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區別溼疹和熱痱?

範文海


溼疹和痱子的鑑別:

痱子:發病季節多在夏季或炎熱環境下,發病原因一般為高溫悶熱環境下,汗液量大且難蒸發,汗腺導管變窄或阻塞,汗液外滲於周圍組織,出現皮疹,多出現皮膚褶皺處,如肘窩,頸部。一般有為白色疹點,密集成片,病情發生變化後會出現紅疹,或有膿性。在涼爽的環境裡會自行消退且較快。

溼疹:沒有特定的發病時間,任何季節均可見,其病因複雜,常為內外因相互作用結果。可發生於任何部位。皮疹對稱、容易復發,有滲出、伴有瘙癢等特點。皮疹長時間不消退。

治療區別:痱子起因多為排汗調節功能差。痱子有瘙癢感,患兒自控能力較差,抓癢會導致進一步感染而併發炎症,或。有膿腫、若無感染,天氣轉涼後,痱子會逐漸消退。因皮疹形態和皮損部位的不同,分為白痱,紅痱,膿痱,深痱,針對不同痱子,有不同的處理。白痱一般可以不治療;發展為紅痱後應在基礎處理上加之一些簡單的治療;膿痱則要在保持清潔的基礎上,進行抗感染治療。

溼疹患兒首先避免攝入過敏源。常見的過敏源有蝦、蟹、海魚等發物。母乳餵養可以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並且在添加輔食時,應逐漸添加,家長注意記錄患兒的過敏食物。其次要控制孩子體重,過度肥胖是引起溼疹的主要病因。並且保持皮膚乾爽,乾燥的環境有利於溼疹的恢復。最後應避免濫用激素類藥物,過度使用激素類藥物,會造成皮膚損害及色素沉著。如有嚴重滲出,激素類藥物對皮膚有良好的保護作用,但連用不應超過3天。

需注意的是痱子並不只是在夏季發生,由於北方地熱供暖充足,造成環境過於炎熱,加之家長過度保暖,極易造成痱子的發生。所以各位家長應根據具體環境合理照顧自家寶貝。

本期答主:王壯 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溼疹和痱子其實很好區別。

圖一 痱子

圖二 溼疹


1、從發病季節上:痱子多發生於夏季,溼疹無明顯季節性。

2、從發病環境上:痱子發生於炎熱環境,溼疹無環境差別。

3、從瘙癢程度上:痱子基本無自覺不適,溼疹劇烈瘙癢。

4、從皮疹狀態上:痱子的皮損為孤立的小水皰、丘疹或丘皰疹。溼疹是成片的紅斑脫屑性癢疹,有水泡滲出或是有滲出傾向。溼疹一般是成片的紅斑,脫屑或是有水泡。

5、從發病部位看:痱子好發於面部或者皮膚的褶皺內形成的淡紅色丘疹,有時亦可能形成小水皰或是小膿皰。溼疹一般是發生在四肢伸側,多對稱,易反覆發作。

區別痱子與溼疹有個小竅門,痱子是小米粒樣的紅疹,簡單說可以數出個數;而溼疹是成片的脫屑癢疹。

溼疹和痱子都好發於嬰幼兒,溼疹一般是有一定的遺傳性,不好預防。痱子和天氣炎熱有關係。所以痱子是可以預防的。

怎麼預防痱子?

1、控制室內溫度 痱子是因為汗液等分泌物無法及時排除體外而產生的,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避免出汗!降低體溫,將室溫控制在26度左右。

2、皺褶部位要通風 寶寶很小的時候在脖子部位經常出現褶皺,家長可以在這些褶皺中加入一些柔軟的紗布,可以起到吸汗通風的作用,記住要隔幾小時就更換一次。

3、保持身體乾燥 如果遇到孩子已經出大汗時,及時用乾毛巾將身體擦乾,及時更換乾爽的衣服,千萬不要用溼衣服捂著皮膚。這樣非常容易出痱子。

4、頸部要通風 在小寶寶清醒時,可以讓他多采用趴的姿勢,有利於脖頸部位的通風。

5、勤給寶寶洗澡 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注意清除頸部皺褶處的“髒東西”,還可以塗些爐甘石洗劑或液體痱子水進行預防。

長了痱子該用痱子粉嗎?

1、“痱子粉”(松花粉、玉米粉等)是粉狀,在使用過程中就有可能被嬰兒吸到肺內。即使是糧食所做,肺臟也不能接受。粉狀物質吸入到肺,有可能因此沉著於此,對嬰兒不利。

2、痱子水實際上的優勢就是液體狀,沒有被吸入的可能。其實洗澡水內放入1-2支“十滴水”等也可防痱子。之所以推薦十滴水放入洗澡水祛痱,是因為此藥可以口服,洗澡時即使偶爾進入口腔也不擔心,但有些產品則不然。

3、媽媽可以選擇一些大品牌的痱子水,儘量不用痱子粉,以防寶寶吸入過多的粉塵,在洗澡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接觸到寶寶的眼睛,另外也不能直接把痱子水直接塗抹到寶寶皮膚上。


皮科醫生劉光金


夏天天氣炎熱寶寶容易長痱子,對於很多的新手爸媽來說,有時無法正確辨別痱子和溼疹。痱子和溼疹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可從它們的成因、發生的時節、發生的部位和症狀的不同來區分。

痱子是夏季炎熱環境下常見的表淺性,炎症性皮膚病,痱子是由於汗孔阻塞引起的,其實也是汗腺的輕度炎症。痱子初起時皮膚髮紅,然後出現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或丘皰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可呈膿性,有時可有劇癢、疼痛,有時還會有一陣陣熱辣的灼痛等表現。痱子多發生在夏季,多見於兒童,痱子一般多出現在頸、胸、背、肘窩、膕窩等處,小兒可發生在頭部、前額等多汗部位。


溼疹是由內外因素引起的皮膚炎症性過敏性皮膚病,一般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病因複雜,溼疹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對稱分佈,常見於頭面、耳後、四肢遠端,手足露出的部位及陰囊、女陰、肛門等處,慢性溼疹經久不愈,有時劇烈瘙癢,容易復發。

痱子的治療局部可外用清涼粉劑如痱子粉或清涼止癢的1%薄荷爐甘石洗劑,膿痱感染時可選用抗生素,瘙癢明顯時可口服抗組胺藥物。而溼疹治療比較麻煩,不同期的溼疹用藥也不大一樣。


apple醫生


歡迎閱讀悟空問答,我是兒科藥師梅貳康,專注於兒童用藥安全科普多年,我對藥品和健康的解讀有自己獨到的觀點。下面我來聊聊溼疹和熱痱的這個話題。

溼疹和熱痱的臨床表現特點

溼疹,急性期表現為紅斑、水腫基礎上粟粒大丘疹、丘皰疹、水皰、糜爛及滲出,病變中心往往較重,而逐漸向周圍復延。外圍又有散在丘疹、丘皰疹,故境界不清。亞急性期紅腫和滲出減輕,糜爛面結痂、脫屑。慢性溼疹主要表現為粗糙肥厚、苔蘚樣變。

痱子,又稱熱痱、紅色粟粒疹,是由於在高溫悶熱環境下,出汗過多,汗液蒸發不暢,導致汗管堵塞、破裂,汗液外滲入周圍組織而引起。主要表現為小 丘疹、小水泡。好發於夏季,多見於排汗調節功能較差的兒童和長期臥床病人。

溼疹,外用糖皮質激素製劑依然是治療溼疹的主要藥物。初始治療應該根據皮損的性質選擇合適強度的糖皮質激素:輕度溼疹建議選弱效糖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乳膏;急性期無水皰、糜爛、滲出時,止癢建議再加用爐甘石洗劑;

大量滲出時應選擇冷溼敷,如 3% 硼酸溶液;有糜爛但滲出不多時可用氧化鋅油劑。亞急性期皮損建議加用氧化鋅糊劑。慢性期皮損建議外加用保溼劑及角質鬆解劑,如尿素軟膏。

熱痱,外用藥物治療 為主,以清涼、收斂、止癢為原則。比如痱子粉、清涼油,可局部用於止痛、止癢、及治療痱子和蚊蟲叮咬,使用後皮膚有清涼感,十分舒服;氧化鋅軟膏,對皮膚有收斂和保護作用,並有吸附及乾燥的功能,可用於痱子治療。

另外,還有爐甘石洗劑,有吸附及乾燥的功能,具有保護皮膚和輕度收斂作用,能中和皮膚酸性分泌物,促進炎症的吸收並止癢,可用於止癢和痱子治療。


參考文獻:1、溼疹診療指南。2、張石革,痱子與藥物治療,中國藥房雜誌,2004年第11期。3、劉敬凡,痱子,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誌,2007年第4期。

兒科藥師梅貳康


痱子一般是由於氣候炎熱,人體皮膚出汗多,但又無法完全蒸發,導致汗腺堵塞引起的病症,通常表現為皮膚出現很多的皰疹並伴有瘙癢,寶寶無意識的抓撓還會導致皮膚炎症。

1.紅痱

一般天氣潮溼又悶熱時,人體出汗不暢,然後就會引發出皮疹。而且多長在前額、頸部、胸、背、及兒童的頭面部,皮膚會發紅,伴有瘙癢、灼熱等感覺。

2.白痱

一般常見於經過高溫影響下大量出汗的孩子,得了白痱的小孩軀幹部會有很多透明的小水泡,這些小皰疹周圍沒有紅暈,就算癒合也會留下痕跡。

3.膿痱

如果熱痱沒有及時處理好,就會出現感染,形成膿痱,細小的皰疹裡蘊含大量的黃色小膿液,這種痱子多見於皮膚皺褶部位,小孩的頭頸部也常發生。

二、從五個方面區分痱子和溼疹

1、原因不同

溼疹:孩子溼疹起因可能是內外環境作用下的結果,也就是除了天氣等原因外,還可以由於過敏、化學物品、感染等條件下導致。

痱子:痱子則只是由於天氣炎熱,孩子不容易排出蒸發汗液,滯留在汗腺所導致的皮膚問題。

2、發病時間不同

溼疹:溼疹不受季節限制,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現病症,而且剛出生後幾周的孩子也很容易起溼疹。

痱子:由於限定於特殊條件下,只有夏季會發病。

3、出現部位不同

溼疹:主要出現在孩子的頭部,像面頰部、前額、耳後等部位較常見出現。

痱子:多發於人體的多汗部位,像額部和頸部、關節等部位。

4、表現不同

溼疹:在皮膚上多表現為疙瘩狀,大小不一,一般都是一片片。

痱子:會在汗腺發達的地方出現,由一個個小點點的皰疹組成。

5、癢的程度不同

溼疹:溼疹的瘙癢很多大人都受不了,一旦起了溼疹就會在患處奇癢無比,容易被撓破。

痱子:癢的程度一般,一般是可以忍住的。

三、正確的預防和護理痱子,寶寶才不受罪

1、衣服材料儘量選擇透氣的、吸汗作用強的。也可以在背後加一條汗巾,注意勤換洗就行了。

2、保持皮膚乾爽。天氣熱的時候,除了風扇,還可以開空調。很多爺爺奶奶會覺得天氣沒那麼熱,沒必要開空調,結果孩子就悶到長痱子了。所以天氣熱的時候,一定要開空調,只有皮膚乾爽了,痱子自然也就沒事了。

3、每天都要洗澡,洗澡溫度不能太高,一般在30攝氏度左右就可以了,洗完擦乾身體。沒必要用什麼金銀花煮水,其實作用真的不大,如果有些寶寶比較敏感,有可能還會因此出現過敏情況。

4、痱子出現的位置不要塗抹保溼霜之類的產品,容易堵塞毛孔,加重痱子。爽身粉也不是很建議使用,因為有時候流汗後容易結塊,反而更不利於皮膚恢復,而且爽身粉的粉末有可能會吸入到呼吸道。如果痱子情況嚴重,可以塗抹爐甘石洗劑,出現膿痱的話可以使用百多邦、紅黴素軟膏。

4、按時修剪指甲,孩子由於身體發育不完全,很多動作都是無意識的,孩子對於瘙癢只會選擇抓撓緩解,而事後就會出現很多疤痕,而疤痕將會是寶寶護膚的困難之處。

最後總結一下:

夏季是孩子長痱子的季節,做好正確的預防和護理工作,其實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痱子反覆不見好,可以使用爐甘石洗劑均勻塗抹在長痱子的位置,不建議使用所謂的民間偏方,不但沒用,還可能引起其他敏感問題。


39美人計


熱痱和溼疹都是皮膚類的疾病,而且有些時候症狀相似,很多人難以區分,以下是一些痱子和溼疹的不同之處,來幫助大家更好區分。

1、原因不同,痱子是由於汗孔阻塞引起的,而引起溼疹的原因有很多,常不穩定。引起溼疹常見有:進食一些如魚、蝦、蛋、牛、羊肉等;吸入某種花粉,如塵蟎、羊毛等;病灶感染如扁桃體炎等;生活環境中的日光、炎熱、乾燥等;化學物質如化妝品、肥皂等;消化不良、胃功能失調、新產代謝失常等。可以看出,痱子是暫時性疾病,溼疹是慢性病程。

2、發生時節不同,痱子發生在夏季,多見於兒童。而溼疹不分季節,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也不論男女老幼和年齡大小。但常在冬季復發或加劇,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覆發作。

3、發生部位不同,痱子多出現在頸、胸背、肘窩、膕窩等部位,小孩可發生在頭部、前額等多汗部位。溼疹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多發生在面頰部、前額、眉弓、耳後等部位。

4、症狀不同,痱子其實是汗腺的輕度發炎,初起時皮膚髮紅,然後出現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或丘皰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膿性。生了痱子後劇癢、疼痛,有時還會有一陣陣熱辣的灼痛等表現。

5、治療方法不同。熱痱可以外塗痱子粉或者熱痱用的清涼膏在相應的部位進行一定的環境,平常也要保持居住環境的通風清涼,儘量少出汗,以免再次出現熱痱。而治療溼疹,需要先去醫院進行檢查,發現溼疹的病因,並且日常要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

喜歡本文請點贊或推薦給朋友。收穫更多皮膚相關知識,關注【皮膚科醫生胡云峰】


皮膚科醫生胡云峰


寶寶溼疹、痱子的區別和護理,看後記得收藏

大家都知道寶寶最常見的皮膚疾病除溼疹外無疑就是痱子了,一是因為在天氣炎熱的時候,寶寶的皮膚是特別的細嫩的,所以特別容易發生痱子,痱子會引發小膿皰,寶寶會特別的難受,但是隻要有好的解決辦法,痱子就會有所減少,寶寶就會舒服一些了,那麼大家知道寶寶痱子怎麼解決嗎,又應該注意區別溼疹和痱子呢?

一:首先痱子;痱子初起時為針尖大小紅色斑疹,接著出現成群紅色小丘疹或小水皰,有瘙癢或燒灼感.常成批發生,在天氣轉涼後數天內就會很快消退。皮損好發頸、胸。背,腹、肘窩。小兒頭面部、臀部。消退後有輕度脫屑。多見於夏天。

二:寶寶溼疹;溼疹發作部位主要為四肢,常常對稱性發作,嬰兒則多發生於頭面部。溼疹的主要症狀是皮膚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等,可有劇烈的瘙癢,搔破後局部滲液、糜爛,也可感染化膿,常可反覆發作。

溼疹、痱子發生時應如何護理與解決呢?

NO.1寶寶溼疹預防很重要。平時小兒內衣應穿鬆軟寬大的棉織品或細軟布料,不要穿化纖織物。內、外衣均忌羊毛織物,以及絨線衣衫。最好穿棉花料的夾襖、棉襖、絨布衫等。

NO.2寶寶痱子護理很重要。時常注意皮膚的清潔,儘量保持乾燥,要勤洗澡,勤換衣物。洗澡用溫熱水最合適了,水溫太低的話,皮膚毛細血管驟然收縮,汗腺孔就會閉塞,會使汗液排洩不出來,痱子就會加重,過熱則會刺激皮膚,使痱子增多。

NO.3對於嚴重的溼疹、痱子,禁止外用皮質類固醇霜劑和痱子粉塗抹,長時間大劑量應用以免產生副作用;加重溼疹。媽媽們可以讓嬰兒配合彰,德·府·貝·樂舒。抹在寶寶患處,清熱祛溼才是硬道理。中藥能更好的被寶寶吸收,時實溫和呵護寶寶的幼嫩肌膚。

NO.4解決痱子還可以用西瓜皮,西瓜是常見水果,可以吃完西瓜以後,把瓜皮切成片,然後輕輕的擦寶寶出痱子的地方,多反覆幾次就可以有效的止癢了,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呢,這是很簡單的解決痱子的方法哦。

最後:給寶寶勤剪指甲,防止寶寶抓傷皮膚,小心繼發性感染。讓寶寶少吃動物蛋白質,如牛奶、蛋,必須在醫生或營養師的監督下進行,魚、蝦等發物在此期間應該禁食。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也要注意海鮮、蝦、蟹、辣椒最好都不要吃。


瑩緱康


溼疹是由多種複雜的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多形性皮損和易有滲岀傾向的皮膚炎症性反應。本病病因複雜多難以確定,自覺症狀瘙癢劇烈,病情易反覆,可多年不愈。皮疹呈多形性,按皮損特點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溼疹三種。急性溼疹,為多數粟粒大紅色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尚有明顯點狀或小片狀糜爛,滲液,結痂。損害境界不清,合併感染時可岀現膿皰,膿性滲出及痂屑等。亞急性溼疹;皮損以紅色丘疹.斑丘疹,鱗屑或結痂為主,間有少數丘皰疹或水皰及糜爛滲液。慢性溼疹;由急性,亞急性溼疹反覆不愈轉化而來。皮損為暗紅或棕紅色斑或斑丘疹,常融合增厚呈苔蘚樣變,表面有脫屑.抓痕和血痂,周圍散在少數丘疹.丘皰疹等,皮損在一定誘因下可急性發作。皮損可發生任何部位,外露部位及屈側多見,皮疹對稱性分佈,自覺瘙癢劇烈,反覆發作,遷延難愈。常見部位的溼疹有:耳溼疹,手溼疹.乳房溼疹.肛門外生殖器溼疹.小腿溼疹等。而痱子是由於高溫悶熱環境中出汗過多且不易蒸發,致使汗腺導管口堵塞,汗液滯留後汗管破裂而汗液外溢滲λ周圍組織引起的淺表炎症反應。夏季多見,在高溫.溼度大.出汗不暢的環境中。根據皮疹不同,最常見有四種。一,紅色粟粒疹(紅痱)。二,晶狀慄粒疹(白痱)。三,膿皰性粟粒疹(膿疹:)。四,深部粟粒疹。紅痱好發於手背.肘窩.腋窩.頸胸背及小兒頭面部,婦女乳房下等。皮疹為密集排列針頭大小丘疹或丘皰疹,周圍繞以紅暈,皮疹成批出現。白痱皮疹好發於頸.軀幹部,無自覺症狀。皮疹為非炎性密集分佈針頭大小,壁薄而微亮的小皰,輕擦易破,幹後有極薄的細小鱗屑。膿痱皮損好發四肢屈側和陰部等皺壁部位,小兒頭頸部常見,除刺癢外可伴微熱或發燒。皮疹為痱子頂端有針頭大小的淺表性小膿皰。深部粟粒疹皮疹好發於軀幹,頸部,高溫出汗時皮疹增大,不出汗時不明顯,伴有全身衰竭症狀。皮損為密集與汗孔一致的非炎症性膚色的深在性水皰,刺破水皰有透明液體流岀。本病多見嚴重且反覆發生紅色粟粒疹的患者。


在水一方161485003


發現寶寶身上起了些紅色的疹子,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哎呦!寶寶起溼疹了!”

等等,彆著急下結論,更彆著急抹藥哦,因為這些紅色的疹子,很有可能不是溼疹,而是痱子。

看到這,估計家長會疑惑——不可能吧,大冬天的,天氣這麼冷,寶寶能出痱子?痱子不是夏天才有的嗎?

其實沒有什麼“不可能”,不是隻有天氣熱才會出痱子,如果室溫過高,穿蓋過多,冬天也是會捂出痱子的哦。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溼疹和痱子的區別,以及冬季痱子的預防和治療。


兩招判斷,溼疹or痱子

通常容易和痱子混淆的,就是溼疹。

寶寶身上紅色的疹子,到底是溼疹還是痱子?這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可以通過疹子性狀出疹速度這兩方面的明顯不同來判斷。

  • 溼疹和痱子性狀不同

痱子由很多小紅點組成,摸上去會有輕微扎手的感覺;

溼疹呢,則多是一片一片的,表面會有脫屑、小裂口或滲水的情況。

  • 出疹速度不同

一般來說,痱子的出疹速度會更快一些,十幾分鍾甚至一兩個小時內,就可能出現大面積的疹子;

而溼疹的出疹速度相對慢一些。

結合圖片,我們再簡單對比一下溼疹與痱子的區別:

左為典型的溼疹,右為典型的痱子


為什麼冬天也會有痱子?

簡單來說,如果皮膚的汗毛孔排汗不暢,汗液就會積聚在局部皮膚內,形成一個個小鼓包,這些小鼓包就是痱子。

所以,不管是因為夏季天氣炎熱,還是因為冬季室溫過高、穿得過多,寶寶只要是熱到了,都可能會出痱子。


做到這兩點,預防冬季痱子

知道痱子產生的原因後,我們就很容易理解預防痱子的方法了。

建議家長注意兩點:控制室內溫溼度,適當穿蓋別太多。

  • 注意環境的溫度和溼度

一般來說,“溼熱”的環境裡,容易引起痱子。

雖然在冬天這個季節裡,我國大部分地區幾乎都不會碰到環境溼熱的問題,但家長還是要小心室內溫度過高。

特別是北方家庭,如果暖氣過熱,寶寶在室內出汗過多,汗液無法排出,就可能出痱子。

  • 注意別穿蓋過多

家長總怕寶寶“著涼”,因此容易給寶寶穿的、蓋的都比較多。

這裡要特別提醒家長,以寶寶後脖頸的溫度為參考。如果這個位置摸上去是溫熱的,那麼即便寶寶手腳偏涼,也不需要加衣服或蓋太厚的被子。

出了痱子,這樣處理

如果寶寶已經出了痱子,家長就要掌握正確的應對方式。

  • 不要抓撓

出痱子會有一定的瘙癢感,所以家長需要注意,儘量不要讓寶寶去抓撓痱子。

可塗抹爐甘石洗劑緩解癢感。

  • 減少刺激

儘量減少對痱子的刺激,比如:

  • 不要用太熱的水洗澡

  • 不要用鹼性刺激性的洗浴用品

  • 穿純棉寬鬆衣物等等

避免刺激皮膚,加劇瘙癢症狀。

  • 降溫/清潔

一般來講,只要調節溫度,保證合適的室溫,避免穿蓋過多,輕微症狀的痱子用不了兩三天,就會自行消失。

期間注意皮膚清潔,保持汗腺通暢。

如果痱子症狀比較嚴重,比如紅點連成大片,局部皮膚出現破潰,甚至出現滲水化膿的情況,家長可以用溫水清洗症狀嚴重的局部皮膚,在潰爛的皮膚上塗抹薄薄一層的抗生素藥膏。

必要時也可以諮詢醫生。

俗話說,有一種冷叫奶奶/姥姥覺得冷。

老年人新陳代謝比較慢,怕冷,穿得比較多。如果按照老年人的感受給寶寶穿衣,就容易穿得太多太厚。

通常來說,室溫在24℃時,寶寶穿單層衣服就差不多了,千萬別捂太多。


崔玉濤育學園


  夏季是皮膚病氾濫的季節,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現,尤其是熱痱和溼疹。這是令人恐懼的疾病,並且這兩種不好區分,可能還會因為用藥不當而加重疾病症狀。

  那麼應該如何區分溼疹和熱痱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病因不同,“痱子”主要是因為天氣炎熱,汗液不能及時蒸發引起。“溼疹”通常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內因,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精神緊張、失眠、過度疲勞、情緒變化、內分泌失調、感染、新陳代謝緩慢等;外因,如生活環境、氣候變化、食物等都可能引起溼疹。

  二、生長部位不盡相同,“痱子”主要是在脂肪較多的部位,而“溼疹”任何部位都會長,與脂肪的厚度無關。痱子多出現在頸、胸背、肘窩、膕窩等部位,小孩可發生在頭部、前額等多汗部位。溼疹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多發生在面頰部、前額、眉弓、耳後等部位。

  三、瘙癢程度,“痱子”瘙癢程度一般,而“溼疹”急性的則是奇癢無比。

  四、發生時節不同,痱子發生在夏季,多見於兒童。而溼疹不分季節,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也不論男女老幼和年齡大小,但常在冬季復發或加劇,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覆發作。

  五、皮損程度不同,“痱子”的範圍不大,分佈無規律可言,而“溼疹”波及範圍廣,抓破後,有明顯的點狀滲出,多為對稱分佈,會大片區域脫皮,腐爛。

  六、症狀不同,長了痱子,一般是皮膚上出現針頭大小的紅色小丘疹,密集成片。溼疹初期為紅斑,以後為小點狀丘疹、皰疹,很癢,皰疹破損,滲出液流出,幹後形成痂皮。

  七、反覆情況不同,“痱子”一般不反覆,幼時較容易得,而“溼疹”則容易發生反覆,與平時的飲食作息有關。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