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風光攝影,核心是什麼?

地主最愛星空


充斥在圈子中很多風光攝影作品都糖水片,豔麗的色彩,過度的後期讓風光作品失去味道。真正的風光攝影大師,是讓山水與自己對話,“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應見我應如是”。

風光照之所以受很多人青睞,那是因為它可以與知音們平等地交談,交換過去,交換歡樂。而真正好的風光照,應該像山水一樣敞開胸懷,似無不可對人言,這才是它給人們留下的啟示。

要想拍好,首先要學會解讀山,在山上找到精神的大氣;也要學會解讀水,在水的溫柔中找到人性的寬廣。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同樣,大師們在風光攝影中也將此精神運用自如。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才積累了藝術,讓我們看到山以外的東西,看到人的音容笑貌,看到自己的情感可以被懸掛在樹枝上。也看到山山水水,對我們微笑,笑我們的愚蠢,笑我們的糊塗,笑我們的胡思亂想。

Peter Lik的作品Phantom,這幅作品以650萬美元(約合4000萬人民幣)的天價成功登頂世界最貴照片寶座。

作品拍攝於美國西南部地區,亞利桑那州羚羊谷,記錄了一個幽靈般的影像。利克說:“所有攝影作品的意圖都在於捕捉大自然的力量,希望我的表達方式能把觀眾與照片連接起來,感受照片中的熱情。”自然界的某些紋理和輪廓之美,在黑白照片中充分得以展現。

生活的積累,書本的積累,平平常常歲月的磨鍊,使得相機變成了你的第三隻眼睛,使得你的畫面之外有更多的聲音,那聲音雖然是相機不能記錄的,但卻可以通過形象來感知。有對自然的理解,在這樣的視角下,作品就有了靈魂。


村裡來了照相的


線條是最能夠突出風光攝影的構圖方式。這些線條能夠連接畫面中遠近不同的各個元素,就好像一條條導管,將觀者的興趣引入畫面。不僅這樣,從角落裡向外輻射的線條還能夠吸引觀者對構圖的注意力。

▲亞利桑那州大峽谷國家公園

上面這幅作品拍攝於亞利桑那州大峽谷國家公園,為了表現這曲折蜿蜒的溝壑,使用了14mm的廣角鏡頭。這種鏡頭的好處是能在狹小的空間裡拍出一種宏偉的效果。巖壁上的線條加強了畫面的力量感,彷彿在向人們展示著大自然是如何侵蝕這些原本狹窄的峽谷的。線條所營造的縱深感將觀者的視線帶入畫面中心的河道。畫面中的律動感正是我想要追求的,那些線條為視線指明瞭方向。

但是,線條不應該只是作為一種靜態元素存在於畫面中。下面這張拍攝於俄勒岡州班頓海灘的照片中,退潮時的海浪形成流動的線條,大大增加了畫面的即時感和動態感。而在黑白的照片中,這種動勢被表現得格外明顯。如果想要拍攝出這樣的畫面,你需要花時間好好研究水流的走勢。在仔細地研究了打著漩渦的水沫線後,我才能夠創造出這幅水流從畫面前方的角落裡朝中心湧去的構圖。最前面這塊岩石周圍的大片空間是使其能夠成為畫面中心點的決定性因素,正是因為這片空隙,讓這塊岩石從遠處的海蝕柱群裡脫離出來,同時也穩固了整個畫面的構圖。

▲俄勒岡州班頓海灘,水流完美的線條

佛羅里達州的大柏樹自然保護區附近有一個大柏樹塞米諾族部落,那裡的沼澤水原本是打算拍攝的對象。但是在看過太多拍攝沼澤的照片之後,意識到自己需要換一種不同的拍攝角度。

▲用長時間曝光來表現水流優美的流動感

跪在沼澤地的湖水裡,仔細地觀察著水流。就在此刻,注意到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泛起輕輕的漣漪,於是我決定記錄下這一景象。打算使用長時間曝光來表現水流優美的流動感,為此在鏡頭前加上了一塊偏振鏡和一塊中灰密度鏡,以實現長達2秒的曝光。當畫面還在曝光時,佩斯利花紋般的漩渦散佈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幅全新的景象。儘管這些線條並不是筆直的,它們的形態還是大大突出了大柏樹粗壯的樹幹,也讓觀者看到了沼澤地一段時間內的變化。

有時大自然會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時候帶來驚喜,好比下面這張照片的誕生。當時在猶他州中部拍攝夜色中魔鬼花園的拱門,用尼康定時器進行長時間曝光。原本計劃拍攝環繞著明亮的北極星的一條條星軌,但是突如其來的積雲層赤裸裸地出現在我的鏡頭裡,徹底澆滅了捕捉星軌的最後一絲希望。但是,這4分鐘的曝光時間卻將移動的雲層拉伸成一條張力十足的軌跡線,貫穿畫面的中心。其實,有的時候,意料之外的事物也有它的奇妙之處。

▲猶他州中部魔鬼花園的拱門


君峰影像


攝影是個很大的學問,攝影師也是一個並不好當的職業,要知道很多人買了相機之後,就覺得自己是攝影師了。然而他們想錯了,並不是這樣,當個攝影師還是有很大學問的,尤其當個風光攝影師。

風光攝影

個人覺得風光攝影,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拍攝時間很重要,一般都是清晨或者傍晚,有光影效果進行拍攝,中午大白天,光線很平,拍出來效果並不好。拍攝設備,一般都是需要上三腳架進行拍攝,如果有必要就上快門線,可能我需要做堆棧,間隔拍攝。

風光攝影的核心是什麼

作品,作品不是簡單的拍攝到此一遊照,是通過自己對風光攝影的理解去進行拍攝,拍出畫面中的層次感,通過這些層次感來表達出整個畫面所需要表達的意境。

技術,任何攝影,技術也是尤為重要,天時地利人和,人和就體現在自身的技術方面,這個技術和自己的審美息息相關,還有自己對這份事業的愛好,這些都是你自身可以取決於到達什麼高度的前提。

不管怎麼樣,拍好照片才是根本,好好磨礪下自己,期待你拍出自己想要拍攝的大作,我相信我可以,你一樣也可以。


光影的光陰社


先來看幾張國內熟知的風光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的作品

照片很好看,但容易拍嗎?現在你去拍相同的照片可能很方便,有兩天在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基本可以拍完。但風光攝影是拍攝照片所付出的總和,當然不是鼓勵大家飛的爬上什麼懸崖峭壁去拍,但當年亞當斯拍這些照片是付出了相當心血的。而且在各項技術都不滿足的情況下,他完成了如此完美的作品。

我問過國內拍膠片的攝影師,他有自己的暗房,也製作了一輩子相片,但他坦言他沒辦法做出如此精彩的照片(請參考亞當斯原作)。

亞當斯在當時的條件下完成如此完美的照片,以及之後他的努力是的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成立,我覺得他所做的這一切才是風光攝影的本質。

如今,有一些人在導遊安排下定點定時的拍攝,甚至有模特擺拍。拍出很多視覺上頗具美感的照片,然後自稱風光攝影師。在我看來,他只是在娛樂而已。但這種娛樂如果是自娛自樂倒也罷了,可悲的是它對我們的社會產生了影響,對攝影界產生了影響,是一種視覺毒藥。

當你愛一處地方的時候,毫無保留的用你畢生精力去拍它,這就是風光攝影!



榴蓮咖喱肉骨茶


1:風光攝影的核心,我們所看到的大多數的優秀風光攝影作品,都是風光攝影師在相對大眾的環境中拍攝的,在這裡他們可以把普通人眼中的“尋常”變為“不尋常”,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比如在城市中、公園內、戶外、郊區或國家公園等等。

2:對大多數風光攝影師來說,來到一個對他個人來說相對陌生的環境中,機位的尋找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審美能力及構圖表達,而這兩樣都是需要後天經過大量的實戰拍攝訓練才能形成的一種個人素養,也可以用具備尋找“與眾不同角度”這樣的一種能力去概括,而這種能力絕不是與生俱來的。一個普通人和一個風光攝影師,站在同一個機位,拍攝出來的圖片也是有很大差異性的。普通人在某一個機位,欣賞完風景拍照留念後就會離開。

3:風光攝影師在同一個機位,如認為值得拍攝可以出片,會仔細琢磨拍攝的構圖、前景的選擇等因素,在這之後,就是等待最佳的光線,可能是日出,也可能是日落,這通常需要耐心長久的等待,如當日天氣情況不佳但位置確實好,那麼風光攝影師會想辦法再來一次、二次甚至更多次,直到拍到心目中的理想作品為止,或者就地露營等待好天氣好的光線出現。所以每一張好的風光圖片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產物,它絕不是垂手而得的。

4:天時——日出、日落時遇到的美輪美奐的光線、或霞光、或彩虹、或星空銀河、或極光爆發等。地利——機位及構圖,構圖考驗攝影師的審美能力,在這裡構圖設定的重要性大於機位。人和——在上面兩條具備的條件下,是指拍攝人的現場掌控能力,比如前期準備,天氣預判能力,拍攝經驗,參數設置,到圖片後期RAW格式轉JPEG格式的現場還原能力等,是考驗攝影師的綜合技術能力。


社會紀實攝影


風光攝影很多人都在拍,有很多照片看起來很漂亮,顏色很鮮豔,雲彩很漂亮,但那種照片千篇一律,你可能也留下不了太深刻的一個印象,除了漂亮之外什麼都沒有。那麼,風光攝影到底對我們意味著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去拍攝風光?僅僅是因為好看嗎?

我個人認為,把一個本身很好看東西拍得同樣的好看,這個只是一個真實的再現,或者說帶有一點點藝術加工的再現,他並沒有更深刻的東西在裡面。如果你希望通過風光攝影去表達你個人的一些內在的東西的時候,你就要考慮一下,我該用什麼樣的一種手法,一種形式,讓別人能夠感受得到你同樣的感受。

有一些人,他的作品,可能自己想法很多,但是沒有辦法通過技術手段讓別人,也不能夠讓別人感同身受,那就是眼高手低了。還有一些人技法很好,各種技巧,技術上面非常的成熟,但是呢很空洞,就只是好看的外殼,沒有有趣的靈魂。所以這種,這種風光類的作品,這也沒有多大的看頭。

那我覺得風光攝影的核心呢,是對於你自己,內心的一個表達,記錄自己、眼中世界和人生。記錄自己內心的獨白,記錄經歷過的事情,記錄身處的這個時代。


張千裡


照相機是能夠記錄影像的工具,風光攝影就是以自然為對象,記錄和表現自然,並寄託和抒發作者對自然理解和情緒。風光攝影既有再現的一面,又有表現的一面;既用客觀記錄的手法,也用主觀改變手法。風光攝影是人拍攝的,也是給人看的,是按照人對自然的審美取向來選取畫面的,當然了,這裡面也包含了一些作者自己價值取向。

關於紀實再現手法的風光攝影。這種攝影非常尊重大自然本身的原貌和事物的本質,傳達給受眾真實的信息。這種攝影往往採用標準鏡頭拍攝景物,很少採用帶有透視誇張的廣角和長焦距鏡頭(廣角鏡頭會導致近大遠小;長焦鏡頭會壓縮空間),避免使用各種改變影調和色調的濾色鏡,也不會採用長時間曝光等等改變原貌的拍攝手法。有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那就是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他們要求攝影師一定要尊重事物的原貌,不允許才有任何不客觀的拍攝手法。


關於表現主義手法的風光攝影。這種攝影手法主要是借用景物為載體,採用各種攝影語言來改變影像的原貌,儘量使得影像接近攝影者內心最理想的心像,從而來表達作者想要抒發的情感和情緒。這種攝影可以使用一切攝影方法,例如:合成影像、濾色鏡的使用、慢門長時間曝光(星軌的拍攝)、局部改變色調、中途曝光效果、色調分離效果等等。


攝影講習所


風光攝影是以展現自然風光之美為主要創作題材的攝影作品,個人認為風光攝影的核心是景深。用光圈控制景深,在平面的相片上展現出遠景、中景、近景,給人以立體的感覺。其次是你所想表達的主題,比如朝霞還是夕陽,是遠處的雲海還是面前的一棵樹或者是一株花草,用你所熟悉的技巧突出你要表達的主題。


影像曹智勇


只是個俯瞰小瀑布,新鄉寶泉



簡Jane216131392


風和光風和風和光風和風和光風和風和光風和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