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还是最爱我的家乡——宁乡:细说家乡巨变

还是最爱我的家乡——宁乡:细说家乡巨变

题记:我爱这土地 /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每次旅游无论到哪座城市,内心不由自主地总要拿它和家乡比一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还是最爱我的家乡——宁乡”!宁乡,“乡土安宁”之意。我是地地道道的宁乡人,出生、读书、工作,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片故土。引用艾青的诗句“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或者少年时的回忆,它在一个人的大脑皮层中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烙印。

还是最爱我的家乡——宁乡:细说家乡巨变

我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份亲眼见证了宁乡奇迹般的发展,从媒体、口头传播、总结材料、网络论坛中,经常能得到宁乡飞速发展的一些信息,然而,当置身于宁乡,现实的变化还是远远超出我的预料。如果说,之前感受是“变”,那么,现在堪称“巨变”!

记得十七年前在宁师读书时,县城在我头脑中的概念范围是以大西门为中心,南边以老汽车站,西边到花明路,北到南门桥,东到宁乡师范为界。说它巴掌大的地方也不为过,每次从老家乘车去学校,到了老站之后就是坐那种两元钱的“叭叭车”几分钟的时间便能抵达。每逢周末,和三五好友一起去逛的市场当时最热闹繁华的就数交易市场了。记忆中的交易市场也不过就是那种简易棚户区,琳琅满目的摊户随意地摆设。晴天去逛还好,若是碰上雨天,过道里尽是雨水和泥浆,回来时总要溅得一身泥水。尽管逛街的条件如此简陋,可是正当青春年少的我们也总是乐此不疲,因为除了这里,哪还有可供我们娱乐或者是休闲的地方呀?

还是最爱我的家乡——宁乡:细说家乡巨变

如今的美丽新宁乡,步行街、金满地、人人乐、大润发·····哪里都堪比购物天堂。一流的服务和配套设施,吃喝玩乐于一体,没有私家车也可以轻轻松松地打到的士往返,“叭叭车”的岁月只留在历史的印记里。还记得有年寒假,我们一家四口到父亲所在的单位,当时叫“无线电厂”去度假,为了省十几元的路费,我们一家四口骑两辆自行车踩了百把里路,当时只有一条主公路“宁横路”通往城区,没有进过城平日里都是走泥巴路的我觉得这条路多阔气呀,黑得发亮,道路两旁的白杨树长得郁郁葱葱,像一把大伞一样地覆盖下来,就连那些弯道都显得曲线非常完美,幻想着我如果能经常在这样的路上走就好了。哪知,岁月轮转,如今就在这条早已改道不复存在的宁横公路旁,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幼年时的想法多么天真而又令人心酸呀!等我中师毕业,又听说宁乡要建个南站,当时觉得这应该只是个说法而已吧,人们已经习惯性地以老站为中心,南站这边属于白马桥乡,宁横路两旁也只不过是稀落的荒地和散落的民居。

时过境迁,如今的汽车南站,承接着宁横线和宁灰线的所有客运车辆中转,为上宁乡人民的各类出行提供了便携和方便。而当时我眼中南站往万寿山方向的荒郊野岭,现如今学校、小区、工厂、商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新宁横路、仁福大道、二环路这样的高等级公路更是为这美丽的宁乡南部城区增色不少。十几年前的我,觉得踩着自行车要进一趟县城都是奢侈,如今,我不仅在这里工作,还在漂亮的小区里建立了自己温馨的小家。下班之余,还可以去玉潭公园散散步,打打球、健健身。

还是最爱我的家乡——宁乡:细说家乡巨变

自从玉潭公园建立以来,宁乡人就有了自己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古色古香威武阔气的大门,宽敞的广场,配套的健身器材、别致考究的亭台楼阁,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走进公园大门,微风吹过,带来一阵阵泥土的气息,小草的清香和花儿的芬芳。喧嚣的城市里另辟一处这样的芳香静土,叫人怎能不流连忘返,再加上如今人们健身意识的提高,所以,每天早晨傍晚,玉潭公园就成了宁乡人民休闲散步的最佳首选,用人流如织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还有最大的一点感触是宁乡区位出现巨变。作为宁乡人从前去长沙走319国道是唯一的首选,而现在,金洲大道和高速路会成为首选。金洲大道靠近长沙的县境交界处,这条大道于宁乡的发展,犹如画龙点睛之笔所在。

还是最爱我的家乡——宁乡:细说家乡巨变

一座形同正在燃烧奥运火炬的巨碑矗立于路旁,碑身化用了宁乡出土的国宝“四羊方尊”,顶部趴着一条腾飞的火红色长龙。“两型先导区,金洲大舞台”——两句镌刻在高大挺拔的碑上的宣传语,寄托着拓路者的期待。

从县城东向、途经望城、连接长沙市区的金洲大道,全长20余公里,2008年通车后,从金洲新区到长沙市高新区仅需20分钟车程,全路免费通行。这使得宁乡的区位一下子由“乡”进“城”,从长沙市位置相对偏差的县变成“黄金码头”。长沙大河西开发和先导区建设,向西陡然平添了一块近200平方公里的经济腹地。当初宁乡人觉得那么遥远美好的梦想,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金洲大道绝不仅仅是可以过人通车,更是一条可以扭转发展命运、带来发展机遇的捷径。

还是最爱我的家乡——宁乡:细说家乡巨变

周末休闲,如果在城区待腻了,肯定有人会选择去金洲镇关山村,这里能见到一栋栋古色古香的仿古民居。 风景如画,农产品丰富,还统一铺设了自来水管道和排污管道,这在以往的湖南农村可是闻所未闻之事。零星散落的老百姓统一居住到这里来。作为宁乡人,眼看着宁乡人民的幸福生活在这片土地演绎,让人有“病树头前万木春”的感叹、期望。

看着家乡的巨大变化,我在高兴之余,也产生了许多对过去的留恋。回到老家,老乡们把我当成“乡下的城里人”,而到了城市,城里人又把我当成“城里的乡下人”,此番境况不由得让我想起贺知章的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然而,对家乡的爱,是绿叶对根的情义,是对生命春天的珍惜,是一个人最真诚炽热的情感。我为生活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为我是一名宁乡人而由衷地自豪!

还是最爱我的家乡——宁乡:细说家乡巨变

张玲,99年毕业于宁乡师范,现任教于百灵鸟小学。热爱生活,热爱教育。

秦巴美好江山,携手与您共创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