速與前兩個十年基本持平。期間人均GDP增長了3.45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2.79倍。

CPI月均同比增速除了在07年和08年上半年處於相對高位外,在09年短暫歇菜後,08年年底4萬億的刺激下,最終還是重回正軌。所以在這期間,準確說2001-2008年,貨幣購買力一直處於貶值週期,而我們感受貨幣貶值最深的也正是08-10年的時間。在這短短的兩三年中,M1和M2增速都創出了98年以來新高。

2010年至今

這10年還沒過完,未來的事也不好說,因此就不再羅列數據,但可以肯定的是,就上一個五年來說:GDP依然在增長,但完全之前動不動十幾二十幾的增速那麼輝煌。後五年,經濟、CPI、貨幣增速放緩常態化,但存量依然在增加,CPI月均同比最高也就是2011年7月的6.5%,這意味著貨幣貶值速度依然在繼續,只是由於如今金融產品豐富,不比得以前,現在可投資,跑贏通脹的產品也有不少。

正因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中就需要足夠的錢來支撐它,未來10年這一趨勢還將繼續,貶值還將繼續。除了現金外,諸如大到汽車、家電,小到電子產品、日用品,都將成為消耗品,而不再像幾十年前一樣的寶貝資產。


小白讀財經


筆者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經常會聽到老人們嘆息,“萬物都漲價,人老不值錢”。那是少不更事,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但是聽得多了,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及至長大,才知道這句話說的是人老了,不能動了,不能勞動賺錢,沒有收入來源,還要吃飯花錢。

普通社會大眾不懂什麼叫通貨膨脹,但是大家都有一個直觀感受,就是錢不禁用。我記得小時候,爺爺奶奶過生日,100塊錢買點菜回家,夠一大家子吃的,可是現在100塊錢到菜場能買到什麼呢?再者,過去一個月拿2000塊錢一個月,可以買一個平方的房子,現在工資漲到5000了,房價已經20000元一平方了,這錢的購買力不是明顯打了折扣嗎?

有人說房子、車子十年後不值錢了,筆者對此是不相信的。開發商拿地是有成本的,人工、材料、交稅,這些也要花錢的,他總不能賠本賺吆喝吧。傳統的車輛可能便宜,但是新材料汽車、新能源汽車等具有創新性的車輛,價格也不會低到哪裡去的。

有利可圖才會推動各項創新進步,東西便宜也是因為薄利多銷、成本被平攤掉,同時還有競爭的結果,比如手機等電子產品。


打虎拍蠅


99隨便語:生活的規律來源於實踐,若想猜測十年後的場景,我們需要首先回顧,已經過去的四十年。

最近四十年,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

四十年前我還沒有上小學,記憶中家裡出了床,一張桌子,一個五斗櫥,也就沒有什麼了,那個五斗櫥,還是我父親自己親手打的。

那個時代吃不飽飯,最盼望的就是過年,無論有沒有新衣服穿,但不僅可以吃飽,還可以吃到肉。

豬肉,那個時代什麼肉最好最值錢,是肥肉,越肥的肉越值錢!

第一,78年的時候,你能猜到88年什麼東西最不值錢?

若說值錢的東西,古董,像章,郵票,小人書。

假如有人在78年時,花錢買下上述幾樣東西,等到10年之後,你就發財了!

但要說什麼東西變得不值錢,其一是“錢”,因為1978年城鎮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不足27元,但這個數字到了1988年,變成了132,足足漲了5倍。

也就是說,你在1978年把100元錢藏在抽屜裡,等到1988年拿出來,相當於只剩下25元。

類似的還有各種生活用品,比如縫紉機,自行車等等,但這些東西的貶值速度,距離“錢”本身的貶值速度,還是慢了一點。

【結論:1978年時,未來10年最不值錢的是“錢”。】

第二,88年的時候,你能猜到98年什麼東西最不值錢?

那個10年裡,我們生活中最大的變化,是住房開始市場化,原先城裡人住的多是集體宿舍,在那時候開始變成了私有房屋。

假如那時候有人提前買了房子,到了1998年的時候,他就發財了!

比買房子更發財的是,買股票。

1990年底,上交所正式開業,半年後深交所開業,在隨後直到1996年股災,股市的瘋狂,足以讓每個進入股市的人,撈足了身價,只要你堅持持有任何一種股票。

但在那個10年裡,什麼東西變得最不值錢?

排在第一的依舊是“錢”!

1998年時,城鎮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653元,相比於1988年的數據,再次上漲近5倍,反過來說,假如你把錢藏起來,等於又虧了75%。

與前一個10年的情況類似,各種生活用品方面,除了能當作收藏品的東西,在1988年看起來再昂貴的東西,留到1998年,也就是個渣。

【結論:1988年時,未來10年最不值錢的還是“錢”。】

第三,98年的時候,你能猜到08年什麼東西最不值錢?

在這個十年裡,變得最值錢的東西,毫無疑問是房子,飛速飆升的房價,已經成為所有人的痛,在那個非常時期裡,炒房是最賺錢的生意。

有個笑話說,十年前你努力創辦一家公司,並且非常成功,但等到十年之後,你的公司給你帶來的財富,頂不上十年前,你碰巧買了一套房子!

再說什麼東西變得最不值錢,不要說了,又是“錢”!

2008年時的城鎮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暴增到1894元,是1998年的2.9倍,這個數字看起來不起眼,但實際帶來的效果,甚至比以前更大。

因為基數大了,從幾百元,變成幾千元了!

除了錢,變得不值錢的還有家用電器,手機,汽車等等,但這些東西已經成為消耗品,算不得數。

【結論:1998年時,未來10年最不值錢的又是“錢”。】

第四,2008年時,未來十年後最不值錢的東西,不用猜了。

現在還不可能有2018年的數據,但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月收入3033元,是2008年的1.6倍,這些數據或許並不準確,但從數據的增漲幅度上,依舊可以看出規律。

增漲的倍數越來越慢,但增漲幅度卻越來越大。

這個十年裡,市場上“錢”的增加量,實際上被人為降低了。

另外考慮到,在已經過去的10年裡,國家對於樓市的調控,處於最嚴厲階段,這一因素在未來十年裡,有可能因為房地產稅的開徵,建設西部等等原因,逐漸放開。

於是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從未來十年裡,市場上“錢”的增加量,應當會加快,最起碼不會低於2008~2018年的水平,即,在2028年,城鎮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有望達到近5000元,是2018年的1.6倍。

簡單說在2018年,一個三口之家每月可以用出去近萬元,而到了2028年這個數字是15000元,全年一個家庭可以消費18萬元。

結束語: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十年之後,最不值錢的東西依舊是“錢”本身,沒有其他。


99隨便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馬雲曾經說過,十年後最不值錢的是房子,房價如蔥。但筆者看來,未來最不值錢並不會是房子,而是錢本身。

衡量一個物品的價值有兩個維度,一個是這個物品的使用價值,另一個則是稀缺性。

有使用價值但不稀缺的,比如空氣,比如水,人離開之後就不能活,但是由於隨處可得,因此不值錢。

房價過去為什麼可以一直上漲,因為重點城市的核心地段不能再生,中國雖有960萬平方公里,但北京市二環內面積就那麼一點,河北房子再多,也解決不了北京的剛需。所以越是核心位置的房子,越貴的房子,反而越能保值。

那為什麼未來錢最不值錢呢?因為錢是可以無限複製的!正常情況下,每個國家的經濟都是溫和通脹的,意味著貨幣增速略高於經濟增速。但當一國經濟出現問題時,往往會超發貨幣刺激經濟。

過去10年全球都採取了這個方式,因此全球的貨幣都在貶值,反映在資產上,就是全球的股市樓市都在上漲。

所有的資產價格都上漲,就是貨幣貶值的直接體現。

因此經濟好的時候貨幣慢慢貶值,經濟差的時候貨幣大幅貶值直至崩潰,在這個模式下,未來最不值錢的一定會是貨幣,即錢本身。


首席投資官


我說點不一樣的。

有些答主的觀點誤導大家了,我想提醒大家換個角度看。

1、未來最不值錢的東西就是現金。

大多數都說錢不值錢了,也就是購買力下降,這點我反而提醒各位不是這麼看的。

現在的100塊,和十年前1998年的100塊相比,的確能買的東西更少,但是,我想問:現在過得更富有,還是10年前過得更富有?

光看100塊錢,自然是不值錢的,可是我們的生活水平卻提上來了,這個討論沒意義,太片面。

2、房子不值錢

要是信了馬雲說得“未來房子就是白菜”那就是信了邪了,對馬雲來講,買房子確實跟賣白菜一樣。但是普通人,房子還是高價值的東西。

這也沒問題,對於不炒房的人來說,房子本身就是很重要的生活必需品。

幻想房價大幅下降的人還是好好賺錢吧,你沒見擁有很多房子的人都在到處賺錢嗎?沒房的反而寄希望於幻想。

3、道德不值錢

說這話的人應該拉出去槍斃。

人類過了幾千年了,你才活了幾十年,就敢把道德拋了?

幾千年來人類之所以能夠在地球上越活越強大,靠的就是道德和智慧。即使是法律,也是從道德演變而來的。

比如不能傷害他人是道德,一旦傷害了就要受到制裁是法律。

無論什麼時候,道德都是人類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連道德都喪失了,就亂套了,就像草原上的動物互相捕食,10年不至於淪落至此。


傅一聲


雖然說誰也無法準確預測未來,但是十年的時間並不算太長,有些事情還是可以猜測個八九不離十的,十年之後會發生什麼呢?


第一:貨幣會貶值,錢更不值錢!

這個可以說是毫無疑問的,全世界各國基本上都存在貨幣超發的情況,在這種大背景下通貨膨脹是必然的趨勢,一年只有幾個點的通脹已經算是很溫和的了,我們假設一年通貨膨脹率是3%,10年後的一百元差不多隻有現在75塊的購買力,但是也有一些國家發生了非常嚴重的通貨膨脹,前有津巴布韋,現有委內瑞拉,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委內瑞拉2018年的通貨膨脹率很有可能會超過13800%,在這種情況下貨幣同草紙沒有什麼區別了!

如果通貨膨脹達到一定的程度從貨幣價值上來說幾乎所有的商品都會變得更“值錢”,但是這種“值錢”是禍不是福,它會全面洗劫老百姓的財富,在這種大背景下存錢真是一件非常虧本的買賣!


第二: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會更不值錢!

曾經的固定電話非常昂貴,後來只要你使用固話服務,話機可以免費送了,如今移動電子設備成為了主流,現在的手機雖然也在貶值但是還是很昂貴的,十年以後會怎麼樣還不好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除了個別具有開創性應用體驗的電子硬件設備之外,例如VR體驗,大多數傳統硬件會變成類似與原來固定電話機、BB機一樣的存在,未來運營商肯定是要靠內容來吸引顧客消費了,這些承載內容的硬件,例如手機、電視很可能白送,只要你買個套餐就行!


第三:汽車會更不值錢!

技術進步生產力提升帶來的降價空間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巨大的降稅空間,國產汽車會不會更便宜不好說,但是進口汽車應該會越來越便宜,現在有許多車中美兩國的售價差距在一倍以上。

其它的歡迎大家補充!


心安理得君


很多人說房子會不值錢,這個觀念我覺得不對,因為目前中國的國情,房地產涉及到的東西太多了,不僅僅是房子!所以房地產行業並不會出現下滑,更別說不值錢了!另外就是有人會說錢會越來越不值錢,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因為通貨膨脹錢肯定會越來越不值錢,所以你把錢存起來就是最傻的做法!但是我這裡還要說一下,汽車這個東西會越來越不值錢!
首先我們看到前10年的汽車的價格,在對比一下現在的汽車價格,自然就知道汽車的價格越來越低了!所以未來的汽車將只會是一個交通工具而已,所以會變的很普通便宜!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汽車都便宜,因為那時候仍然會有高端奢侈的汽車!


皮哥正版


十年後究竟什麼東西不值錢,讓我們來猜測一下吧:

一,錢最不值錢,就是現金不值錢。

由於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使很多人的能力都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但物價卻飛速上漲,人們是掙些錢,但總感覺支入大於收入,錢越來越毛。比如,十年前買房子是5000元一平方米,現在至少要3萬左右。十年前,一線城市的保姆月薪是1500元,目前要10000元左右。


二,消油類汽車最不值錢。

近兩年,人口數量下降,汽車廠商卻生產大量的汽車,所以汽車基本上已經成為了非常普通的消費品了,根據統計,中國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了3億輛,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加大,並且大力促銷大打價格戰,而且國家正在大量提倡環保,開發新能源汽車。可以預見,10年後消油汽車是多麼便宜的一個價格了。


三,手機最不值錢

隨著手機廠商的大量生產前,我們就可以看到國人基本上一個人都能擁有一部或幾部手機。

而且現在隨便一部智能手機的運算能力,在幾十年前需要幾十億美元的,並且還得很多臺大型計算機,合起來運作才能達到。而現在街頭一個農民或閒人,都比幾十年前中科院院長擁有更多的計算資源。

所以手機將會變得不值錢,取而代之的是手機內個性化專業化的信息流增值。

四,一些電子產品最不值錢。

電子產品會越來越不值錢,比如電腦,電子遊戲機,兒童電動玩具,mp等電子娛樂品。因為這些物品隨著早期的大量投入生產,也就越來越飽和,並且投入的價值比也越來越低,所以也會越來越便宜。
就先說這麼多吧,其實十年後不值錢的東西會越來越多,尤其是現在大量生產已經飽和的東西,都會越來越不值錢。


超能博士


十年後什麼東西會存在貶值趨勢,最不值錢?或許,會是這幾樣東西。

第一個,學歷貶值速度很快,二十年前擁有本科學歷,基本上是社會精英,十年前本科價值已經大幅縮水,碩士學歷價值高一些,但現在博士碩士學歷似乎含金量繼續縮水,按照這個趨勢,學歷貶值預期仍然存在。

第二個,打著亮眼旗號圈錢的各種各樣被爆炒的虛擬幣,可能會不值錢,而監管規範化以及合理化,會讓虛擬幣價值大幅下降。

第三個,現在我們使用的電子工具,包括電視機,手機,電腦等,十年後就不值錢了,而技術不斷更新換代,這些工具要麼被損壞,要麼被更先進的技術替代。

第四個,上市公司殼價值會不斷降低,究其原因,主要在於未來十年可能會是新股瘋狂發行的十年,而隨著股票供應量驟增,上市公司的殼反而不那麼值錢了,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