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姜文的演技到底如何,他的演員成就又是怎樣一個位置?

陳京-曾經


很難就姜文的演技層面來討論姜文的表演藝術,表演對於他來說更像是一種天賦。姜文是那種能夠賦予角色獨特生命力的優秀演員,也許很多人認為姜文演什麼都像是自己,我只能說你們對姜文的印象只停留在90年代他出演的影視作品。雖然人們給姜文貼上了、霸氣,男人,荷爾蒙爆棚等等標籤。 但作為學院派出身的姜文,在表演上的基本功是毋庸置疑的——在中戲這個強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現實主義的表演體系的教育之下成長起來的他,現實主義作品才是他的主場。



80年代的時候,正值中國第三代導演發展起來的巔峰時期,這一代導演的風格,都是以現實主義和寫實著稱。1986年剛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不久,年僅23歲的姜文出演了他人生第一部電影《末代皇后》,在其中飾演了“溥儀”這一重要的角色,長相併不算出眾的姜文,在這部作品中完全展露了他的表演天賦。成熟穩重的演技,讓人完全看不出這只是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毛頭小子。



隨後他又在謝晉執導的《芙蓉鎮》裡飾演了秦書田一角。從皇帝到文青,差異這麼大的兩個角色他都能處理的遊刃有餘。並且還憑藉這個角色拿到了中國第十屆百花獎的最佳男演員獎。1988年在凌子風的《春桃》當中,姜文飾演的劉向高是一個入贅在別人家,尚無合法身份的男人。他把那種說起話來顯的底氣不足的感覺,生活在別人家中小心翼翼的言行舉止刻畫的入木三分。



後來跟更忠於現實主義的中國第四代導演的合作,使姜文的表演風格發生了巨大轉變。1990年他出演了謝飛導演的《本命年》,飾演了一個因打架入獄多年後回到社會上,做起了小本買賣的年輕人,在喜歡上一個唱歌的女生之後,他發現自己根本無法真正進入到正常的生活中,儘管掙了點錢,但精神卻愈發空虛。在片中,姜文用精湛的演技為我們展現出了一個城鎮底層青年的無助與迷惘。



還有在出演電影《李蓮英》的時候,姜文在許多觀眾不容易察覺的細節上進行了處理,比如他在太監說話尖細的嗓音的上加了點沙啞的感覺,讓人產生了“這就是歷經了風風雨雨的李蓮英”的認同感。



姜文跟張藝謀合作的《紅高粱》和《有話好好說》,都是他的演員代表作,也正是這個時候姜文被更多人所熟知。被現實主義完全影響的他,在和這些風格迥異的不同導演的碰撞下,展現出了一個男人經過歲月洗禮後的霸氣。

姜文轉做導演之後,他更清楚自己怎麼演才能演好。其中讓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鬼子來了》,他僅通過馬大三這一個人物,就全然展現出了其身上具有的本分、善良、喜歡耍小聰明、明哲保身,不敢承擔責任的諸多性格特點。



姜文用他的演技風格和導演功力在華語影壇奠定了獨樹一幟的地位。他既能將村野匹夫塑造得惟妙惟肖,也能將天子重臣刻畫得十分到位,當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演員。然而筆者作為姜文的粉絲,其實我還是更喜歡和期待姜文的導演作品。


麥克瘋說電影


姜文不再潛水了,這次他帶來了一枚深水炸彈——《邪不壓正》 ,這部7月13日才上映的電影,早在2月5日發佈的15秒預告就已讓影迷們熱血沸騰,近期現身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他更是大家的焦點。導演二十餘年,作品只有六部,現年55歲的姜文憑什麼每次都能處在聚光燈下?

提起姜文,大家的印象大多是“怪才”、“狂妄”,大作家史鐵生評價他“電影,尤其聲色犬馬、名利昭彰,不像寫作,天生來的是一種寂寞勾當。然而大隱隱於市。在這洶湧的市場激流中,匹馬單槍殺出個姜文來,直讓人感嘆造化不死”,這位被戲稱為“站著還把錢掙了”的男人,他究竟有何資本狂妄?

演戲?我可是專業的!

演員出身的姜文被譽為“行走的荷爾蒙”,每有新作都讓觀眾血脈噴張: 剛出道沒幾年,姜文就被大導演謝晉看中,在《芙蓉鎮》裡飾演秦書田,憑藉出色的演技,摘得第七屆百花獎最佳男主角;初出茅廬的姜文沒有就此止步,在和張藝謀合作的《紅高粱》裡發揮出色,再次摘得第八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不勝枚舉,就是這麼強】

還不得不一提的是,他連少有參演的電視劇都拿獎拿到手軟!比如1993年《北京人在紐約》裡出演王起明,又把第十二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拿到了,不僅如此,《北京人在紐約》又創下了當時收視率最高紀錄,一時萬人空巷,大家都去追這部劇了。

我們先清楚這一點:電影演得好的電視劇不一定好,電視劇演得好的電影不一定好,比如胡歌和孫儷,兩樣都好的真可謂鳳毛麟角,而姜文就是少數中的一個,稱姜文是“導演裡最會演戲的,演員裡最會導演的”毫不為過!


影視口碑榜


在當下的國內影視圈,姜文是難得的不妥協的真正電影人,這在魚龍混雜的娛樂圈來講,更是難能可貴。

關於姜文為人為戲的溢美之辭我就不多說了,因為每個回答者都總結的非常全面到位了。在這裡,我想和各位聊一聊一些其它看法。

我總是感覺姜文在形成一種非常濃郁的個人化風格,在形象塑造上有了標籤化,在觀眾的心目中,一提起姜文就是糙漢子純爺們,對,就是你們形容的行走的荷爾蒙。形象容易被固化,對於一個演員來講,其實不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兒。當一個演員在塑造角色時,演什麼像什麼應該是最好的狀態,而演什麼都像自己時說明戲路已經變狹窄了。不管從初出茅廬時《芙蓉鎮》上的毛躁小夥,還是《一步之遙》中霸氣外露的前清大佬,姜文已經定義了自己的演技特性。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感覺姜文在塑造角色時有時會端著,有時還會發力過猛,在戲路上,我倒感覺他老弟姜武比他更要寬,而且演技收放也很自如。其實,和他的硬漢形象相比,我更期待他會帶來卑微的小人物,或者是奸詐小人的刻畫嘴臉,既可以是瀟灑的英雄,又可以是無恥的下流胚子。


元芳有看法


姜文是中國影壇不可複製的好演員,他在中國影視圈,類如伊斯特伍德和梅爾吉布森,武能上陣演戲,文能提筆導演。

姜文八十年代初高考落榜,在好友英達的攛掇下考了中戲表演系,從此走上演藝路。而當年考上北大心理學的英達,後來去美國密蘇里大學學了表演,兩位少年終歸要匯聚於中國影視圈。

姜文的表演才華很早就展露出來,84年畢業85年就在陳家林《末代皇后》中司職溥儀,次年出演謝晉導演《芙蓉鎮》獲封百花影帝。我小時候對姜文的影像,一個來自他主演的《紅高粱》,一個來自《李蓮英》,還有就是萬人空巷的《北京人在紐約》,後來才知《本命年》。

1991年姜文把王朔《動物兇猛》改編成《陽光燦爛的日子》,就像演伊斯特伍德執導《不可饒恕》和梅爾吉布森執導《心靈捕手》,從此演戲和導演兩條腿行走。很多人喜歡用“演而優則導”來概括這類藝人,我不這麼認為,他們先演戲後導演,是因為他們有強烈的表達慾望和獨到的視界。姜文早年出演謝晉電影時,就很喜歡和導演探討,謝晉也曾說過他有當導演的潛質,結果姜文真導演了《陽光燦爛的日子》,然後是《鬼子來了》獲得戛納評審團大獎,然而因為違規參賽被禁五年不得導演,五年後他執導《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每一部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和個性表達,不僅在演員裡獨樹一幟,在中國導演裡也是特立獨行的一個。

我認為,不論是做導演還是最演員,一定要有自己的個性,以及對世界對自己職業的表達慾望,這樣才能找到通往藝術世界的羊腸小道。

徒有顏值的明星就像是割韭菜,一茬接一茬地淘汰,不可複製的姜文,才是中國影視圈稀缺的,才有長久的藝術生命。


曾念群


姜文給人的印象,一向是有點標籤化的,因為個人性格和行事風格,大多數人覺得他霸氣,荷爾蒙爆棚,脾氣火爆,等等等等。

但是很多人提起他,只顧貼標籤,誇他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經典,《鬼子來了》被禁可惜,《一步之遙》忘形,爛片,卻忘了姜文最基本的屬性,是一個演員啊。

可能是因為姜文出道比較早,年紀偏大,加上當了導演之後,在娛樂圈基本不以演員的方式出現,所以什麼緋聞、炒作、通告、粉絲之類的行為幾乎都很少。除了跟劉曉慶戀愛過,離婚娶了演員周韻,沒別的八卦。

當導演,拍片也很少,幾年一部,一共導演的電影一隻手就數得過來,5部——

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驚豔又經典,一部禁片《鬼子來了》,一部票房砸了《太陽照常升起》。

但是說起演員這個身份,姜文真的可以秒無數男演員。別的不說,電影——

《末代皇帝》演溥儀;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跟鞏俐演對手戲;《芙蓉鎮》跟劉曉慶演對手戲,拿了影帝;《大太監李蓮英》,田壯壯導演的,他演李蓮英;《本命年》男主……這些隨便一部,都能在中國電影史留下痕跡的。更別說後來大家都知道的《天地英雄》《尋槍》《綠茶》《秦頌》……

電視劇姜文演的特別少,但是有《北京人在紐約》,經典吧?足夠了。如今又演了《曹操》,要知道姜文對兩位偉人特別推崇,曹操,毛澤東。之前甄子丹主演的電影《關雲長》裡,姜文就演過曹操,被指搶戲,其實不過是他太想演曹操,也在演技上碾壓了男一罷了。

現在有機會演電視劇《曹操》,有更多的篇幅來塑造這個角色,姜文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再說了,姜文演的電視劇,那肯定是看一部少一部。


鞏會計


姜文是中國當代最有才華的導演,可能沒有之一。我會把他看做當代的費里尼,甚至亞洲文藝版的昆汀·塔倫蒂諾,man爆了的風格又讓人想起薩姆·牌金法。

在這個火熱而浮躁華語影壇,才華和風格都顯得難能可貴。然而這題問的不是導演姜文,而是演員姜文。這就很難給出這個高度的評價了,演員姜文很優秀,也很鮮明,卻沒有達到俯瞰時代的高度。

姜文本身是科班出身的專業演員,表演臺詞功底都十分紮實,只憑功力就可以達到一流,但是在一流之中也有高低之分,再想向上一步,就是拼天賦的時候了。

姜文的演員天賦沒有達到最頂尖。這裡的天賦不僅僅是演技, 還有氣質氣場,風格,甚至是外形。這說起來可能有點不近人情,然而金字塔尖的演員們,哪怕不是傾國傾城,幾乎都擁有相當不錯的、且適應性極強的顏值。丹尼爾·戴·劉易斯、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張國榮,都擔得起英俊二字。我肯定沒有diss姜大師的顏,但他並不能算是泛意上的好看,且粗獷豪邁的氣質過分強烈了一點。強烈的個人風格是還魂角色的桎梏。

我認為,姜文的表演分為兩類,一個是出演自己作品,一個是出演他人作品。

出演自己作品時,姜文可以有量身打造的空間和充分透徹的準備與詮解,揚長避短,所呈現出的狀態就會更完美一些。《鬼子來了》中農民的矇昧怯懦與衝動,《太陽照常升起》裡的浪漫主義孩子氣,《讓子彈飛》濃烈的西部荷爾蒙,《一步之遙》的狡詐與糾結,這時候姜文呈現出了些許萬花筒的效果。

但在別人的作品中,姜文的面就沒切出那麼多,無論文藝的《芙蓉鎮》,還是爆米花式的《星戰前傳》,演的依然沒什麼挑剔空間,但都顯得隱隱的拘束,沒有暢快淋漓的剖出角色之魂。

就演員成就而言,我想應該在陳道明與黃渤葛優之間把。


文\\L


捕魚小分隊


從導演做回演員後的姜文,變成了一個主導者。姜文出演任何人的作品,都一定有他強烈的個人風格在裡面。他同意接拍陸川的《尋槍》,讓那個年輕人受寵若驚,但之後才發現,整個劇組的一百來號人都是姜文的人。他原本希望姜文將這個角色處理成得收斂甚至猥瑣一點,結果他卻把他塑造得如他本人般高大威猛陽光燦爛。

“演員身份的姜文很危險,”王朔說,“年輕的導演根本就拿他沒有辦法。”

對此姜文有自己的說法。“這種印象可能跟我平時的言論以及我的兩部風格比較強烈的電影有關。其實我想拍的電影是酒,有度數的,而且度數是比較高的。我個人不太喜歡拍那種軟飲料似的電影,而且我也不太能拍出來那種電影,因為我本身其實並不簡單,我也不是特別複雜,就是我本人而已,但是讓我揣著明白裝糊塗,那也不行。”

外界目前好似已給姜文蓋棺定論———狂傲、霸氣、聰明絕頂,是個天才。

美國記者形容他,阿賈克斯式的坦率多於巴黎式的浪漫,波傑式的粗獷多於格蘭特式的優雅。

馮小剛在他的《我把青春獻給你》裡說,讓姜文承認錯誤,難於登天。

電影評論家說姜文太在乎自己,太在意高高在上的“影帝”姿態,太不能容忍沒有他聰明的絕大多數人。

還有人定義姜文是:“不被人理解的寂寞的個人英雄主義”。(Q0521)


影視觀察家


首先大家認識姜文是從電影導演開始認識的,《鬼子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無一不是神作,而作為一個演員其演技巔峰幾乎就是《芙蓉鎮》了。如果論演員成就的話相信看過《讓子彈飛》的大家會明白兩個道理,第一,站著把錢掙了,第二,演技第一葛優,第二週潤髮,第三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