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榆林地區歷史變化

清雍正九年(1731)建置榆林縣,設知縣署,下設有訓導廨、典史廨、監獄、養濟院、稅課司等衙門。由知縣掌管全縣政令。下設縣丞(掌管食秣、賦稅、巡捕)、主簿(掌管戶籍,記錄縣署諸事,簽發文書等)、典史(掌管緝捕獄囚)、稅課大使(掌管徵集賦稅)、訓導、教諭(掌管教育及所屬生員)、巡檢(掌管緝盜、盤詰奸宄)。清乾隆八年(1743),增設理事同知一員(同知署設置在神木縣城),專掌管始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清政府容許漢族農民到縣境長城北開墾荒地耕種,由蒙古王公徵收地租稱為“夥盤地”內的一切政事。縣署衙役分三班(壯班,司值堂站班、催田賦、兼緝捕;快班,司緝盜、維護治安;皂班,司儀杖、護衛)、六房(吏房,掌管官制、官規;戶房,掌管戶籍、財務、地畝、糧租、契稅、雜稅、鹽政;禮房,掌管教化、禮俗、祭祀;兵房,掌管武試、緝捕、郵傳、遞解;刑房,主管訴訟、監獄;工房,主管城建、水利、道路修築等)共約六十餘人。宣統年間,三班衙役改為警士,設警察所,配警長1人;六房改為行政、司法、理財3科,各設科長1人,僱差役若干人。

榆林地區歷史變化

清代知縣 雍正年間有王大士(山西右玉人,九年任,兼榆林府知)、顧廣德(十三年任);乾隆年間有趙昆王呈(山東單縣,舉人,五年任)、沈堡(六年任)、俞鴻慶(浙江桐鄉,進士,七年任)、郭堂(四川雙流,十年任)、蘇其火召(十一年任)、邱時隨(江西寧都,十二年任)、戴勳(四川長壽,二十年任)、徐元弼(順天宛平,二十二年任)、方應清(湖南巴陵,三十年任)、孫讓(福建連江,舉人,三十五年任)、黃照(福建龍溪,三十七年任,興修榆城西渠有功)、彭思忠(貴州思南府,舉人,四十七年任)、李景連等;嘉慶年間有王應垣(山東諸城,四年任)、葉永林(河南正陽,進士,五年任,斷案公明)、段典謨(八年任)、潘元揚(江蘇吳縣,十二年任,清廉)、陳俊儒(甘肅成縣,十八年任)等;道光年間有趙宜煒(江西南豐,舉人,三年任,倡修水利)、秦紹成(湖北江陵,舉人,八年任)、魏駿猷(江蘇丹陽,進士,九年任)、謝樹瓊(廣西臨桂,進士,十二年任)、高步蟾(直隸宣化,進士,十六年任)、區應運(廣東南海,舉人,二十一年任)、許暉藻(雲南石屏,進士,二十五年任)、何丙勳(浙江山陰,進士,二十八年任,發現統萬城者)、侯國璋(三十年任);咸豐年間有張調(七年任)、徐錦江(十年任)等;同治年間有楊廷翰(六年任)、楊黃、王道全(湖北人,四年任)、嚴書麟(山東歷城,五年任,時值回民起義軍攻打榆林城,嚴指揮兵民守城有功)、樂肇麟(江西崇仁,十年任)、胡元照(直隸正定,翰林院學士,十三年任);光緒年間有孫永成(直隸武強,舉人,三年任,無能貪財)、樊繼英(湖南人,四年任,無能貪財)、王金浩(山西汾陽,六年任)、蕭聚星(直隸天津,舉人大挑,八年任,慈惠百姓)、余文蔚(安徽婺源,翰林學士,九年任)、楊淑修(河南濟源,進士,十一年任,復修榆城西田地有功)、托克通阿(旗人,十二年任,參於核劃“夥盤地”縣界,減免田賦)、張鵬翼(四川懋源,拔貢,十四、十九年先後兩次來任,果斷有為)、李應鴻(廣東南海,進士,十五年任,對民慈惠)、王惠(甘肅高臺,舉人,二十年任)、孫雲官(山東招遠,舉人大挑,二十二年任,清廉勤政、救濟災民)、彭樹勳(四川人,監生,二十六年任,時值年荒,賑濟災民,救活甚眾)、陳官韶(廣東人,舉人大挑,三十年任,重修文廟,才識明通)、李炳麟(湖南益陽,有軍功得官,三十一年任)、劉其德(河南尉氏,納金得官,三十三年任);宣統年間有孫玉堂(四川灌縣,納金得官,元年任,信用劣紳結朋黨為奸,民受其殃)、尹世彩(甘肅岷州,進士,二年任)、彭贊皇(貴州人,宣統三年任)。

據舊《榆林縣誌》稿本記載,清雍正九年(1731)至宣統三年(1911)任榆林縣知共98名,任期1年者居多。

二、民國時期縣政府

民國元年(1912),榆林縣知署改稱知事公署,知縣改稱知事。縣公署機構設置總務科(主管民政,司法事項)、財政科(主管田賦,稅課等事項)、教育科(主管教育事項)、警察所(維護社會治安,緝拿看管人犯)。各科均設科長1人,科員1~2人。警察所有警察27人,警長1人。民國15年(1926年),時值馮玉祥率部進駐陝西推行新政,縣知事公署改稱縣政府,縣知事改稱縣長。縣政府內設一、二、三科,一科主管民政、戶籍調查、“放腳”等事項,二科管建設、衛生等事項,三科管財政、田賦、稅捐、教育等事項,另設有警察局、商稅局等。27年(1938)7月,榆林縣政府奉省政府令,與陝西省第一行政區(榆林政區)督察專員公署合署辦公,縣長由專員公署專員兼任,縣政府各機構相應併入專員公署各科局、室。29年(1940)5月,榆林實行新縣制,縣政府與專員公署分署辦公。之後,縣政府除設民政科、財政科、建設科、教育科、警察局、會計室外,相繼增設:軍法承審室(主管審理一般民事案件)、合作指導室(主管供銷、信用、生產合作等事項)、地方款稽徵處(主管房地產、牧畜交易、屠宰等稅款徵收)、糧田管理處(主管田賦、糧草徵收)。32年(1943),縣政府除設置原機構外,又增設糧政科(主管軍隊的糧、草、運輸畜力等供給)、軍事科(主管兵役徵集,壯丁訓練等事項)、社會科(主管救濟和工會、農會、商會及宗教管理等事項)、書記室(主管繕寫上行、下行公文公函等)。同時民政科下設戶政股開辦保甲戶籍管理業務。時縣政府冗員達80餘名。34年(1945)12月縣參議會提出了減輕人民負擔,裁減政府冗員及軍糧、公糧和雜稅建議案。之後,縣政府相繼裁撤合作指導室、糧政科等機構,將縣政府工作人員壓縮為60人。民國35年(1946)10月縣境鎮川,清泉、上鹽灣、魚河等地解放,國民黨縣政府所轄政區縮小,縣政府再次裁撤田糧管理處,督導室等機構,工作人員縮編為40餘人。1949年6月1日,榆林城和平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榆林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了縣政府,在原工作人員中錄用16人,其餘遣散。

民國時期榆林縣歷任知事、縣長表

┏━━━━━━┳━━━━━━┳━━━━━━┳━━━━━━━━━━┳━━━━━━━━━━━━━━━━━━━━┓
┃ 姓 名 ┃ 籍 貫 ┃ 學 歷 ┃ 任 期 ┃ 政績政聲 ┃
┣━━━━━━╋━━━━━━╋━━━━━━╋━━━━━━━━━━╋━━━━━━━━━━━━━━━━━━━━┫
┃ 彭贊皇 ┃ 貴 州 ┃ 前清舉人 ┃ 1912春 ┃ 前清知縣留用,助辦女子小學校。 ┃
┣━━━━━━╋━━━━━━╋━━━━━━╋━━━━━━━━━━╋━━━━━━━━━━━━━━━━━━━━┫
┃ 高增秩 ┃ 陝西米脂 ┃ 前清舉人 ┃ 1912夏— 1913.5 ┃ 兼榆林府知事,開徵種煙(罌粟)稅。 ┃
┃(字幼農) ┃ ┃ ┃ ┃ ┃
┣━━━━━━╋━━━━━━╋━━━━━━╋━━━━━━━━━━╋━━━━━━━━━━━━━━━━━━━━┫
┃ ┃ ┃ ┃ ┃ 參於鎮壓建安堡“神團”因鏟煙苗激起的民 ┃
┃ 張又栻 ┃ ┃ ┃ 1913.5—1914春 ┃ ┃
┃ ┃ ┃ ┃ ┃ 變。 ┃
┣━━━━━━╋━━━━━━╋━━━━━━╋━━━━━━━━━━╋━━━━━━━━━━━━━━━━━━━━┫
┃ 王碩如 ┃ 安 徽 ┃ ┃ 1914夏—1915春 ┃ ┃
┣━━━━━━╋━━━━━━╋━━━━━━╋━━━━━━━━━━╋━━━━━━━━━━━━━━━━━━━━┫
┃ 劉國棟 ┃ ┃ ┃ 1915夏 ┃ 兼榆林道尹,因兵變棄職逃跑。 ┃
┣━━━━━━╋━━━━━━╋━━━━━━╋━━━━━━━━━━╋━━━━━━━━━━━━━━━━━━━━┫
┃ ┃ ┃ ┃ ┃ 代理榆林道尹,助辦保衛團,維護地方治 ┃
┃ 張立仁 ┃ 陝西榆林 ┃ 前清進士 ┃ 1915夏—1916 ┃ ┃
┃ ┃ ┃ ┃ ┃ 文。 ┃
┣━━━━━━╋━━━━━━╋━━━━━━╋━━━━━━━━━━╋━━━━━━━━━━━━━━━━━━━━┫
┃ 崔治銘 ┃ 湖北 ┃ ┃ 1917.6—12 ┃ ┃
┣━━━━━━╋━━━━━━╋━━━━━━╋━━━━━━━━━━╋━━━━━━━━━━━━━━━━━━━━┫
┃ 李澄侯 ┃ 陝西蒲城 ┃ 政法學校 ┃ 1918 ┃ ┃
┣━━━━━━╋━━━━━━╋━━━━━━╋━━━━━━━━━━╋━━━━━━━━━━━━━━━━━━━━┫
┃ 蔣鎮南 ┃ 湖北 ┃ ┃ 1919.1—8 ┃ ┃
┣━━━━━━╋━━━━━━╋━━━━━━╋━━━━━━━━━━╋━━━━━━━━━━━━━━━━━━━━┫
┃ 張萃峰 ┃ ┃ ┃ 1919.9—1920.12 ┃ 參於調查縣境清代“夥盤地”開發情況。 ┃

┣━━━━━━╋━━━━━━╋━━━━━━╋━━━━━━━━━━╋━━━━━━━━━━━━━━━━━━━━┫
┃ 徐友松 ┃ 陝西蒲城 ┃ ┃ 1921—1922春 ┃ ┃
┣━━━━━━╋━━━━━━╋━━━━━━╋━━━━━━━━━━╋━━━━━━━━━━━━━━━━━━━━┫
┃ 楊仲輝 ┃ 陝西蒲城 ┃ ┃ 1922夏—1923春 ┃ ┃
┣━━━━━━╋━━━━━━╋━━━━━━╋━━━━━━━━━━╋━━━━━━━━━━━━━━━━━━━━┫
┃ 周紫雯 ┃ 安徽蕪湖 ┃ ┃ 1923夏—1924春 ┃ ┃
┣━━━━━━╋━━━━━━╋━━━━━━╋━━━━━━━━━━╋━━━━━━━━━━━━━━━━━━━━┫
┃ 王 稷 ┃ 陝西蒲城 ┃ ┃ 1924夏—1925 ┃ 善長書法,曾任井嶽秀部軍需官。 ┃
┃(字皇儒) ┃ ┃ ┃ ┃ ┃
┣━━━━━━╋━━━━━━╋━━━━━━╋━━━━━━━━━━╋━━━━━━━━━━━━━━━━━━━━┫
┃ 竇思科 ┃ 陝西蒲城 ┃ 大 學 ┃ 1926 ┃ ┃
┣━━━━━━╋━━━━━━╋━━━━━━╋━━━━━━━━━━╋━━━━━━━━━━━━━━━━━━━━┫
┃ 裘世廉 ┃ 河北豐潤 ┃ 大 學 ┃ 1927 ┃ 參於編纂《榆林縣誌》。 ┃
┣━━━━━━╋━━━━━━╋━━━━━━╋━━━━━━━━━━╋━━━━━━━━━━━━━━━━━━━━┫
┃ 王季斌 ┃ 陝西延安 ┃ 大 學 ┃ 1928 ┃ ┃
┣━━━━━━╋━━━━━━╋━━━━━━╋━━━━━━━━━━╋━━━━━━━━━━━━━━━━━━━━┫
┃ 賈路雲 ┃ 河南信陽 ┃ 大 學 ┃ 1929—1930秋 ┃ 主持完成《榆林縣誌》初稿。 ┃
┣━━━━━━╋━━━━━━╋━━━━━━╋━━━━━━━━━━╋━━━━━━━━━━━━━━━━━━━━┫
┃ 嚴子翰 ┃ 陝西蒲城 ┃ ┃ 1930冬—1931春 ┃ ┃
┣━━━━━━╋━━━━━━╋━━━━━━╋━━━━━━━━━━╋━━━━━━━━━━━━━━━━━━━━┫
┃ 淵從極 ┃ 陝西蒲城 ┃ ┃ 1931冬 —1932.12 ┃ 參於酷刑審問共產黨員石作琦等人。 ┃
┣━━━━━━╋━━━━━━╋━━━━━━╋━━━━━━━━━━╋━━━━━━━━━━━━━━━━━━━━┫
┃ 張步侯 ┃ 陝西臨潼 ┃ 大 學 ┃ 1933 ┃ ┃
┣━━━━━━╋━━━━━━╋━━━━━━╋━━━━━━━━━━╋━━━━━━━━━━━━━━━━━━━━┫
┃ 陳 瑁 ┃ 陝西沔縣 ┃ 大 學 ┃ 1934—1935春 ┃ 整頓保甲,編查戶口。 ┃
┗━━━━━━┻━━━━━━┻━━━━━━┻━━━━━━━━━━┻━━━━━━━━━━━━━━━━━━━━┛

續表

┏━━━━━┳━━━━━━┳━━━━━━━┳━━━━━━━━┳━━━━━━━━━━━━━━━━━━━━┓
┃ 姓 名 ┃ 籍 貫 ┃ 學 歷 ┃ 任 期 ┃ 政績攻聲 ┃
┣━━━━━╋━━━━━━╋━━━━━━━╋━━━━━━━━╋━━━━━━━━━━━━━━━━━━━━┫

┃ 馬 潛 ┃ 陝西長安 ┃ 大 學 ┃ 1935夏 ┃ ┃
┣━━━━━╋━━━━━━╋━━━━━━━╋━━━━━━━━╋━━━━━━━━━━━━━━━━━━━━┫
┃ 毛績齋 ┃ 貴州鎮遠 ┃ 大 學 ┃ 1935.9—1936.11┃ 兼任榆林(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 ┃
┣━━━━━╋━━━━━━╋━━━━━━━╋━━━━━━━━╋━━━━━━━━━━━━━━━━━━━━┫
┃ 富 文 ┃ 浙江青田 ┃ 大 學 ┃ 1936.12—1939.9┃ 兼本區專員,倡修水利。 ┃
┣━━━━━╋━━━━━━╋━━━━━━━╋━━━━━━━━╋━━━━━━━━━━━━━━━━━━━━┫
┃ ┃ ┃ 安徽法政 ┃ ┃ ┃
┃ 趙玉章 ┃ 安徽懷寧 ┃ 學校畢業 ┃ 1939.10—1940.7┃ 因“怠忽職責”被撤職。 ┃
┣━━━━━╋━━━━━━╋━━━━━━━╋━━━━━━━━╋━━━━━━━━━━━━━━━━━━━━┫
┃ ┃ ┃ 上海復旦天 ┃ ┃ ┃
┃ 侯石年 ┃ 湖南大庸 ┃ 學畢業 ┃ 1940.7—1941.5 ┃ 曾發現神木瑤鎮舊古城遺址,專長考古。 ┃
┣━━━━━╋━━━━━━╋━━━━━━━╋━━━━━━━━╋━━━━━━━━━━━━━━━━━━━━┫
┃ 王天覺 ┃ 遼 寧 ┃ 上海大學畢業 ┃ 1941.6—11 ┃ 因貪財撤職。 ┃
┣━━━━━╋━━━━━━╋━━━━━━━╋━━━━━━━━╋━━━━━━━━━━━━━━━━━━━━┫
┃ ┃ ┃ 北京大學法 ┃ ┃ 清廉,籌興水利,因母病擅自回家,被撤 ┃
┃ 何鏡清 ┃ 陝西長安 ┃ ┃ 1941.12—1945.7┃ ┃
┃ ┃ ┃ 律系畢業 ┃ ┃ 職。 ┃
┣━━━━━╋━━━━━━╋━━━━━━━╋━━━━━━━━╋━━━━━━━━━━━━━━━━━━━━┫
┃ ┃ ┃ 西安中山 ┃ ┃ ┃
┃ 蕭履恭 ┃ 陝西三原 ┃ ┃ 1945.8—1947 ┃ 因挪用公款,被縣參議會彈劾調離。 ┃
┃ ┃ ┃ 大學畢業 ┃ ┃ ┃
┣━━━━━╋━━━━━━╋━━━━━━━╋━━━━━━━━╋━━━━━━━━━━━━━━━━━━━━┫
┃ 米志中 ┃ 陝西扶風 ┃ 大學 ┃ 1948.1—3 ┃ 兼本區專員。 ┃
┣━━━━━╋━━━━━━╋━━━━━━━╋━━━━━━━━╋━━━━━━━━━━━━━━━━━━━━┫
┃ 白進彩 ┃ 陝西米脂 ┃ ┃ 1948.3—1949.4 ┃ 榆林城即將解放時,辭職逃跑。 ┃
┣━━━━━╋━━━━━━╋━━━━━━━╋━━━━━━━━╋━━━━━━━━━━━━━━━━━━━━┫
┃ 王夢雄 ┃ 陝西榆林 ┃ 中師畢業 ┃ 1949.4—5 ┃ 代縣長,1949年6月向榆林軍管會移交原 ┃

┃ ┃ ┃ ┃ ┃ 政府文檔財產。 ┃
┗━━━━━┻━━━━━━┻━━━━━━━┻━━━━━━━━┻━━━━━━━━━━━━━━━━━━━━┛

注:1926年起,縣知事改稱縣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