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宁乡:八一山上托忠魂

红色宁乡:八一山上托忠魂

八一山公园位于宁乡市城区中心,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公园。这个公园很少人工做作,基本保持原有生态群落。市民身居闹市,很喜欢来这里体验乡野的氛围。正是因为这里原始原貌,环境清幽,宁乡抗战烈士纪念塔便从杜家山迁移到这里。

宁乡抗战,是宁乡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因此这里也是宁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乡红色旅游的一个景点。

红色宁乡:八一山上托忠魂

1944年6月,日军发动了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分两路进击,一路由沅江、常德进攻益阳,一路由望城乔口进攻宁乡。国民党第73军15师43团二营奉命驻守宁乡。二营营长周羽是宁乡灰汤镇人,中央军校毕业。他怀着一颗誓死保卫家乡的赤子之心,率领全营300名将士,在县城南门桥上方沩水北岸的制高点杜家山布防。在紧张有限的时间里,他指挥战士精心构筑工事,随时准备痛击沩水下游方向来犯的敌人。

6月22日,约一千名日军从望城乔口沿沩江而上进攻宁乡,黄昏时到达宁乡县城南郊。敌人探到情报,老百姓因几天前日军的侵扰已弃家而逃,市面关门,宁乡成了一座空城,便毫无戒备地涌向南门桥向县城扑来。当时南门桥是木桥,200多米长,3米宽,等日军已挤满桥面时,杜家山抗战将士居高临下,向桥上敌人猛烈扫击,桥上倒下一堆堆敌人尸体。日军惊惶失措,只得撤退,然后又组织几次冲锋,均被杜家山守军击退。

红色宁乡:八一山上托忠魂

战斗持续到天黑以后,敌人利用夜色的掩护,留一部分日军继续在桥端正面佯攻,以迷惑杜家山守军。其余大部分日军从桥下游涉水过江,从不同方位向杜家山包围,发起猛烈攻击。这时周营长率领300将士向后面包围而来的敌人进行反击,敌人几次败退。此时南门桥对面的敌人攻下南门桥,从正面冲上杜家山,300名将士被数倍于己的日军包围。周营长仍不慌不忙,镇定地指挥战士们反击,敌人步步逼近,包围圈渐渐缩小,二营将士伤亡惨重。

周营长知道为国捐躯的时刻到了。他带领战士们冲出掩体,反扑敌人,开展了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肉搏。二营将士们个个视死如归,即使受伤也拼尽全力反击,经过近十个小时战斗,终因力量对比悬殊,二营300余名将士全部壮烈牺牲在杜家山上。正在二营将士们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时刻,当时驻守宁乡城厢镇的城防队副队长王干钧受命带领四名队员赶赴杜家山参加战斗,除一名战士受命外出侦察外,王干钧与三名队员也同赴国难。300多名将士就这样英勇牺牲在杜家山上,年纪稍大的周营长也才30多岁。

红色宁乡:八一山上托忠魂

1945年8月,日寇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为纪念在杜家山壮烈牺牲的抗日英烈,在杜家山建立了抗战烈士纪念塔和抗战烈士公墓,***为纪念塔题写“浩气长存”,国民党74军军长王耀武题写“气壮山河”,国民党宁乡县县长陈应龙题写“节励睢阳”。

后来,杜家山烈士公墓及纪念塔因故被毁,但宁乡人民没有忘记这些为保卫宁乡土地而献身的热血青年军人。1991年,县人民政府选择环境幽静的八一山重建了宁乡抗战烈士纪念塔。塔址在八一山顶最高处,周围楠竹茂密,樟树荫盖,肃穆庄严。旁边的“宁乡抗战纪略”记载着杜家山300多名壮士的壮烈事迹。“长沙市人民政府文物保护碑”衬托在塔的右边。当年为宁乡这片土地英勇捐躯的英灵,从此安息在这里,每天,来公园的市民都要在纪念塔前站立一会儿,默默的纪念,年年清明节,一批又一批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来此悼念献花。八一山,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肩负着142万宁乡人民的重托,庄重地安顿着300多名烈士的忠魂。

红色宁乡:八一山上托忠魂

作者邓寿生,退休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八十年代开始在县市省电台,报刊发表通讯及文学作品。

秦巴美好江山,携手与你共创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