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愛騎車但是不想腿變粗,搞懂踏頻才是關鍵

愛騎車但是不想腿變粗,搞懂踏頻才是關鍵

騎行時的踏頻所指的就是1分鐘腳踏轉圈的次數。

踏頻用腳踏每分鐘轉動的次數來表示。學術界已經對最優的踏頻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早在1929年,Hartree 和 Hill 就指出存在一個最優的踏頻。當一個車手蹬踏頻率過低時,不穩定的輸出功率和肌肉的鬆弛會浪費能量。但是當車手蹬踏得太快的時候,身體為了克服肌肉內部的阻力也會損失能量。因此在這兩者之間一定存在一個理想的踏頻。但是,Hartree 和 Hill 沒有能夠給出確切的數值。

在另一些研究中,最少的氧氣消耗量被作為最優踏頻的評判標準。研究表明當推算從無阻力騎行到有阻力騎行的氧氣消耗時,最佳的踏頻逐漸增加到 100 rpm。發現消耗最低的踏頻介於 90 rpm 和 100 rpm之間。這與實際的自行車手選擇的踏頻吻合。此外,調查得出的最佳頻率介於 90 rpm 與100 rpm 之間。很顯然,腿部肌肉的張力是騎行中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騎行腳踏訓練

踏頻訓練是一個長期的有意識訓練過程,重點是在高踏頻下仍然保持身體的平穩,不至於由於踏頻的提高而產生身體的左右擺動和上下跳動。也就是說,使得人與車之間始終保持協調一致、始終達到人車合一的境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如何訓練騎行時的踏頻和力量是自行車入門的必修課,尤其是對於公路車。始練時可以將速度暫時放在一邊不管,只練頻率;等頻率提起來之後(譬如達到較長時間的100踏頻以上)再輔以力量、耐力達到一定速度目標,如此逐步增量。當頻率與力量同步得到了提升時就成為一個騎行高手!

爱骑车但是不想腿变粗,搞懂踏频才是关键

騎行時的踏頻和力量的訓練我們該從何入手?

第一種說法是,頻率與力量兩者缺一不可,都是需要通過訓練而提高的。踏頻是自行車運動的入門功夫,不學會怎樣高效率地踩踏,就不能算是真正學會了騎車,所以通常教練會要求從基本的踩踏功夫入手,包括踏頻訓練。踏頻和力量都不是先天的,都需要經過後天的勤苦鍛練,所以,訓練頻率與力量的方法只有在騎的過程中才能訓練出來,並且頻率訓練與蹬踏技術關係非常密切,如果不掌握要領而一味地大力蹬踏,反而容易導致動作變形,所以很多教練都主張先從頻率入手進行訓練,再逐步地輔以力量的訓練。

第二種說法是,沒有一定的力量,怎麼能實現高踏頻。在觀察職業車手、環法車手(公路車)他們的踏頻平路要在100-120/分鐘(個人記時賽是,會在120-150/分鐘),爬坡80-90/分鐘。這樣做是為了不讓乳酸過量堆積。超級強大的腿部肌肉力量是首位,在力量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在去訓練高踏頻,才有好的效果。高踏頻固然好,但需要力量作為支持,我們在騎行過程中發現,踏頻如果高了,但力量跟不上,在爬坡的時候就尤其凸顯出來 。所以說,平時多訓練腿部力量,力量跟上了,再去訓練踏頻,就會輕鬆很多。

兩種不同的說法,都很重要,都可以嘗試,最主要是不斷騎行,不斷總結騎行經驗,盡情享受騎行中的樂趣,在實踐中獲取真知,在騎行中磨練我們的意志,或許我們不能成為騎行高手,但我們參與,我們騎行,我們健康,我們快樂。

爱骑车但是不想腿变粗,搞懂踏频才是关键

如何提高我們的踏頻呢?

平滑,高速地蹬踏,是像職業車手那樣騎車的關鍵。你可以通過這點來辨認一個經驗豐富的車手。他們端坐在車座上,上半身穩如泰山紋絲不動,而他們的腿卻像活塞一樣高速運轉。沒有多餘的動作,沒有晃動,就像一臺性能上佳的發動機,源源不斷地產生力量。

職業車手的高轉速是通過練習自然而然得來的。使用較小的齒比,這樣你的心跳不會超過最大心率的80%。

(1)把你的車座降低2-3mm,以減少在高轉速時身體產生的彈跳傾向(很多人可能都有這個感覺,在高轉速時,身體上下跳動,好像坐在彈簧上一樣)。以後可以逐漸將車座調回到正確的高度。

(2)將注意力集中在拉動踏板滑過最低點以消除蹬踏死點。(我個人的感覺是,使用自鎖要更專注於水平方向的用力,即“拖,拉”,而不是垂直方向的“踏,提”)

(3)用一個帶踏頻的碼錶來做為生理上的反饋,循序漸進的提高轉速,每次你要在這個轉速下能夠舒舒服服地騎5分鐘。

(4)每次騎行花幾分鐘時間用高轉速蹬踏,熱身時的最後5分鐘是最佳時間。

爱骑车但是不想腿变粗,搞懂踏频才是关键

在上坡時還需要踏頻嗎?

一般90-100是指平路下的效率競速騎行或強度訓練時的踏頻,爬山時通常達不到這麼高,爬坡時能有70-80就不錯了。

當開始上坡時,最初的時候還可以保持上坡前的踏頻,但隨著坡度的增加,保持開始時的踏頻漸漸變得困難,這時需要換檔(換飛輪和牙盤,上坡前牙盤一般會提前換到小牙盤上)以維持原有的踏頻,速度隨之減低,如果上坡較長,可能還需要不斷地多次換檔,以保持適當的踏頻,使肌肉不那麼容易疲勞。

如果換檔太早,會突然感到失去阻力,不但有腳下踏空的感覺,而且速度驟減,同時膝關節會在有一種承託力突然被卸去後而增加受傷的機會;如果換檔太晚,由於坡度的增加,則會讓人感到腳下阻力不斷增加,踏頻根本無法保持,這個時候需要身體晃動增大踩踏力度或用更強的力量才能勉強支持原有的踏頻,那麼膝關節會因承受過大的壓力而受傷。所以過早地換檔和太晚的換檔都是不恰當的,都會引起關節受傷。

什麼時候換檔才是最佳時機呢?就要憑經驗、憑感覺來判斷,隨著坡度的增加,車速逐漸降低,一般我會在感覺到車速即將要降低的時候(也就是踏頻開始有點難以保持了)換檔,保持原有的踩踏力度;但很可能換檔後堅持不了多久又將難以保持,那麼在下一次感覺到又將難以保持的時候再換檔,以此類推。。。。。假如是坡度特別大的坡,在換檔也無可改變原有踏頻的話,那麼就不要再勉強堅持了,慢點就慢點吧,最起碼不要讓自己受傷。因為我們是騎遊之旅,不是專業比賽,大可不必強求自己,偶爾挑戰一次,那得看心情和體力如何了。

爱骑车但是不想腿变粗,搞懂踏频才是关键

關於高踏頻的誤區 合理的踏頻讓你的步伐更輕盈!

高踏頻一般都會引起心率的上升。踏頻加快時,每次踩踏的力度減少,所以肌肉系統的負擔減輕,而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加重。所以你的呼吸會變粗。而踏頻較低的時候,呼吸會好的多,但大腿會比較累。

所以關鍵是找出你的“最優”踏頻,這應該是你的肌肉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平衡點。找出你自己的最優踏頻是需要多次嘗試的。

練踏頻實際就是練正確合理的踩踏,可以幫助更合理的使用體力,自行車運動,如果要上強度速度,力量是基礎,踏頻是王道

特別是愛美的女生,練習踏頻尤為重要,很多女生都擔心騎行會不會讓自己的腿變粗,其實不然,適合自己的高踏頻騎行會讓你的腿更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