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江蘇高考不參加全國統一命題呢?

石玉磊


第一,作為改革示範區域,具有獨立性。

江蘇,魚米之鄉,富裕之地,當然,在教育上,也體現了和不一樣的獨立性;

因為作為教育部最愛的教育改革示範地區,江蘇省一直以來都是獨立命題,既然是2015年的關於高考命題改革,新增的十五個地區使用全國卷,但是依然不見江蘇的影子;

沒辦法,實驗的地方使用了全國卷,不就和其他地方一樣了嗎?不具有獨特代表性,那以後的教育實驗去哪裡做。

長期的改革 就像使用慣了抗生素的病毒一樣,已經有一定的抗藥性了。

我知道很多人不服,很多人認為我在扯犢子,但是,但是,我就是在陳述一樣事實,如果江蘇省用全國卷,你信不信,能考到你懷疑人生!

你們其他省都是:語數外,然後理科或者文科,然後考加一起算分數,對吧!

那我,我和你說江蘇啊: 語數外,三門算總分;

然後你們的文科或者理科中,我們是選二門考,就是文科選二門,理科選二門,這個我們不算成績,我們算等級!

注意聽啊,噁心的來了,你們是考了,一起加起來算總分對吧,反正就跟買東西一樣,一把算!

我跟你說我們啊!我們是分開算,你要是報考學校,對吧,你語數外三分考的特別好,選的二門考的不行,嗯,對不起,這個學校我們江蘇的就報不進去了!

要是你選的二門考的特別好,你語數外有一門考差了,不行了,嗯!對不起,這個學校我們江蘇也報不進去了!

噁心不! 噁心不! 根本沒有什麼補短板的說法,就是要全部達到那個標準,不然就報不進去!


所以,你讓這樣的綜合選手,抗藥性學子,去做全國卷,用全國卷的錄取方式,同志,多讀讀書,上上網吧,這樣不是在考試,這就是在找虐,給江蘇考生找存在感!

身邊有沒有一本以上江蘇的考生,大一四級沒過的,讓他不要回江蘇了,丟不起這人!


紅燒肉加碗飯


江蘇是經濟強省,教育也想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子,以便給全國高考樹立一個榜樣。結果在1999年—2008年的十年中,五次改變考試模式,弄得學生無所適從,家長疲於奔命,考試院大顯其能。江蘇高考試卷難度之大,往往令人瞠目結舌,而命題組成員卻津津樂道,每年都到全省各地傳經送寶。

作為一線教師,我恰好見證了這10年江蘇高考模式的頻繁變化,給學校教學秩序帶來的各種混亂,給考生造成太多的不公平。如果你想了解江蘇教育,如果你想知道江蘇高考模式是否值得推廣,且看江蘇高考都有哪些新花樣。

1999年以前 “3+2”模式

當時採用的是全國卷,文科生考語、數、外,史+政。理科生考語、數、外,物+化

2000年—2001年 “3+小綜合”

  這是應江蘇教育廳的要求,國家命題組專門為江蘇考生全國的“3+2”,江蘇文科生考語、數、外,政治+歷史+地理的小綜合;理科生考語、數、外,物理+化學+生物的小綜合。等於是文、理科分別比全國卷多考了一門地理和生物。

2002年 “3+大綜合”

  所有考生不分文理科都考語、數、外,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六科的大綜合卷。這種考試模式要求學生同時學習9門高考科目,明顯加重了學生的學業負擔,因而只實行了一年。

 2003年—2007年 “3+1+1”模式 

  2003年教育部單獨為江蘇命題,所有考生都考語文、數學、英語,另外的兩門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門課中自由選擇,其中一門是報考高校指定的選考科目,另一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選。

2004年江蘇省首次獨立命題,就早成史上最大的不公平。全省選物理的考生均分84分,而選考地理的考生均分129分。使得大量選考物理的優秀考生,沒能考上理想的學校,造成極壞的社會影響。由於無法統一把握選考科目的試卷難度,常常造成水平相近的考生,選考成績形成巨大的差異,弄得怨聲載道民怨沸騰。

  2008年 “3+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模式

  2008年江蘇的高考方案再次更改,文科生考語(附加40分)、數、外總分480分,與高考同時考等地的科目歷史必考,另一門科目在政治和地理中選一。理科生考語、數(附加40分)、外總分480分,與高考同時考等的科目物理必考,另一門科目在化學和生物中選一;其它所謂的小四們,在高二的下學期3月中旬考等地。

轉眼到了2018年,江蘇高考模式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據內部消息稱新的高考模式,在借鑑浙江、上海的基礎上略加修正,基本成型,。現在正在審批中,很快就要公佈與眾。你對江蘇高考新模式有何期待?你對江蘇高考模式有何意見和建議?歡迎評論留言。


漢之韻


江蘇高考為什麼不參加全國統一命題呢?

江蘇高考將會改革,但依舊不參加全國統一命題。其原因有二:

一、最直接原因是教材不一樣

江蘇一直使用的是蘇教版教材。若是參加全國統一命題,那教材得換吧,後續的問題一堆堆地出現,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所以即便是要換,也需要一個過程,但我想可能不是很大。


二、高考制度的改革這次不會是終點,所以還需要尋求突破點,總得要有試點,有創新。

2002年,北京高考部分科目不再使用全國統一卷,開始自主命題。"3+X"的考試形式在當年春季高考中首次亮相,高考生不再考五科,而只考四科,除語、數、外三科外,文科考生考文科綜合,理科考生考理科綜合。


下面是一些網友的觀點:

網友一:江蘇考生一直比較鬱悶——素質不錯,成績挺好,但方案時不時就給你改一下,手忙腳亂。省內大學對於省內學子錄取分數線又特別高,相比較北京上海等對於戶籍考生的錄取政策,真是讓人羨慕嫉妒恨啊。

網友二:江蘇自己出卷那麼多年,導致現在教材、教學側重點等和全國卷相差較大,一時半會兒比較難使用全國卷,但趨勢是迴歸全國卷。

網友三:如果用全國卷的話,江蘇考生很高的分數進不了名校,北京上海的考生低很多的分數都能進名校,你讓江蘇的考生情何以堪啊?

網友四:江蘇自古以來就是書香大省,教育水平比全國其它地區要高很多,所以用的教材都是單獨的蘇教版的,考試當然也要用自己的試卷了。

網友五:你錯了。其他省份也有用本省自編的教材。另外江蘇有的學科使用全國版教材,如歷史,生物等學科。江蘇也將最終使用全國卷,這是大勢所趨。2020年使用高考新方案,估計就要用全國捲了。


江老師帶你學數學


主要原因就一點——全國卷對江蘇大部分學子來說,過於簡單。這樣會造成如下兩種情況:一,高分大量集中在江蘇;二,按現有政策(每省分配錄取名額),很多學校在江蘇省內根本無法正常招生。比如說,清華分配給江蘇全省19個錄取名額,而省內並列第一的人數可能是666人... 就像小學1/ 2年級考數學,全班50人,100分27個,剩下的都是99分,還怎麼區分,怎麼擇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